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大部分发生在发达国家间,而发达国家间在生产要素的比例上,特别是资本…劳动的比率上,在技术水平上愈来愈接近,因此用比较优势理论或要素禀赋理论都不能说明获利的主要原因。例如,欧洲一些国家的生产要素比例相似,技术水平相近,但是彼此之间的贸易十分发达,并在不断地扩大。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从贸易中都能获利,例如,瑞士比较集中地生产手表和医药,卢森堡比较集中地生产钢铁,丹麦比较集中地生产家具,荷兰比较集中地生产蔬菜和花卉,瑞典比较集中地生产电子通信设备等。值得重视的是,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产业内贸易获利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的效益。
6。3。2规模经济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规模经济理论所揭示的不同于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机制,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其贸易发展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重视国际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这表现在生产厂商的边际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下降,扩大该产品产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东部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人力资本和技术优势,打“规模经济”牌,扶植起一大批强大的集团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2。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规模经济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经济增长较快,国内市场容量广阔,发展潜力也相当大,加上国内的资源条件,这都为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依托国内市场需求发展规模经济。在利用国内市场的同时,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在扩大开放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发展规模经济,提高竞争能力。
3。更好地把产业政策与出口贸易政策结合起来
我们的产业政策必须要与出口贸易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必须抓紧提升出口产业层次,迎合规模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在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的同时,应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包括钢铁、机电、能源、交通工具(如汽车、铁路、飞机)和各类化学工业。对于高科技工业,我国在某些领域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距离。目前阶段以吸收消化改进为主,国家在财政许可的条件下应多方面资助其发展,以期将来走高科技出口强国之路。
4。注意寻求和开辟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新来源
要注意开掘和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的、静态和动态的规模收益递增形式。厂商一旦成为出口型企业,将面对远大于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因而能够进一步拓展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对那些尚未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水平而又面临国内市场限制或国外贸易壁垒的厂商来说,实行跨国经营不失为进一步寻求规模经济发展之上策。跨国公司集下属子、分公司各点的规模经济于一身,必能综合成一种更大的规模经济。同时,如果我们能加入经过选择的地区性一体化组织,还可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开掘和形成规模经济。
【相关链接】中国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与产业集群
每当西方的圣诞节临近,随着中国制造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欧美家庭,“中国制造”进入欧美圣诞采购大单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德国经济学家马库斯表示,“圣诞节将变成中国式的,因为90%的圣诞树装饰产自中国”。
据世界玩具工业联合会理事单位中国玩具协会理事长梁梅女士透露:在圣诞各类礼物中,圣诞树、彩灯、圣诞帽、衣服、鞋子、玩具等比例名列前茅,这些恰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国制造业强项所在。中国现已是世界圣诞产品出口大国。德国商会的一份调查显示,除法国香水外,全球绝大多数圣诞礼品均来自中国。目前,中国玩具对欧洲出口产值已达上百亿美元,占欧洲市场70%。
这些产品主要来自浙江或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这些地方,遍布着生产包括圣诞产品在内的各种产品的产业集群。在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1/4。如中山古镇(灯饰),东莞虎门(服装生产和贸易),南海西樵(纺织印染),佛山石湾(陶瓷),云浮云城(石材),顺德伦教、龙江、乐从三镇(家具)等。
在浙江号称“百工之乡”的温州,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后,一些农民在人多地少的压力下转办家庭工业,利用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与技术突破获得成功,引发同镇农民的效仿,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些专业品镇。如温州苍南县金乡镇的标牌集群、号称“东方纽扣之都”的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集群、苍南县宜山镇的再生腈纶集群、瑞安市场桥镇的羊毛衫集群、乐清市柳市镇的低压电器集群等都是在此时期形成并在国内闻名遐迩的产业集群。
温州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使浙江迅速崛起了一大批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品镇。如诸暨市山下湖镇的珍珠集群、诸暨大塘镇的袜业集群、湖州市织里镇的童装集群、杭州的女装集群等。目前浙江省平均每个县有3个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在全国行业中不是最大就是最强。在象山爵溪不足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400余家针织企业。上半年,以爵溪为代表的象山针织业实现出口16。19亿元,约占同期全国针织品出口的9%,成为*的县级针织品出口基地。仅在宁波,像爵溪这样的外贸出口基地就有几十个,如慈溪的小家电、轴承、打火机,余姚的水暖洁具、灯具,宁海的文具,鄞州的蔺草制品、服装等。这些不起眼的小商品占据了全市出口总量的25%以上,如星星之火般的出口基地构成了宁波外贸的货源基础。
链接思考:1。结合案例材料和相关理论,试分析产业集群产生的动机和带来的经济利益。
2。“温州模式”对国内其他地区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6。4 技术差距理论()
使用要素禀赋理论考察和分析国际贸易现象时,假定两个国家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但是,当国家之间所使用的技术随时间变化时,两个国家的生产函数就不再相同了,要素禀赋理论也无法适用。那么,如何解释建立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的动因与贸易模式呢?
6。4。1技术差距理论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A。Posner)于1961年在他的《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GapTheory)。这一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原因的解释。
技术差距论认为,一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优势,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项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领先差距,可出口技术领先产品。但因新技术会随着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等途径流传至国外,当一国创新的技术为外国模仿时,外国即可自行生产而减少进口,创新国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逐渐缩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最终将被技术模仿国掌握,使技术差距消失,贸易即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止。
波斯纳在描述技术差距时,提出了模仿时滞(ImitationLag)的概念。波斯纳把产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称为模仿时滞。模仿时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需求时滞(DemandLag),指新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一时因消费者尚未注意或不了解,而不能取代原有的老产品所需的时间差;第二类称为反应时滞(ReactionLag),指一个国家在新产品进口后,需求逐渐增加,使进口国的生产商感到不能再按照旧的方法生产老产品,因此要进行调整来生产新产品,但这中间需要有一段时间,即为反应时滞;第三类是掌握时滞(MasteryLag),即仿制国家从开始生产到国内生产扩大、进口变为零的时间间隔。
技术差距模型。反应时滞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规模利益、关税、运输成本、国内外市场容量及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等因素。如果技术创新国家在扩大新产品生产中能够获得较多的规模利益,运输成本较低,进口国关税税率较低,进出口国家的市场容量差距及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小,就有利于保持出口优势,延长反应时滞阶段;否则,这种优势就容易失去,反应时滞阶段将缩短。掌握时滞阶段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技术模仿国吸收新技术能力的大小,吸收新技术能力大的间隔时间较短。需求时滞的长度主要取决于两国的收入水平差距和市场容量差距,差距越小长度越短。
关于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波斯纳认为,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先问世,新产品在国内销售之后进入国际市场,创新国便获得了初期的比较利益。这时,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模仿生产,但由于先进工业国家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才可能做到,在这段时间内,创新国仍保有在该产品上的技术领先地位,其他国家对该产品的消费仍需通过进口得到满足,因而技术差距所引起的国际贸易必然继续进行。
技术差距理论证明了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这也较好地解释了实践中常见的技术先进国与落后国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周期,但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国家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而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