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主要贸易伙伴
2007年美国前十大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按序为加拿大、中国、墨西哥、日本、德国、英国、韩国、法国、台湾地区、荷兰,与2006年排名相比,仅有的变化是荷兰替代马来西亚成为美第十大贸易伙伴。其中,加拿大以5616亿美元遥遥领先,中国为3868亿美元,墨西哥是3473亿美元,与中国相差394亿美元。从绝对值来看,美与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中国的贸易额以12。8%的增幅拔得头筹。但从占美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只有中国所占份额上升,德国、英国、韩国和台湾地区基本保持不变,其他五个国家或地区所占份额则有所下降。这十大贸易伙伴占美国货物进口总额的64。9%和出口总额的58。7%。
美对其十大贸易伙伴除荷兰外均有贸易赤字。另外,在美对外贸易十大逆差来源国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以2563亿美元居榜首;对日本逆差从2006年的886亿美元下降到828亿美元,仍居第2位;对墨西哥、加拿大和德国逆差分别为743亿、647亿和447亿美元,列第3—5位,其中加拿大和德国已是连续两年对美顺差净值出现下降。另外,分列第6、7、8位的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沙特都是因为对美保有300亿美元以上的原油出口顺差而得以列入美十大逆差国。
3。服务贸易
服务业是美国经济最大的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很强出口竞争力的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大贸易顺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将服务业分为旅行、乘客费用、其他运输服务、版税和许可费、其他私人服务、美国军售合同项下转移(直接防务支出)和美国『政府』杂项服务等七大类进行统计计算。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566亿美元,增长最多的类别是其他私人服务(包括专业、技术、保险和金融服务等),增长了288亿美元,旅行服务增长114亿美元,版税和许可费增长89。7亿美元。同期,服务进口增长了294。5亿美元,其中其他私人服务增长最多,达187。6亿美元,旅行服务增长44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美服务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旅行服务、版税和许可费及其他私人服务三项。
26。1。2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改变受其经济实力的制约。美国在经济实力处于绝对优势时,倾向推行贸易自由化外贸政策;当其实力逐渐削弱而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则成为其外贸政策的主要倾向。
1。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
二战后,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贸易国家,打破高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符合美国垄断资本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962年10月4日,肯尼迪『政府』颁布的《扩大贸易法》取代了1934年的《贸易协定法》,该贸易新法是美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真正开端。该法在关税减免、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给予总统更大授权,总统可削减关税50%以上,直至100%。
(2)在战后多次关税总协定谈判中,美国『政府』奉行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原则,使得减低各国关税取得实质『性』进展。1967年6月底,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在“肯尼迪回合”减税谈判中达成协议,确定工业品关税平均削减了35%,减税分五期进行,至1972年1月1日全部完成。
(3)美国国会通过《1974年贸易法》。新贸易法的重点在于授权总统就消除非关税壁垒与各国进行谈判,而此前没有涉及非关税壁垒问题;同时,美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新贸易法强调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消除不仅包括工业品,也包括农产品;新贸易法还规定了“进口补救”措施,即当进口商品的竞争发生“严重危害”时,总统有权采取提高关税、设置进口限额等措施,这就是有名的“301条款”。“301条款”反映了1971年美国贸易收支出现了自1894年以来的首次逆差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但美国还未从根本上改变自由贸易政策。
2。新贸易保护主义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外贸逆差逐步扩大。日本、西欧经济的崛起动摇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美国认为贸易自由化政策导致其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会在制定贸易法案时,采取了强硬的态度。《1988年综合贸易法》对“301条款”作了重大修改,并增加了新规定,形成“普通301条款”、“特殊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将保护对象扩展到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领域,具有强烈的攻击『性』。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为:
(1)限制进口的主要措施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据统计,美国进口商品受非关税壁垒影响的进口额从1966年的93。79亿美元增至1986年的1030。69亿美元,20年内增长了10倍。同期受到影响的进口额占美国总进口额的比重由36。4%增至45%,净增8。6个百分点。
(2)扩大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行动。在1984—1985年度,美国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总共有61起。美国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占所有国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比重,分别从1983—1984年度的26%和45%提高到1984—1985年度的31%和78%。
(3)加强财政、金融、外汇等鼓励出口的措施。在财政方面,通过对出口商品减免税收和提供补贴以鼓励出口;在金融方面,设立美国进出口银行向出口厂商提供优惠的出口信贷;在外汇方面,干预外汇市场,降低美元汇价。
26。1。3 战后美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对外贸易地位起伏不定
1985年以前,美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的比重虽不断下降,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1986年,美国的贸易降到世界第二位,在联邦德国之后。1989年,美国又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1990年德国又超过美国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从1991年起,美国又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1997年美国出口贸易额为6870亿美元,2001年增至10037亿美元。美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同时也是最大的服务贸易国。
2。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美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每年占其出口总额的75%左右。在制成品中,机械产品增长迅速,其所占比重接近制成品出口的一半。200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1990年增长了1。21倍,其中资本货物出口比1990年增长了1。35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1990年增长了2。76倍。2000年农产品出口比1990年增长了32%。美国在飞机、汽车、电子计算机、信息等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军火、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能力,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则相继退出国际市场。目前,美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依次是资本货物(不包括汽车)、工业原料、消费品、汽车及零件、食品、饲料和饮料等。
在进口商品上初级产品的比重在逐步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在逐步上升。1950年美国初级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0。2%,工业制成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8。5%,到1995年,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下降到17。7%,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上升到79。2%,2000年工业制成品进口比1990年增长了1。63倍。各类商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变化很大,机器及运输设备的进口在制成品进口中所占比重,从1970年的28%,提高到1995年的45。3%。一些重要的制成品,如钢铁、汽车等都相继从出超变为入超。
3。贸易地理方向出现新的变化
过去,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重心从西欧转向亚太地区,同亚洲的贸易超过了同欧洲的贸易。快速增长的亚洲国家为美国出口提供了一个迅速扩大的市场,1972—1992年,美国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差不多增长了1倍,从占美国出口总额的9%上升到17%;到1992年,美国跨太平洋的贸易比跨大西洋的贸易高50%。在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由于亚洲与美国之间紧密的贸易关系,所以美国对亚洲的出口下降了,美国经济因而受到较大的影响。
4。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美国总体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增大
美国跨国公司同它的国外子公司或附属单位之间的跨国界贸易——亦称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其重要『性』日益得到上升。到1996年,跨国公司(包括美国跨国公司和外国在美国的子公司)所进行的出口贸易要占美国出口的3/4。同时,跨国公司自己的内部贸易要占贸易总量的1/3。这种贸易最初是在美国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外国跨国公司,特别是日本跨国公司同它们在美国的子公司或附属单位也进行内部贸易。
5。技术和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进出口在美国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增长速度极快。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其技术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在2倍以上。高技术产品在进口和出口两方面都是不断上升的。1992年美国出口了1070亿美元的先进技术产品,而1989年只出口830亿美元,进口也从1989年的560亿美元上升到720亿美元。宇航、信息、通信以及电子加起来构成美国高技术出口的主要部分。这些部门,连同少数几个领域的其他高技术产品,整个来说比美国制造业的出口更强。
同时,服务业在美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服务贸易的增长十分强劲,20世纪90年代以后表现尤为突出。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985年的73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