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徐阶说的一点也没错。自从土木堡事变后,京师精锐部队全军覆没。于谦将军虽然顶住各方面压力,组织调集北直隶周围二流营军硬是把瓦剌打败保住京师,更给大明保住了那点尊严。
但到了嘉靖年间,负责保卫京师的营军,在册共只有一十四万人。账面上看来还不算少,打退个鞑靼、瓦剌进攻是没问题的。
但如今兵部实际点兵时,惊讶的发现只有五万人!
究其原因,——吃空饷严重。
更可怕的是,这五万人老龄化严重,拿着刀枪站岗放哨做做样子还勉强可以,让他们冲锋陷阵与勇猛的蒙古人马上拼刀,那么……只能呵呵了。
……
嘉靖也一脸失落与茫然,天子守国门,没想到时局却让大明如此落魄与寒酸,脸面丢尽了。
“那该怎么办?”他问道。
苏荣一直盯着徐阶,没他有让嘉靖失望。
他回应道:
“回皇上,如今唯一的办法,是拖延时间,目前只有山东一部及浙江浙东铁卫共约两万兵力,已到京城,再需等待各地援军勤王到来后,聚集力量,再对俺答部发动总反击。”
嘉靖听了紧缩的眉目开始舒展,似乎对回答很满意。他高兴地连连点头。这才是大明重臣该提的意见。
可是,问题来了怎么拖延时间?
第117章 入贡书做文章()
大家也在议论,如何拖延时间?
对啊,怎么拖延时间?必须找个俺答信以为真的理由才行。
……
内阁次辅徐阶,此时正在思索,拖延时间调兵遣将,给随意掠夺大明的鞑靼予以沉重打击,是十分正确也是有骨气的决议。但具体这么个拖延,他还没想好。
再看内阁其他成员,及六部九卿,个个面面相觑,低头不语,一扫平日夸夸其谈的德行,老实的恨不得躲在别人背后。
徐阶是没想好如何拖延之策,而严嵩父子,是有主意也不想提。费力不讨好的事,不是他们爷俩的作风。至于其他朝臣……呵呵,瞪眼看着内阁首辅和次辅呢,你们不说,我们也不说,只要皇上不点名,我们就会相安无事。总会有人出头解决的,土木堡之变,不照样有于谦那样的人出现吗?
……
也难怪,如今面临的是俺答部的十万雄兵,而且已经兵临城下。大明手里又没有称心如意的牌可打,此时出主意,稍有不慎就会把自己绕进去,得不偿失。
如果侥幸出谋划策将鞑靼部退兵,自然是好事,但若是失败,就是掉脑袋的后果。尤其是按照目前局势,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所以此时站出来进言,风险极大。保官职和爵位重要,其他的,自己就别管闲事了。
此时殿内静悄悄的,与平日里言官们嘶声力竭的声讨叫骂甚至哭喊声相比,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嘉靖脸上非常难看,失望的看着下面这些,平日里口口声声说效忠大明效忠皇上的朝中重臣,而此时像乌龟一样缩头缩脑。
殿内一片寂静。
……
“皇上!我有个主意!”
声音从后面传来,因过于安静,显得特别洪亮。
苏荣大声开口道。
“……”
“……”
内阁成员,六部九卿,众臣回头,目光齐刷刷的看着苏荣,然后一片愕然。声音竟然是从来没见过的一个少年。
他是谁?如此不知天高地厚?
嘉靖皇帝也抬头观望,一眼认出了苏荣,昨晚在夜市时遇到的这个爱打抱不平的少年。
是他?
他满意的点点头,对他印象不错。
但是,我大明这么多文官武将,无人能出谋划策提成退兵之策,没想到,却由一个少年来站出来!
嘉靖自嘲,苦笑的摇摇头。
苏荣见嘉靖认出了自己,刚想打个招呼,随便说个:又见面了,昨晚玩的可好之类的……
嘉靖却对自己使了个眼色,苏荣才明白,皇帝带着儿子微服私访逛夜市,肯定是不想让大臣侍卫知道,想清静放松。自己在重面前说漏了嘴可就闯了大祸,于是苏荣赶紧闭嘴。
“你是何人?如此大言不惭?”
听语气苏荣就知道是谁,严嵩的宝贝儿子,干着肥差工部左侍郎的一只眼~严世潘!
听他话音,自己不抛头露面,还嫉妒别人别出谋划策、出风头,他,是什么玩意?!
苏荣大声回答,这个回答不是回应严世潘的,而是说给嘉靖和其他大臣的。
“苏荣!浙江总兵,率浙东铁卫负责浙江海防!如今奉命入京,抗鞑子保卫大明,报效朝廷。”
嘉靖点点头。
“哦哦!听说过,大战倭寇,在浙闽可是大名鼎鼎啊!真是少年英才!”
徐阶听后,赞赏道。
其他重臣也纷纷点头,有的投来好奇和欣赏的目光。
“浙江总兵?说白了一个小小的带兵打仗的武官,谁。谁让你来大殿的?这可是内阁和六部九卿议事的地方!”
说话的是——内阁首辅,严嵩老头儿。不愧是父子传承,连瞧不起人的德行都一模一样,着实让人恶心。
苏荣刚想反驳,嘉靖却开口了:
“严阁老,是朕让他来议事的!”
严嵩父子吃惊的看着皇上,心里嘀咕,这个看起来文弱的少年,是什么来头?连皇上也亲自点将。
众大臣也满脸疑惑,这个少年什么背景?
嘉靖看看众人的疑惑,开口解惑道:
“大家别小看这小孩儿,黄岩组织民兵击退倭寇,能破案,在台州组织招募新军,弄得有声有色。几次大败几股倭寇,在浙闽可是声名远扬啊!朱纨、谭纶纷纷来奏折,提议嘉奖于他。对了,连司礼监的人也对他欣赏有佳啊!今日一看,的确不同凡响,你们在关键时刻沉默不语,人家最起码敢说!”
连皇帝也称赞表扬苏荣,严嵩父子再不敢说什么,退后几步,跟着其他人随声附和,吩咐赞赏苏荣……
苏荣听罢,皇上都夸奖自己,不由得飘飘然起来,此时心情真爽。
“对了,你刚才说你有好主意?那你给朕和众位爱卿说说看,如何拖延时间,让大明赢的时间,可以调兵遣将来京!”嘉靖随后追问道。
苏荣不卑不亢,向前走两部清清嗓子回到道:
“回皇上,很简单,拖延时间的好办法,就在那份入贡书里!”
嘉靖和众大臣一脸狐疑。
“哦?那你说说看!”嘉靖颇有兴趣地问道。
苏荣正言厉色道:
“皇上,各位大人,既然俺答以入贡来要挟,那我们就将计就计,利用外交手段,来拖延时间。”
外交?重臣你看我我看你,不明白苏荣的意思。
“我刚才看了几眼,到严首辅手里的入贡文书,发现他们只有汉文叙述,却没有鞑靼部的蒙文标注。那我们,就从这里下手……拖延时间
……”
苏荣见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脸上满面狐疑,于是继续解释道:
“皇上,各位大人,听我讲来。按照外交惯例,每一份外交文书是需要两国两种文字标注,虽然这只是个形式,平时也不一定都遵守。
而这次,事发特殊,我们要好好的认真地履行这个程序,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麻烦我们礼部,传话于俺答的使者,要他们把入贡书带回去,加上蒙文内容,才能重新交于我们,然后礼部审核,认为合格无误后方可通知他们。这样一来二去,几天下去了,这样我们就又赢得了几天宝贵的时间!会更多的各地军队进京勤王……”
……
第118章 生杀大权()
苏荣说完,殿内一片寂静。
……
“嗯……妙!好主意,朕恩准!”
嘉靖笑逐颜开,满意的不断点头,当场拍板同意。
“嗯,按照外交礼节来要求他们加注两国文字,合情合理,苏总兵的这个办法甚好!
这个就由我们礼部来办,我现在就安排!”
内阁次辅同时兼任礼部尚书徐阶,也赞赏的夸奖道。
众大臣也纷纷赞扬,就连严嵩父子,也颇感意外,此小子的主意,不得不说是个妙招。
那么问题来了。
他,到底是何人?
见徐阶如此欣赏他,是徐阶的人……
还是司礼监相中的?
要是徐阶的人,那么自己岂不多了一个厉害角色的潜在敌人?
严嵩父子,心里就像踹了个兔子,极其不踏实。
“好!就按苏大人的办法,礼部草拟文书交给俺答使者,让他回去重新修订。礼部一定把这事办好!能拖延几天算几天。另外,兵部继续催促命北直隶外围军队,速来京师秦王,不得有误!
“臣遵旨!”徐阶领命。
“臣遵旨!”兵部尚书丁汝夔领命。
“好了,各爱卿退下吧!对了,浙江海防总兵苏荣,留下!”
……
众臣退下后,整个殿内就剩下嘉靖和苏荣两人。
“昨晚遇到我的事情,不许告诉任何人!否则,朕让你人头落地!”嘉靖开口了。
慢条斯理的语气中,有露出威严与杀气!
“遵命!苏荣万万不敢!”苏荣赶忙回道。
同时,他隐隐约约心里一阵发慌。这皇帝老儿,带孩子出门逛街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不然告诉别人,实在无法理解。不过,他毕竟是皇上,掌每个人生死大权,他说不让就不能说,不是闹着玩的。
特别是这个,历史描写据说很聪明的皇帝。
“嗯,听说你搞得那个什么浙东铁卫……弄的不错!比起那些京营或地方上的卫所庸兵,可好多了!”
嘉靖见气氛紧张,缓和了一下语气。
“多谢皇上赞赏,浙东铁卫也有台州知府谭纶的功劳,苏荣不敢一人抢功!”苏荣回应道。
“嗯,谭纶来奏折提出招募新军的时候,朕心里没底,就当做实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