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儿童的时候幸亏生长在乡下,如果要是生长在都市也就学坏了。乡下那个时候还能保持一点,老人还受到上一辈的影响,这个上一辈就是伦理道德的观念,伦理道德的落实就是弟子规,所以老人不管他是学过、没有学过,日常生活当中确实《弟子规》上所说的他做到了,所以给儿童做了一个好榜样。
我给同学多次的报告,大概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就没有了,八、九岁的时候我们农村里面私塾没有了,改成短期学校,教材、教法统统变更,所以小我六、七岁的他们都不知道了。往年在台中,李老师会下的周家麟居士,他大我七岁,他受传统教育的根就比我厚,我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概到七岁,我七岁,他十四岁,他的根、他的基础比我好,我清楚,而这个话李老师当面告诉我。小我六、七岁就不行了,没有遇到过,在战乱的时代。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虽然过去没有学过,现在补习来得及,很认真、很努力,明白了,这个太重要了,没有这个课程,没有这个基础,佛菩萨都帮不上忙,拉都拉不上去。十信菩萨所学的,根本的根本,给诸位说,就是弟子规,这是戒律的基础,十信心才能发得起来,功德无有尽极,上通如来究竟果地。
下面说「明初发十信心,诵持此品功德」,这一品就是「贤首品」,你读诵、受持这一品经那个功德,你看看,「胜过供养十个佛刹微尘数佛,经於一劫」,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大家是不是又要换经,我们念「贤首品」好,「贤首品」的功德最大。诸位要记住,念佛法门里面佛告诉我们说「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句佛号跟这个比比,哪个功德大?所以不能够见异思迁。如果跟你讲老实话,老实话功德是平等的,《金刚经》上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跟你讲真话。
此地所说的呢?此地所说的也不是假话,你念一遍《弥陀经》,那个功德是不是胜过供养十佛刹微尘数佛,经於一劫?肯定的,在我们一般学佛经验当中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说读诵的功德,这在《无量寿经》里面三辈往生章最后的一段,受持大乘经教,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往生,所以净土法门真的是广大。三辈往生这品经一共有四段经文,前面三段是专修净土的,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下辈往生,后面这一段是专门讲受持一切大乘经典,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慈舟法师在科判里面判这一段叫一心三辈,很有道理。
所以净土法门非常广大,无论你读诵什么经,只要最后回向净土,都能成就。不管修哪个法门,不管受持哪个经典,功夫决定是三等,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这是肯定的。你如果受持《弥陀经》,如是,你要想诵持「贤首品」,亦复如是。所以经教的学习贵专精不贵多,专精就管用,同学们不能不知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为什么?你才能功夫成片。如果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学得很多,学得很杂,你的功夫永远不能成片,就是说你的心定不下来。
清净心是真心,大乘教里面的读诵是修行的方法,用这个方法让你得到禅定,读诵的方法可以修禅定,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修禅定的方法,读诵是其中之一。读诵的时候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每天就读诵这一部经,把其他都放下了,天天读,这就是持戒,持戒是什么?守规矩。佛菩萨教我们这样做,老师教我这样做,我一定遵守,这是持戒。戒能得定,念久了把心里面妄想分别执著都念掉,禅定就现前。所以你读经不要求解义,不要去研究,一研究功夫全都破坏了。你要想研究,一天可以用一、二个小时的时间专门来研究,这个可以的。读诵是功夫,诸位要晓得,受持读诵是修戒定慧,你可不能分心,这个分心,你一有分别、一有执著,戒定慧全都破坏掉了。所以受持、读诵决定不能够起心动念,不能分别执著,老实念下去。
经文是释迦牟尼佛从真心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文字,你只要好好的念,它跟性德相应;我们自性迷了,用这个方法可以破迷开悟,可是不能研究,一研究定慧就没有了。这个道理古人懂,现在懂的人不多。你天天去读,天天去研究,以研究为主,读诵是附带的,你的所得是佛学常识。你研究一定看很多古大德、现代学者的一些讲解、注疏、讲义,你看这些东西,用什么心看?意识心看,意识心是轮回心,你用这个心来学佛,你的果报出不了六道,你得不到定慧,但是在世间可以拿到几个佛学博士。佛学博士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比不上老实念佛的老太婆。这些理事都要很清楚、很明白。
修行读诵比研究重要,因为读诵是修行,真干,信解行证,是在行证上下功夫,而研究求解那是前面信解。清凉大师把我们分成四个阶段,研究是在信解,而受持是在行证,怎么会一样?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受持读诵,真干。我在诵经的时候把所有一切妄念都放下,清净心,真诚心、清净心来读诵,所以它有感应,什么感应?烦恼控制住了,虽然没断,读经的时候烦恼不会起现行,伏住了,读久了之后,烦恼伏久了,不断而断,它自然就断了。
烦恼断了是什么现象?智慧开了。别说烦恼断了,烦恼轻智慧就增长,烦恼断了智慧就开了。见思烦恼断了,开小智慧,阿罗汉、辟支佛;分别断了,开中智慧;妄想断了,开大智慧。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断了,用什么断?诵经断的。现在天天诵经,为什么断不了?他诵经是打妄想,所以说功夫全都破坏了,他要是学古人那种诵经的方法,那个功夫就得力。你诵经的功德胜过供养十佛刹微尘数佛,经於一劫,那你就想到这是如何诵持,有这样殊胜的效果?这个诵持是一心受持,一心,换句话说,诵持的时候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做一心,起个念头就是二心。
心里面有杂念你心就乱了,乱心有没有这么大的功德?没有,乱心诵持,阿赖耶识里面种「贤首品」的种子。可是这个种子是金刚种子,所以「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功德还是不可思议,但是现前不得受用。现前要得受用,一定是一心受持。一心、一念,那个功德就跟这个地方讲的一样,你有妄念夹杂在里面那就要打折扣,如果妄念很严重,功德就少,功德就小,这个道理要懂。受持佛菩萨名号,诵持一切大乘经教,无不如是。
底下说「何况随其解行而以修治」,这个功德就更殊胜了。随其解行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随文入观,你持诵十信菩萨经,你就是十信菩萨,你持诵十住菩萨经,你就是十住菩萨,你持诵《普贤行愿品》,你就是等觉菩萨,你持诵《无量寿经》,你就是无量寿佛,随文入观,念到什么地方自己的心行与经教完全相应,念念契入,句句契入,这一句是说这个意思。后面这两个字要注意,修治,随其解行而以修治,修是修正,治是对治,都是讲我们的烦恼习气。
譬如十善业道,我们举最浅的例子,我们念到不杀生,把我们过去今生杀害众生的念头断掉了,我们要不杀生,断杀生的意念就是修正、就是对治,用十善对治十恶。没有学佛之前,甚至学佛之后,十恶还是断不了,蚊子来咬我们,是不是一巴掌就打死它?那是杀生。晚上房间蚊子很多,点个蚊香或者喷杀虫剂,杀生,老修行人都免不了。看到蚂蚁,有意无意一脚就踏死了。在日常生活里面,从早到晚,十恶我们犯了多少,在念《十善业道经》的时候觉悟了,可是经本一合起来,毛病又犯了,你才晓得修治之难,但是没有修治的功夫,经上讲持诵殊胜功德得不到。持诵功德的大小,完全看随其解行而以修治功夫的浅深,功夫深的得功德大,功夫浅的得功德小。佛给我们讲经总是讲圆满的功德,这是一定道理,最低的功德那就是阿赖耶识里面落种子,不管你有心、没有心,都落种子。有心听闻读诵比无心落的种子力量不一样,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现在人家讲能量,能量有大小的差别,不相同,我们想这些道理大家都能够体会得到。
他的功德之大,我们看看下面所说的就能体会到一些。「如此经」,此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初心」,这是这一品后面,就是「十住菩萨品」,十住初心是发心住,因为这个地方是十信位圆满了,十信心满自然就提升到十住,十住的初住。「才发心时,法尔身遍十方,示成正觉」,这句重要!第十信位开始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才破就是初住菩萨,无明没有破,要破未破之时,这是十信菩萨,真的破了就是初住。诸位一定要晓得,十信菩萨在十法界里面是最高的佛法界。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我讲的时候把它分配,就是十信位的分配,七信位断证的功夫等於阿罗汉,所以七信位是阿罗汉,八信位是辟支佛,九信位是菩萨,十信位是佛,这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十信位就是破最后一品无明,这一品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自自然然的起心动念,这很难断。什么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看得很清楚,耳听得很清楚,不起心、不动念,就没有无明,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初住菩萨。
所以我们在这段时期讲到第二会,说了很多,众生跟佛实在没有差别,尤其昨天跟诸位所做的报告,说明众生怎么迷的,迷了才有世界,才有十法界依正庄严,觉了没有。为什么会迷?为什么会觉悟?什么时候迷的?经教上常讲无始无明,佛祖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听不懂。无始,大概是很久很久,找不到开始,这个说法都错了,你错会了意思,无始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