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如今杨大侯爷的养气功夫也长进了不少,虽然开始时显得很是气愤,但很快地,他又恢复了平静,只把手中的文书往几上一丢,冷笑道:“一些风言风语罢了,倒算不得什么。”

    “杨侯爷这话却有些不对了。虽然这些弹劾确实不实,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可不防哪。”王伟在一顿后,又继续道:“最近发生在咱们这些人身上的事情让我也多了一些感触,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为何那些官员会这么死咬着我们不放?不正是因为我们好欺负么?我们这些勋贵,看着好像很风光,日子也好过,但其实在朝廷里那是几乎没什么权力的,说句不好听的,我们完全是任人宰割的存在哪。

    “那些朝臣就是看准了这一点,知道我们无法还手,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针对咱们。可你杨侯爷可不同,不说陛下对你的信任,光是锦衣卫,就足以震慑满朝宵小了。其实他们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借此机会试探地来针对你一番,倘若杨侯爷你对此不闻不问,只怕更要助长他们的气焰了,到时变本加厉之下,谁也不敢说他们会再弹劾些什么”

    这番话固然有危言耸听的意思,却也有些道理在其中,而且还很对杨震的心思。因为他向来认定一个道理,别人对你的敬畏一向都是用实力打出来的,而不是靠着什么仁义道德说出来的。所以此话一了,杨震的眉头便微微地皱了起来,看着似乎是被说动了。

    “杨侯爷,有一就有二。要想不再被这些家伙骚扰,唯一的办法就是狠狠地打痛了他们!”王伟见状,又挑拨似地说道,说完,还很有些紧张地看了杨震一眼。

    “国丈的意思,是叫在下出头和他们计较一番了?”此刻的杨震却已冷静了下来,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位说客一眼,轻声问道。

    不等对方回话,他又道:“可你想过没有,我若真如此出面与他们为敌,不正好落实了这弹章里的指控么?到时候,本来不参与此事的官员怕也要与我为难了,还有民间的舆论”

    “这个”王伟登时一愣,他还真没想过有这样的说法和担忧呢。毕竟,这是杨震的麻烦,他身为旁观者是不可能想得如此全面的。同时,王国丈心里也是一阵叹服,别看杨震只是个武官,但心思却着实极细,怪不得能多年来击败许多敌人,而自己却一直屹立不倒,那可不光是天子的信重就能做到的。

    看王伟如此模样,杨震便是一笑,这位还真不是个心思深沉的主儿哪,只一番话,就已把他的想法给彻底勾了出来。显然他们是想借自己的力,甚至是想拿自己当枪使,那些宗室权贵们还真是打得好如意算盘。

    杨震当然不可能如他们所愿,但同时,也想要回击那些如疯狗般的朝臣一下,好叫他们知道自己不是那么能招惹的。眉头一皱间,杨震便很快有了主意:“王国丈当真想要改变眼前这不利的局势么?”见对方点头,他又道:“那我倒是有个法子。”

    “侯爷还请明示。”王伟精神一振,忙顺着话问道。对杨震的本事,这位还是相当佩服的,想必他的主意应该很不错。

    “这些官员对宗室下手,所提出的理由无非是国库问题嘛,倘若你们的人能提出充盈国库的法子,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杨震笑了下道。

    “这却谈何容易?”王伟苦笑道。倘若他们有这个见识,又怎么可能被那些官员逼迫得全无半点还手之力呢?

    杨震轻轻摇头,似乎是对王伟的反应很是不满,这才继续道:“其实这主意早就摆在各位眼前了,节流不如开源,国丈你明白了么?”

    “节流不如开源,节流不如开源”在有些喃喃地念叨了几回之后,王伟才明白过来:“你是指让国库充盈起来的法子不在削减我们的用度,而在增加朝廷的税收?”

    “不错,之前不是有人提出增加商税么?这不就是个很现成的增收来源?”杨震很有些无奈地道。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实在无法理解如今的大明朝廷为什么会对商人的征税那么低,哪怕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人所获取的利益已经比以前要多上几十甚至上百倍了,可朝廷能从他们身上所得的税收却依然与开国时没有多少区别。

    要知道,前面的唐宋两朝,商人所要负担的税款就要远超大明的。而南宋以江南一隅之地能抵抗金和蒙古百多年,就是靠着发达的商业和高昂的商税作为保障和基础的。明明有先人的宝贵经验在前,可大明朝却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实在叫人有些哭笑不得。

    “可是”王伟却面露为难之色,这确实是解决国库亏空问题的正经办法,可之前不是早被人给否了么?甚至连提出这一点的几名官员都有被人弹劾其心不正而夺了官的。

    “我知道国丈你在担心什么。但其实,这些不过是某些人的私心作祟而已。你觉着为何朝中那些官员会如此大力反对增收商税?仅仅是因为这与我大明的成法相背么?”不等对方反应过来,杨震已自行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事情可不像他们所说的那么单纯,他们所以如此激烈反对,只是因为这触及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这话是怎么说的?”王伟心里一动,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却又不敢肯定。

    而杨震,却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走到一处柜子跟前,从里面取出了几份文书,摆到了王伟面前:“这是锦衣卫这些年来一直盯着的事情,里面就有王国丈你想知道的答案。”

    王伟下意识地拿过这些文书,随便打开最上面的一份一扫之下,神色便是一愣,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来

第1000章 果断的回击() 
中华民族自秦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着重农抑商的策略,尤其是当一个新朝刚刚建立时,朝廷更是会下意识地去压制不事生产的商人阶层,并鼓励农民去开垦无主的荒田,从而让国家的粮食在短时间里得到充盈。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社会上的产能开始过剩时,这一策略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发生转变,商人的地位开始不断得到提升,有时甚至可以和地方官吏到平起平坐的地步。但相应的,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变得极高,商税比之田税粮税可是几十倍的增加,也叫商人们伤尽了脑筋。

    可这一切在来到大明朝后,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因为自己出身赤贫,没少受商人的欺侮之故,太祖朱元璋对商人一向没有好印象,认为这些人个个都是奸猾之徒,从未能给国家造成什么贡献不说,还不断哄抬物价,实在是该死之极。

    所以在他称帝之后,便定下了不可变更的规矩,将商人的地位死死摁在四民之末,同时还有各种严苛的束缚落在商人及其子孙的头上,比如不得穿绸衣,比如商人之后不得参加科举为官但相应的,这个被视作百姓中地位最低的阶层所需要承担的义务也最少,商税更只是象征性的一点罢了。

    在大明立国的前几十年,一切都没有什么问题,商人也确实只能把自己和家人养活而已。可等到了弘治朝后,一切就全然不同,日渐发展起来的国家对商业的要求不断增强,也使商人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及至如今的万历年间,各地更是不断涌现出了无数的大商人,因为他们手里握有足可影响一地经济的庞大资源,竟让这些商人足以和封疆的巡抚等大吏平起平坐,至于之前定下的那些个制约他们的规矩,更是早被人抛到了脑后。

    如今的大明商人穿的只会比高官更加华贵,他们的子孙更可以靠着父祖手中的金银而在科场之上无往不利,甚至入朝为官者也所在多有。唯一没有改变的,就只有一条了,那就是这些商人所需要交付朝廷的税银,依然保持着太祖时的那个限度!

    要知道,两百年时间下来,就是米价都不知翻了多少倍了,可这些商人每年所交的税银却没有丝毫变动。这点支出,甚至连有时候他们请地方官员吃一顿筵席的花费都不到。

    于是大明各地就出现了叫后来之人难以想象的一幕,明明民间的大商人个个富可敌国,可朝廷却财政紧张得快要揭不开锅了。但同时,地方官员的日子却一样好过,因为他们可以从当地大商人那儿得到足够的孝敬,这笔钱甚至是他所领取俸禄的几十倍。

    当国库出现亏空,天子问计于臣子,随后引出要削减宗室用度这一场风潮时,杨震便已开始关注这些情况了。而当有人提出增收商税,却被许多朝中高官所极力抵制之后,杨震就更觉着其中必然大有猫腻。

    以如今锦衣卫消息之灵通,杨震这个都督想要查明一件事情的隐情自然不是什么难事。这不过几天工夫,一些隐藏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就被一一揭开。

    那些朝臣所以会对此大力反对,自然是因为他们能从中获取许多好处了。要知道,现在大明商业最发达,大商人最多的,就数东南的那些个省份,以及山西了。而偏偏,这些个省份里又多出人才,占据了大明朝堂的半壁江山。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当一个商人有了大量的钱财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他势必会想着与权力勾结,天下间再没有让自己的子侄成为权力阶层的一部分更安全的办法了。而他们又有的是钱,可以请最好的老师,从小就教导下面有读书天分的孩子,而这些人在科举中自然也就是那些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了。

    虽然贫寒人家里也会出几个天才,但只论数量的话,明显是这些富裕的商人家中所出的子侄更容易做官。这一点,哪怕是几百年后,也没有太多的改变

    当这些人真个位列朝堂之上,又怎么可能不为自己的亲人说话呢?

    另外,一些本身或许不是出于商人之家的官员也因为生活需要而开始凭着自己的权力让家人在家乡行商,以获取大量的好处。毕竟这天下间的官员这么多,但真正大公无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