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相经论里面,把时间、空间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你看法相宗入门的一部论,《百法明门论》,这是法相宗入门必须要学的。天亲菩萨将《瑜伽师地论》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百法。所以百法展开就是《瑜伽》的六百六十法。《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著作的,弥勒菩萨是将世出世间一切法归纳成六百六十法;你就晓得六百六十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天亲菩萨把它归纳成一百法,一百法展开来也就是世出世间的一切法。时间跟空间,《百法》里头的名词叫时分、方分,方分是空间,我们讲四方、四维、上下,这是讲的空间,都是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头。
  什么叫不相应行法?它不是心法,跟心法不相应,跟心所法也不相应,跟色法也不相应。心法跟心所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精神,色法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物质。不相应行法,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可是宇宙之间有这个东西,不能说它没有。现在新名词叫抽象的概念,时间跟空间是属於抽象概念,并不是真有这个东西。现在科学知道了,但是不知道怎么能突破?如果能突破空间维次,距离就没有了,远近没有了。如果突破时间,时分,先后就没有了,那就是此地所讲的「念劫圆融」。空间突破了,远近不二。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地方多远?十万亿佛国土,在哪里?就在眼前,远近没有了。这是给我们提到圆融。下面这做了一个结论,「故修短难思,特由於此」,修是长,长时间,短是短时间,时间的长短不可思议。长短,确实在一个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的人来说,时间没有了,时间、空间对他都没有意义了。
  「故贤首菩萨云」,这也是引下面的偈颂,「信大乘者犹为易,能信此法倍更难」。实在讲,信大乘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桩事情,还不算是难,能信此法比信大乘要加倍的难。为什么?不思议解脱境界。此法就是华严境界,就是四无碍法界,理没有障碍,事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正的解脱。我们今天理事有碍,事事有碍,障碍重重。重重障碍从哪来?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出来的;换句话说,全不是真的,都是假的。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第二菩萨发意下」,这个「下」是以下,菩萨发意以下,总共有三百四十六还加半首偈颂。说这是贤首菩萨提出报告,他们的修学心得报告。「正明发心修行胜德」,给大家正式说明,初发心的修行无比殊胜的功德。这么长的文,有三百四十六首半。这文很长,所以「文分为五」,这很重要,这么长的文,分为五大段。「初五颂」,第一段就是有五首偈,说明「发心行相」,行是修行,发心的人修行的样子。我们在这里要好好的体会、学习,我们像不像?初发心,看我们像不像?这有五首偈颂。第二段,「信为道元功德母」,这首偈以下一共有七颂,有七首颂。「略示胜能」,能是能力,我们现在社会习惯称为能量,能讲得通,能是能力,也是能量,殊胜的能量。这个能量从哪里来?从发心来。所以发心能产生能量,让我们有能力完成,完成所学习的功课。
  第三段,这就比较长,「若常信奉下」,这个以下一共有四十九首颂,它的文长,四十九首颂。讲「所具行位」,它所具备的修行的位次。第四个大段,「或有刹土下,无方大用」。这是很长的经文,总共有二百零六首偈颂。你看贤首菩萨的报告,总共是三百四十六首,第四段里面就有二百零六首,你就晓得这是整个报告里面的中心,主要的,无方大用。最后第五段,「一切如来下,喻况玄旨」,是用比喻来比喻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一共有七十九首颂。这是将全品的偈颂,首先做一个体系的报告,它能够分为五大段。
  现在我们看第一段,第一段有五首偈颂,发心行相,我们要特别留意。「然此五段」,五段就是前面这五首颂。「初一」,第一首,「显正发心」,后面四首是「发心之德」。这当中第三首也有讲到修行。「此及后二皆修行之德」,后二是第四、第五,都讲的是修行之德。我们看第一首偈颂,这是经文:
  【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於佛法僧生净信。以是而生广大心。】
  清凉大师在这首偈有很详细的解释,就是《疏钞》。首先把段落点清楚,这一共是五首偈,这是第一首。第一首是「总标」,后面的四首是「别显」,关系是非常密切;也就是说这首是总说,后面四首是详细的说。说什么?一定要晓得,说发心的行相,发心的样子。所以我们要特别留意,要很认真努力的学习,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发心了。
  注解里面说,「瑜伽菩萨地」,瑜伽是《瑜伽师地论》,「菩萨地」里面有说「发心有五种相」,初发菩提心,初发心。也就是说明第一句,『菩萨发意求菩提』,这个菩提是无上菩提。因为偈颂一句只有七个字,受这个限制,所以我们读起来就要知道,只要是发这个心,这个人就是菩萨。他发心求成佛,无上菩提是作佛。你想想看,这个心一发,当然功德不可思议,绝对不是普通人能有这么大的志向,世间人所讲的立大志。这个志向在世出世间是第一,没有第二的。
  《瑜伽师地论》里面讲这里头有五种相,这五种相遍布在这五首偈子里面,「今文五偈具之」。我们把它念一念,第一个是「自性」,第二个是「行相」,第三是「所缘」,第四是「功德」,第五是「最胜」。这个心一发,这五种相统统具足了。所以自然感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不是普通人,你是准备作佛。虽然现在不是佛,你的方向、目标是佛。就好比现在我们民主社会里面选总统,这个人发个心,他要去做总统,为全民服务。虽然他现在没有做总统,他是候选人,候选人就得到国家治安单位的保护,就好比是这样的。所以这个心一发,只要这个心不退转,心真正发了,不退转,十方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自然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同一个心,同一个愿。
  「今文五偈具之」,这就说明贤首菩萨的报告头一个大段一共五首偈,五首偈里面将这五桩事情,就是五种相,统统具足。「发意即是正愿,为发心自性也」,菩萨发意,这个发心是从真心里面发的,不是妄心。那我们要问,初信位的菩萨发心他还是用的意识心,不是用真心;换句话说,初信位的菩萨妄想没断,分别也没断,执著确实放下一半,这个很难得。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我们虽然也发心,我们的执著没断,所以发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初信位的菩萨他们发心,见思烦恼,这是讲执著,执著是见思烦恼,见惑断了,思惑没断。
  什么叫见惑?什么叫思惑?这个都要知道,见惑是见解,错误的见解,惑是迷惑,就是错误的见解;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大乘教里面佛常讲,六道凡夫,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有八十八品见惑,有八十一品思惑,头数这么多。可是把它归纳起来讲有五大类,思惑有五大类,见惑也有五大类。见惑头一个是「身见」,我们都执著这个身是我。你要晓得,初信位的菩萨知道身不是我,他身见破了。
  什么是我?你看现在一般人说灵魂是我,身见有没有破?没破,灵魂也不是我。这个难了!什么是我?灵性是我,不是灵魂,是灵性。所以一定要契入大乘教义。禅宗常讲明心见性,性是我,性不是灵魂。前面跟诸位说,灵魂是阿赖耶识,它在迷位,它没有觉;性在觉位,不是迷位。阿赖耶识如果大彻大悟,那就是自性,就是佛性,就是法性,那就对了。什么时候见性?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底下第十七品讲到「初发心功德品」,那是初住菩萨,那个功德是真实。十信位的菩萨虽然比不上初住菩萨那么样的真实,但是非常接近。所以,发心的行相,自性、行相、所缘、功德、最胜,他也具足,非常的希有难得。
  你总要从真心,换句话说,人要执著这个身是我,灵魂是我,思想念头是我,全是假的。这是凡夫,这是轮回心。轮回心所造的一切统叫轮回业,学佛所造的也是轮回业。经教里佛常讲,境随心转,你的心如果是佛心,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无一不是佛行,佛心、佛行、佛德。我们今天是凡夫,轮回心,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你明白之后,要紧的是放下。放下是你自己的事情,真的什么人都帮不上忙。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不就是修行!修什么?就是学放下,什么都要放下。头一个把身心放下,你看看身,身体是物质,心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灵魂。哲学家讲我思故我在,他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他执著什么?我能够思惟想像,那个是我。思惟想像的是第六意识,能够执著的是第七识,这不是我。
  所以身心世界,世界是依报,统统要放下。你看这个多难!统统放下,与自性相应了,不是完全相应。就是我们自性上面盖覆的三重障碍,妄想是最里面的一重,分别是当中的一重,执著是最外面的一重。这个初发心的人,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外面这一重执著他放下一半,并没有完全放下,所以他还出不了六道。如果那一半也放下,他就出六道,他就不在六道里头了。在我们这个经里面的位置,他就到第七信位。你才晓得初信发心,发心的条件是要破见惑,那个发心才不会退。我们现在发心,遇到一点困难挫折马上就退心了。什么原因?我们过分执著自己的身心,过分的执著。所以这个东西造成障碍,常常发心,是常常退心。那个心永远发不出来,道理在此地。
  由此可知,放下多么重要。身心放下了,身见破了。再第二个,第二类的,「边见」,边见是什么?就是相对。这是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劝勉同学,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内心深处放下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