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祖、父,都中了举人,做过几任府县,现在魏家的家产,肯定是在十万白银以上,在胶东这种地方,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世家巨族。
百年之下,祖父辈当年的同年,门生,还有用联姻手段结成的姻亲遍布全国和山东各地,魏举人的亲叔父,还在京师兵部职方司任主事,位不高而权重,混的十分得意。其余什么太老师,老师,同年,姻亲,当官的或是在家当士绅的,关系网遍及胶东,虽然只是一个举人,实在也是一个跺跺脚就震动四方的大人物了。
别的不说,胶州的秦知州虽然是名义上的一州之主,但不管城中有何大事,比如祭祀城隍和龙王庙,劝募劝捐,抚育孤寡幼童,办粥厂,兴修学堂等,缺了魏举人,这些事就是一件也办不成!
官府的资金是有限的,有一些事又是必须要做,甚至是刑杀案件,涉及到大宗族时,也是需要宗族里的头面人物出面协调,一般来说,肯定也是有举人秀才身份才行。
一个地方主官,不管是愿意做事,或是不愿做事,和地方宗族及世家官绅们搞好关系,那是任职之间最要紧的一件事情。
江南地方官不易为,地方势力太大,到了太阿倒持,地方势力大过官员的地步,所以很多人视江南地方官为畏途,在明朝,选这些地方官,吏部也是有所考虑,一般是把年富力强,能力和经验都丰富的人选派到江南一带,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此了。
胶东这里,真正的世代宰相尚书级的大世家是没有,魏举人这样的家族,也就俨然是一方巨族,在胶东一带,成为不折不扣的土霸王了。
今日此会,名义上是给几个春天应考中式的新举人祝贺,实际上的理由,在座的人,心中自是十分清楚。
“谢太老师!”
几个新晋的举人,座师是高唐州的知州,是魏举人父亲门生的门生,这几个新晋举人,攀扯上来也算是魏举人的小门生,称一声太老师,也是该当的。
第473章 计议(1)()
第一百九十四章计议
“徐仲甫,林正则,此次你二人献计,使得府城太尊能狠狠教训那张守仁一回,孙猴子再也翻不出咱魏太老师的五指山,这个大功,当于众人之外,再饮一杯!”
众人喝完一轮,一个秀才醉醺醺的站出来,举杯致意,也是把另外两个三十不到的青年给推举了出来。
这两人,都是浮山所的人,说来也是异数。
军户中秀才就不易了,中举人更难,难为这两人出身都是一个守御前所,而且还是一个百户堡里头,那是更属难得。
这两人就是张家堡出身,中举之前,就是与张守仁不对付,中举之后,更是一心想着自己如何风光,而要把浮山营这个突然冒起的军人势力,怎么给打压下去。
他们现在已经是从秀才到举人,属于统治集团的一份子,军户身份,以前就是丢人,现在更是提也不想提起。
而能叫人忽略以前过往的最好手段,自然就是打击军人,并且是竭尽全力才好。
听到人夸赞,两个新晋举人脸上都是一脸矜持的笑容,眉宇之中的那得意劲,怎么也是遮掩不住。
“吾辈读书人,匡扶正道,此理所当然。”徐仲甫就是徐文迪举人,之前的徐秀才,其实在张家堡,原本人家就叫他徐三,军户子弟能读起书的不多,他也算是个幸运儿。
“凡事以太老爷为主,晚生等只是附尾相随罢了。”林正则名叫林清平,幼有神童之称,靠着家人向张家堡的军户们借贷中了秀才,去年过年,张守仁过门而不入,林秀才就记恨在心,现在成了举人,成为大明统治阶层的一份子,一脸陶然,对付张守仁,一则报复,二则,就是他向魏举人表达忠心和尊敬的一种手段。
来年到京师会试,所需最少三五百两,日常用度开销是一块,和举人们会文吃花酒,到教坊司一带的开销也是要不少银子,加上给当道大佬的拜门仪金,没有几百两是下不来的。
这个钱,只能是在魏举人这样的大世家宗主手里想办法,用门生和小门生的名义攀附关系,除了求银子外,还要求一些给京师大佬们们的八行信,没有这些信,想上门花仪金都是找不着门路。
拜一拜门子,送一些银子,一甲二甲的名次不敢说,只要拜对人选,三甲之内包你中式那是绝无疑问的。
科场之中,可以弄鬼的地方很多,小小照顾,就能决定终生!
为什么松江一府,年年的进士名额都是名列前茅?还不是东林党这几十年来把持着朝政,常州,松江,无锡,这几个府里头都有中枢第一流的大佬坐镇,不是大学士就是吏部尚书,或是清流领袖,最不济也有一群侍郎是东林的人,有这些大佬罩着,会试中弄一下鬼,实在是太轻松了。
魏举人本身和张守仁没有仇怨,所谓民间物价腾高,民不聊生,并且有浮山营滋扰地方一事,这些理由不过是借口。
第474章 计议(2)()
最要紧的还是魏举人等地方上的大家族把持的粮油店铺买卖,实实在在的被张守仁干扰了!
原本是在收成的时候,粮商们压低价格,因为同时百姓要交赋税,急需用钱。
然后在青黄不接时,粮商们涨高价格,从百姓头上多赚利润。
在大明别的地方,这种做法仍然十分有效,百姓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剥削。
在浮山,一切情形却是大有不同。
哪怕是新粮刚下来时,浮山等处的粮价仍然是居高不下,浮山营在各地开了征收点,直接从百姓手中收粮。
魏举人等大粮商给的价格太低,收不到粮,不仅如此,他们养的牲口需要大量的杂草和杂粮,这些也被浮山营收了去,或是没有农户出售,因为浮山营对肉食需求大,所以这些都被农户自己消耗了,同时他们的油坊什么的也是收不到粮,因为粮价太高,收来榨油并不合算了
总之魏举人一伙对浮山营是恨之入骨,这一次大家一起发难,借助清流的力量给张守仁下这么一个绊子,刘景曜做为读书人的一份子也是不能出头,否则就会被群起而攻。
要是张守仁不识趣,莱州府那边只是一个幌子,兵部那边也是打点好了,给他落实个罪名,剥他的军职也是很轻松的事。
不要看这边最大的只是举人,但活动起来的能量,岂是张守仁这种穷军户能比的?
“来,大家再饮,秋风起了,正是贴秋膘的好时候,来尝尝这蘑菇羊肉,味道实在很不坏!”
魏举人脸上油光灿然,看着两个新收的小门生,都是青年举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摆平了张守仁,或是妥协出新方案来,自己仍然是有大笔银子进帐,甚至是张守仁服软的话,顺手把冯三宝那泼皮的盐利也拿过来,当初自己一伙人都是有身份的,不好和市井无赖争,而且也没瞧上那么一点小钱,现在看来,这私盐买卖大有可为,实在是值得好好试上一试。
“老爷,外头秦游击来了,是不是现在请进来?”
“喔,喔,快请他进来!”
魏举人先吩咐一句,接着才向着众人笑道:“秦游击是自己人,我请他来,是想叫他借一些营兵过来最近响马闹事,胶州虽然是州城,不过城守营那个德性,大家也是知道,即墨营好歹是海防营,秦游击带兵还自严整,请他带兵过来,咱们胶州就算安稳下来了!”
这一番话虽没有明说,但大家都是十分明白。
胶州城守营力量太弱,而且军头们和浮山营没有过节,相反,张守仁为人谦和,和城守营的关系并不坏。
上回张守仁升官,城守营的将领们还派人送了不轻的贺礼过去。
在胶州城中等候结果的这段时间,万一张守仁要是闹点乱子出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些世家大族虽然有护院家丁,但毕竟不能和兵丁相提并论。
秦游击和张守仁仇怨大的很,上次是勉强放了他一马,不过将来的事也是很难说。
第475章 计议(3)()
这一次胶州士绅设计张守仁,有这么一个大好机会,秦游击自是愿意出人出力。
“好,好,太老师的安排真是太好了!”
“咱们就等消息吧,看他姓张的怎么办,哈哈。”
一屋的人,都是轰然叫好,此次针对浮山营的行动,可以说是算无遗策,十分老辣,又狠又稳。
先是当面表示过不满,然后在胶州城中广连士绅,接着就由生员们先直接上书莱州,张守仁服软,浮山营就得吐出不少的好处来,最少,在粮价和私盐贩运上,不能再一家独吞。
不服软,直接便是闹到兵部,兵部有自己人,刘景曜虽然当了登莱巡抚,不过在朝中的根基浅薄,魏举人等胶州大士绅,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有这些布置,张守仁若不服,游击的职务就能借着这由头给他免了,浮山营的地盘,大家齐心协力,一同吃下来。
当然了,这些龌龊心思,倒不一定是在场所有人的想法,但身为秀才举人的,大家都是这个集团中的一份子,利益都是相同的,有几个官绅家族,虽然事不关已,还是派了代表过来,表示一定程度的支持。
山东地方又不比外省,湖广陕西几个省,流贼闹的厉害,官绅们要么结寨自保,不敢生事,要么就是被流贼所害,或是只能依附驻防官兵,事事看人眼色。
而鲁境没有大股流贼,各地响马反而是暗中依附着士绅,彼此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大士绅家族干脆就是暗中养着响马,替自己做些不能告人的秘密勾当。
所以山东士绅,虽然在财力人望权势上都不及江南士绅,但在做事的果决和武力储备上,反而是超过江南士绅了。
象后来刘孔和那样的士绅子弟,祖父是大学士,自己虽然没有官职,一声号召,就是在当地组起几千人的步骑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