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纷纷惊讶,一旁周邺问道:“为何世子殿下觉得击败朱友宁问题不大?最新的消息不是说朱友宁攻破博昌后,士气旺盛,攻势如虹,已经连续攻克临淄和登州,而王师范的平卢军却在朱友宁的攻势下节节败退。难道说朱友宁还有什么致命的弱点吗?”
杨渥笑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这时,一个声音接道:“世子的意思是,朱友宁当初在博昌城下受挫,却强行发动猛攻,后来靠着屠城的手段,虽然攻破了博昌,但士兵实际上已经非常疲惫了;之后,他不但没有停下来休整,反而攻势越来越猛,临淄、登州都是大城,他却不顾士兵体力,连连破城,所以他的士兵到了这个时候必然是最疲惫的时候。王将军若是找到机会,只需数千精兵,一举破敌也并非难事。世子是这个意思吗?”
杨渥有些惊讶,待看清说话之人乃是光州刺史柴再用的儿子柴克宏,这才了然。
原来,这个柴克宏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将领,淮南的将二代不少,有些在后世也担任了要职,但真正算得上名将的也就是那么两三个,眼前这个柴克宏便是其中之一。只是让杨渥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的柴克宏还只有十五六岁,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没想到对于军事已经这么的了解了。
第202章 宴席()
杨渥记得,历史上,南唐中主李璟以唐朝宗室自称,常常以北伐中原,恢复大唐为己任,大臣们纷纷迎合,多说一些大话来讨好李璟,唯独柴克宏绝口不提兵事,结果大家以为他不知兵,所以他得不到提拔。
后来,柴克宏担任抚州刺史,当时后周南下攻打江北十四州,吴越又趁火打劫,围攻常州,柴克宏于是主动请命出征,带兵前去解常州之围。
那时南唐的精锐都在江北和后周交战,柴克宏手中只有数千老弱,而枢密副使李征古又与柴克宏不和,给他的兵器铠甲都是破旧的。柴克宏上书争辩,却被李征古骂回来了。
无奈之下,柴克宏只好带着这几千人赶赴常州。就这样,李征古还不放心,又派了使者想要召柴克宏回去。这一次,柴克宏终于出手了,他将李征古的使者直接当成吴越的间谍给斩了,又说即便是李征古亲自到这里他也一样会斩掉。这才发兵猛攻,大败吴越军,斩首一万多,俘获吴越将领数十人。
柴克宏又率军渡江,准备北上救援被后周军包围的寿州,可惜行军到半路他就病死了。
这个事实对杨渥来说有两点教训,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将来枢密院这种执掌军令的部门绝对不能落入不懂军事的文臣手中,不然将来会死的很难看。如今各藩镇的问题是武将权利太大,导致政权更迭频繁,自然需要治理;但像宋朝、明朝那样搞得文官完全凌驾在武将上面,甚至到了有时候一个七品小官都敢对朝廷大将指手画脚的地步,这无疑是矫枉过正了。
最好的局面还是文人治政,武将领兵,双方互不干涉。
第二点则是,如今的淮南固然名将辈出,但随着这些追随杨行密创业的老将渐渐老去,淮南也必须培养出新的接班人来,不然就会出现历史上南唐那样的情况,士兵战斗力依旧较强,但领兵将领太过无能,结果打起仗来胜少败多。
杨渥今天过来参加这个聚会,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拉拢安抚一下功勋老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见一见淮南的这些将二代,看看这些人里面有没有值得拉拢的将才。
此时听了柴克宏的话,杨渥不由起了爱才之心,想将此人拉拢到自己麾下来。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柴公子好见识,不负令尊之名啊!”
“世子过奖了!在下不过是听了世子的提点才想到这些的,算不得真本事。”柴克宏有些不好意思的答道。
虽说如此,但杨渥可不会这么想,毕竟他不过提了一句,柴克宏紧跟着就将自己的想法完全说了出来,这说明他自己心中也有类似的想法。
杨渥又和他聊了几句,发现这个柴克宏对军事的了解的确很多,将他拉到自己麾下的想法也更加坚定了。当然,现在还是宴席上,不是拉拢他的好时机,还是等宴席过后再说。
“既然世子说,王将军击败朱友宁没有什么问题,那世子为何还说王师范最后必定会以败亡告终呢?”这时,大将刘信之子刘彦贞有些疑惑的问道。
杨渥听了暗自摇头,这个刘彦贞的见识比起柴克宏来就差远了。
“击败朱友宁不难,难的是朱友宁败了之后,朱全忠必定会亲自率军来攻。朱全忠的能力可不是朱友宁能比,加上他麾下精锐众多,名将辈出,仅凭青州兵和王将军带过去的几千淮南兵,根本没希望击败他。所以说王师范最终必败。”李承鼎为他解释道。
这时,见客人都已经就坐,周邺也就吩咐开始上菜,不一会儿,酒菜像潮水般送了上来,酒是最好的酒,菜则牛羊野味俱全,宴席可谓丰盛至极。
周邺作为主人也没怎么多话,他家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加上他本人性格憨直,不怎么善言辞,所以只是简单说了两句,便将话题交给杨渥。
而杨渥今天下午一直在与秦裴他们讨论整编军队的事情,今晚的宴席又搞得比较晚,所以此时的他也有些饿了;再加上在场的都是些年轻公子,杨渥也不想搞得太正式,所以也只是简单说了两句便宣布开席,然后便带头大口吃喝起来。
见他这个样子,众人都放下心来,觉得杨渥就和传言中说的那样,是个性子随和的人,并不是那种难以打交道的人。
所以那些本来还有些放不开的人也立即加入了大吃大喝的行列,当然,杨渥作为这里身份最高的人,也是今天宴席的中心人物,是闲不下来的,在场众人包括心里存了心事的徐知诰,都纷纷向他敬酒,不一会儿,酒量本来还不错的杨渥便面红耳热,已经喝得差不多了。
而在场之人毕竟都是些年轻公子,喝了点酒后也就更加放得开,就着酒兴畅谈起来,他们毕竟出身将门,加上杨渥又在场,大家都有些表现自己的想法,所以聊的话题更多还是如今各地的战事。
而杨渥虽然喝了不少酒,但头脑还很清醒,这时候开口的次数便少了下来,而是饶有兴致的听着众人的话,想看看这些将二代们还有没有值得培养的人才。
这一观察下来,他还真有一些发现,虽然不知道他们具体的本事如何,但就这份见识就比其他人强了不少。
台濛、周本、陶雅、刘威等如今的淮南名将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战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今天发现的这几个不错的人若是将来好好培养,未必就不能成为像台濛他们那样的名将。
想到这,杨渥将周邺召了过来,对他小声说了几句,让他待会将自己刚才留意的几人留下来。
又过了许久,杨渥见宴席也差不多了,他来这里的两个目的中,寻找将才的目标已经差不多达到了;而另一个目的,看看这些功勋家族对他的态度的目的也基本达到了。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些勋贵们基本都是对他示好的,即便是那些行事低调的将领也有示好之意。
所以在宴席结束前,杨渥大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追随杨行密创业的那些功勋老臣,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受到优待。
而这一意思也让来此的各家公子们更加放心下来,脸上的笑意更加浓厚。
第203章 新军()
宴席完后,时间也不早了,众人相互告别开始离去。
不过有几个人却被周邺悄悄派人留了下来,这几人还以为周邺有什么事情,都有些诧异,等进入书房中看到坐在那里饮茶的杨渥才明白过来。
“怎么样?是不是有些奇怪为什么要将你们留下来?”见到几人脸上的疑问,杨渥笑着起身道。
被杨渥留下来的一共九人,其中除了与杨渥关系亲近的李承鼎、周邺二人外,还有柴克宏、王舆、王崇文、李禅、何敬洙、李建勋以及陶敬昭七人。
这些人都是杨渥精心选择的,不仅有之前的观察,还考虑了范遇提供的情报和他自己对历史的记忆才作出的决定。
其中,王舆是大将王绾的弟弟,王崇文则是王绾的儿子,李禅是李承嗣之子,何敬洙是湖州刺史李简的养子,而李建勋则是李德诚的儿子。
当然,并不是说没被杨渥留下来的就全都是纨绔,只不过杨渥目前就只看中了这么几个人,此外还有一些将领家的公子今晚没有到场,比如杨渥的大姐夫刘仁规这一次就没有来。
“在下的确有些疑惑,还请世子直言!”陶敬昭与其他几人对视了一眼,开口问道。
留下来的这些人中,以陶敬昭的岁数最大,所以大家隐隐都以他为首。
杨渥点点头,放下茶杯笑道:“不急,大家先坐下来再说吧。”
等众人落座,周家的侍女们前来给几人上茶后,杨渥才道:“是这样的,大家也知道,去年我刚刚出仕时,是担任的衙内诸军使,统领的是一千亲军;不过后来我那支亲军规模不断扩大,又随我参加了各次大战,如今早已失去了亲军的作用,倒像是一支牙外军了。”
“所以我打算组建一支新的亲军,人数不多,只有两个营,共一千人,由我亲自统领;在座诸位都是将门子弟,对于军务肯定都有了解,所以我想请几位兄弟来帮我训练这支新的军队。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陶敬昭等人听了不由有些疑惑,一千人的军队,也就是一个都,即便算上正副都头两人,正副营指挥四人,一共也才六个职位;而在场被杨渥留下来的却有九个人,难道杨渥打算让他们出任这六个职位吗?那么其他三个人担任什么职务?或者说每个职务都设立两个副职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不错,亲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