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杖肓粼诘胤健
所以经过改革,地方财政收入必然会大幅度增加,而朝廷的财政收入相应就会大幅度减少。
为了配合这套制度改革,相应的一些原本由朝廷负责的支出,此时当然也要转给地方来负责。
比如以前负责各地治安的厢军,其军饷供应全部由朝廷负责,经过改革后就会由地方负责。
当然,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再度扩张,杨渥对各地厢军的人数也做了一些限制。
除了实行分税制外,第二项重大改革就是恢复征收现钱。
当初淮南时期,商业还不发达,市面上现钱流通不足,而且每年到了收获季节,一些不法奸商就趁机打压粮食价格,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淮南的两税法改为征收实物。
这样做虽然麻烦了一点,但对于百姓来说却有好处。
不过征收实物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征收现钱才是必然。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吴国商业的发展,如今是时候恢复征收现钱了。
至于第三个改革,那就是开设国家钱庄,也就是后世的银行。
或者这不应该称作改革,而应该称作尝试。
随着商业的发展,金属货币重量太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一贯钱就重二十多斤,有时候上街去买东西,身上不得不背着几十斤重的钱币,这显然太不方便。
所以即便杨渥不主动推动,纸币也迟早会出现。
而现在杨渥主动发行纸币,就可以主动规划,做好应对措施。
首先一点就是防伪,在这一点上杨渥决定采用后世的水印技术。
水印技术在唐朝末年就发明了,只不过应用还不广泛,如今杨渥将其用作纸币防伪,肯定能大幅增加伪造的成本。
除此之外,在纸钞的图案,以及印刷用的油墨方面也要进行优化,总之要尽可能的在技术上进行防伪处理。
除了防伪以外,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纸币的币值稳定。
对于这个问题,杨渥的想法是实行直接引入金本位制。
这些年吴国从海外疯狂掠夺黄金,尤其是吕州和倭国的佐渡岛等地发现的金矿,更是让吴国获得了大量黄金;再加上过去这些年有意识的在国内收购黄金,吴国的黄金储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勉强可以实行金本位了。
也就是说,朝廷按照黄金的平价,以“贯”为单位发行纸币,有多少黄金储备,相应就发行多少纸币,同时宣布纸币可以与黄金相互兑换,这就能尽可能的保证币值的稳定。
不过,即便是实行金本位,也不能保证就不出问题。
毕竟,纸币这种东西看上去不需要多少成本,却能够源源不断的换来东西,这样的敛财利器对任何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现在杨渥、骆知祥等人还好,毕竟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不会胡乱发行纸币;但谁能保证以后的皇帝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呢?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杨渥的想法是引入私人资本进行监督。
换言之,负责发行纸币的钱庄,不仅有官方资本在里面,同时还有私人的资本加入,这样官方和私人相互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世人滥发纸币的可能。
当然,制度毕竟是死的,即便杨渥将制度规定得再怎么好,以后也难保不会出问题。
事实上从来都不可能有一种制度可以保证任何时候都不出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后世之人要能深刻认识到乱发行纸币的后果。
所以杨渥决定,在科举和对皇子皇孙们进行教育时,都必须加入一定的金融知识,让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头脑,不至于翻一些低级错误。
三项改革,每一项都极为重要,即便是杨渥也不得不慎之又慎。
在与骆知祥商议过后,他又先后与其他重臣进行商议,最后决定先在工商业最发达的江南地区进行试点,以尽可能的找出将会遇到的问题,等到试行之后,再逐渐推广全国。
……
十一月中旬,征讨大长和的柴再用传来捷报,吴军在黎州以南的大定城与郑仁旻的军队交战,取得大捷,斩杀敌军五千余人,俘虏三千余人,自身损失较为轻微,目前吴军正在继续南进。
得到捷报后,杨渥显得非常高兴。
毕竟这一次交战的对象对吴军来说不怎么熟悉,更重要的是西南地区丛林密布,瘴气横行,对于熟悉当地环境的敌人来说是个极好的战场,而对吴军来说就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再加上这一次吴军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三万人,而大长和的兵力听说有近十万人,所以之前杨渥对战事还是有些担心的。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捷报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战局就如同伐蜀之战一样,吴军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拿下宁远、会川、成纪等城池。
到十二月中旬时,吴军居然就已经兵临大长和国的都城羊苴咩城了。
战事进展得如此顺利,以至于当消息传到洛阳时,杨渥都有些不信,等到证实消息无误后,他又担忧起来:敌军不会是在玩诱敌深入的计策吧?
毕竟吴军远道而来,对地形又不熟悉,如今孤军深入敌后,若是后路被敌军给切断了,那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心中有了担心,杨渥当即就传诏给柴再用,提醒他必须小心谨慎,不可轻敌,尤其是要保证后路的安全。
与此同时,杨渥又传令给留在成都的杨炅、周本等人,要求他们立即向黎州等地增派驻军,以防出现意外。
然而让他感到无语的是,他的诏令刚刚发出去,还没过多长时间,就有新的捷报传来,吴军已经攻克羊苴咩城,郑仁旻已经被其部下杀死了。
拥兵十万,时刻想着入侵中原的大长和国居然就这样亡了?
杨渥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吴国太强了,还是说敌人实力太弱了?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七百零六章开疆拓地()
等到更加详细的情报传来后,杨渥这才明白,原来既不是吴军太强,也不是敌军太弱,而是郑仁旻已经完全丧失了人心。
大长和国的建立其实也就二十多年,人心远远没有稳固,国中百姓对于郑仁旻并不归心。
当初唐末,南诏军队就连年入侵中原,却被唐朝剑南节度使高骈击败,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损失惨重,并且导致府库空虚,民心大丧。
郑仁旻之父郑买嗣正担任南诏的清平官,也就是宰相,他正是在这种情形下逐渐夺取了南诏的王位,并建立了大长和国。
郑买嗣在位期间,不仅杀了南诏王族八百余口,更是大肆屠戮南诏旧臣,甚至还派兵到南诏的发祥地巍山捣毁南诏的宗庙,挖掘历代南诏王的陵寝,取走随葬物品,将遗体全部焚烧或抛于澜沧江的滚滚波涛中。
南诏虽然民心尽丧而亡,但毕竟立国二百年,在国中支持和怀念南诏的百姓并不少;郑买嗣的残暴让他大失民心。
等到郑仁旻继位以后,又不顾府库空虚的现实,再次出兵攻打蜀中,结果被王建狠狠教训一顿,损失极为惨重。
之后十多年里,郑仁旻虽然没有再次发动战争,但他又迷恋上了服食金丹,梦想长生不老。
那金丹中往往含有较多重金属元素,吃多了后容易脾气暴躁,经常因为小过错就杀人,国中官民早就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这一次郑仁旻强行调动军队,准备再次入侵蜀中,朝野上下反对者众多,却摄于郑仁旻的威势,敢怒而不敢言。
等到吴军杀过来时,各地军队就如同当初蜀军一样,不等交战就望风而逃,所以吴军才能如此轻易就杀到羊苴咩城。
之后大长和国的清平官,也就是宰相赵善政联合东川节度使杨干贞发动政变,将郑仁旻杀死,立郑仁旻之子郑隆亶为主,掌控了朝政大权。
接下来,赵善政主张投降吴军,以保全自身。
而且在赵善政看来,吴军兵力较少,且西南乃是蛮夷之地,吴军不可能长期驻守;不如暂时投降吴国,等将来吴军退了,他就能重新掌权。
但杨干贞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若是投降的话,吴军这一次不可能轻易退走,到时候西南地区就要完全落入吴国手中了。
所以杨干贞坚决主张依托坚城抵抗吴军,并联系各地军队,让他们出兵断掉吴军退路。
二人争论不休,拿不出个决断,却给了吴军偷袭的机会。
在一个雨夜里,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将张武,亲自率领一千人攀登城墙,夺取城门,将吴军放入城中。
就这样,拥兵十万的大长和国在内乱之中彻底灭亡了,各地残存的势力纷纷向吴军请降。
听完详细经过后,杨渥有些哭笑不得,他只是想要教训教训郑仁旻,根本就没打算灭掉他,所以只派出了三万军队,却没想到大长和国如此不堪一击,在吴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还发生内乱,以至于灭亡。
“大长和国拥兵十万,却被我军如此轻易就剿灭了,其原因就在于内乱。所以你等兄弟将来也一定要保持和睦,不能手足相残,以至于让外人得了便宜!”杨渥当即将杨琰、杨煜等人招来,对他们教育道。
虽说之前并没有灭掉大长和国的念头,不过如今既然已将其灭掉,杨渥自然不会再让出去。
后世的云南地区一直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过如今此地却是真正的蛮夷之地,汉人移民极少,就算有,也早就被当地人给同化了。
要对此地进行有效管理,光靠军队维持是不够的,杨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移民。
后世西南地区彻底纳入中国,这是从元朝开始的,不过真正将其融合进来,却是明朝的功劳。
明朝初年沐英率军攻取云南后,便立即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