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产生的,流通中纯商业活动并不创造财富。(3)重商主义只研究如何从贸易中获得金银,而没有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重商主义认为一国只有在他国损失的前提下才能获利,而没有认识到国际贸易有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如果一个国家无利可得或者只有损失,那它就会拒绝贸易,这样国际贸易就不会发生。只有各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各国才会自愿进行贸易。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重商主义不适合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需要,但重商主义的影响从来没有消失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被高失业控制的国家试图通过限制进口来刺激国内生产,新重商主义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事实上,除了1815—1914年间的英国,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曾彻底摆脱过重商主义的观点。
【相关链接】古今重商主义的比较——正视外汇追求的代价
17—18世纪,欧洲国家的重商主义其本质是节衣缩食,其目的是富国强兵,但君主们眼中所盯住的主要目标是黄金。通过出口,赚得国外的黄金。有了黄金,便可以招募和雇佣士兵,进行战争。不过,一味猎取黄金,即使在重金属货币时期,重商主义也具有极大风险。因为当黄金多了的时候,金价也会贬值。当西班牙把拉美的黄金大量输入欧洲时,黄金便大幅贬值。
如果一个经济体在从事出口贸易的同时,相应的进口必需的商品和服务,那么出口对于任何经济体都是有益的。但如果出口仅仅是为了积储黄金或美元,那么这种追求就极其危险。
今天我国的重商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以美元为目标的重商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创汇还是为了进口,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创汇更多地是为了抵御风险。西方金融“大鳄”制造的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为了防范和抵御源于西方的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要额外地积储外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国资源的输出和浪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大国的“进贡经济”做了贡献。
如此看来,古今重商主义存在的风险是一致的,那就是目标货币——黄金或美元的贬值。美元在今天是明显被高估的。一旦贬值,发展中国家所储存的美元财富部分将化为乌有。特别是今天的世界已经放弃了金本位制和重金属货币使用,在这样一个汇率浮动的货币体系下实施重商主义,危险较大。所以传统重商主义的目标必须改变,那就是从紧盯黄金和美元变为重视实物进口,尽可能掌握实物财富,而非货币财富。重视进口的实质是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国内的经济建设。
链接思考:一国单一的外汇储备是否越多越好?
7。2 古典保护贸易学说()
7。2。1古典贸易保护学说产生的背景
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实力达到顶峰时,曾通过修改《航海条例》和废止《谷物法》,提出了(包括鸦片在内的)自由贸易,但在当时同中国的贸易中却是由东印度公司独家垄断。美国和德国则因国力不敌英国,分别采取了汉密尔顿(1791)和李斯特(1841)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并利用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当英国的世界经济领先地位丧失时,随即在20世纪20年代初通过《染料法》和《工业保护法》,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二战后,虽然从1947年开始的日内瓦回合到1995年结束的乌拉圭回合,在关贸总协定的范围内,通过多边谈判导致了各成员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关税的削减,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但是,当日本、德国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依靠适当的贸易保护而迅速地强大起来,在某些方面赶上和超过了美国,在同美国的贸易中占有了更多的贸易利益时,美国又举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旗,在关税已经降低的同时,非关税壁垒成为主要的保护手段。
7。2。2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1。产生背景
18世纪,美国独立之初,经济上仍受英国控制,美国以南部的棉花小麦等农产品与英国的工业品交换,由于工业基础落后,无法与英国竞争。
早在美国独立后不久的1791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作为美国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就说明了保护制造业的必要性及措施,该文献被视为保护贸易理论的经典文献。
2。汉密尔顿保护关税论的基本观点
汉密尔顿认为,实行产业保护的必要性为:(1)促进社会分工;(2)推广机器使用;(3)促进就业;(4)吸引外国移民;(5)人尽其才,鼓励进取;(6)保证农产品销路。他总结性地认为,创造出一个新的国内市场远胜过国外市场。
汉密尔顿认为实行贸易保护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保护贸易关税;(2)禁止进口或限制进口;(3)禁止原材料出口;(4)实行出口补贴或出口奖励制度;(5)对以进养出者,实行进口免税或退税;(6)鼓励新的工业发明;(7)引进外国专利权。
美国逐步提高保护程度,作为主要保护手段的关税不断提高,从1798年的5%~15%提高到1828年的45%、1890年的49。5%和1931年的53。2%。此外,1807年还公布了禁运法案及保护关税税则。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抵御英国工业品的竞争,扶植国内工业的发展,美国不断提高关税。1816年关税率为7。5%~30%,1824年平均关税率提高到40%,1825年又提高到45%。18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美国在世界外贸总额中仅次于英国,居世界第2位。美国的工业在高度保护的条件下迅速发展,直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才放弃了保护关税政策,转向了自由贸易。在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7。2。3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1。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初,德国的纺织、采矿、冶金、机械制造业等都有所发展。但与当时处于“世界工厂”地位的英国相比还相当落后,受英国廉价工业品的冲击很大。为此,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李斯特于1841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了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李斯特批评古典贸易理论“没有考虑到各个国家的性质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有利益和情况”。“两个同样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要在彼此自由竞争下共同有利,只有当两者在工业发展上处于大体上相等的地位时才能实现”,“在自由竞争下,一个一无保护的国家要想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已经没有可能”,“保护制度是使落后国家在文化上取得与那些优势国家同等地位的唯一方法”(注:〔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李斯特认为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说”的观点存在错误。因为按比较成本原理购买国外的廉价产品,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有利可图,但实际上却影响了本国该产业的发展,从而会长期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步。而如果放弃这种短期利益,对这种幼稚工业实行保护政策,虽然一开始该产品的价格会上升,但经过一段时期,不但本国的产业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而且生产力提高后,商品的价格也会下跌,甚至会低于外国的进口价格。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在李斯特的影响下,通过保护政策的扶植,德国经济在短期内有了迅速的发展,终于赶上了英国。
2。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基本观点
构筑关税壁垒是德、法、美等国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阶段论是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依据。李斯特认为“从经济方面看来,各国都必须经历如下五个经济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各个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历史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农业阶段的国家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促进农业发展,培植工业基础;农工业阶段的国家,由于本国工业还未发展到与外国产品相竞争的地步,故必须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实施保护贸易可以迅速发展起本国的民族工业,但在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时,必须果断地放弃保护。
李斯特认为,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维持本国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不是保护所有产业;保护的手段是以实行关税壁垒保护为主;保护的重点是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幼稚工业和新兴工业;保护的程度,他主张针对工业中的不同部门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保护,关税高低与工业发展相适应;保护的期限,他认为保护期限过长将会出现保护低效率的结局,因此,对工业部门的保护期限最长不应超过30年;保护贸易的实施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保护贸易政策应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来实行。
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财富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发展生产力更为重要。因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因此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也应该着眼于生产力,而不能着眼于财富存量的多少。
3。简评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这一理论的提出,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学派——自由贸易学派和保护贸易学派的完全形成。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许多观点是有价值的,整个理论是积极的,对落后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有一定借鉴意义。他关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