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就当中印双方正在谈判之中,印度总理尼赫鲁竟给我国总理z恩来写信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不仅要求将东段边境“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和中段边境2000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划入印度,还要把西段边境一直在我国政府有效管辖下和阿克赛钦等地区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也划归印度。对印度总理这一无理要求,周总理直截了当地予以拒绝,并在给尼赫鲁总理的信中明确指出:中国绝不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线”。但为了维持边境的和睦,中国军队从未越过两国传统习惯的分界线。最近中印边境出现紧张局势,都是由于印军越境挑衅造成的,应该由印度方面负完全责任,希望印度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一切越境行动,恢复两国边界久已存在的状况。
没想到尼赫鲁总理对我国总理的真诚劝告置若罔闻,声称: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6月2日,他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全部“清除掉”。印度国防部长也宣称: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接着,他又乘飞机赶到靠近中印边界东段的印境提斯浦尔城,进行军事部署。
第141章 边界问题(四)()
其实,主席叫我来,我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我回忆了一下后世中印反击战的情况,便开口说道:“主席、各位书记,我看这一仗还得非打不可,争取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打好了,我国西南边境可以安宁几十年。印度人的思想高于行动,军队的战斗力很一般,我军完全能打胜这一仗。”
“好!树相同志有魄力,有能力!我们放心。”朱老总高兴地说道。其他几位书记也一致赞同。
散会后,主席留下我又叮嘱了一番,要我慎重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我虚心受教。回到总参作战部,我将前线的情况全面了解一番后,便对着作战地图宁静地思考:印军在东线能使用的兵力也只有第四师和第七旅,不过两万多人。而我军在东线有第52师、419部(实际上是157团与警卫团一部)和山地特战旅,双方兵力相差不大,我军略占优势。事实上,我军的后勤运输也只能支持这么多部队。于是,我拟出了作战的大体计划,发给藏南前进指挥所张国华司令员和山地特战旅邓山龙旅长。战役的指导思想是防守反击。我军不开第一枪,让印军先行发动攻击,在防守中寻找机会,以有力一部穿插迂回,配合正面反击,争取全歼进攻之敌。尔后迅速返回传统习惯线以北,休整待命。至于具体的战役计划,由前线指挥员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藏北的形势较为轻松,印军在那里只有一个第114旅,约6000余人,而我军有第8师主力及骑兵一部,兵力对比上占据较大优势,应该是稳操胜券。西段的指挥由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副军长何家产负责,我告诉他,尽量不要扩大战争规模,歼灭进攻之敌后速返回原地,不要主动攻击印度防区内的其它守敌。
且说东线张国华司令员接到中革军委的命令后,立即做出战役部署:以52师、419部和炮兵一个团部署在东线西端邦迪拉到达旺一带,以山地特战旅防守东线东端瓦弄至下察隅一线。东端由副司令员兼山地特战旅旅长邓山龙指挥,西端则由自己亲自指挥。说实话,这一带的地形根本不是打仗的地方,海拔平均高达6000多米,且崎岖不平,比高一般在1500米左右。即使在探险家的眼里,这里也是“地球最后的秘境”。徒壁、恶障、密林,夏季里低洼处更是巨蟒和毒蛇活动捕食的极佳场所。开始消融的雪山冰原导致江水咆哮,尽管是在旱季,深谷里依然是阴雨沥沥。这就是藏南地区的作战环境。张国华司令员将154团布置在德让宗至邦迪拉的一线阵地,以419部布置在达旺一线,构成两道纵深防御。另以155团、156团作为迂回穿插的两只铁拳。炮兵团则支援154团与419部的防守。刚部署完毕,印军的攻击就开始了。
印军在东线的作战部署是:东段,以第11旅及第65旅的两个营进攻瓦弄和下察隅,由第11旅长里达尔。辛格准将指挥,另以第65旅主力位于匹麦及萨地亚作二线部队。西段,以第七旅4个营和第五旅8个营作为攻击主力,以炮兵第4旅作为火力支援。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紧随其后。第四师师部及第48旅位于提斯普尔。
六月七日,印军在西段向守卫德让宗与邦迪拉的154团阵地发起进攻,我军154团根据军委的作战方针,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采取节节抗击,诱敌深入的战术,在每一山头给敌以一定杀伤后,便随即后撤,战术极其灵活。印军前线指挥官为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其作战特点几乎沿袭了英军的老套战术和“绅士”风格,显得呆板而又愚蠢。他指挥12个营按照教科书上的条例,先是炮火轰击,再是步兵冲锋,按步就班地向前展开攻击。经两天战斗,达尔维准将以伤亡400余人的代价,攻占了我军德让宗与邦迪拉一线阵地。这让达尔维极为兴奋,留下第五旅的四个营守卫德让宗与邦迪拉等阵地;亲率其余8个营和炮兵第4旅主力继续向前攻击前进。印度的报纸、电台对印军一举收复被中国军队侵占的邦迪拉与德让宗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进行长篇累赎的报道和大肆宣染,这让印度国民陷入极度兴奋与狂热之中。相反,中国的舆论工具对边界的战斗,并未做过多的报道,只是简单地说:印军不顾我国多次的警告,悍然越过边界向我国境内发动进攻,遭我边防部队的顽强阻击。印度的高调与中国的低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令世界上许多关心中印边境战斗的人疑惑不解。其实还是有不少明白人心中清楚:这一下印度人有苦头吃了。
战斗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六月十三日,达尔维准将率部奋勇作战,又付出了数百人的代价,总算推进到了达旺一线。这时,我军指挥作战的张国华司令员发现印军经一星期连续作战,锐气已坠,且又疲惫不堪,认为我军反击的时机业已成熟。根据印军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浅的布势特点,张司令员决心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以优势的兵力与火力,采取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灭的战法,全歼面前这股印军。尔后,乘胜夺回德让宗与邦迪拉;然后,再直取提斯浦尔。
十八日凌晨六时,根据战役计划,我军155团、156团从敌两侧悄悄向敌后迂回穿插。张司令员则亲自指挥第154团与419部于上午八时,在炮兵团火力的掩护下,向当面之敌展开反击。一个星期来,我军总处于被动防御,打得很不爽快。现在终于盼来了反击的机会,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顿时,全军官兵一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奋勇杀向敌人。正面进攻的我军指战员们,冒着枪林弹雨,互相掩护,交错前进,与印军展开激战。一向狂妄而又毫无防范意识的前线印军,被我军的突然反击打了个措手不及,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还击,我军154团与419部很快突破了印军前沿阵地,并向纵深勇猛攻击前进。负责摧毁塞维拉河岸卡龙据点的我三连七班班长郑安民,率全班11名战土,勇往直前,前仆后继,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共攻克16个印军地堡工事,收复了卡龙据点,为全歼入侵的印军第七旅创造了条件。战后,六班被国土防御部授予“郑安民班”英雄称号。负责清除克节朗河南岸扯冬据点的我一连二排,敢打敢拚,连续摧毁17个地堡,收复了扯冬据点。战后,二排荣立集体一等功。我正面攻击部队当天即清除了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等据点的入侵印军。
担任迂回任务的我军两个团,穿密林,攀悬崖,涉急流,排除一切困难,迅速插入敌后,其中155团挡住了印军的退路,156团则直扑印军指挥机关。印军前线总指挥达尔维准将,发现中国军队突然展开反击,而且攻势凶猛,就知道形势有点不妙,便下命部队逐步后撤。他没想到的是这撤退命令一下,令前线的印军立刻混乱起来,争先恐后地往后跑,给我正面进攻部队造成了极好的机会。154团与419部趁机猛打猛冲,冲垮了印军的拦阻,促其迅速崩溃。围歼印军前线指挥部的156团,切断了敌指挥部与前线部队的联系,将其围堵在沙则一带,随即发起攻击。在攻占沙则战斗中,八连一班班长王克强率领全班,连续攻克印军5个地堡,在攻击第6个地堡时,他身负重伤,向地堡投入最后1枚*,并用双腿堵住印军地堡射孔,壮烈牺牲,为后续部队歼灭敌指挥部创造了条件。战后,国土防御部追认他“战斗英雄”称号。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全歼印军第7旅、第5旅共8个步兵营,以及印炮兵第4旅大部。共歼敌5100余人(其中少部印军溃逃于山林之中),印军前线总指挥达尔维准将也成为我军俘虏。缴获了印军的全部重武器和作战物资。
我军稍作补充之后,又马不停蹄地杀向德让宗与邦迪拉。此时,印第四师师部已得知前线作战失利的消息,为挽回败局,印第四师又派出二线部队第48旅增援德让宗与邦迪拉。
德让宗与邦迪拉这个地方靠近不丹王国,印军沿公路摆成南北一条“长蛇”阵,布势特点正如后来lin彪部长所概括的,是“钢头、锡尾、背紧、腹松”。据此,张司令员以154团从正面攻击邦迪拉,打敌之“头”;以419部与155团从敌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156团实施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形成对邦迪拉、德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向正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参战各部于6月22日开始行动,至25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触,但印军未发觉我军企图。25日晚,我迂回部队156团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切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