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空间都不是真的,很难得也是相当聪明,被他们发现了;佛在几千年前讲得多清楚。
它起用,用是以两个纲领,一个是解,一个是行,解行两门。解是属於智慧,理解,我们常常叫什么?叫佛性。讲法性,法性是总的,讲法性是讲理体。讲佛性就是法性里面本具的智慧,般若智慧,我们称为佛性,佛性是觉性,本觉。《起信论》里讲的「本觉本有」,本觉就是佛性,所以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本觉本有。迷,迷是不觉,「不觉本无」,所以不觉是习性。我们中国古人讲本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里头没有善恶,那才叫真善。善恶都没有,它才真的清净;有善有恶,已经被染污了。它真的是清净平等,它不是相对的,这一点我们要懂。行门就是事情上千变万化,这个事上千变万化,你都能够理解。能够理解的,那是一分觉,一分智慧,所以那是佛性。至於千变万化的,那个名字叫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华严》里面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代表行门的普贤菩萨,《华严》重视行,所以普贤菩萨排在第一,文殊菩萨排在第二。这在仪规上,我们看佛菩萨的形像摆法,你看仪规,佛门里面供养这个佛像一定是一佛二菩萨,佛代表本体,两位菩萨,一个代表解门,一个代表行门。你看他供养的方法,你就晓得他这个宗派是著重行门还是著重解门,一看就知道。我们净土宗,你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摆在上位,大势至菩萨摆在下位,这一看就晓得这个宗派重视行,观世音菩萨代表行,大势至菩萨代表解,代表智慧。华严宗的供法,你这一看,文殊菩萨摆在第一,普贤菩萨摆在下面,华严宗,这是属於教下,他重视解门,解了以后才修。净宗不是的,净宗一开头就著重修,一面修一面来求解,把修摆在第一。你看供养这个形像,你就会通。像天台宗供法,天台宗当中是供释迦牟尼,这两位尊者,一个是供阿难,一个是供迦叶,阿难供在上首,迦叶供在下首,一看就晓得他重视解门,解在先,先解后行,教下都是先解后行。所以你看供养佛像,你就知道他这个宗派偏重在哪一门上。解行两门都重要。
《华严》虽然一上来全是文殊菩萨给我们表法,文殊菩萨在主导。这一品经虽然是智首菩萨讲的,文殊菩萨提问,提出许多问题,智首菩萨一桩一桩来解答,所以用现在的话来说,文殊菩萨是主持人。可是经到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古人讲《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很有道理。如果我们对净土信心不足,对它有怀疑,那怎么办?学《华严》,《华严》说得详细、说得明白。我对於净宗产生信心,确实是《华严》,如果不读《华严》,对净宗始终有问号,这个疑问是修行人最大的障碍。
而在行门里面,最重要从哪里学起?这不但在佛法,连世间法也不例外,我们做人、求学、修行从哪里做起?就从一个「敬」字。你看看中国传统儒家,《礼记》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佛法里面这些忏仪,拜忏的忏仪,第一句话「一切恭敬,一心顶礼」,你常常看到这个,你就晓得从这里入门。有人问印光大师,契入佛的境界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说有,秘诀是什么?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学佛什么东西都没有得到,你没有诚敬的功夫。诚是没有虚伪。
佛法里面讲「直心是道场」,《起信论》里面讲菩提心,头一个「直心」,直心是真心,是菩提心之体。《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佛讲菩提心,讲菩提心的体叫「至诚心」,至诚心就是《论》上讲的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真诚。有体当然有用,佛讲得详细。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就是我们用什么心对自己,用什么样的心对别人,对自己叫「深心」,对别人叫「大悲心」;换句话说,对人要大慈大悲,对自己要深心。什么叫深心?很难讲得清楚。我看很多古来祖师大德那些注解,我看了也很难满意,愈看愈迷惑,愈讲人愈听不懂。以后我读到《无量寿经》,恍然明白了,《无量寿经》上经题「清净平等觉」,那就是深心。所以对自己要保持清净心,要保持个平等心,保持一个觉心,觉而不迷,这是深心。
我把菩提心就讲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大家好懂。我们起心动念都能与这五条相应,这叫发菩提心。如果你起心动念跟这个相违背,你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叫轮回心。你基本上是虚伪,虚伪不但对别人,对自己都虚伪,迷失菩提心的本体。迷失本体,当然你的心就不清净。你有贪瞋痴慢,你有自私自利,你有是非人我,你有贪图五欲六尘享受,你心不清净;你心有高下、有贡高我慢,你心不平等。你不能够对待众生一视同仁,我对人很平等,你对蚊虫蚂蚁平不平等?对蚊虫蚂蚁也平等;对这些泥土沙石平不平等?矿物也要平等,不容易。为什么平等?同一个法性变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同一个性识。所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说得太圆满了。情是有情众生,人类,包括动物,都算是有感情的;无情,我们今天讲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同圆种智,圆是圆满,种智就是成佛,究竟圆满佛,怎么可以轻视?怎么可以没有恭敬心?
普贤菩萨教我们,在行门里面,他是把无量的行愿归纳为十大类,第一个「礼敬诸佛」,这一条做不到,十法界里面最高到佛法界也做不到,什么人能做到?法身菩萨,他超越十法界,他住一真法界,能做到。还有一个特别法门,往生到极乐世界能做到。我们今天学习,最低限度的要像儒家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你能做到这一点就不错了。虽然不能圆满,没有达到目标,但是是同一个方向,这就非常难得、非常可贵。你能爱人,你就不会害人;你能爱人,你就会尊敬人;你能爱人,你就会照顾人,你自然就会帮助别人。
自行而后能化他,自己做不到,想教别人,那是假的,为什么?你讲,讲得天花乱坠,你自己没有做到,别人在下面会在那里给你打问号,他在骗我们,说得那么好听,他自己做不到。为什么?人家不服。怎样叫人服?我做到了,我做到再讲给你听,服了,我做出榜样来给你看。所以我常讲,世界上许多这些宗教家,创教的人,佛陀,耶稣,摩西,穆罕默德,中国的孔子、老子,都是自己完完全全做到了再说,没有人不服。所以礼敬诸佛我们今天至少要把它落实在「凡是人,皆须爱」,凡是人都应当要礼敬,敬是内心,礼是外表,要认真做到。
今天整个世界的动乱,你要问动乱是什么原因?礼敬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没有爱、没有恭敬、没有礼貌,他怎么会不乱?世出世间的善人对这个教育都特别重视;在儒家称「礼」,在佛法称「戒」,戒律。戒律里面包含著威仪,礼敬在威仪里面。所以戒没有了,佛就没有了;礼没有了,儒就没有了。现在大家都知道佛法衰了,学佛的人很多,佛法为什么衰?学佛的人虽然多,不持戒,认为持戒太难。念佛不持戒能往生吗?不能往生,这个话我们说得多。
古来祖师很慈悲为我们提示「持戒念佛」,针对现前社会大众说的。在家学佛,十善做不到,三皈五戒做不到,他怎么会有成就?所以昨天有很多同学问念佛往生的问题,我也跟大家解答,你们好好想想,十善、三皈五戒做不到,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能往生吗?不能。善恶的标准就是戒律。在家学佛,十善、三皈五戒一定要做到,你才能往生,经上翻开「善男子,善女人」有你的分,这就是善的标准。如果这个没有,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用念佛的方法把我们不能持戒的因素念掉,那行,那有功德。可是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找根。根源,佛都说过,《佛藏经》里面佛讲「若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学佛不可以躐等,要按次第,由小乘到大乘,你才有基础。十善业道是大乘,通大通小。
我们想想中国,中国佛教,佛教传来的时候,确实小乘经典传来的相当丰富,几乎是全部传过来,现在在我们《藏经》里面,《四阿含》,小乘经。可是小乘在中国,大概从唐朝中叶以后,小乘就衰了,没人学了。小乘在唐朝时候两个宗,俱舍宗、成实宗,这两宗很多人都不知道,变成历史的名词,没有了。所以中国只有大乘八个宗,那能成就吗?历代成就的人还真不少,什么原因?中国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没有不学儒的,没有不学道的,就是道家的书籍、儒家的典籍,在这上奠了基础,行。这个基础比起小乘的基础绝不逊色,所以行。到我们这一代,麻烦出来了,儒的基础没有,道的基础没有,小乘基础也没有,所以修十善就难了,问题出在这里。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极力提倡弟子规,为什么?弟子规是儒家的根,我们从这个根上建立佛法,行,佛法能活得起来。就好像栽这些植物一样,这个小树苗,我这个水土行,用弟子规可以能把它培养长大。如果没有这个根,十善业道很难,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要肯定弟子规是属於戒律,基本戒律,是十善业的基础。有弟子规、有十善业道,然后再学三皈五戒,他就能落实。现在三皈五戒都不能落实。
三皈是佛菩萨传授给我们学佛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一进门就传给我们,让我们知道这个方向、知道这个目标。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所以佛法僧就是觉正净。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清楚,他给人传授皈依,他不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念「皈依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