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新的亲丁?不象哇。”
“当然不是了,一个个豆芽菜似的,你看他们是当兵的料?”孙良栋没好气的道:“大人说,按他的身份,身边有几个攒吏来伺候文墨和帐务也是该的。这吏员人手,现在还在务色,不过,咱们的摊子大,几个吏员可顾不过来所以,就养了这些学徒在这里。”
第127章 扩军(2)()
“学徒?”
“嗯,学典章制度和财务会计之事。这些少年人原本都是各店铺里的,学算帐计数,都是挑的各家的聪明小子,打下手,做生意,还得做家务,每天苦熬的很。咱们这里,吃饭三餐全包,有鱼有肉,每个月发一两银子,差点就撵上亲丁了,每天还是学计数算帐,还学认字,读书,还发衣服,鞋子,笔墨纸砚也发”
孙良栋还在絮絮叨叨的说,曲瑞却是没有心思听下去了。
他是世袭的小旗,但家中一直穷困,小时候读过两年书,再下来就没有继续读下去的机会了,但一听到有人能读书上进,还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和羡慕。
当下上前两步,他扒着门缝隙朝里头看,却是瞧着屋里坐着一排排的少年,加起来怕有好几十人,几个老朝奉一样的老头子摇头晃脑的教授算术口决,底下的青年和少年们把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直响,听着是十分的悦耳动听。
别的房间里有更年少的就是在读书学字,也是请的先生教读,底下跟随,声音也是朗朗动听。
“大人这心田”
华夏是以文明传承,薪火不绝,民间哪怕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也是重读书,也敬重读书人。张守仁这里,一下子就栽培了这么多人,哪怕是教他们学为吏之道,可毕竟也是一件积福积德的大好事了。
当然,曲瑞是不能理解张守仁的深刻用心。
这个年头的读书人,过了十几岁的年纪,怕都是读书读傻了!
张家堡的那几个秀才,怕就是如此。迂腐自大,脑子里除了儒家的那几本书,别的什么也没有了。
明初时候,考科举的范围还很大,而且生员还要学习骑马射箭,这已经是没出息的宋儒留下来的一点微薄的传承了,但明太祖连这个考试制度也改了,把考试的范围定在了朱熹评注的那几本书上,按八股的形式来回答,从起笔到收束,都有一定的套子。
再好的文章,不合格式,也是判不合格。
这样一来,人的性灵自然受到严重的约束,明朝的读书人,只知四书五经,不知唐宗宋祖的笑话就极多了,甚至连韩愈,苏轼这样的文字大家,也有不少读书十年的人都不知道。
这样的人,读了几本书后还偏偏自视甚高,脾气比天还大。
张守仁和一些读书秀才打过交道,或是听说对方的脾气秉性之后就打定了主意:这年代的正经读书人就不能用!
当然,不是说一律不要,有好的当然要,不过要紧的还是自己培养。
眼下他摊子大了,需要用的人才也多了,有的要帮着建立公文文档,人员档案也要管理建立,要紧的当然是财务制度的管理和建立,也要有专门的人才负责打理银钱收纳的事,还有各地辅助人员的管理什么的,也是要人。
人才的储备现在就要落实下来了,毕竟他的心思,可不是在这海边一隅之地当一个盐枭。
第128章 扩军(3)()
他要储备力量,更要一步步向上,天下纷乱,只有提前准备的人,才能博击浪潮,而不是被时代的大潮吞噬掉!
“人是苦虫,不打不行。不给你们些厉害,还真的当我拿你们没法子是不?”
在镇子东南角处,张守仁一行还隔的老远就是听到张世强恶狠狠的叫骂声,随着叫骂,还有棍子在空中甩的呜呜响的破空声。
张守仁失笑道:“张世强这厮在做什么?”
一时间,众人也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张世强个子很高,在堡里向来被人嘲笑是傻大个。没骨气,没担当,胆子十分小。堡里原有几个混混无赖,没事就欺负他,这人给张守仁这个百户当传令亲丁,也是没办法的自保之举。
现在在外头听着,这人声音暴烈,语气中杀气腾腾,还哪里有以前那个张世强的影子?
当下索性就不惊动他,各人从正门进去,沿着墙壁斜角绕过去,前头一排营房正好挡住他们的身影,而张世强,也正在校场上训练新丁。
有了钱,就有兵。现在到处都是开辟地盘,亲丁队也是必须扩大。
扩军之前,也是有人有些疑惑。
一个副千户已经有了一百多亲丁,再来招募,是不是会犯忌?
不过这样的说法立刻就是被驳了回去。
冯三宝那样的九品巡检都敢招募五六百人的部下,虽然没有名义,但胶东一带,谁不知道冯三宝有几百条盐狗子部属?
张守仁好歹是从五品的副千户,多招募一些亲兵倒也在情理之中,现在到处战乱,军户武官时被抽调,上次东虏鞑子入关,胶东一带就有不少武官奉命勤王,孔有德之乱时,各卫所也是奉命出兵。
不过这人数多少,就有讲究了,太多了确实不太妥当。
而且,财力也负担不下来。
现在学财会和典章的学员就有一百一十多人,每月连笔墨纸砚开支要好几百两银,加上原本亲军队的开支,买铁和硫磺硝石的开支每月固定支出已经是在两千白银以上。
赚的多了,给各级官府分的钱也就相应增加,浮山所的千户周大人,每个月分成相信会拿到手软。
当然,千户大人也是识趣,拿的银子多了,就给下头几个靠的住的百户也分了下去。当然,说明了是张副千户的赏赐。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提前帮张守仁把人心拢住了。周炳林已经年近花甲,膝下无子,一两年内就要退下来,到时候接任千户官职的也就只能是张守仁了。
光从这一点看,周老头儿,人还不坏
眼前张世强训练的,就是新招募的亲丁了。
人数是在张家堡就定下来的,浮山所的董家堡,还有徐、王、周、李几个堡,每堡各招五十个精壮亲丁,本所范围招了小四百人,方家集这里民户愿意吃这碗饭的也不少,也是张榜收人,十几天考核下来,也收了一百多人。
连同原本的亲丁,现在张守仁麾下有六百多人,都训练成了,也就算兵强马壮了!
第129章 (1)()
第六十二章
六百五十人不到,这个数字说是兵强马壮,有的人自是不以为然。
但冷兵器时代的战斗有时候不是看人数的。
精骑三千,破民军三万,这种战例,历史上比比皆是。
张守仁的六百来人,训练数月,可抵过万明军营兵,这一点,他有这个自信,在他心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从开始的士兵挑选,再到训练方法,体能储备,还有装备兵器,无论是哪一点张守仁的兵都是一个抵十个!
就是这方家集的训练场,占地有一百余亩,是用砖墙圈起来的一块荒地,然后叫人用石滚子夯平了,土地平整,校场阔大,有标准的军营和跑步用的跑道这一下可不用在外头跑了。这集镇不比张家堡,要是这些小伙子在集上跑上一圈,非得把整个方家集都闹轰动了不可。
大半的新丁都放在张家堡,那边也修了军营校场,规模比这边还要大。
海边的无主滩涂地可比这边多的多了,用来耕作不行,用来练兵可是正好。
至于为什么非要在这里收一百多民户出身的新丁,那自然是张守仁自己的肚里乾坤这就是掺沙子,立山头,军中就是要有一点竟争和不团结,彼此争斗,这才有活力。要是全一个地方出来,彼此都有情份,斗也斗不起,争也争不红脸,那军中很难有上进的劲头了。
现在不比当初了,最早的亲丁是他一手一脚亲自调教,随着人数增多,可真没有办法这么带兵,只能想方设法,在制度上先行着手了。
张家堡的新丁是林文远带着钱文路、黄二几个在训练,都是本堡青壮,有事先训练的底子在,听说这几个小旗官也是把那些新丁折腾的不轻,每天都是鸡飞狗跳,大有把在张守仁手底受的罪给找补回来的架势。
至于这方家集的新丁,就是叫张世强带着人训练,一个小旗十来个老兵,带一百多新丁,一个带十个,正好精力都顾的过来,也能够做到最浅显的因材施教。
这阵子张守仁也是忙着梳理刚打下来的地盘,派定人手,还在操心雇请几个吏员的事。
卫所的经历司等衙门是有文员的,到了千户一层,还有攒吏和仓大使级别的辅吏,帮助处理文书和杂务,张守仁是副千户堡主,身边没几个吏员辅助也太不成话。
只是吏员易得,靠的住和能力合格的却少,见过不少,人品过的去的能力必然不足,能力够的又是滑不留手,典型的该杀的明朝吏员的代表。
到现在,也没有把吏员班子给凑起来。
就这样,方家集就丢给了张世强来搞,看这模样,这小子搞的还算有生有色,最少也算是有样学样。
在众人眼前,操场上站着一百三十人左右的新丁,个个把腰板站的笔直,两手下垂贴着裤边,双目平视,肩膀放平,吸腹挺胸一看这架势,曲瑞和孙良栋几个就是打了个寒战。
第130章 (2)()
当日受训,他们最害怕的也就是这站军姿。
说是只站着不动,其实不如去跑二十里山路,甚至来回四十里,感觉也比站一天军姿要舒服的多。
“啪,啪啪啪!”
十几个老兵每人手中都是一支竹条,都是选的细长坚韧的上好竹子劈开,然后缠上布条,打的疼的要死,但伤的又不是很重,今天打了,明天一样出操,甭想偷懒。
这些新军可能是站的久了,每个人都是忍不住摇摇晃晃的动弹,但只要动一下,哪怕就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