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执著,那就错了。积功累德,断恶修善,实在讲,在佛门里面能修,功德无比的殊胜。
  佛门里面怎么修?佛门里头一定要修「六和敬」,六和敬是能舍,是一切能舍。你看看第一条「见和同解」,我们跟人相处,我们自己有意见、有成见,我们把它舍掉,随顺别人的,我们没有意见、没有成见,舍!要不舍,不舍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那就斗争了;彼此互不相让,和睦就破坏了,就不和。所以佛法这个见和同解,我们从经典里面读到了,真是从内心里面佩服。佛不是说你们知见都是错误的,我是正确的,你们一定要跟我的,佛不是这么说法。佛怎么说法?我们大家统统把成见都舍掉,就一样了!你说这种说法叫人服不服?没有话说!清净心,清净心里头没有一个杂念,这才叫真正是见和同解。
  心不清净,那只有用戒律,大家在一起订一个公约、订一个章程,互相遵守。这是临时、暂时的,真正到和敬的时候,是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六祖坛经》里面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明心见性的话。心确确实实到清净寂灭了,所以佛佛道同,这才是真正到达见和同解。决定不能跟大众起冲突,不能跟人有意见。一个道场听谁的?道场有住持,听他的。不同的意见也要放下,也要听他的,不能听我的,我有一个意见,你有意见,那国家就乱掉了。所以一个寺院庵堂听住持的,一个学校听校长的,一个公司行号听老板的,一个家庭听家长的,一个国家听国主的,这是正确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第二条「戒和同修」,那你要持戒,持戒要舍!譬如五戒,不杀生,我们要把杀生的念头、杀生的行为舍掉;不偷盗,我们把偷盗的行为、把偷盗的念头舍掉,不就是如此,统统都舍!然后才能够「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样样都能够舍自己的嗜好,舍自己的习气,就能跟大众和睦相处;一定要坚持自己要怎样怎样,你跟大众就不能相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经文只有四句十六个字,含义无尽的深广,展开来万事万法统统都在这十六个字当中,这就是《华严经》上常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首偈就是一切经,一切经就是一首偈,彼此互相圆融无碍。我们再看底下第十首: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这首意思比较难懂,清凉大师的注解也很简单,「了聚无性,成佛智也」。这句话含义很深,聚是聚会,天上人间乃至於饿鬼畜生,哪个不喜欢聚会?《论语》里面还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逢年过节,家亲眷属团聚,亲朋好友的团聚。在现在的社会,人跟人往来关系很密切,同事的聚会,同学的聚会,同行的聚会,太多太多了。这些聚会,说实在的话,你要了解它的事实真相,真相那就是聚散。你看缘聚,今天这一会很多人,几个小时之后,缘散就没有了。你就能看到缘聚则有,缘散则无,有无是一不是二,所以它没有体性,这个性就是体性,那就是说它不是真实的,从这个是最容易看到的。你能够再联想到所有一切法,一切法怎么成的?缘聚就有现相,相就生起来,缘散相就灭了,一切法的生灭聚散无常,对自己是很大的启发,了解整个宇宙事实真相。
  不但十法界如此,一真法界也不例外,所以这叫「成佛智也」,佛对於这个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佛在一切聚会里头,这个聚会里头不但是人事物统统都有,山河大地也是缘聚缘散,这才真正体会到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在人事环境里面则包括物,包括万物,万物确确实实的,动物、植物、矿物都包括,山有山神,树有树神。佛弟子要知道随缘施教,要帮助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明理,这个聚会就没有空过。我们参加个聚会凑热闹就没有意思,没有必要。
  佛弟子参加聚会,一定是把佛陀的教诲介绍给大家,真正帮助大众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聚会就有意义、有价值。自己虽然做这些事情,要懂得这两句偈的意思,不著相,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帮助一切众生,三轮体空,自己决定没有觉得我今天做了好事,教他们这么多人,你著相了;不以为自己做了,忘我,做到忘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对了,那就成佛智了,那才真正与无性相应,一丝毫分别执著都不能有,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个道理太深了。
  如果你还有分别执著,你想想看,你的心就不清净;心有染污,身就不清净,环境就不清净,就这个道理。这道理我们在讲席讲得很多,提一提,诸位都能够理解,那日子就不好过了。所以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一切造作,一切造作照干,是做,不是不做,放下什么?我心里面还想著我要做什么做什么,这个念头要放下,不可以有;我已经做了什么做了什么,不可以;我还想做什么,这都不能够,不能有这些念头,这是妄想。诸位想到这个地方,意思就深了。
  聚会是缘,这个聚会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跟人聚会是缘,跟事聚会也是缘,跟天地万物聚会还是个缘,因缘聚会。怎样提升自己?怎样帮助众生?众生也是广义的,这就叫做佛法。「成一切智」,佛法里面通常讲三种智,一切智可以圆满包括三种智慧,我们看到这一句,不能讲他只有说一切智,没讲道种智,也没有讲一切种智,说一个统统都在里面了,真实智慧!一切智是知空,万法皆空,了不可得,这个智慧称为一切智。道种智是知道一切万事万物,就是知现相,这现相什么道理产生的,道!种是种种,是多,这一切万事万物什么道理有这些东西,它怎么来的?怎样演变?将来这结果是什么?这些你统统都了解通达,叫道种智。
  第三种叫一切种智,一切是智体,道种是智相,现相跟理体是一不是二,这叫一切种智。两个一合,原来森罗万象,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你还会起心动念吗?你还会分别执著吗?当然放下了,这就是如来、法身菩萨的境界,佛菩萨的智慧。如果我们生活在这种境界里面多快乐,那叫真乐。这个乐不是我们世间苦乐的乐,不是,没有办法形容,没有办法想像,所以佛经上常说不可思议。这个境界我们想不到,我们也没办法说出来,只有你契入境界你才晓得。所以比喻当中常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像你喝杯水,这水热或者是凉,只有尝到,你自己晓得,你没有办法说出来,说出来是个笼统的。我说凉,凉到什么程度不知道,我说热,热到什么度数也不知道。再看最后一首: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在家,实在讲出家也不例外,灾难不能避免。灾难是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造作一些不善业所感召的,这个要知道。知道这个事情,那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小心谨慎,不造恶业。过去我们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常常叮咛嘱咐,不可以跟众生结冤仇,引用许多历史故事来告诉我们,有意无意得罪人,将来都有报复。有意的得罪人,那将来是正面的报复,无意得罪人,将来人家也是无意来伤害你,因果报应真的是丝毫不爽!
  言语态度太重要,这是一门大学问!孔子教学,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把怎样做人摆在第一,教育里教什么?就是教你会做人,教你做一个好人,教你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然后才教你办事。办事就是我们今天讲职业,行业,各行各业,学术、职业都摆在其次,儒家讲的政事。德行、言语、政事,末后是文学。政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这一生当中,你学哪一种技术能力,为你在这一生当中谋生的本领。古人教育对这个很重视,你在这个社会上做一个有用的人,你自己有独立谋生的能力。古时候分类叫士农工商,现在分类更多更复杂,像大学里面开的许多科系,你学哪一门,你将来从事哪个行业,这属於政事。
  根本是在德行跟言语,最后才是文学。你有德行,你有学问,你有能力,在这个世间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你都无忧无虑,然后提升自己生活品质,那就是今天讲的文艺(文学艺术)摆在最后。如果你物质生活都有困难,你还谈什么文艺?谈什么精神享受?所以夫子虽然简简单单四科,四科说老实话,是现代社会所有学术的总纲领。但是今天学术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没有前面的德行跟言语,没有这个,所以造成整个社会的动乱,整个社会的不安,你要知道原因在什么地方。
  我们今天要想恢复正常的秩序,除了要好好的学伦理道德教育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弟子规》里头就有德行、就有言语,这是最少的、最起码的、最低阶的,不在这上扎根,往后灾难就多了。灾难从哪里来?就是说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无意的都跟人结冤仇。如果是严重,那个果报就是在你这一生,你年岁大的时候,你就看果报现前。年轻人对你没有恭敬心,对你不尊重,对你轻视,你有苦难,没有人帮助你,你在这一生年岁大一点,你就感受到了。古人讲得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不爱人,人会爱你吗?我不敬人,人会敬你吗?没这个道理。
  所以对人对事对物,爱敬存心,最重要谦虚,要和睦相处,和颜悦色。冤家宜解不宜结,要知道过去生生世世,有的时候遇到善缘,学到很多东西,少造很多业;当然也有很多生很多世没有这个缘分,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就造了许许多多的业障,我们在今生,纵然是行善,纯净纯善,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这障碍从哪来的?对自己来讲,业障现前了,对社会来讲,众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