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街是指经气汇聚通行的共同道路。十二经脉的脉气,在正常情况下沿着各自的路线运行,而循行至头、胸、腹、胫(腿)等处时都共同集中布散归结于一定的部位,即是气街之所在。《灵枢·卫气》中说:“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基于这一理论,分布于腹部的腧穴可以治疗局部和内脏疾患,部分腧穴又可治疗四肢病症。

    2。 四海

    海是指十二经气血,像百川归海一样汇集到一定部位,就像江河流入大海一样,《灵枢·海论》把水谷、气、血、髓四者的汇集所在称为四海。四海的部位和所输注的腧穴是:“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四海概括了人体经气的生成、输布、聚集的4个主要部位。上腹部的胃为水谷之海,其受纳腐熟水谷,化生精微以上输于上焦,是营卫宗气和血的化源。起源于下腹的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伴足少阴经上行,《难经·六十六难》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元气以三焦为通道分布全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各部相互联系,主持全身气血津液。

    3。 根结

    “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十二经气出于四肢,向上归聚于头、胸、腹部3个部位,反映了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标幽赋》指出“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这里的“四根三结”意为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根结理论强调了人体头、胸、腹部与四肢的密切联系。

    skbshge

四、腹部经脉与全身的整体关系() 
循行经过腹部的经脉,与胸部脏器、头面五官及四肢均有密切联系。

    足阳经起于头面部,经过咽喉与胸部,下行经过腹部,沿下肢到足。足阴经则起于足部,上行经腹部,向上通过横膈,经过咽喉,到达舌、咽喉及眼。所以,应用腹部的穴位可以治疗头面疾病和下肢的疾病。另外,虽然其他经脉体表循行不直接分布于腹部,但通过经脉的走行出入、脏腑的属络贯注等与腹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

    1。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灵枢·经脉》)。

    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手掌大鱼际边缘,出拇指桡侧端。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沿着臂侧走向食指的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 手厥阴心包经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灵枢·经脉》)。

    手厥阴心包经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沿着胸内出于胁部,当腋下3寸处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与少阳三焦经相接。

    3。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灵枢·经脉》)。

    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向下通过横膈,联络小肠。上行支脉,从心系向上,沿咽喉至目系。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行至肺,再向下浅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桡侧至末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4。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灵枢·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末端,沿着食指桡侧缘向上,通过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沿肩峰前缘,向上交会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再向前下行到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膈肌,属于大肠。颈部支脉,从锁骨上窝分出,上行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夹着鼻孔到鼻翼两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5。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灵枢·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臂上行前臂外侧桡骨尺骨之间,通过肘肩,沿上臂外侧上达颈部,交出足少阳胆经的后面,向前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胸中的支脉,从膻中向上,出于锁骨上窝,上走颈外侧,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方,再屈曲向下至面颊,到达眶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相接。

    6。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灵枢·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沿着手背尺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颈部支脉,从缺盆上行,沿着颈部,上经面颊至目外眦,弯向后进入耳中。面颊部支脉,从面颊部分出,向上颧骨抵于鼻旁,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7。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灵枢·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头顶部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方。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项部分开下行。一支沿着肩胛部内侧,夹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柱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后项的另一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出于外踝的后面,沿着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奇经中的督脉、阳维脉、阳跷脉也间接的通过任脉、手足三阴经与腹部有联系。另外,依据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认为“八脉隶于肝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产难》中也指出:“盖八脉之源于肝肾,如树木之有本也。”都说明奇经八脉与腹内脏器的关系。

    skbshge

一、腹穴含义() 
腹穴是指十四经脉(其中有7 条经)分布在腹部的50 个腧穴,9个奇穴,不同于“微针系统”的头穴、耳穴、眼穴、手穴、足穴、腕踝穴,而是根据《针灸甲乙经》对腧穴的编排采取“头身分部、四肢分经”方法而重视并常用腹穴的治疗作用。

    微针系统腧穴是用“全息论”观点以人身的特定局部同全身存在着投影式关联为理论依据,在此特定局部进行检查或施治,用以诊断或治疗全身各部分病症的方法。如在耳朵、眼周、手掌、足等部,都有全身器官的投影,每个投影就是一个穴位,在相应的穴位上治疗可作用于相应脏腑或器官的疾病,所以称为耳穴、眼穴、手穴、足穴等。

    skbshge

二、腹穴是脏腑气血结聚于腹部的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在腹部的穴位则是人体脏腑气血输注结聚在腹部的部位。腹部脏腑发生病变,通过经脉可反映到腹穴上,如皮肤颜色改变、压痛、皮下结节、隆起、凹陷等现象。所以,腹穴在生理功能、病理表现、辅助诊断、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skbshge

三、外治法用于腹穴可直接作用于相关脏腑() 
腹穴是与腹部脏器输注在腹部的特殊位置,向腹内通过经络与脏器密切联系,二者之间距离较近,应用各种外治方法刺激穴位,能够调节经气,直接透向腹内脏器,调整脏腑功能。《灵枢·九针十二原》在论述腧穴为“节之交”时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这些论述说明了经络与腧穴的密切关系,即腧穴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体内脏腑组织器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经络腧穴与脏腑相关,内外相应,这样就使腧穴—经络—脏腑间相互联系成通内达外的关系,脏腑病症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腧穴,在体表腧穴施以针灸类刺激,也能通过调节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