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情况“还算不错”,那他最好就尽早去亲眼看一看,也好据此决定接下来的行动策略。
毕竟一想到“死城”,别的暂且不提,巨大建筑内的厚重“黑墙”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回忆上一次深入无人之地,在“死城”中探寻的经历,龙云最难以忘记的应该还是在“黑墙”闸门外所感受到的那种浓烈的意识感应:那种感觉,就仿佛遭遇了某种看不见、却分明能够感受到的磁场一般,他几乎当时就断定,那堵厚重的金属墙壁里,应该是有什么不寻常的东西、或者说很可能就和他曾经见过的“能媒”有什么关联。
上一次的“死城”探险,穿过围墙进入建筑内部,他的探寻轨迹就到那儿为止。
面对透过黑黢黢墙壁传来的莫名感应,如果他真的想一窥高墙后的秘密,那就必须携带一些可堪一用的装备才行——总之,不管是液压千斤顶,还是机械式解锁器,乃至焊枪、甚至炸药,反正他只能孤身一人去面对棘手的情况,如果没有做好万全准备就身涉险境,不仅是在白白冒险,对完成任务也不会有一点帮助。
当然要说搞定装备,这种事情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办妥,必须借助“罗马总局”的力量才行。
在上一次前往“死城”冒险、还和那个神秘的美国飞行员对峙追逐之后,龙云在返回莫斯科后也和“罗马总局”的人员商讨过,他当时就想到要做一些准备,可能会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度前往废弃十多年的神秘基地,去对那堵神秘黑墙之后的存在一探究竟。
当然,和上一次的仓促行动不同,这一次既然是有备而行、时间上也不是太急,他最好就做好万全的准备再出发。
这种技术上的准备,在龙云离开莫斯科、前往高加索参战时,就一直在由“罗马总局”负责进行。
就在上次的“死城”冒险之后,按照龙云在基地内的所见所闻,还有他自己的一些建议,“罗马总局”隶属的那一座庞大基地就部分恢复了工程运作,工作人员按照维克托留下的简略指示,从多方面分析“死城”目前的情形,并着手准备再一次探险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关于这些工具和设备的改装,龙云此前曾经和基地里的工作人员讨论过,他早就知道这并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工作。
如果要前往“死城”这种地方,一个人,究竟需要一些什么样的设备?
这个问题,在龙云面对的局面下最好就是换一种问法:为了支持维克托的行动,克格勃方面自然会提供任何能得到的技术装备,但是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寻常条件下适用的大多数工具和设备,都没法在“死城”这种地方正常使用。
从上一次孤身冒险的亲身体验来看,龙云可以断定,经过十余年的彻底荒废,“死城”的神秘辐射情形却是一如既往、丝毫都没有减弱的迹象。在强烈的诡异力量作用下,任何电子电气设备都受到干扰而无法使用,在近距离上更会受到强烈影响而被破坏——既然如此,那么准备在“死城”使用的设备就不能有电子、电气模块,或者说的更干脆一点,就是不能任何一点用电的结构部分出现才行。
“不能有电”,这种事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是相当困难。
放眼整个平行世界,在电气化革命早已完成、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世纪末,社会各生产部门早已进行了不知多少次电气化、电子化甚至是信息化的技术演进,现在但凡是像样一点的工具设备,拆开来看一看,里面几乎都有电子元器件的存在。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先不说那些没一点结构的扳手、螺丝刀,就说进入死城需要的交通工具:汽车,使用的引擎就是一个大问题。
说起苏联生产的各种汽车,虽然技术水平不高、外形傻大黑粗,好像是没什么像样的电子设备,但不管怎么说,汽油机总是要依靠火花塞和点火电路,这个是没办法回避的。至于柴油机呢,倒是没有火花塞,苏联的柴油发动机也没有什么电喷控制、高压共轨之类的精细玩意,但是内燃机搭配的起动机总还是要用电的。
那么这样想一想,如果是用来进入“死城”,必然会损坏的起动机当然就成了一种摆设;对大功率的越野卡车来说,如何启动引擎就成了很棘手的问题,靠人力是完全不可能摇的起来,就算体能过人的龙云也没有办法。
“那么,交通工具怎么解决,至少也要改装一下柴油车的起动机,是吗?”(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八七五章 无的环境()
“恩,这个应该是必须的,”
对于龙云的提议,负责接洽的工程师挠一挠头,谨慎的给出回应,“只有这一部分是柴油机运行必须的电气模块,其他的都还好说,我们可以拿一辆乌拉尔卡车先捣鼓一下看。——不过说起来,既然您需要完全避免电子元件、模块的使用,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车灯之类的东西就只能一律放弃了,是吗?”
“——车灯?”
听到这里龙云也是一怔,他立即想到了进入“死城”之后的照明问题。
上次进入“死城”调查的两天时间里,因为没有任何灯具,龙云一直都是借助阳光视物,那座空无一人的基地里因为缺乏光线而到处透着诡异,现在想一想还让人有点后怕。但是现在,要想准备一些照明设备,所有依靠电力供应的东西在“死城”附近都无法使用,要说提一盏汽灯倒是可以,但未免也太原始了点。
不过就算是有这么严苛的限制,有“罗马总局”的统一协调和统筹安排,改造、制造出适合在无电环境下使用的车辆和装备,也不是什么办不到的事,这种问题龙云索性就全都推给了基地里的工程师们。
关于适合在“死城”里使用的设备,之前没人动过太多脑筋,主要倒不是因为技术上无法实现,而是因为任何人都没法接近“死城”。
如果没有操作人员,无论什么设备都是一堆废铁,就算改装出来又有谁能用呢?
原本是毫无希望而被搁置的项目。根据维克托的要求。“罗马总局”的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在资料库里找到不少相关设计的说明和图纸,这些凝聚了不少科研人员奇思妙想的东西,之前因为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而一直在基地的档案室里落灰,现在则被工程师们都翻了出来,结合现在又有了新进步的工艺和技术条件去加以利用。
有了之前的研究和技术基础,在第二天一早,龙云乘车来到莫斯科郊外的“废弃”基地之后,技术人员就已经等在车间门外。他们将在这里展示一系列要求极其特殊的专用装备。
当然,因为关于“死城”的任何调查行动都是一级绝密,就连“罗马总局”内部,这座基地里的工程师们也完全不知道真相,他们只是被告知,这些车辆和设备都是为了在有多种可燃气体泄漏的一处大型地下矿坑使用,所以不能有任何电子、电气部件出现,哪怕是一节干电池也不能有。
对克格勃的这一番障眼法,龙云当然心知肚明,他很应景的和工程人员们扯了一会儿谎。交谈了几句之后,就和众人一起走进高大宽敞的试验车间。他第一眼见到的就是伫立在车间中央的硕大车头。
乍看上去,眼前的庞大车辆,还真挺像“飞毛腿”导弹的发射车嘛!
车间里,静静停放在龙云等一行人的眼前,一辆漆成粗糙沙漠色的maz…543型八轮重型越野车在一大堆工具、脚手架之中蓄势蛰伏,从头到尾近十米长、宽度接近主战坦克的庞大身躯,看上去格外孔武有力,分成两侧的驾驶室中间夹着粗犷的水箱格栅,周身都透着一种大工业的厚重粗犷气息。
maz…543,和同系列的大量变形车一样,都是由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首都的明斯克重型车辆厂生产,采用动力强悍的坦克发动机和大直径越野轮胎,不仅大量生产并出口,还在不断加长车架后成为了苏联机动式战略导弹的tel(transport…erect…launch,运输、起竖及发射)三用发射车;和一般的三轴式越野卡车不一样,车轮本身异常宽大,采用了独立悬挂、车架离地高度近一米的maz…543可以完全离开公路实施机动,在恶劣地形上也可以保持至少十公里左右的时速,越壕宽度和最大行程都超过了体型紧凑的苏联t系列坦克,基本上是苏联当时越野能力最强的一种交通载具。
眼前的这辆maz卡车,显然是经过了技术工人的大规模改装,在探员陪同下的龙云绕着车辆转了两圈,发现卡车前后的一系列车灯都已被拆除,在车头的安装位置上换成了明显是高压汽灯一样的装置,不过构造显然更加精细,在喷嘴后方有耐热材料制成的反射盘,看起来照明效果应该是相当不错。
卡车后部的货厢也已经被拆卸,换成了一具尺寸宽大的载员舱,不过这次冒险的成员就只有龙云一个,他爬上蹬车梯探身向舱内看了看,里面的空间很大,估计都是用来存放给养和工具设备的。
总而言之,看上去这台车还相当不错嘛。
看到了“罗马总局”的工作成果,龙云觉得挺满意,至于这样一台安装了坦克用柴油机的八轮巨兽,到底又要如何启动,陪同的技术员把中将同志领到车头后部的脚手架旁,给他做了详细的解释:
“中将同志,您看,这里安装的是一部手摇式蓄能起动机。
为了在没有电能的情况下安全使用,这里面安装了蓄能弹簧,只要摇动手柄约三十秒,就可以积累足够一次引擎启动的弹簧势能,然后拉下启动杆就可以了。
——迪米特里,给咱们示范一下!”
“——好的!”
随着叫做迪米特里的工人来到车旁摇动手柄,龙云注意到他虽然忙的挺卖力、却也没有一点竭尽全力、咬牙切齿的样子,估计启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