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在老地方,放心的话,你们一起去取就可以。”
“好的,——希望没什么意外。”
一场隐秘的钱物交易,很快在破烂房舍中结束,眼见面前不苟言笑、分明长了一张外国面孔的男人退出屋子,交易者也和跟班一人拎只小巧的手提箱离开,里面装满了印制粗劣的缅元,两人一边走着,跟班小声嘀咕两句:
“头领,这些人,他们还给我们缅币的?”
“是,你看到的嘛。”
“缅币很麻烦啊,头领,——还有,他们买‘玉’去做什么的?这东西不值钱。”
“怎么不值,你手上的不是钱?”
刚刚做成了又一笔买卖,虽然拿到的是“不值钱”的缅币,但在掸邦这种地方也还能兑换,借着月光一脚高一脚低往前走的缅甸男人心中很是惬意。
原先一直在包得温矿区做生意、其实就是在混社会,男人是在最近才发现,那些矿工手上、还有农民手里的“黑石头”居然还可以换钱;只要套上一个“黑玉”的名头,就有外国人找上门来要收购,今天晚上的这一笔交易,兑换出来怎么说也有上千美元,这钱在老外手里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地却属于一笔巨款。
一边走路,一边教训不知就里的跟班,为了将交易保密,男人带着家乡出来的同族一起做这件事,现在还计划着怎么贿赂官员、好继续兑换那些看上去像破纸样的缅币,却不知就在不远处的身后,两名隐匿身形的“尾巴”正悄无声息的跟踪着他。
一边拎着箱子走路,身后的跟班还在罗里吧嗦,男人很不耐烦的回头甩了他一个巴掌、然后又安抚般的告诉这半大孩子“别啰嗦,天亮带他去吃馄饨”;两人沿着崎岖曲折的山路一直走着,夜色正浓,跟踪者也一直如影随形,自以为得计的交易者还觉得能保守秘密,继续做“倒爷”这种不辛苦却能赚大钱的生意。
是的,那些外国人,别以为他没见识、认不出来,八成是县公所宣传的“美国特务”吧?
现在外面正是打仗的时候,这些家伙,鬼鬼祟祟跑来掸邦肯定没安一点好心,但谁管他呢;态度蛮横的掸邦兵们虽然想抓这些人,却不会为此而出一分钱,倒腾“黑玉”却可以实实在在的拿到钞票,两相权衡,男人自然会做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三〇七章 林德贝格()
和此前一点点划拉的倒买倒卖相比,发现这些黑石头值钱之后,男人现在已经和几个熟识的矿工搭上了线。
现在呢,只要等几天时间,能说服一两个当向导去包得温矿区的山沟里转上几天,也许就能找到“黑玉”的矿脉,那样的话,可就不再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卖钱,只要雇人多挖出些来,那不就等于是挖到了金矿吗?
带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拿到了钱的缅甸人已经走远,后面尾随的跟踪者则一路摸清了这些当地人的藏匿地点。
在严厉打击非法交易的掸邦,贸易收入的流失就意味着直接减少军费,从军人到地方警察都很上心,这些偷偷摸摸贩卖“黑玉”的缅甸人行踪就格外诡秘,不过在人烟稀少的包得温矿区腹地,大片未开发地区全都被亚热带丛林分割覆盖,一般不会有人在这儿频繁出没,走私行为就变得挺普遍,“黑玉”相对来说只是一种挺少见的新商品而已。
缅甸人回到栖身处,夜行人观察一段时间后原路返回,之前完成了一笔交易的外来者也掩藏起身形,为首的家伙招呼属下穿越密林,在拂晓前抵达山峦深处的秘密落脚点。
一路上,趁夜色穿行在树丛中,身披雨衣、涂抹驱虫剂的小队行色匆匆,队列里几乎没人出声;虽然夜色阑珊,月光也照不透繁茂的丛林树冠,如果有人窥视在侧、看一看沉默者的面孔,就会发现这里面大多数人都是典型的亚热带样貌,只有头戴夜视仪的一个家伙看不清楚脸面。
直到几小时艰难跋涉后。回到驻地歇息片刻。坐在青石上摘下摄像头一样的红外设备。帽檐下才现出一张轮廓分明的面孔,身着暗色衣衫、披着雨披的男人眉弓突出、眼窝深陷,完全就不是缅甸人,而是一副西方人的模样。
盎格鲁撒克逊,如果还有一点不确定,男人的简短话语就泄露了更多,从他与属下的交谈来看,那分明就是一个美国人。
美国人。在缅甸腹地出现,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总之都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多少年来一直自诩为世界警察,干涉的外国事务多到数不清,以强大国力作为支撑,美国人的踪迹的确遍布全球大多数角落;然而对高度闭塞、既反美也不亲苏的缅甸而言,境外游客几乎没有,国内滞留的外国人除了一干外交人员外,就只有联合国、跨国公司等机构派驻在这儿的职员,不过。这些人一般都生活在曼德勒、仰光等“大”城市,钻山沟这种事可不是他们的行事风格。
就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cia派出的得力人员在缅甸加紧活动,按照上面的意思到处搜罗“黑水晶般的石头”,在人种特征与盎格鲁萨克逊人差别极大的缅甸联邦,外国特工的活动十分受限,这却并不能影响美国人的决策。
就像现在,一名空降的高级情报人员就领导整个搜索队,在包得温矿区执行秘密任务。
在隶属于中央情报局、拿美元薪水的缅甸当地特工眼里,他们的新上司是一个不苟言笑、无甚情感的人,当然这基本上只是一种猜测,一般来说,cia派来的家伙总是很难相处,这次的家伙也是一样。
不论怎样掩饰,人种差别可不是那么容易抹平,这个名叫“林德贝格”的白皮肤男人没法在包得温矿区自由活动,只能在夜间参与一些秘密交易,乍看起来,这种人派来了还不如不派,如果没有扎眼的美国佬,情报员们完全可以装成一般居民在矿区潜伏,而不是在荒山野岭的秘密驻地忍受恶劣的居住环境。
不过,和最初的印象不同,新近到来的美国人在秘密工作方面还真有几手,很快让缅甸当地的cia特工大开眼界。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语言不通,又或者是林德贝格先生的脾气天生如此,自从来到南渡市后,深居简出的特派员频繁与曼德勒分部联络,而一向不和属下们长谈,发布命令的措辞也是能省则省。
但是另一方面,对“黑玉”的收集与走私,此人却颇具才干,几天来已经识破了不止一次当地人的骗局,处理手段也是雷厉风行的当场格杀涉事者;面对仅为求财的掸邦地痞,林德贝格的手段之无情,让刀尖上摸爬滚打的一群情报员们也深感忌惮,哪怕是不太情愿,服从性也随之而强化了不少。
当然,从包得温当地流民手中收购“黑玉”,这顶多算是cia情报机构在缅甸的小动作。
在林德贝格先生到来之后,原先一直按上级命令行事、零打碎敲收集黑石头送往曼德勒、然后由同事们设法运送出境,潜伏在南渡市的情报局人员现在却得到了新的命令,在特派员的指挥下,几天来一直在尝试摸清包得温矿区的地头蛇、驻军盘踞情况,情报员们手上都发到了新武器。
按林德贝格的说法,在找到、并确定了“黑玉”的来源地之后,cia就要“干一件大事”;具体情形尚不得而知,但想一想也知道,那不会是什么好事。
性格内向、冷漠无情,cia特派员在缅甸腹地的行动正在一步步推进。
黑夜过去,朝阳初升,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了远东大地,漫长而看不到尽头的战争,也随之而开启了新的一页。
远东爆发的战斗,时至今日已持续了数周,海空较量的激烈场面每一天都在上演,不过和延展情绪蔓延的日本、韩国民众相比,东方大陆上的苏维埃联盟公民们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哪怕不用每天关注电视节目或者广播,置身于一场浩荡战争中的人们也大概猜得到,远东的较量已经进入到了什么程度。
战争,不期而至,结束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太远了。
住在庞大苏联的远东地区,一大片林海广袤、冬雪严寒的区域,伴随着新年后的第一缕春风,盎然的生机在辽阔土地上随处可见,于此同时萌发的,还有人们对战争前景的推测与展望。
天空中,多少天来见不到一架敌机,海岸边,频繁巡梭的岸防战舰不见了踪影,工作、生活的城市乡村也不见了敌人频繁袭扰的痕迹,这一切,都在无言诉说一个事实,经过了短暂而激烈的较量之后,海对岸的敌人已经遭受了重创,他们不仅无力再对联盟发动袭击,接下来,甚至很快就连负隅顽抗的力量都没有了。
敌人筋疲力竭,红色帝国却是斗志昂扬,接下来,战争是不是很快可以结束、至少远东的一片湛蓝天空中不会再有战火升腾?
这一问题,平民百姓只能猜测,在一线奋斗的苏维埃捍卫者们却在亲身践行。
结束了远洋上的战斗,就在vvs航空兵中将维克托*雷泽诺夫回到哈巴罗夫斯克的第二天,和随行人员、克格勃探员的猜测相反,接到一通新指示的红空军头号王牌并没在基地里消磨时光,等着时间一到、就前往机场与恋人团聚,做完了例行检查和战前准备后,红色二十号su…27m2k(好吧这真是一个毛味儿十足的型号)就潇洒利落的从基地跑道上腾空而起,拖着两条细狭的白色航迹一路向东,冲入高原苍穹参与当天的海空战斗。
返回基地后迅速出击,以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身份鏖战长空,龙云的想法一点都不复杂,他只是很想打仗,仅此而已。
此前结束了一场远海较量,驾驭座机在天与海的无尽幽蓝中舍命杀敌,战绩彪炳的vvs超级杀手取得了两位数的击坠战绩,虽然具体的统计还没出来——考虑到太平洋的深邃与宽广,这一数字恐怕直到战争结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