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战长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观看虚拟的推演战况,一边凭借刚查阅的资料加以分析,座位上的龙云就逐渐有一点心不在焉。

    他开始觉得,自己身为vvs作战人员,对红海军的战斗恐怕一点忙都帮不上,不过今天的作战会议主题就是远洋对抗,现在总司令部是既来之、则安之,自己也就跟着多做一些海军方面的功课也好。

    顺着讲解者的思路。目光在巨幅海图上划出一条曲折航迹,规模宏大的战役推演其实才开始了没多久。

    趁此时机,看一看对抗双方的出场阵容、舰艇编队列表,龙云就挺疑惑的眨一眨眼,他又看向手中的厚厚一叠材料,从里面翻找出“Вmc_cwА——Авnahoce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部分来细细研究;因为他直觉上认为,美国人的航母既然有十五艘之多,在太平洋方向的作战兵力就不可能只有区区三艘。

    不看则已,大概翻阅克格勃与总参情报局整理的资料,龙云就有了一些全新认识。海洋的战斗,情形还真是与陆地、天空都大不相同啊。

    最起码的。海军的作战舰艇,可远非建造一艘、就能上阵一艘这么简单。

    即便前线战局多少会有一些出入,总而言之,掌握海权的美国并不惧怕远东方向的“北极熊”,面对主要战略对手——苏联太平洋舰队,第七、第三舰队在舰载航空兵、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纵深这三项上仍然占据优势,情况似乎对自由世界十分有利,然而一场世界大战的爆发,却迅速改变了所有这一切。

    自大战开始以来,为了对抗实力雄厚的东方国家集团,与一众北约盟国协同作战的合众国自然拼尽全力,在此前那一场大规模战争中,仅高加索方向就先后投入了五艘重型航空母舰、和数量众多的水面舰艇,然而最终还是没能赢得胜利。

    一番惨烈较量之后,以高加索战线的总崩溃作为结局,中东地区可以说大局已定,然而来自北方的威胁却依然存在,疲于奔命的美国海军只能再一次翻箱倒柜,不仅让准备退役的两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继续服役,还督促纽波特船厂加紧施工,尽早完成cvn…75“哈利*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工作。

    然而所有这一切应急措施,对缓解美**方的需求,也并无太大作用。

    经过高加索鏖战后,隶属于第二舰队的美军航母战斗群几乎都需要返港休整,万般无奈的u。s。navy只好从第三舰队抽调了尼米兹级航母cvn…73“乔治*华盛顿”号,与尚堪一战的“逼g_e”、“星座”号一起坐镇中东。

    不仅如此,经过东地中海的高强度对抗,cvn…69“艾森豪威尔”与cvn…70“卡尔*文森”号与护航舰艇都亟需休整,这两个航母战斗群一时还无法投入战斗;而前期返回诺福克港的cvn…74“斯坦尼斯”号,则忙于检修一次意外触雷导致的舰体结构损伤,暂时在纽波特船厂的巨大船坞里趴窝。

    大西洋的情况不妙,再转过来看一看太平洋方向,隶属于美军第三舰队的cvn…68“尼米兹”号,在连续高强度巡航十余年后进入了反应堆衰竭期,同样在纽波特船厂进行为预计工期长达三十个月的燃料棒更换与全舰大修工程,即便再怎样加快进度,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回到大洋战场上效力。

    十五艘重型航空母舰,看上去似乎就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庞大舰队,可是经过近一年的漫长战争消耗,哪怕还没有一艘被红海军送入海底,目前美国人手上可以动用的航母也只剩下了十一艘而已。

    而且进一步讲,就连“十一艘”这个数字也还包括了早该返港休整的三艘驻外航母,和三艘服役了四十年左右、舰体与主机严重老化的“福莱斯特”级,眼下世界大战的战线越来越长,战火越烧越旺,要同时在西欧、中东与远东三个方向上都维持海空压力,可想而知“十一艘航母”平摊到每一个战区会是多少,在太平洋上一下子集结起四艘航母,就已经是美国海军的一种极限状态。

    且不说现在,台湾海峡局势日益趋紧、南中国海周边局势也一点都不稳当,仆从国遍布全球的美国人突然发现了一个事实,如果真想在全球海域维持存在、震慑任何对手,哪怕十五艘重型航空母舰也还是有点不够用的。

    正是基于这种分析,在“战局推演”的背景设定中,总司令部就做了一些调整。

    红海军一方的出动率暂时不谈,在美国人倾巢而出、保证四艘航空母舰随时可用的前提下,考虑远东的地缘形势,也假定其只能在大洋深处集洁最多三个航母战斗群、另外一个航母战斗群则需要投入其他方向,保持其在远东的力量存在。

    对这一假定,龙云倒是完全认可,正如他刚刚意识到的那样,海军舰艇、尤其是航空母舰这样的庞然大物,平时的保养、检修和人员休整、装备维护十分重要,哪怕美国这样有着丰富经验的国家,也不可能让海军的每一艘航母都处于战备状态,现在这种估计,其实已经是考虑了最严峻的情况。

    不过即便如此,反过来再看一看太平洋舰队的情形,同样也无法做到全员出击、以纸面最大兵力去和美国人对决的。

    在远东战争爆发的大背景下,开战初期,红海军的大型舰艇就已离开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这倒不是在担心北约一方的空中打击,而是这座太平洋舰队母港地理位置不利,从港口出发的红海军战舰只能在日本海小打小闹,要想进入大洋就只能取道朝鲜海峡、或者津轻海峡之一,在战争时期这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符拉迪沃斯托克,别名海参崴,作为太平洋舰队的一个天然良港,不论后勤保障、还是战时维修条件都是远东诸港口中最好的,现在包括重型载机巡洋舰在内的大型舰艇都临时疏散到其他港口,对维持长期作战能力就很不利。

    现在,从一场推演的出场阵容来看,当然这应该属于机密,红海军的型“新罗西斯克”号载机巡洋舰并不在其中。

    至于原因,和外界“主机故障”、或者“滞留在尼古拉耶夫斯克”的谣言迥异,“新罗西斯克”号其实一直都在护航舰艇的支持下,以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作为母港,在勘察加半岛周边海域执行任务,为红海军战略导弹核潜艇等一众水下兵力提供屏护,此外更重要的意图则是一直维持高压反潜态势,遏阻北约潜艇的袭扰破坏活动。

    这样一来,太平洋舰队可以动用的航空母舰就只有“第比利斯”和“瓦良格”两艘,加上足够数量的支援舰艇,在太平洋深处进行的一场海上对决中,面对美国海军的三个航母战斗群,结局自然也可想而知。

    “在水面舰艇支援下,依靠潜艇和飞机打击敌人”,具体一点说就是力争发起饱和攻击、用大批重型反舰导弹消灭海上之敌,红海军的这一建军策略,基本上源自谢尔盖*戈尔什科夫元帅,多年来并无大的变动;既然在作战思想上就不以航空母舰作为决胜手段,单纯以水面舰艇编队和美国海军决战,就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一三七章 反舰体系() 
然而另一方面,“远洋决战”这种场面,有时候也不是想避免就能避免得了的。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推演过程也在一点点继续,和陷入思考、有点跟不上节奏的龙云相比,其他在场者都是来自远东各军区的资深指挥官、参谋官,哪怕不是来自红海军高层指挥机构,也能明白推演的结果,不过“必然失利”的结论,却让现场气氛变得有些沉闷,一些军官脸色凝重的看向左右,与身着暗蓝色军服的海军同僚目光交汇。

    很显然,这样一种推演结果,是很难让在场指挥官和参谋们满意。

    在战争真正打响之前,就通过推演来预先得出一些判断,这样的做法,恐怕会让热血沸腾的军人们不满,毕竟战争之神从来只眷顾勇敢者,还没开打就先得到一个失败的论断,这岂不是在“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

    情绪大概总是有的,然而面对参谋部门的推演结论,所有在场者却不能不承认,现代战争中人的因素依旧存在,却已不再体现于“英勇无畏”上;如果没有做好万全准备,制造出足够击败对手的先进武器装备、并用适当的战略战术加以灵活运用,那么单凭一腔热血,可是无法战胜帝国主义的。

    总而言之,推演结论大致如此,细节上也许还有一点出入,但是总体方向应该没错。

    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述,在禁止吸烟的“作战推演室”内呆了这么长时间,主持者就宣布暂时休息。让犯了烟瘾的与会者们到休息室里透一透气。同时也可以互相讨论、磋商一下。为后面的战役计划做些准备。

    眼见与会者纷纷起身,自己也跟着从战役推演室里出来活动一下筋骨,身穿飞行服的龙云在一票军装整洁的指挥官、参谋里显得挺扎眼,不仅同属空军的将官们走过来握手寒暄,其他军种的同僚们也一样满怀敬意,从推演室到休息室的走廊上,龙云一连和很多人打招呼、或者停下来说几句话,对这样的场面。他还有点不太习惯,不过通过意识窥探了解众人的想法之后也就释然。

    可不是吗,在苏联的五大军种里,要说哪一个最容易出现英雄,恐怕还是非vvs莫属;和地面上千军万马的战斗不一样,也和海洋上众志成城的较量有区别,天空中的厮杀,体系和团队的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个人的发挥却也是重中之重。

    一位战功超卓的王牌飞行员,在哪里都会受到尊重。更何况是维克托*雷泽诺夫这样的超级杀手?

    从大战爆发以来,以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身份参加战斗。龙云现在已手握相当于两个航空联队的战绩,如果这样说还不能让人有一种很直观的印象,那换一种说法,一百六十多的击坠战绩,等于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