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北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恢土舜箧ⅲ恢土硕ⅲ挥姓庖恢性冢饷炊嗄甓济挥杏霉!狈肭褰鹾型品旁谕匕仙髅媲埃溃骸岸烧獯卧缎校虏辉诰P星坝置挥心苋ブ<颐娓妫岫羰羌绥锒山獠揭∮腌锒!�

    拓跋慎并没有说什么“太贵重,不能要”的话,那些话太见外了,而是拿起锦盒道:“还是阿姨想的周全,儿至今也没送过郑娘子什么物件儿。阿姨的步摇正可借花献佛。”

    冯清见拓跋慎没有推迟,又说出“借花献佛”之语,和曹贵人相视轻笑了起来。

    。。。。。。。

    在正堂中与冯清二人说了会话后,拓跋慎又回到卧寝。刚刚说起给郑娘子送步摇的时候,他想起了曾经答应过给崔寅转上道经的事,几日前本是打算趁着皇帝召见的机会上呈的,只是后来发生了请命去南朝的事,一时间把道经的事抛之脑后了,等回了中音殿之后才想起来。

    拓跋慎和陆光从堆积着满满书卷的书架上找出那两卷道经,放在书案上。想着现在时间来不急了,想转呈也没机会。总不能在皇帝践行的场合上呈吧。

    再看着面前的那卷老子西升经,更觉得头疼。今日午后就要出发,现在实在不是节外生枝的时候。那卷黄帝阴符经还好说,这卷西升经实在有掀起佛道论战的嫌疑。

    想了一会儿后,拓跋慎决定请冯清代为转上阴符经,至于西升经嘛,先扣下来再说。反正也没人敢去问皇帝有没有拿到这卷道经,就算最后他扣留道经的事被皇帝知道了,他也不怕,到时候用“顾全大局”来解释就好了。

    等路上郑道昭问起这个事,就说已经转上了。反正真的转上了,只不过不是全部罢了。

    。。。。。。。。

    午时前三刻左右,拓跋慎才到了端门前。皇帝说是午时要给他践行,但是总不能踩着点来。

    端门前,李彪,蒋少游,郑道昭等人都已经到了。郑道昭是后来加塞儿进去的,不合本旨,所以接诏的时候没有他,像他这样加塞儿的,出使的时候总会有,有些是高官权贵私下请托,派遣家人去南朝买卖物品。如果能和使团一起走的话,就可以使用官传驿站,安全有保障。像古代社会,盗贼可不少,占山为王抢大户,收过路钱的绝不少。二是,加入官方使团,过关津的时候可以得到免税优待,能节省一大笔财物支出。另外,太仆卿也会受皇帝旨意,安排专人将一些放在府库之中无用的东西一同随行到南朝去交易,往返一次获利颇丰。

    拓跋慎左右看了看,不见于忠的身影,他可是皇帝特派保护他的人,怎么这么重要的场合没看见他?

    带着这些疑问,拓跋慎上前与李彪等人叙礼之后,问了一句:“如何不见于忠将军?”

    “于侍郎一早就去了羽林军营亲自挑选此次南行征调的三百骑兵去了。说来也是托殿下福,下官多次使南,不过官传而已,加上一些同行商队也不到三百人,此次却能得三百军士护送,可谓安全无虞了。”

    皇帝发令征调三百骑兵的事他也知道,其实,那些随行的商队本身就会带上不少保护人手,只不过对这些人,皇帝不可能放心,不仅仅是其中可能有歹人,也是对这些业余人士的不信任,所以才让于忠亲率三百精锐同往。

    三百人要上战场当然是杯水车薪,所起的作用只能说聊胜于无,但是在国家稳定和平的前提下,三百骑兵作为保护性卫队足够了。

    “这三百人也不少,所需军资粮秣如何筹办?”

    “尚书省已经发传沿途郡县,各郡县会为使团准备粮秣,再调发一百五十人在本郡县内随性服役。三百人所需于一县来说也不多,不过最多不过三五日时刻。服役之人,省令准许他们今岁以他役相抵免征。说起来,这于他们算是得了好处的。殿下不要多想。”

    这也算额外征发徭役了吧!现在可是农时啊!看来皇帝为了他这个儿子,这次发行了算得上是有扰民之嫌的命令,真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

第85章 启行() 
午时正时,皇帝带着几个叔王一起来到端门前。端门属于皇城门,和止车门之间就是各中央官署所在地,因为不想扰乱诸省部曹的公务,所以皇帝来之前就派人下了专旨,命令各省部官员不需到端门前朝拜。

    拓跋慎等人排好班次,拓跋慎居中,李彪蒋少游各在左右。因为出使所赐的使者符节太高,因此拓跋慎让李彪持着。于忠,郑道昭,刘文远等人在后,依次上前拜道:“陛下万岁!”

    等拓跋慎等人起身后,皇帝进前,说道:“诸卿今日远行,朕亲来此为诸卿饯行。贺卿等不辱使命,载誉而归!”

    “谢陛下贺!”

    张瑁示左右随从三人以盘盛觞上前,送到拓跋慎三人面前。张瑁亲自奉酒觞于皇帝前。

    皇帝想端起酒觞后,直视着拓跋慎三人拓跋慎道:“诸卿满饮此觞,待功成还京,朕当为诸卿设宴庆功。”然后轻轻碰了一下酒水,重新放回盘中,他现在还在持丧,不能饮酒,是以沾上一点就行了。

    拓跋慎等见皇帝先示饮了之后,才将酒觞上举,齐声道:“谢陛下赐酒!”,满饮之后才放回酒觞。再次行稽首礼,皇帝则微拱还礼。

    拓跋慎本来以为他的酒觞里面的也是酒,碰到之后才知道只是清水而已。

    张瑁见饯行礼毕,大声唱道:“诸官贺毕,返驾!”

    拓跋慎等人等皇帝的车驾走进端门以后百余步,才陆续起身,却看见内行者巨鹏手持节杖在侧,并没有随驾回去。

    巨鹏见拓跋慎起身之后,才上前躬拜道:“殿下,陛下赐下玺书一道并此符节,殿下沿途若有所需,可以玺书并此符节,征调州郡驻兵。陛下使下官传意,兵者,国之根本,无故不可轻动。望殿下执此书节,慎之又慎。”

    拓跋慎没想到皇帝最后又给他加了一层保障,予了他调动州郡驻兵的权力,虽然还是警告他不能妄动兵马,不过总算给了权力,路上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就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拓跋慎双手接过玺书,符节,谢道:“还请巨君代我拜谢父皇陛下。”

    “还有一事,今日南部尚书李公,秘书监郑公见参,请在城南传驿为殿下饯行,现今下值时刻不到,还请殿下在传驿稍等片刻。”

    拓跋慎听完愕然,没想到竟然会有人给他饯行,他现在可不是什么官场人士,在宫外认识他的人也没几个,要说饯行也一时间没法通消息,没想到竟然会有人会给他饯行,而且还是当朝大红人李冲,李冲虽然现在只是南部尚书,不是尚书仆射这种执掌尚书省实务的一哥,但是对于他以后是否能执掌尚书省,平城官场之中可是没几个人会怀疑。

    郑羲也就算了,可是李冲为什么会来为他送行,就算郑李是姻亲,可是李家的姻亲多了,年初被外放刺史的原都曹尚书王袭还是他的姻亲呢,他当时也只是派了诸子去送行,怎么今天会亲自来送他?而且这种事在官场有心人看来,是很受人猜疑的,李冲素来谨慎小心,怎么会做这种容易让人误解的事?

    。。。。。。。

    因为这次是长途跋涉,辗转数千里,所以不能用那些在城里用的,既花里胡哨,又不耐久用的车,匠作监曹为此特别打造了这辆新车,在外面看比一般的车宽了很多,内部空间很大,看起来像个车上的房子。这辆车不同于一般车的就是它的车门是向后开的,车门前又有车沿伸展,树以围栏以利于在此观景,宽大的车门处悬以黄色纱帐,车内三面都有皮革为面,里面填以丝絮为坐垫的座位,还有一个小书案,后面还有一个小隔间可以做休息用。

    这辆车的车轮是用铁皮包裹,外面再用蒲草编织的草甸和几层牛皮包扎绑实以减震,再以铁木作为车辕,而且四面车壁既可封闭防雨,也可拆掉木板通风。因为时间不够的关系,车内并没有上漆,只在外壁和车顶设了一些装饰,四角悬以铜铃,外壁涂画着云龙纹。因为比一般的车辆更重,所配的马匹就有六匹。

    驾车的御者也有两人,都是常年老手,都为宫中内乘曹所捡配,拓跋慎特意叫陆光去问过,一个是赵郡人,叫明昭,一个是涿郡人,叫刘瑜,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刘靖的后人。

    陆光和刘腾通过登车梯上了车沿,各拉开纱帐,拓跋慎手持征调符节和出使符节并玺书登上车,进去之后看了看车内四周,他的衣物随身换用的已经放在里面,一些要看的书籍和各色果品也都放置在书案上。将符节靠着车壁,玺书放在书案上,又叫陆光将左右车窗的纱帘,只留下珠帘遮一遮阳光。本来车窗开的就很大,再收起纱帘后,车内的采光度更佳。

    拓跋慎出了车厢,站在车门沿上,手扶着低矮的围栏,看着远处高壮威武的端门和门楼,发现上面有不少人在观望,仔细看看,发现原来是冯清和曹贵人,高贵人等人。

    “殿下,众人都已登车,是否可以启行了?”刘腾前来报道

    拓跋慎没有理会他,下了车后,面向端门,稽首三次后站起来,道:“时日不早了,可以启行,你去通知于将军吧?”

    又向端门长揖之后,才重新回到车内。

    。。。。。。。

    于忠得了拓跋慎的话,手拉马缰,脚踏马镫,翻身上马,解下马鞭,命令亲兵道:“于麟,你马上去城南通报于桢,让他立刻整装待发,辎重营先发至桑干郡,待桑干役夫接手后再回京。另外,你亲自带二十骑前行去城南十里传驿,让驿官尽其所能,备下酒食,殿下要在传驿宴客。不要误了时辰。”

    “是!”亲兵上马挥鞭而去。

    皇帝委派用来保护拓跋慎的三百骑兵是于忠一早天色微亮,城门大开以后去军营中亲自挑选的,他的父亲于烈现在担任殿中尚书,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