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读一条,我们都要冷静的去思惟、去体会。前面我们读过「发心普被」,我们有没有发这个大心?四弘誓愿没错是天天念,这是口头上的,念了几十年,效果怎么样?无动於衷,这个念头并没有生起。早晚课天天要念,都没有把自己性德引发出来,这样学佛会有什么成就?一生不免空过了。「难行苦行」,要勉励自己,决定不能够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人愈是怕苦,你决定逃不过苦报;愈是不怕苦的人,他真正能够离苦得乐。
真修行的人为我们做示范,印光大师我们没有见到过,但是听老人说过。在我这一代我还见不少人曾经亲近过印光大师,从他们言说当中知道大师的恩德,如教修行。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我在旁边细心观察他,他真的学印光法师学得很像,真正做到发心普被,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说教化众生不辞辛劳。我跟他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在台中办慈光讲座,那个时候接近八十岁。那个时候从台北来了四个学生,我还记得蔡荣华、李相楷;李相楷是香港的,蔡荣华是马来西亚的,政大中文系三年级,李相楷是在师大,好像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都是念中文系的,还有两位是台湾的。四个学生到台中向李老师请教,我们在旁边旁听,问的一些问题,虽然是大学生,所谓隔行如隔山,我们在老师座下天天听经学教,听他问的问题都很幼稚,而老师真的是态度恭敬严肃,不厌其烦的来给他解答。我从那次看到之后,这晓得了,佩服。他们四个人第一次见面谈话三个多小时,学生们很满意,於是约定寒暑假到台中来学习,慈光大专讲座是这个因缘生起来的。
这是最初这么四个学生来访问,学生里头有两个是台大的。没有多久,好像是第二年,他们来的时候是冬天,台湾大学成立一个佛学社,「晨曦学社」,这第一个,在台湾高等学校是第一个,周宣德老居士把它促成的。讯息传到台中来,李老师很高兴、很欢喜,这是高等学府里头有佛学社。我跟老师说,我看老师很高兴,我跟他说未必是好事。他听了很不高兴,说为什么不是好事?我说这是高等知识分子,如果他们学佛没有好的老师指导他,要走向了偏差,将来谁能帮助他改正过来?我这话一说,老师的态度就很严肃了,他说有道理。想了很久他问我怎么办?我说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办大专佛学讲座,我们这个地方将来培养出来一批学生,他们那些路走不正,这批学生可以纠正他。老师很满意,所以慈光大专讲座就这么兴起来。
我看老师对年轻人那种爱护,那种关怀、教化,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真的是难行能行。看他老人家处事待人接物那么样的慈悲、那么样的诚恳。我到台中,台中莲社成立十年,莲友二十万人,那时候,在台湾我看很可能是第一道场,有这么多的莲友。我在台中十年,离开的时候,台中的莲友十年当中增加一倍多,差不多到达五十万人。老师是常常提醒我们这些学生,告诉我们要结法缘。他老人家的法缘非常殊胜,教给我们要懂得结法缘。法缘怎么结?布施,四摄法里头头一个布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是我从他那里学来的。没有考虑到自己,念念都是想到别人,念念想到正法久住,念念期盼著后生(这些年轻人)能够发菩提心,续佛慧命。
不顾自身,「垂形六道」,佛菩萨是应以什么身度化就现什么身。同样一个道理,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要知道佛是普度一切众生,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一律平等热心的教化。我们要是遇到一些障碍,也要学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我们不能够变现形状,可是身分不要拘泥,拘束一定的身分就不能度第二种人。要明白这个,这叫善巧方便,回向偈里头,「巧把尘劳为佛事」,要活学活用。我们应该随顺人情世故,随顺风俗习惯,别人就欢喜。第一个就是要众生生欢喜心,四悉檀里头,悉檀,悉是中国语,檀是梵语,檀是檀那,檀那是布施,悉是普遍。所以四悉檀用简单的意思来说,就是四种普遍的施舍。第一个叫「世界悉檀」,什么意思?布施欢喜心,头一个就是这样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如果我们学佛的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懂得四摄法、懂得四悉檀,佛法哪有不兴的道理!你的修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肯定像诸佛菩萨一样,应化在十法界,普遍受到一切众生的欢喜爱戴。所以四摄、四悉檀是诸佛菩萨摄受一切众生的原则。不只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这样做,佛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统统遵守,我们怎么可以疏忽?今天尤其讲化解冲突,促进和平,这个法子好极了,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
今天讲的「随逐众生」,这是经论上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也随逐不舍。无论他堕落在哪一道,佛看得见,法身菩萨看得见,时时刻刻在诱导你。不论用什么形状,也没有定法可说,总是在帮助你,帮助你消业障、帮助你开智慧,念念不舍。到缘成熟了,什么叫成熟?欢喜接受就成熟了,欢喜接受那一定是来教导你的。你这一生当中会遇到善知识,会遇到好老师、好同学,这些人有可能都是佛菩萨加持,佛菩萨应现来成就你的,谁知道?根熟的众生知道。
什么叫根熟?具足孝亲尊师,这净业三福里头第一条,真正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做到了,诸佛菩萨没有不照顾的。在佛门里面称之为法器,就是他有接受承传的条件,这个基本条件就是那两句话。孝养父母跟奉事师长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你的孝用在对老师就是敬,用在对同学,谦恭,用在对一般世人有礼、有义,礼义。所以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善知识,他在默默当中要观察你具不具备这些德行,具足这些德行这是法器,法不传给你传给谁?为什么传给你?你能做到!诸佛菩萨没有私心,谁能做到一定用心教他。做不到的也教,为什么?给他种善根,不是说做不到就不教,做不到也教。能做到的人,知道他会有成就,他能续佛慧命,能够弘法利生,这就所谓是代代的传人,他在这一代接上一代的法,也会把法传到下一代。
我们要学对任何一个人,这个人不愿意接近我们,我们的心、我们的念没有舍弃他。我们知道那暂时的,他迷了,迷得太深,他误入歧途,总有一天他会回来。这一天如果是早,三年、五年他回头,再迟一点,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才回头,再迟一点来生后世。所以你自己一定要清楚,必定有回头的一天。这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必定作佛,就是时间的远近不相同,怎么能轻视?怎么能不尊重?造作极深罪业的人都不舍弃,这十条后面有。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举了个比喻,「如子见父,视父而已,无出离心,如来随之,如犊逐母,备将万行,随逐救摄」,这个例子举得好。但是现在的社会不一样,在从前讲,看到这个文字、听到这些话感触很深,现在社会变了,几乎一个世纪不讲伦理道德,不讲孝悌忠信,时间这么久大家都忘掉了。平常在社会上看不到孝悌忠信,也看不到尊师重道,不但看不到,听都听不到,久而久之,自然就忘掉了。
现在儿子看到父亲有没有尊敬心?我们在汤恩比博士跟池田大作的谈话里面有这么一个记载,现在儿女对父母没有信心,信心都没有,哪里会有孝心?为什么没有信心?小孩常常看到父母言行不一致,父母所说的跟他所行的不一样,所以小孩生了疑惑。在古时候,人民对政府、对国家领导人那个信心非常的强烈,那种孝敬跟自己的父母真的是没有两样。现在人民对於国家领导人也丧失信心,所以政府的威信丧失了,什么原因?也就是像做父母亲的人一样,在儿子面前言行不相符。所以今天这样的文字给现代人看到,他看到会笑笑,这简直是笑话。这就是不懂过去的文化,现在的文明变质了,伦理道德降到谷底,几乎等於零,怎么得了!
所以我听到杨老师告诉我,最近有不少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德们,有不少的校长、老师到汤池去参观,看了之后非常受感动,感到伦理道德的教育现在要不赶快来救就来不及了。这个看法正确,一点都没错。所以我勉励这些年轻的老师们,什么样的苦都要受,要学诸佛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你才能够挽救伦理道德。如果说是受不了,救护古圣先贤传统文化这个工作你就不能做。做这个事情很苦很苦,是好事还要受冤枉,还要受别人侮辱,还要受折磨,要受许多的障难,都要用耐心去突破。不为自己,为国家民族、为祖宗的一番苦心,五千年来代代相传。
那要怎么做法?就像这个地方经文教诲一样,从我自己做起,这十条每一条都得要学,活学活用。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了,确实提升自己境界。你要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换句话说,使命跟责任逼著你要成圣成贤。换句话说,读孔子书,你要做现代的孔子,读《孟子》,你要做今天的孟子,什么力量在推动你?使命责任在推动你。今天在这个世间没有孔子、没有孟子、没有释迦、没有佛菩萨,众生的苦难永远不能脱离!所以自己成就才能感化别人,才能教化众生,自己没有成就做不到!
今天同样的,学生对老师失去信心,原因在哪里?老师所讲的没做到。为什么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对夫子的教诲都能接受,没有怀疑?孔子做到了,他教给你的他做到了,孟子做到了,释迦牟尼佛做到了。自己做到再教人,这是圣人,这是佛菩萨;自己虽然没做到,认真努力在勤学,天天在提升自己境界,这是贤人,这是菩萨;如果自己教人,本身因循懒散,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