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法】 前正中线上,气海穴左右旁开3寸处。

    【局部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11 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1肋间神经。

    【作用】 理气机,调冲任。

    【主治】 大便不通,腹泻,肠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小便不通,五淋,腹膜炎。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1~1。5寸;艾灸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配穴】 配*,治月经不调。(《奇穴治疗诀》)

    skbshge

三、侧腹穴位() 
侧腹穴位见图11。

    图11 侧腹穴

    1。 京门

    【别名】 气府,气俞,肾募。

    【属经】 足少阳胆经。

    【类穴】 本穴是肾之募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监骨下,腰中侠脊,季肋下1。8寸。

    【取法】 在侧腹部,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局部解剖】 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布有第7或第8肋间神经。

    【作用】 温肾健脾,化气和中。

    【主治】 胁肋疼痛,腹胀,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斜刺1~1。5寸;电针:10~15分钟;刮痧法:刮3~5分钟。

    【配穴】

    ①配然谷、阴陵泉,治泻痢。(《千金方》)

    ②配照海,治尿黄、水道不通。(《针灸资生经》)

    2。 带脉

    【别名】 无。

    【属经】 足少阳胆经。

    【类穴】 本穴是足少阳经与带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季肋下1。8寸。

    【取法】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局部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12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2肋间神经。

    【作用】 调经止带,疏经活络,清利湿热。

    【主治】 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赤白带下,阴挺,疝气,腰胁痛。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1~1。5寸;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刮痧法:刮3~5分钟。

    【配穴】

    ①配关元,治肾病。(《玉龙赋》)

    ②配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治赤白带下。(《针灸大成》)

    skbshge

四、少腹穴位() 
少腹穴位见图12。

    图12 少腹穴位

    1。 冲门

    【别名】 慈宫,上慈宫,前章门。

    【属经】 足太阴脾经。

    【类穴】 本穴是足太阴、足厥阴经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上去大横5寸,府舍下,横骨两端约纹中动脉。

    【取法】 仰卧。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局部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作用】 疏经通络,燥湿止带,行气活血。

    【主治】 腹痛,疝气,小便淋漓,尿闭,痔痛,崩漏带下,下肢痿痹,疮疖。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斜刺1~1。5寸;磁疗法:用小磁片贴敷。

    【配穴】 配章门、期门、足三里等,主治急性胰腺炎。(《辑要》)

    2。 五枢

    【别名】 无。

    【属经】 足少阳胆经。

    【类穴】 本穴是足少阳经与带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带脉下3寸。

    【取法】 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局部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脉、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作用】 调经止带,强腰益肾,疏经活络。

    【主治】 腰胯疼痛,赤白带下,阴挺,小腹痛,月经不调,疝气,便秘。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斜刺1~1。5寸;电针:10~15分钟。

    【配穴】

    ①配气海、三阴交,治少腹痛。(规划教材《腧穴学》)

    ②配太冲、曲泉,治疝气。(规划教材《腧穴学》)

    3。 维道

    【别名】 外枢。

    【属经】 足少阳胆经。

    【类穴】 本穴是足少阳经与带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章门下五寸三分。

    【取法】 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局部解剖】 在髂前上棘前内方,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作用】 调经止带,温补下焦,利水通络。

    【主治】 腰胯痛,少腹痛,阴缩腹痛,赤白带下,阴挺,疝气,水肿。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斜刺1~1。5寸;电针:10~15分钟。

    【配穴】

    ①配巨髎,治腰胯痛。(规划教材《腧穴学》)

    ②配脾俞、阴陵泉、关元,治月经不调、带下。(规划教材《腧穴学》)

    4。 府舍

    【别名】 无。

    【属经】 足太阴脾经。

    【类穴】 本穴是足太阴、足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腹结下3寸。

    【取法】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3寸,冲门外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局部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作用】 健脾理气,疏肝止痛。

    【主治】 少腹结聚,腹痛,痞块,疝气,霍乱吐泻,便秘。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斜刺1~1。5寸;电针:15~30分钟。

    【配穴】

    ①配章门、期门、足三里等,主治急性胰腺炎。(《辑要》)

    ②配冲门、气冲,主治带下产崩。(《百症赋》)

    5。 腹结

    【别名】 肠窟,腹屈,肠结,阳窟。

    【属经】 足太阴脾经。

    【类穴】 无。

    【位置】 《甲乙经》:在大横下1。3寸。

    【取法】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局部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11 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1肋间神经。

    【作用】 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理气降逆,温脾止泻。

    【主治】 绕脐腹痛,腹胀,便秘,咳逆,疝痛,泻痢。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斜刺1~1。5寸;电针:15~30分钟。刮痧法:刮3~5分钟。

    【配穴】 配行间,主治心痛。(《针灸资生经》)

    skbshge

五、小腹穴位() 
小腹穴位见图13。

    图13 小腹穴位

    1。 曲骨

    【别名】 屈骨,回骨,尿胞,水胞,屈首端。

    【属经】 任脉。

    【类穴】 本穴是任脉、足厥阴经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横骨上中极下1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

    【取法】 仰卧位。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 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作用】 利肾培元,调理冲任,调经止带,清利湿热。

    【主治】 遗精,阳痿,阴中湿疹,阴缩,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疝气,小便淋漓不尽,遗尿,小腹胀满。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艾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推拿法:点、按、揉3~5分钟。

    【配穴】

    ①配关元、复溜、三阴交、太冲、天枢,主治赤白带下。(《针灸集成》)

    ②配关元、漏谷、行间、五里、涌泉、委中、承扶,主治小便黄赤,癃闭。(《针灸资生经》)

    2。 中极

    【别名】 玉泉,气原,气鱼,膀胱募。

    【属经】 任脉。

    【类穴】 本穴是膀胱募穴,任脉与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脐下4寸。

    【取法】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局部解剖】 在腹白线上,内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

    【作用】 补肾培元,通利膀胱,清利湿热,调经止带。

    【主治】 小便不利,小便频数,淋漓不尽,遗溺不禁,阳痿,遗精,早泄,白浊,疝气,月经不调,*湿痒,赤白带下,痛经,崩漏,阴挺,产后胞衣不下,恶露不尽,水肿,少腹胀痛。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艾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贴敷法:贴敷相应药物治疗*、膀胱或前列腺病变;磁疗法:可贴中等剂量磁片。

    【配穴】

    ①配气海、三里,治便澼。(《太乙歌》)

    ②配蠡沟、漏谷、承扶、至阴,主治小便不利,遗精。(《针灸资生经》)

    3。 关元

    【别名】 下纪,丹田,三结交,次门,大中极。

    【属经】 任脉。

    【类穴】 本穴是小肠之募穴,任脉与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脐下3寸。

    【取法】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局部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2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