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托钵在道路上,天天都要走的道路。换句话说,在道路上步步都引发菩萨的弘愿,『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无余法」,清凉大师的注解就是大涅盘,「真涅盘也」。涅盘还要加个真,难道还有假的吗?假的倒不是,涅盘实在讲也有很多等级不相同。涅盘是梵语,一般翻作灭,你看四谛里面,「苦集灭道」,灭就是涅盘。灭什么?灭烦恼、灭生死,所以涅盘也翻作不生不灭。我们最常听到的是翻作圆寂、寂灭,都是涅盘的意思。圆是功德圆满,灭是清净寂灭。如来果地上这称作真涅盘。
小乘证得阿罗汉也叫真涅盘,经教里面我们常常看到,叫「偏真涅盘」,他是三界之内的生死烦恼断了,这是在界内的。我们知道界内就是指六道,六道里面的生死没有了,四圣法界有没有?有,四圣法界的生死叫变易生死,跟我们六道里不一样。六道叫分段生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四圣法界,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没有了,这种生死没有了,有变易。变易实际上没有生死,变易是讲他要提升自己的境界,一定要认真修学。修学也是一个苦事,就好像你在学校读书,你读一年级,很勤苦,考试及格,明年升级了,就是你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就是这个意思,这叫变易;你从一年级变到二年级,二年级变到三年级,三年级变到四年级,是这个意思。从小学变到中学,中学变到大学,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菩萨位次亦复如是。
我们在《华严》圆教里面来看,十信菩萨,前面几个位次见思烦恼没有断尽。初信位的菩萨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但是他还有八十一品思惑没断,所以佛给我们讲他得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这是有分段生死,当然也有变易生死,六道是两种生死都有。到圆教七信位的菩萨才把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他的地位跟阿罗汉平等,脱离六道轮回,也就是说分段生死没有了,在小乘讲他证涅盘;这个涅盘叫偏真涅盘,不是究竟圆满的涅盘。这样我们就了解七信位以上分段生死没有,只有变易生死。
在本经七信、八信、九信、十信,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我们不讲其他的,单单讲断烦恼,七信位见思烦恼断了,相当於阿罗汉、辟支佛。七信相当阿罗汉,八信相当辟支佛,九信相当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十信位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这个佛是天台家说的「相似即佛」,他是相似位,为什么?没有见性。虽没有见性,他达到见性的边缘,尘沙烦恼断了,就差一品无明没破,这一品无明破了,他就脱离十法界,脱离十法界生华藏世界、一真法界,这就证真涅盘。
所以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证的真涅盘,用《华严经》的术语来说,妄想分别执著都断了。为什么还有四十一个阶级?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那四十一个阶级是无始无明习气。无始无明习气没有大障碍,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真佛不是假佛。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圆教初住就有能力示现佛身而度脱之,就有能力,就能示现佛的身分。
由此可知,法身菩萨有没有身相?给诸位说,没有,因为没有身相,他才能现一切身相,决不是说他自己有意思。自己有意思他是凡夫,他就不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我们要知道,破了无明,就是妄想断了,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要晓得在这个境界里头真平等。我们《无量寿经》的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真清净、真平等、真的觉悟,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这四十一个位次的法身大士,再上去就是究竟圆满佛,他们完全平等。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他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会不平等?这才晓得一真法界是真正平等法界,完全回归到自性。我们总要明了这个事实真相。
他的现身,随众生的感,众生有感他就现身。那我们天天想佛菩萨,佛菩萨为什么不现身?不是佛菩萨不现身,而是你想,佛菩萨就现身,现身你也不知道,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我们俗话讲众生与佛菩萨有缘,你就见到佛身、见到菩萨身。你看凡夫(一般比较多数的)梦中见到的、定中见到的有,在日常生活当中见到的你未必能认识。
我们读《虚云老和尚年谱》,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从广东要拜到山西,这么长的路走三步磕个头,这心多诚!所以拜了两年多才到。路上很辛苦,生了两场病,生病的时候正好在旷野,附近连个村庄都没有,他倒在地上。这个时候有个乞丐(叫化子)看到,来照顾他。第一次遇到这个叫化,他就问这个叫化,问他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叫化跟他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叫文吉,就住在五台山下。他说你到五台山问问大家,他们都知道。第二次生病的时候(都是在路上),又碰到文吉照顾他,把他病养好之后送他上路。虚云老和尚到五台就打听,我路上好辛苦,两次病没死,就是那个叫化子文吉救了我,他说他住在五台山,你们知不知道?别人听了笑笑,「那就是文殊菩萨」,这才恍然大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分来帮助你;帮助你,你还不晓得,你拜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路上已经照顾你。像这些事情虚云老和尚遇到,我们修学在这一生有没有遇到?肯定遇到,遇到你不认识。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当在你需要有人帮助的时候,这人出现了,这是什么?你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所以,诸佛菩萨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众生有感,他就有应。
有些时候我们有感,菩萨也不应,这是什么缘故?不是菩萨不灵,而是我们自己有业障。佛菩萨没法子,他应,应了你不得受用,你自己有业障,障碍了自己。所以修行,无论在家出家头一桩事情要把业障消除,忏悔业障。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纲领。这十条纲领跟这一百四十一愿愿愿都相应,愿愿里面都有普贤菩萨十愿,普贤菩萨十愿每一愿里面都具足「净行品」一百四十一愿。然后你才肯定菩萨无时无处而不在,只是自己业障障住了自己的慧眼,见不到佛菩萨真面目,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走在道路上就要想到佛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什么是佛道?成佛之道。不仅是世尊为我们示现,一切诸佛如来一道无二道。这一条道是什么?戒定慧三学,这是佛道。佛教给我们第一个是持戒。你看看我们初入佛门,首先是拜老师,行拜师礼,世间话说拜师礼,在佛法里面就是授三皈依,传授三皈就是拜师礼。老师把成佛之道最高的指导纲领传授给你,你依照这个纲领学习,你就能成佛。这个纲领称为三宝,第一个是佛宝,第二个是法宝,第三个是僧宝。
佛宝是什么?佛是觉,自性本觉,自性觉,觉而不迷是佛宝。佛教我们,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依自性觉。第二法宝,法是什么?正知正见。《法华经》上讲的佛知佛见,「入佛知见」,正而不邪,你的思想见解一丝毫错误都没有,跟一切诸佛如来完全相同,为什么?自性正。第三个皈依僧,僧是和合的意思,佛家讲的「六和敬」。这六条做不到,这不叫僧团;人人都能够遵守这六条,这个团体叫僧团。所以僧团是清净的。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叫僧宝,僧宝是自性清净心。这叫三宝。
老师把这三个修行的原则传给我们,我们有没有去照做?这是佛道,成佛之道总的纲领、总的原则。这三条实在讲,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今天我们把一切经教编辑起来,把它分为三大类,经、律、论,称之为三藏。戒学,律藏;定学,就是正知正见,经藏;觉而不迷,论藏,经律论三藏。我们是不是按照这个指导的原则来学习?真正想学佛的人,不依照这个路子不能成就。十方三世佛,一路涅盘门,都是走的这条路,你不走这条路,想走别的路,那怎么会成就?
你看出家人托钵,每天走的这条道路,从僧团落脚的这个地方要走到村庄、走到城市去托钵,那是个目标,我去做什么?每天托钵,自行化他。接受施主的这一钵饭,财供养。接受之后一定问他有没有疑问,他要有疑问,出家人要给他讲解,法布施;没有疑问要给他祝福,一般宗教里面讲祈祷、祈福。不能够白受供养,不是给他说法,就是给他祝福。
我们自己的修学决定是从持戒下手,觉正净是总的纲领、总的原则、总的方向、总的目标。我们想想,现在在家学佛五戒十善做不到,出家学佛沙弥律仪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自己不能不知道。自己这一生当中要想真正成就,没有学过的要认真补习。我也常常检讨,把这个原因真正找出来,原因那正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先人无知」,我们的上一代(父母、祖父母)疏忽了,「不识道德」,对於伦理道德疏忽了,没有好好的教我们,没有严格的要求我们。学习要从小!从小我们的基础没有打好,年岁大了,二、三十岁了,这些毛病习气都养成。古人常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染上许许多多不好的习惯,很不容易改。你今天真的想学佛,真要想成就,不改不行,一定要改,依什么东西来改?我今天劝人依《弟子规》,弟子规是基本的戒律。
印光大师教我们依《感应篇汇编》、依《安士全书》,非常有道理,他还介绍了一本书《了凡四训》。印祖一生对这三本书的推崇、劝导确实是苦口婆心,这三种书是因果教育。我为什么不用这三本书,而用《弟子规》?这是应当前时代之机,因为现在一般社会大众对宗教虽然不排斥,要接受有一定的障碍,他们总认为是宗教,只要提到宗教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