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堕落的结果在三恶道。这都是事实,你要怎么样去认知,你要怎么样去证实,你的信心就坚定了。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四段,「将行披挂时六愿」。这个标题我们看起来不太习惯,如果换句话来说,大家就很清楚,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穿著衣裳,穿衣的时候。为什么这个地方讲披挂?诸位要知道,经典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一直到今天,诸位到印度去你都能看到。印度人的衣跟我们的衣不一様,他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下面叫裳,衣裳,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裙子,围裙。围裙要用腰带束在身上,叫挂;衣是披在身上,所以叫披挂。跟中国完全不相同,中国的衣服比他们复杂,制作的时候有领子、有襟、有袖。所以穿著,中国人说穿著,他们叫披挂。
我们现在出家人这件袈裟,这个叫袈裟,这件你看是一块布,但是缩小了,大概只有印度披的衣三分之一这么大。印度的衣是很大,整个包在身上,围绕在身上,做事情的时候,把他右手露出来,偏袒右肩,好做事。我们现在也是偏袒右肩,所以这边是披上,右手露出来。只是我们今天用扣环,扣环是很后才有。在中国唐代的时候还没有扣环,那时候是用带子,用带子系起来,现在在日本可以看到,在韩国可以看到。只有中国用扣环,当然比带子省事多了。可是日本现在的袈裟愈来愈简单,现在的袈裟是很小一块,很小的,也是像这个,缩小了。平常他们穿西装,放在西装口袋里。如果有法会,拿出来(就像我们念珠一样)套在脖子上。是一种象徵性的,愈来愈简单,这些变化我们统统都要晓得。这段一共有六首偈,就是我们穿衣。请看第一首: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经文要接著前面的意思来看,你看前面「舍跏趺坐」,跏趺是盘腿,舍跏趺坐就是腿放下来了。腿放下来,脚还没有著地,还没有站起来,还坐在那个地方,腿放下来。这首偈是站起来了,『下足住时』,住是站,站起来的时候。一堂功课刚刚做完,功课里面,前面跟诸位说过,有解门、有行门,行门放在前面就是重视行门。
我们道场供养佛菩萨的形像,这个意思要懂。为什么一定是供养一佛二菩萨?通常都是这个供养法,这什么意思?表法的。佛是代表理、性,菩萨是代表事、行,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佛没有说法的。菩萨代表从体起用,用就有表示、有说法,用!佛应化在十法界,是菩萨身,这个有说的。在用的里面又开为两门,一个行门,一个解行,所以用两位菩萨来代表。我们净土宗,观音菩萨代表行门,就是此地讲的禅定,行门;大势至菩萨代表解门,解行相应。你看观音菩萨,在我们看起来,我们面对面,在我们的右手,大势至菩萨在我们的左手。我们中国是右为大,你看写对联,这面是上联,这边是下联。要是就阿弥陀佛的方位来说,阿弥陀佛的左手是上,右手是下。观音菩萨在右手,这就是行门摆在第一,解门摆在第二,这个不可以搞错的;如果观音、势至位子颠倒,表法的意思就错了。说明净宗重行,决定是解行相应。
华严三圣表法就不一样了,华严当中是毗卢遮那如来,上首是文殊菩萨,下首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在我们,像净土宗的摆法,是大势至菩萨的位子,文殊菩萨是观世音菩萨这个位子;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左手是文殊,右手是普贤,这是教下。教下是解门放在上首,行门放在下首,你看看这个经一开端都是讲解。你看十信菩萨,到这品才讲行门,前面「光明觉品」是解。你从表法来看,你就懂得了,他是哪个放在第一。教下是解放在第一,解后起修;宗门是行放在第一,悟后起解。这就是众生根性不相同,教学方法就不一致,净土宗也是行摆在第一,行解相应。
原本念佛堂里面不讲经的,真的是一句佛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决定往生。为什么现在我们念佛堂要提倡听经?道理在什么地方?现在人的根性比不上古人,古人忠厚老实,一句佛号死心塌地,没有妄念,没有邪思,容易成就。现在人不行,根性不如古人,妄想多,杂念多,邪知邪见多,又何况社会上的诱惑。心是散乱的,所以要提倡经教,经教是帮助你明理。特别是《华严》,《华严》讲得详细,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会放下,你才会不接受社会这些诱惑。你了解得愈深刻,你才知道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善恶、是非,你才有能力辨别。否则的话,听听人家说,「有道理」,随著别人知见走了,这个太可怕了。道理是有,透不透彻?圆不圆融?这个很重要!不透彻、不圆融,做起来开头好像有效,过一段时期就变质了,你没有办法长时期维持著稳定,这个重要。
中国自古以来,这个社会,外国有许多学者专家很佩服,说中国过去的帝制做得很成功。从公元二百多年,汉高祖统一了中国,一直到今天,两千多年来,我们国家制度改变也不过就一百年,过去全是帝制。能够维持这么久,而且外国人也看得很清楚,在一般讲中国这个社会是个和平的社会,和平安定。两千年来,靠什么?外国人不懂,以为这是帝王的权术、策略,这个看法就有偏,这是对中国了解得片面的,不够透彻。这也难怪,为什么?现在一般人讲,他头脑里头没有这个细胞,他怎么会想得到?
中国的长治久安,安定和平,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是伦理道德的教育,伦理道德是跟自性贴近,相应。违背自性的,决定出乱子,有麻烦;与自性相应的,不会。外国人也懂得,古圣先贤的教诲跟这些宗教,核心就是爱,这他们也发现了,他们也懂得。爱心怎么样去培养?他就不知道了,没有说出爱心是天性,爱心是本性,不是习性,这是外国人很少说的,本性。马鸣菩萨讲「本觉本有」,爱心是本觉;说人性是不善的,那个不善是习性,不是本性。古代帝王统治中国,我觉得他不是权术,他是爱心,他是道德,是伦理。这都是性德,与性德相应才能长治久安;与性德相违背,纵然能够收一时之效,时间长了就会有问题产生。
这是放下腿站起来的时候,「下足住时」,住是站起来,『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发这样的愿。从这个愿就能体会到,起心动念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个心量多大!所以古人说,不仅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不读《华严》不知道佛菩萨心量之大。用什么方法把我们的心量拓开?这个教科书真的是有史以来第一好的教科书。我的老师说,《华严经》是佛经里面的哲学概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科书,东西方的这些学术都不能跟它相比。有圆满的理论,有周密的方法,还带表演,这种教科书到哪里去找?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他把《华严》介绍给我。那时候这个书我还没看过,从他教诲当中晓得有这么一部好书。起心动念不是讲自己,不是讲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甚至於我们今天讲全世界,世界观;它这是宇宙观,念念「当愿众生」,这个众生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一个都不漏。
「心得解脱,安住不动」,这两句话从哪里来的?与前面上课连著的,心得解脱是解门,安住不动是行门。就是前面第五、第六这两首偈,「若修於观」,你看「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这是心得解脱。「修行於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这是安住不动。课堂里所学的,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这里面我们必须要记住,菩萨自己做到,才当愿众生;自己要没做到,我们今天讲,拿什么帮助众生?在佛法里面讲,自己没有做到,拿什么功德回向给别人?回向就是现在的话说与大家分享,这是功德。提醒大众,我已经契入了,真实不虚,你要能这样做你也能契入,自己做个好样子给别人看。诸佛菩萨在十法界现身说法,给我们表演,宇宙之间,只有这桩事情是真的,其他都不是真的。你看这个意思多好,多圆满!站起来之后当然就要离开讲堂,就是离开道场,离开道场要举步。
【若举於足。】
这就开步走了。
【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在我们现前,我们现在在一起学习「净行品」,是不是我们要把这一百四十一愿就在我们现前落实?我们现在不必敷座而坐,现在都有椅子。当我们坐下来之前,一定会先看看,这椅子干不干净?如果不干净把它擦一擦,自己坐下来。看看椅子干不干净,也等於敷座而坐。可是我们今天坐的时候没有盘腿,这个意思都要懂。我们起来的时候,起立了,这就是下足住时,住是站起来。课上完了,我们离开讲堂,『若举於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出生死海」是出六道轮回,出十法界。
六道轮回里面两种生死都有,变易生死、分段生死,两种生死都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分段生死没有了,有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讲六道,大别来说,譬如人到世间来,出生,投胎、出生一直到这一生寿命到了,死了,这叫一个阶段,这一生叫一个阶段。死了之后他又去投胎,随著他的业力牵引著,他到哪一道去投胎,这个佛在经上都讲得清楚。「强者先牵」,业力,哪个业力强大,先去投胎。如果你这一生善念很强,你的善念超过你的恶念,你一定先到三善道投胎,一定是这样的;如果这一生做人,恶念多,善念少,恶的念头太强,你来生就到三恶道去投胎。强者先牵,牵引你去投胎去,这个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