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在第一集先写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情况下,听众和看客们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再一写华雄先杀俞涉,后斩潘凤,杀得十八路诸侯无人敢于应战,最后才让关二哥临危受命,在被全场都看不起的情况下怒斩华雄,返阵时杯酒尚温,将此前积累的情绪一次性爆发,爽感自然比原版《三国演义》要超出许多。
要知道在原本中,这段情节也就寥寥数百字,还用的是文言文,可见其精简……
不过话说回来,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这本太监版《三国》,才会如此大受追捧吧?
抱着这样的猜想,叶天“咳”了一声,索性混到人群中去了。
“老头儿!快说啊!接着上回的章节,赶紧说,别磨磨唧唧~”
“就是!你这老头儿,什么都好,就喜欢卖关子,怕我等没钱打赏不成?”
这时,说书老头刚走上舞台坐下,台下客人们见他慢慢悠悠,纷纷起哄。
还有人掏出一叠金票道:“老头儿,快说~说得好了,这五千两金票都是你的!”
叶天在后面听得咋舌,好家伙~就为听段话本,居然掏了五千两,真特么有钱。
“咳~”
老头儿原本就是这个意思,别看他穿的人五人六,其实就是个人精儿,见气氛差不多了赶紧朝台下拱手:“诸位莫急,小老儿这就开始,待说完后还望诸位多多捧场。”
说着面色一肃,捋了下胡须,拿起镇纸一拍:“上回说到,这骁骑校曹操,误杀了伯父吕伯奢,非但不感愧疚,反而说出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真乃一心狠手辣之奸雄也。”
“今日要说这第四回,刘玄德关前遭戏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书接上文,那陈公台离了曹操,操便去找了父亲曹嵩,一番商谈后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聚大军数千,来到这虎牢关参与诸侯会盟。”
“这一日,刘关张三兄弟,为匡扶汉室,诛杀董贼,来到这虎牢关下,欲参与会盟,不料方至关口,便被两名关前守将拦住……”
缓缓的话语传开,聚集了上百人的大厅瞬间就安静下来,原本吵闹的人群,全都凝神静气,都是被说书老头的声音吸引住。
虽然这段情节他们已经听过不下三次了,但每每听到这里,还是会感到激动。
人群后面,叶天也是略感愕然,这好巧不巧,自己刚想到哪段,说书老头就说了哪段。
当下认真听了一阵,还别说,这老头说书的本事非常到位,语气运用、气氛喧嚷,包括拟声词的使用,都是驾轻就熟,炉火纯青。
比如现在说到的这段——
“……却说这关云长,领命之后来到关外,见一猛将在前方叫阵,手提一把大刀,刀身染血未干,一滴滴殷红的鲜血不断低落,见得关云长,当即大骂‘尔乃何方鼠辈?敢与我华雄争锋?且让某一刀占尔首级,助我军威!’”
“‘嗒嗒嗒!嗒嗒嗒!’说时拍马杀来,身如雷动,蹄如急鼓,手中大刀刀光锃亮,气势勇猛之极!吓得关云长身后守军皆瑟瑟发抖。”
“唯独关云长本人,手捋长须,一双丹凤眼微微一眯,手中偃月刀便是一拧,旋即眼睛一亮,化为一道疾影,策马杀出!待得相遇之时,身形一顿,跃马扬刀,只见一抹夺命刀光破空而来,‘咔擦’,血光一闪,一颗偌大的人头滚滚落地,正是敌将华雄……”
一段话节奏紧密,抑扬顿挫,语气转换时每每都能调动听众情绪。
尤其最后模仿曹操赞关羽时,先大笑三声,才说出“杯酒尚温”这句话,气氛把握之精妙,听得台下观众连连喝彩。
“好!好!好一个‘怒斩华雄而杯酒尚温’,老头儿看赏!”
“不错不错,这关云长果然厉害,那华雄连杀数员大将,居然一个回合就被他斩于马下,也不知修为高到了何等地步——对了,兀那老头,你每回都说刘关张如何厉害,吕奉先如何勇猛,为何对修为只字不提?且与我看看,这些人究竟是何实力?”
喝彩之余,也有人提出疑问,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
但说书老头哪知道这些?话本又不是他编的,人家压根也没写,这叫他怎么说去?
只好说道:“诸位,诸位,莫要为难小老儿,这说书主要是听故事,修为等级啥的小老儿也不懂,真要写个先天高手出来,小老儿也不知道他有多少本事……”
这么一说,听众们倒能理解了。
修行之道,一境之差就是天地之别。
这说书老头不过一炼气境渣渣,哪知道先天是怎么回事?
不过还是有人问道:“那你后边怎么回事?为何到‘辕门射戟’就不说了?那曹孟德不是大败袁术,要取徐州了么?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那吕布要如何应对?”
“就是~依我看,那吕奉先有勇无谋,刚愎自用,肯定要被曹操这厮给阴了,老头你说,是也不是?”
说书老头:“……”
我哪知道是也不是,又不是我写的。
一时问不出结果,又逢说书老头中场休息,一群人只好互相吐槽。
“要我说,这写书的作者也真缺德,写一半不写了,这叫咋回事儿?”
“嗨~谁说不是呢?说书界有个笑话,说的这些就是无良作者?”
“哦?那笑话怎么说?”
“是这么说,‘我遇上个太监’。”
“太监?下面呢~”
“下面没了。”
“啥?”
“……都说是太监,太监下面有啥?没了啊。”
叶天正好站在说笑话的这人后面,俏脸一黑。
第九十四章三国热和西市()
为了验证之前听到的消息,从醉仙楼出来以后,叶天去了好几家馆子,都是碰上了说书先生讲《三国》的场景。
按听众们的说法,《三国》这本书,已经是时下坊间最为流行的话本小说,也不知是时候兴起的,反正就前阵子某天,突然就火了,但不知道是从哪儿传出来的。
只偶尔听人提过几次,好像和百花楼对面一家小店有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确认了此事,叶天自然心情很好。
这算是意外之喜了,当初弄话本就是为了拉生意,没想到各家店面不让宣传,便中途作罢,结果还是火了起来。
不过他并不打算把后续内容放出去,这对网吧营业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好处。
原因很简单,自家网吧毕竟是打着“黑网吧”的名号,针对的也都是有钱客户。
而喜欢听书的大多数都是小老百姓和小贵族,根本消费不起,自然也没有招揽的必要。
另外还有一点,宇文怀说的没错,再过几个月,雪月国和流风国战事将起,定会爆发一场大战。
而黑岩郡又地处两国交战前线,势必不能幸免,到了那时,作为黑岩城的一员,叶天说不得也要出点力,毕竟爱党爱国的好青年嘛,很可能会用到《三国》里面的计策。
如果现在就把《三国演义》的全集放出去,对方肯定会有所防备,因此甚为不妥。
万一再被对方用在自己国家身上,造成重大损失,岂不是一波真他妈血亏?
所以,与其放出《三国》,不如用其他小说代替。
比如《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啥的,肯定能大火,到时再配合宣传一波,指不定就能引领风潮,大幅提升网吧的知名度。
这样一来,别说本地贵族,只要传到其他州郡,还怕各方金主不纷至沓来?
至于这些小说能不能火,叶天完全不用担心。
毕竟这是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如果连金老爷子火了半个世纪的经典之作都没人买单,那可真是在说笑了。
……从最后一家酒楼出来,看看天色,离太阳下山还早,决定再找地方逛逛。
想着商业街这边逛得差不多了,便往城西市坊走去。
黑岩城有两大市坊,东市和西市。
东市主要是本地商户,西市则有不少外来商户,之所以划分开来,是为了避免本地人和外地人起冲突,至于效果嘛……也就那样,你再往西边还不是在黑岩城内?
但这也正常,西市有很多外来户,卖的也多是别国特产,在商品特色上就极具吸引力。
反观本地物产,司空见惯,自然没那么多人追捧,毕竟物以稀为贵。
前任是个纨绔子,极少去市坊这种地方闲逛,往来都是高端场所,叶天又只继承了部分记忆,对西市并无印象。
不过到得西市之后,的确是大开眼界。
“卖冰蚕丝囖!西原特产冰蚕丝!刚吐的新丝,滑腻坚韧,一尺只要八千两!”
“来看看来看看~流风国特产‘风眼石’,买上一枚清亮解暑,乃夏季避暑之不二法宝!”
“三百两,三百两!南域灵果‘雪山楂’,一串只要三百两!吃上一口,酸甜鲜爽,又清热解暑,不好吃不要钱……”
只见眼前街道上,门庭若市,各种摊位摆了长长两排,一眼看不到尽头。
不同摊位更装潢各异,色彩缤纷,兼有一阵阵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再加上街道上来来往往形貌各异的外族人,总结起来就两个字——繁华!
“风眼石雪山楂?”
听得前面摊位的叫卖,叶天顿时来了兴趣。
这两样可都是好东西,风眼石是一种风属性晶石,能源源不断地散发风力,好比一个全自动风扇,如果再刻上一个小型“聚灵阵”,则风力不绝,能吹上整整三个月,一直到风眼石灵性耗尽,是畅销整个夏季的热卖品。
还有那雪山楂。
是一种山楂类水果,产自雪月国以南的南山国,是有名的消暑特产,地位和热度不下于原来世界的西瓜。
叶天正觉得最近有些燥热,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岂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