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入水平相差悬殊,两国之间重复需求的商品就可能很少,甚至不存在,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两国的资本劳动比率愈相近,比较成本的差异将愈小,两国的贸易量将愈小。但根据偏好相似理论,两国的资本劳动比率愈相近,表明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愈接近,因而人均收入的差异将愈小,重叠的市场部分将愈大,两国的贸易量将愈大。因此,林德的偏好相似理论较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似乎更适合于解释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现象。林德的结论既符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有关说法,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贸易增长最快的现象一致。

    6。6。2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我国应重视同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均收入与我国接近的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可能成为未来我国贸易规模保持增长的基础,同时,与发展中国家开展贸易对我国现有产业层次要求不高,国内企业可较好满足这部分国际市场要求,迅速扩大规模,利于解决国内就业等相关问题。

6。7 存在性理论() 
6。7。1存在性理论的含义

    存在性理论(availabilitytheory),亦称可获得性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拉维斯1956年在《可获得性与其对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

    克拉维斯认为,国际贸易商品可区分为可获得性商品和不可获得性商品。所谓可获得性商品,是指一国能以有利的条件,如特殊的资源、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的供给弹性大的产品;不可获得性商品,是指一国无法生产或即使能生产也必须付出很高代价、供给弹性小的商品。例如,铜和石油是赞比亚和中东等国的可获得性商品,而对于没有铜矿和石油资源的国家而言则是不可获得性商品;咖啡、香蕉等热带产品,对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国家来说是可获得性商品,但对北美、西欧等国来说,因其自然条件不适于生产这些商品,即使能在温室中培养,也要花极高的代价,因而是不可获得性商品。

    基于对商品的可获得性和不可获得性的认识,克拉维斯认为,各国对某种商品的获得可能性的不同,即可获得与不可获得的差别,亦即供给弹性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拥有可获得性商品的国家将出口这种商品到不可获得这种商品的国家,对某种商品供给弹性大的国家将向该商品供给弹性小的国家出口这种商品,这就是可获得性学说的内容。

    现实中不乏因拥有某些特殊资源或先进技术而产生国际贸易的例子。除上述提及的产品出口外,英国出口毛纺织品、法国出口高级香水、日本出口照相机、英格兰出口威士忌酒、瑞士出口手表等,均适用可获得性理论。因为这些产品的出口乃是过去优良的品质或通过成功的广告而为人知,因而存在良好的信誉所致。这种良好的信誉实则是一国特殊的无形经济资源。

    6。7。2存在性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存在性理论,我国在选择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出口贸易时,应考虑自然资源、生产要素、技术等方面的可获得性差异。我们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要素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而对本身资源禀赋稀缺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则主要从国外进口,减轻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同时,我们应努力创造某些后天条件,增加我国可获得性资源和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6。8 人力资本理论() 
6。8。1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含义

    人力资本理论(HumanCapitalTheory)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创立的。该学说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开展国际贸易的模式。

    舒尔茨和许多其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不是同质的,这种不同质表现在劳动效率的差异上,而劳动效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决定的,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取决于劳动者受教育、培训等智力投资的影响,因此,高素质的劳动力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过去资本支出的结果。商品生产中的资本除了包括物质资本以外,还应该包括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指寓于人体中的人的智能,表现为人的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熟练程度、管理才能及健康状况,它是人力投资的结果,即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教育和培训的结果。一国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极大的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该国的对外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上则处于劣势地位。

    人力资本在比较优势的决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由于不同产品生产需要的人力智能高低、多寡不同。初级产品的生产需要较少、较低的人力智能,因而人力资本缺乏,但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生产和出口优势;而信息、生物、空间、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产品需要较高的人力智能,因此,人力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

    资本丰裕的国家,教育都比较发达,因而人力资本资源也比较丰富,在需要大量人力资本的产业就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例如,美国在生产商品时就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本,而拥有更多的熟练劳动力,因此,美国出口产品中含有较多的熟练劳动。如果把熟练劳动的收入高于简单劳动的收入看做人力资本并同有形资本相加,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美国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个结论是符合要素禀赋理论的,从而很好地解释了里昂惕夫之谜。

    6。8。2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中叶,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60年代末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到80年代,人均国民收入及工业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部分工业技术甚至已有所超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能够创造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外,在国内条件下,人力资本在经济追赶中发挥了积极的驱动作用。人力资本在日本经济起飞时曾经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功能。关于人力资本积累在日本经济追赶中的作用,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指出:教育在现代化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这大概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化的最大特点。日本人由于战争而损失了许多财产,可最为重要的人的能力却没有丧失。明治维新时期对教育的重视使日本能够克服国内外各种困难,同样,高超的教育程度成了战后复兴的巨大力量。

    在人类迈进21世纪的今天,人力资本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主导作用。根据日本的成功经验和人力资本理论,我国在人才培育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应着手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2)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3)大力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差距。

    (4)大力培养现代化企业管理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案例与实践】中西部如何承接产业转移() 
“被转移方、被转移区域是消极地等待?还是积极地进取?他们是简单地承接?还是充分考虑后发的位次而有思索、有规划地来承接这个转移?”在2008中国纺织服装郑州论坛上,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在论坛一开始就向与会者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目前,中西部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纺织服装产业对于带动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断采取措施,开展活动,制定策略,招商引资,促进当地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非常强调自己的土地资源的优势,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以及在环境生态承载能力方面还有比较大的空间。

    事实上,目前东部地区由于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选择,在土地成本方面,在环境成本方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约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微表示,中西部地区如果盲目发展,不顾土地、资源、生态以及劳动力等等这些方面的承载能力,过分夸大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能会使得中西部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有一些盲目乐观,或者有一些盲目承接。就会重新走入东部地区在承接国际转移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所以,中西部地区要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留有空间,实现未来长期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主动的承接转移。

    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如何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和新机制才是最重要的。

    在东部地区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一些种子企业、一些核心的产业环节的进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在选择产业转移的行业的过程中,或者扩大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关心核心的环节和龙头的企业,利用它自身的带动机制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但产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几个工厂的集聚,而是产业的生态,特别是相关配套体系的完善,是真正实现产业成功承接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所以中西部不能简单的只是吸引几个制造业工厂,更多的是要从产业的配套体系上,产业所需要的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