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领导,会在世界上产生极好的印象

    毛奇将军在与皇帝的交往中要比他的先辈们精明得多,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盲目顺从的士兵,也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宫廷侍臣他在接受参谋总长这个职务之前,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使皇帝及其侍臣们为之瞠目他接受这一职位的前提是:自他上任之时起,皇帝不得介入任何军队指挥问题,包括总参谋部的大型图上作业或皇家演习这大大出乎威廉二世的意外,没想到这个“尤利乌斯”皇帝习惯这样称呼小毛奇将军,他竟然以这种方式将皇帝逼进死胡同但威廉二世还是屈从了

    总参谋长这一职务对毛奇将军而言可谓千斤重担,因为在伟大先人的丰富遗产面前,他有些自惭形秽在培养总参谋部军官的工作中,他不想让任何不熟悉军事情况的人介入也许他也看到了,皇帝在人品方面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但在军事上却是个门外汉

    如果说皇帝已经是一个性格复杂、神经敏感的人,那么毛奇的性格就加复杂和敏感在他当面向国君提出的条件中还有一个要求,即他在接任总参谋长之职前,还想以军需总监的身份**自主地领导1905年的大型秋季演习,这其中含有几分验证自我的意思

    根据原参谋总长施利芬的评价演习的结果自然是出色的毛奇将军在上任之初遇到一些困难之后便以惊人的度熟悉了他所肩负的繁杂工作,其地位也与日俱增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继承的是一个群绝伦的、打上施利芬烙印的机构用中华帝国的话来说,那就是有些“狐假虎威”了,不过不管怎么说他还是顺利地接过了总参谋长的职权

    在俄国革命和德、法在摩洛哥问题上日益紧张的阴云笼罩下,毛奇将军于1906年1月1日登上军队总参谋部参谋长的宝座,同时他也成为了陆军上将两年以后,因为国家的利益,他亲自来到了中华帝国就解决以后德国在军事方面的补充问题,他要亲自向中华帝国的高层进行会谈,取得一个能让他彻底放心的保证

    和毛奇将军同来的人包括:第一军需长施泰因将军和进军处处长鲁登道夫少校,自1908年起他们就经常在一起研究有关《计划》的执行问题,探讨了他的最考虑施泰因将军是一个勤奋忘我、仔细认真但也拖泥带水、优柔寡断的人而鲁登道夫少校则是亲身参与了制定《计划》的人

    既然有这两个人一起前来,那就说明毛奇将军对于《计划》的执行,他是有顾虑的,要是没有顾虑完全可以不让这两个人到这里来了施里芬对于自己的计划是肯定的,但是他同样对于中华帝国方面能在两天的时间内,就会出现一个与自己的思路完全一样的东西他也感到很是吃惊,回去他自然要和自己的继任者去说了

    而小毛奇将军听了以后也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德国的这一《计划》那绝对是绝密级的,向外透露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对于中华帝国方面的军事指挥手段也不得不服,既然有了知音,那就应该在一起进行一下探讨了,再加上有一些需要和中华帝国方面当面谈的东西,毛奇将军也就顺理成章的到中华帝国来了

    一方面是和中华帝国目前关系比较好,再一个是已经提前进行了协商,毛奇将军在到达北京的当天,就受到了中华帝**方的热情欢迎,第二天就和军方的高层进行了会晤,大家在一起谈的很愉快,对于双方多年来的合作都表示了满意,同时对于以后的合作也是充满了希望同时他也知道中华帝国的皇帝陛下,将要于两天后接见他们一行

    在他们的盼望中,他们终于见到了这位中华帝国的皇帝陛下,他们都知道中华帝国的皇帝年轻,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的年轻,他们对于中华帝国的皇帝陛下那是非常的尊重的,因为他们是军人,而能让军人敬佩的,那只能是他那赫赫有名的战功,而李振华最不缺少的就是战功了

    而李振华许多的军事理论和著作,也已经在世界上开始流传了,本来他也没有什么兴趣对外说这些地,但是他在军事学校里一开始亲手写的东西,以后人们总结的东西,随着他的身份的变化,这一切也都被人们收藏了起来,而他的一些战术原则,指挥作战的战例也都已经收入了中华帝国的军事著作中去了说他是现代战争中最伟大的战略家也不为过,这样的人物对于自己将要执行的《计划》,是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面对这一位比自己小了将近一半的年轻皇帝,毛奇将军的心中没有一丝的不敬,既然是来请教的很快他们就谈到了《计划》上,由亲自参与制定《计划》的鲁登道夫少校讲了一下大概的情况)

    晚清崛起的第781章 德国的军事代表团

第782章 小毛奇高兴而归() 
欢迎大家来到…《

    》…:

    第782章小毛奇高兴而归

    小毛奇将军开门见山就向李振华问道:“陛下,对于我们的这一计划,您认为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在那里?”

    李振华马上就笑了起来,他对毛奇将军说道:“将军,单纯地从军事上讲,我对于您和您的前任所制定的这一个计划,是非常的敬佩的,这是一个举世无双的伟大计划,但是它执行起来,困难是很多的,这些困难包括政治、军事、国情、军队的实力,这是内部的问题,另外还有外部的原因也是很多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让您的计划受到极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相当长远的计划是很有名的,那就是日本人的侵略中国的计划,他们在甲午战争以前制定的,也就是那一个根据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所制定的侵略中国的计划,他们按计划成本取得了中国的东北、进军蒙古,占领华北,淞沪会战,无一不是在严格地执行着他们的计划,一直到今天,他们也不会放弃原来的计划的,他们一定还会对中国再次动手的劝一句那些重开始购买日货的人们,你们不要再帮助我们的敌人了

    小毛奇将军露出了专注的神色,鲁登道夫少校已经把手中的本子拿了出来准备记录了,李振华看了他一下也没有说什么,接着说道:“从总的情况来看,要注意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首先就是一个通讯问题,你对你的部队要随时掌握他们的进展情况,部队已经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面前的局势如何?这都是你必须要了解清楚的”

    几位德**官一起点头表示同意,李振华又说道:“百万大军不是小数,你的总参谋部,要有一个切实可靠的指挥系统,要做到令行禁止,如果作不到令行禁止,那如此多的军队那不就乱了套了到那时最高层的《计划》再好也是没用的了”

    “施里芬计划”为什么没有成功,李振华是知道的,要是让李振华来指挥也不行但是要是这些军队换成是中华帝国的军队,那就一定会成功的,而且也用不了这么多的部队,孙子兵法早就说过:“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德国第一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将军,应该是作战英勇的一个典范,但是他没有一个全局观念第一个停止了进攻,把他的第一集团军撤了回来,同时也让“施里芬计划”划上了一个失败的句号同时也让小毛奇将军因此而下岗

    “计划”没有按照原来的计划执行,半途而废,德国先前准备进行的决战打成了持久的拉锯战,而东部俄罗斯的准备已经完成,因此德国就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可怕局面之中了,这也就让德国一定会走向败局了

    同时第六集团军的司令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玛利亚?柳特波德?斐迪南及其参谋长克拉夫特?冯?德尔门辛根将军的本来任务是坚守阵地同时还要引诱法军向他们进攻,他们也要向后面撤退,吸引住大量的法军可是他们却是扬言:“当“普鲁士人”开进并向法军最坚固的要塞冲击时,指望巴伐利亚士兵坐等或撤退那是不可能的,这有损于他们的威望”于是他们开始向法国人发起了进攻

    后面蔡锷少将、蒋方震少将、段琪瑞上将、张兴华上将他们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有后勤方面的敌情方面的,各兵种协同方面的看到中华帝国的各位将军都能对自己的《计划》进行建议,尤其是蔡锷将军的发言是说到了很多实际上的问题

    这让小毛奇将军很受触动,他们有很多的建议提到了点子上,他不能不认真地进行考虑,对自己的计划重进行完善

    德**事代表团到中华帝国来的目的,主要还是采购各种物资方面的事情,德国现在自己的原材料是极为缺少的,他们需要进口大量的物资,作为以后战争的储备,而中华帝国却是在这一方面早就有了准备,其实小毛奇将军需要中华帝国方面进行保证的东西也是在这里,结果中华帝国的皇帝陛下爽快地答应了他,一定会保证德国人所用的物资,而且保证不会半路上卡他们的脖子

    但是为了以后运输的方便,中华帝国方面建议他们要在两国的当中建设一条欧亚大铁路,把中华帝国与德国联系起来,对于这一提议,小毛奇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有了这样的一条铁路那对于以后的物资运输,那可是极为有利的,要是从海上走终究要通过英国人控制下的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那以后可是非常的危险的,英国人随时可能会把这一条海上的运输线给掐断

    假设要是有了这样的一条铁路,那自己也就方便多了,现在的奥斯曼土耳其与自己是同盟者,再向前就是保加利亚,那也是与自己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再向前则是塞尔维亚,这是在奥匈帝国控制下的国家,前面就是自己的主要盟国奥匈帝国了,从土耳其到波斯这没有问题,再从波斯到中华帝国那是人家自己的夫妻店,没有任何人敢随便说话的

    这实际上也就是自己欧洲这边的问题了,这些情况只要是让德国在这里帮助搓和一下就行了,具体的施工,别人也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