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
图3…22 典型ABS系统组成
1。ABS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应果断使用ABS制动,用力直接把制动踏板踩到底,不能放松。
第二,当ABS制动时,制动分泵的高速收放动作会使高压的制动液被频繁挤压,产生较大的声音,制动踏板也会有抖动和顶脚现象。驾驶时不要被这种现象干扰。
第三,由于ABS紧急制动时车轮不抱死,前轮仍有导向作用,驾驶员可以边踩制动踏板边打转向盘进行紧急避险。
第四,ABS系统对制动液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添加制动液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禁止掺杂不同型号的制动液。一般应一年更换一次相同型号的制动液。
第五,ABS车轮传感器及齿圈均安装在各个车轮上。所以要经常保持传感器探头及齿圈的清洁,防止有泥污、油污特别是磁铁性物质黏附在其表面,从而导致传感器失效或输给计算机的信号错误,影响ABS系统的正常工作。
第六,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应严格遵循规定的轮胎气压标准,同时要保持同轴轮胎气压的均衡,严禁使用不同规格的轮胎。此外,要注意检查轮速传感器探头与齿圈之间的间隙,车轮轴承轴向间隙过大会直接影响ABS的正常工作。
第七,在行车中驾驶员应经常注意仪表板上的ABS报警灯情况,如发现闪烁或发亮不灭,说明ABS系统已脱离工作状态。此时制动系统已回归常规制动工作界面,轿车虽然可以继续行驶,但已不具ABS功能,应尽快检修。
2。ABS故障检测的注意事项
第一,所有车轮应使用规定的及相同规格的轮胎,轮胎充气压力正确。
第二,包括制动灯开关及制动灯在内的常规制动装置正常。
第三,液压系统接头和管路密封良好(目视检查液压单元及制动液压泵)。
第四,轮毂轴承及其间隙正常,转速传感器安装位置应正确。
第五,所有熔丝应正常,控制单元插接连接正确,并且将锁紧器锁定。
第六,回油泵继电器和电磁阀继电器插接正确。
第七,电源电压正常(最小不低于10。5V)。
第八,只有在停车时及点火开关转至ON位置(或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进入自诊断系统,自诊断时四个车轮必须均处于静止状态。
第九,保持轿车电气设备不要受到电磁干扰。
第十,在拔下ABS控制单元插头的情况下不要驾车。
第十一,ABS装置的元器件插头只有在点火开关转至OFF位置时才可拔下或插上,不允许松开液压单元的螺栓。在更换回油泵继电器和电磁阀时,继电器罩盖螺栓除外。
第十二,排除故障后试车时,车速不低于60km/h的行驶时间应超过30s。
3。ABS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
不同车型,甚至同一系列不同年代生产的轿车,由于装用的ABS型号不一样,其具体诊断方法与步骤均不尽相同。当ABS故障警告灯持续点亮时,说明ABS存在故障,此时应及时对ABS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ABS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如图3…23所示。
图3…23 ABS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
第一,确认故障情况和故障症状。
第二,对ABS系统进行初步检查,利用诊断仪读取ABS自诊断的故障情况,初步确定故障的部位。
第三,根据读取的故障情况,利用必要的工具如检测盒、万用表等对故障部位进行深入的快速检查,确诊故障的部位和故障原因。
第四,进行故障排除。
第五,ABS故障排除后,清除故障码。否则,尽管ABS故障已经排除,且系统恢复正常,但ABS控制单元的存储器仍然记忆着原故障情况。
第六,检查ABS故障警告灯是否仍然持续点亮。如果故障警告灯仍然持续点亮,则说明系统中仍有故障存在,或故障已经排除,而故障码未被删除,应继续排除故障或重新清除故障码。
第七,当ABS故障警告灯不再点亮后,进行路试,确认ABS系统恢复正常。
4。ABS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轿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常见故障有车轮容易锁住、制动警告指示灯错亮、制动不良等。
(1)紧急制动时车轮容易锁住。
故障现象:
装有ABS的轿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容易锁住。
故障诊断:
出现车轮容易锁住的故障原因可能是ECU电源电路故障;蓄电池电压低于12V;制动警告灯开关或线路故障;速度传感器和电磁控制阀导线束破损、搭铁;电磁控制阀故障。
故障排除:
紧急制动时,若出现车轮锁住故障时,按图3…24所示的流程进行诊断与排除。
图3…24 紧急制动时车轮容易锁住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流程
(2)制动液的更换与补充。
制动液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制动液中含有水分后,其沸点降低,制动时容易产生“气阻”,使制动性能下降。因此,一般要求每年或每两年更换一次制动液。
ABS系统具有液压助力,由于储能器可能蓄积有制动液,因此在更换或补充制动液时应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第一,将新制动液加至储液器的最高液位标记处。
第二,如果需要对制动系统中的空气进行排除,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三,将点火开关置于点火位置,反复踩下和放松制动踏板,直到电动泵开始运转为止。待电动泵停止运转后,再对储液室中的液位进行检查。如果储液室中的制动液液位在最高液位标记以上,先不要泄放过多的制动液,而应重复以上的两个过程。
第四,若储液室中的制动液液位在最高液位标记以下,应向储液室再次补充新的制动液,使储液室中的制动液液位达到最高标记处,但切不可将制动液加注到超过储液室的最高标记,否则,当储能器中的制动液排出时,制动液可能会溢出储液器。
(3)制动系统的排气。
ABS系统的液压回路内混入空气后,同样会引起制动效能不良。因此,在空气渗入液压系统中后,必须对制动液压系统进行空气排除,一般应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第一,检查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管路及其接头是否破裂或松动,检查储液室的液位是否符合要求。
第二,将车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抵住车轮前后,将变速器置于停车位置。
第三,松开驻车制动器,安装ABS检测仪(具有排气控制功能)。
第四,向储液器加注制动液到最大液面高度并起动发动机并怠速运转几分钟。
第五,缓缓踩下制动踏板,使ABS检测仪进入排气程序,并且感到制动踏板有回弹。
第六,按规定顺序打开放气螺钉。
(4)ABS控制操作反常。
故障现象:
轿车ABS制动系统出现控制操作出现异常情况,不能正常完成车轮防抱死的功能。
故障诊断:
出现ABS控制操作反常的故障原因可能是车轮轮胎规格不对,胎压不正常;蓄电池电压过低;车速传感器故障;制动管路或接头有泄漏;制动警告灯开关或开关线路故障等。
故障排除:
ABS应能根据需要将制动压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节许多次,只要驾驶员保持足够的压力在制动踏板上,这种准确的压力调节过程就会一直进行下去,起到既制动又防车轮抱死的作用。当正常操作而又达不到此种效果时,就出现了ABS控制操作异常的故障,可按图3…25所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检查、排除。
图3…25 ABS控制操作反常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流程
skbshge
(一)车轮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1。轮毂轴承预紧度的调整
车轮常见故障为轮毂轴承过松或过紧。轮毂轴承用于支承车轮轮毂。轮毂轴承过松,会造成车轮摆振及行驶不稳,严重时还能使车轮甩出。轮毂轴承过紧,会造成轿车行驶跑偏。全部轮毂轴承过紧时,会使轿车滑行距离明显下降。轮毂轴承过紧会使轿车经过一段行驶后,轮毂处温度明显上升,有时甚至使润滑脂溶化而容易甩入制动鼓内,使制动性能下降。
轮毂轴承过松或过紧必须立即修理,即调整轮毂轴承的预紧度,方法为:
第一,用千斤顶支起车轮,拧下轮毂盖螺钉,拆下轮毂衬垫。
第二,拆下锁止销钉,旋下锁紧螺母,拆下锁止垫片。
第三,旋转调整螺母改变轮毂轴承间隙。旋进轴承间隙变小,旋出轴承间隙变大。一般可将调整螺母先旋紧到底,再退回三分之一圈即可。
第四,调整合适的轮毂轴承预紧度应使车轮能够自由转动,且轴向推动无明显间隙。
2。轮胎胎肩或胎面中间的磨损
故障现象:
轮胎的胎肩和胎面中间部位出现了磨损,如图3…26所示。
图3…26 轮胎胎肩或胎面中间的磨损
故障诊断:
集中在胎肩上或胎面中间的磨损,主要是由于未能正确保持充气压力所致。如果轮胎充气压力过低,轮胎的中间便会凹入,将载荷转移到胎肩上,使胎肩磨损快于胎面中间。
另一方面,如果充气压力过高,轮胎中间便会凸出,承受了较大的载荷,使轮胎中间磨损快于胎肩。
故障排除:
对于胎肩或胎面的中间磨损,可采用以下方法检查及排除:
第一,检查车辆是否超载。
第二,检查轮胎的充气压力。如果充气过量或充气不足,应调整充气压力。
第三,调换轮胎位置。
3。轮胎内侧或外侧磨损
故障现象:
轮胎的内侧或外侧磨损,如图3…27所示。
图3…27 轮胎内侧及外侧的磨损
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