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新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话都是在近日来和赵昰探讨时听来的,讲到这儿,遂把目光投向他,期望皇帝能够帮助自己讲的更为详细一些。

    看到文天祥所投来的目光,赵昰心中一笑,古人毕竟是古人,对于上辈子太祖所提倡的“农村包围城市”一时之下还是理解不了,便也不客气的接下话来。道:

    “朕之大宋的疆土虽然大片丢失。从兵力来说,尚有琼州供应军需之地,在广州的凌统制和苏刘义将军,还握有强大的禁军。厢军的力量也还是可观的。而分散在各地的爱国豪壮之士,更不可数计。”

    “如是说来,即算目前国运凋零,然百足之虫,纵死难僵。目下我们虽无国土的优势而言,但是兵力还可用。问题在于力量分散,难以拧成强有力的拳头,以前就是这样,以致易于让元军各个击破,才出现敌攻一州则一州破,攻一县则一县破的局面。”

    听到这里,张世杰忍不住打断话,道:“皇上说得有理。经这一分析,把我的许多疑惑不解的疑团都化解了。只是现在大军丧尽,虽然各地的武装力量仍很强大,只是这分散的兵力究竟如何才能拧成一个有力的拳头?”

    本章完

    

第213章 军镇之说() 
看到自己的看法得到了张世杰的认同,赵昰会心的一笑,继续说道:

    “就这一点,我和文大人也作过认真的思考。现下既是救危时期,就该有适合救危的一套国家行政管理办法。太祖皇帝是削藩镇,建都邑,那是适应当时之大宋管理策略。现在就该根据目前复国的需要,将天下分为镇,每个镇设都督统一领导。

    张世杰听着有些糊涂,但是仍然是不动神色问道:“将天下分为镇?如何划法呢?”

    文天祥马上接过来道:“我们初步认为可暂时划为四镇,这四镇该这么分:以广西和湖南为一镇,指挥部设在潭州;以广东和江西为一镇,指挥部设在隆兴;以福建和江东为一镇,指挥部设在鄱阳;以淮西和淮东为一镇,指挥部设在扬州。”

    赵昰阻拦不及,看着正在兴奋的文天祥,有些哭笑不得。这样把话都说完了,不是把人家越国公张世杰排除在外了吗?要是能赞同那才叫见鬼了呢!

    “啪啪啪啪”张世杰鼓了几下掌。果然不出姜明所料的反问道:“精妙之至,但文大人可曾想过你说过的这些地方现在大部分在元军的手里,我们该如何划分为镇,又怎么去派员驻扎呢?”

    文天祥又要接过话解释方略详情,却被赵昰抢先一步,对文天祥歉意的一笑,拱手向张世杰道:“这只是朕的一些想法,在越国公来之前曾经与文丞相商议过,但是我和文丞相对于军旅不熟悉,所以等越国公来之后,具体的操作和详情不是来找越国公参详了吗?”

    停了一下,赵昰又继续道:“我大宋地广人众,一齐动手,奋力以进,以小股的兵力对元军进行夹击。而元军则迎战的面广,力量分散,疲于奔命,加上各地的豪杰可以呼应四起,要是能够统一调度指挥,又何愁打不垮蒙元?”

    张世杰也是一个人老成精的人物,看到文天祥欲言又止,皇上的言语闪烁,心里明白皇上只是想把他也拉到一个阵线上来。

    正好这几日自己还在考虑如何面对这种情况,现在正好,不妨不动声色的看看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要,于是佯作不知,继续说道:“原来皇上与文大人也只是一种想法,不过倒是也比较有新意,如能完善起来,对于我大宋也是一件好事。”

    说完,笑了几声。又道:“文大人毕竟是状元,文韬武略,竟然是无一不精啊!”

    这个时候文天祥也明白了皇上的用意,听见张世杰如此说来,知道他已经明白他们二人的想法,忙摇头道:“过奖了,下官对军务一窍不通,这里,只不过是作书生谈,万望越国公指谬。”

    张世杰其实从心坎里还是十分佩服文天祥,听他如此说,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道:“文大人过谦了。本官听了你这方略,也切实可行。茅塞顿开,真是胜读十年书呀。从战略上看,这划镇之谋,如是书生之谈,叫我这个混迹军旅,号称大将军的人也感到十分汗颜的!”

    文天祥听到张世杰如此说,也不居功,道:“其实这些大都是皇上的意见,下官只是复述而已。”

    张世杰“唔”的一声看向赵昰。但见他面带微笑,也没有什么表情,看大家讲目光投向自己,谦虚的一笑,又躬身朝张世杰道:“这么说来,越国公是赞成朕的这番设想?”

    张世杰道:“岂止赞成,本官是五体投地的佩服,但是实行起来。。。。。。”

    这时,赵昰的心里面突然紧了一下,忙接道:“越国公谈到实行,由于这个方略还不成熟,我和文大人又非军旅出身,所以还请越国公周全,请越国公详细的谋划一番,周全朕的思路,在交给枢密院共同讨论,大家都没有意见了,咱们再来,如若不能照准,那就真正是一番空论了。”

    张世杰面带喜色的说道:“此乃救国良策,若是稍加完善,完全可以实行。本官想大臣们也不会自断生路的。”

    四人相视而笑,仿佛尽释前嫌一般,赵昰击掌道:“越国公说得好,从今日起,朕就与大家一起携手而战了!”

    商议结束,各回各家,但是赵昰的眼里充满了笑意,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自豪和满足的感觉。

    送走了张世杰和陆秀夫,独独文天祥在赵昰的授意下,悄然的留了下来,因为赵昰看出了,文天祥好像有话说。

    因为曾经有一刹那,文天祥却却是一种忧心忡忡的模样。

    赵昰看到了,自然不可能不去理会。虽然也许是文天祥暂时不想打扰他的好心情,两个人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谁也没有去管对方的反应。

    既然文天祥不说,那么赵昰也不说,此时的他,犹如小孩子刚刚做完一件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事情,话特别的多,兴致勃勃的向文天祥讲解着自己的下一步的计划。

    先利用人数集中的优势,在广州这个地方给元军一个迎头痛击,打乱张弘范的前期布置,然后随即远遁到琉球去,在那里隔海修养生息,随后派水军沿岸各处袭扰元军。悄悄的在内地布置人员发展。。。。。。

    看着皇上这么的兴高采烈,文天祥实在是不想在这个时间打击这个在政治上比较幼稚的官家。

    虽然自己在政治上也是很不得意,但是感觉到比这个官家还要强了一些。最后忍不住的还是打断了赵昰的话道:“皇上,不知道你注意到越国公随时赞成咱们的建议和方法,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是始终没有说出来?”

    “那一件事情?”

    虽说是假装沉醉在一种莫名的兴奋状态下,面对文天祥的质疑还是比较留意的。

    “那就是咱们的这个方略到底由谁来执行。该什么时间执行的问题。”

    文天祥本来算是一个比较光明磊落的人,这样的在背后议论虽然难以启齿,但是为了以后事态的发展不陷于被动的境地,还是羞羞答答的提了出来。

    本章完

    

214 文天祥说() 
听见文天祥这样说,赵昰回想了一下,在这么久的谈话中,张世杰就是始终没有提及这个方略的实施者应该是谁,难道他就这样放心的交给自己,这不像是张世杰做事的风格。

    但是想想还是觉得没有什么,于是回道:“哪有什么关系呢?朕觉得这个方略无论交给谁来执行,只要是方法得当,想来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文天祥闻听皇上如此的说,额头上不由的出了一阵细汗,瞬间的布满了鬓角。心里叹息了一下,自己说的够明白的了,为什么皇上还是没有领悟呢?那么自己不是变成了一个搬弄是非的小人了吗?

    其实也不怪乎赵昰这么想,上辈子懂事后,大都是在厮杀中度过,本来就没有经过什么官场,虽然当过兵,也曾经打过工,但最讨厌的也就是勾心斗角,喜欢用最直接的方式处理事情,最后又做了雇佣兵,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权力相互倾轧的实践机会,怎么会有这种经验呢?

    除了一些战斗技巧上的事情,他就算是在雇佣兵团内,也只是小头目一个,怎么可能去想那么多呢?

    文天祥可是不知道赵昰没有那么多的机心,按照皇上之前的表现,早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将十二岁的皇上,归于老谋深算的哪一类妖孽。

    但却不知道,那一切的一切,基本上都是战斗方面的事情,对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赵昰应该还没有文天祥来的老练。

    文天祥毕竟是在大宋的官场上混迹了这么多年,对于一个决策,一个方略的具体实施,对于他的实施人是谁,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至少张世杰来实施这个方略,对于文天祥来说,是很不放心的。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由皇上亲自来实行,然后自己、群臣作为辅助完成这个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看皇上却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意味,怎么能不让他担心呢?

    文天祥也深深的知道,要是由别人来实施这个方略,不说会把方略执行的面目全非吧,但是张世杰会不会因此掌握更大的权力,毕竟张世杰掌握着相当比例的军事力量,再让他染指军镇,不用深思,就知道其中的弊端。

    臣强主弱,强枝弱干,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看着皇上还是这种浑然不在乎的样子,文天祥不由的着急起来,想了半天才隐晦的说道:“越国公的忠诚与勇武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但是为什么原来的常胜将军为什么到了现在只是疲于奔命。只顾带着朝廷东躲西藏,皇上以为是为何呢?”

    听到文天祥这样问,虽然知道必是文天祥想提醒他什么,但是还是认真的想了想才回答道:“蒙元军势大而我朝降者重多,而蒙元兵卒嗜杀成性,导致了一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