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秦俑的制作过程、秦代的艺术、秦代的兵器、秦代的服饰等都可以窥其大略,得悉许多奥秘。它的发现,无声地打开了一扇了解秦代历史的窗口,这里面盛着的是一代帝王的理想,让天下人去解读。
20世纪最为壮观的考古发掘的帷幕就是在秦兵马俑坑拉开的,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它。尽管秦俑坑的发掘工作尚未完结,但不久的将来,待陶俑、陶马全部出土,抖落满身历史的尘埃,浩浩荡荡,威风凛凛,那将是一幅多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情景啊!
05 亚历山大灯塔 地中海的启明星()
远在2000多年前,亚历山大灯塔的名气远远超过了金字塔,人们一提到埃及,首先想到的是雄伟神奇的灯塔,而不是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亚历山大灯塔大约建于公元前270年。从灯塔建成火炬点燃,直到641年阿拉伯*大军征服埃及,火焰才熄灭。它日夜不熄地燃烧了近千年,这是人类历史上火焰灯塔所未有过的。1375年,亚历山大灯塔在一次大地震中被震坍,至今没有留下任何遗迹。
关于亚历山大灯塔修建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凄美动人的传说。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兴匆匆地驶入亚历山大港时,触礁沉没了。船上的皇亲国戚及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全部葬身鱼腹。
这是一件震动埃及朝野上下的悲剧,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为此下令在最大的港口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传说归传说,亚历山大灯塔的修建与当时亚历山大城的贸易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亚历山大,曾作为埃及的首都,成了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之一,是地中海东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一座国际转运港。频繁的贸易往来,各国商船云集大港,迫切需要有一座灯塔,来指引船只夜间进进出出。于是,标志古埃及人聪明才智的世界伟大奇迹——亚历山大灯塔,便应运而生了。
这座灯塔建在亚历山大城海滨外1公里多的法罗斯岛上,故以“法罗斯”定名。实际上,这座高大壮观的灯塔并非真在岛上,而是建在距该岛还有7米的一个大礁上。石礁随海潮的起落而时隐时现,使整个灯塔建筑长年经受着海浪的拍打冲刷,好似在大海中拔起一座冲天大厦。塔上有一盏形体巨大、光芒四射、长年不熄的灯塔火炬。
雄伟的灯塔,由古希腊著名的建筑师索斯特拉特设计,总面积930平方米。塔身用白色大理石砌筑,石缝之间用熔化的铅水弥合。塔柱、塔基为花岗岩石料,并用玻璃片充填。据说,经当时科学家和建筑学家试验鉴定,玻璃最耐海水腐蚀。而这件浩大的工程,据说整整花去了20年时间。
灯塔高135米,相当于现代40层的高楼,接近埃及人引以为豪的吉萨大金字塔的高度。灯塔共分三部分:一层塔基,三层向上缩减的塔身,一个塔尖。
方形塔基14米高,实质上是覆盖在大岩礁上的一座三四层高的大楼。在塔基正中拔起的下层塔身有71米高,同样为方形,上端四角各有一尊《波赛顿之子吹海螺》的青铜铸像,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用以表示风向和方位。中层塔身又缩成细柱形,9米高。在中层塔身的八角方位上立起八根石柱,共同支起一个圆形塔顶。这个洋葱头形的圆塔顶,成了后来*清真寺建筑的重要参考借鉴物。上层塔身之上是一圆形塔顶,其中一个巨大的火炬不分昼夜地冒着火焰。塔顶之上铸着一尊高约7米的海神波赛顿的青铜立像,为这座建筑增添了神话与艺术的风采。
灯塔的沧桑
700年,亚历山大发生地震,灯室和波赛顿立像塌毁。关于此事,传说东罗马帝国一位皇帝企图攻打亚历山大,但惧于其船队被灯塔照见,于是派人向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进言,谎称塔底藏有亚历山大大帝的遗物和珍宝。哈里发中计,下令拆塔,但在黎民百姓的强烈反对下,拆到灯室时便停止。880年,灯塔修复。1100年,灯塔再次遭强烈地震,仅残存下面第一部分,灯塔失去了往日的作用,成了一座瞭望台,在台上修建了一座清真寺。1301年和1375年两次地震,塔全毁。
06 敦煌 东方艺术宝库()
冯骥才说:“面对敦煌文明,任何一个学者都会感到它的浩大无边,也会感到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深不见底!就像一个世界那样,敦煌充满了未知的空白和无穷的神秘,对于它,我们已知的永远是远远小于未知……”
在人类绚丽多彩、异彩纷呈的历史创造中,有四种文化范围最广,自成体系,光芒四射,它们是希腊文化、*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而这四种文化曾经在一个地方迷人地交汇过,并被最灿烂地表现出来,她,就是中国的文化圣地敦煌地区。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
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澄黄的沙山和清澈的泉水相互依存,延续千年不变,景色奇异迷人;阳关及玉门关虽只余下断壁残垣,置身其间,却仍能隐隐感受到边关的铁马金戈之气……敦煌的种种,使人不得不慨叹历史的沉重和苍凉。
有人说,没有到过敦煌,就等于没有跋涉过丝绸之路。没有到过莫高窟,也等于没有到过敦煌。这足以说明了敦煌莫高窟的举足轻重。莫高窟是敦煌的骄傲,大凡去敦煌的人,都是奔莫高窟而来的。敦煌之所以在世界上声名远播,莫高窟当是最重要因素。
当你一路风尘地经过大漠孤烟,边墙塞障,海市蜃楼,白杨绿洲到达莫高窟时,你必定会为她那神秘莫测、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所震惊而激动不已。
难怪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感叹:“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敦煌莫高窟虽经历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保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这些规模宏大、为数惊人的宗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地理、宗教、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是人类稀有的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那么,这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为一体的巨大的立体艺术宝库,是谁首先想到开窟的呢?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过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了,敦煌同样衰败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一百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莫高窟的王道士发现了被尘封千年之久的莫高窟藏经洞,藏经洞的发现使敦煌再度辉煌起来,但却为敦煌文物带来了巨大的灾祸。
敦煌藏经洞里堆置了50000余卷震惊中外学术界的经卷、遗书。那么,是谁将这么多的文书藏了起来呢?又是什么原因要将它们隐藏?藏经洞封闭之谜让你我也会生出些许遐想。
鸣沙山
位于敦煌城南约5公里处,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月牙泉
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竟也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近年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月牙泉边现已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致相当不错,一定不要错过哦!
嘉峪关
明代长城最西端的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则是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军事防御体系。现在看到的城关以内城为主,由黄土夯筑而成,外面包以城砖,坚固雄伟。城关两端的城墙横穿戈壁,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
07 雅典 漂流在爱琴海上的古文明()
雅典是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古城。相传希腊古时候,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顿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地位,相持不下。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海神赐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棵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雅典位于希腊半岛东南的阿蒂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