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岩源嬖凇#�2)管理浮动(ManagedFloating)。又称肮脏浮动(DirtyFloating),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出自维护本国经济金融稳定的目的,采用各种直接或间接手段对市场汇率的波动幅度进行不同程度干预的汇率方式。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尽管有些国家在特定时期内放任市场汇率的自由浮动,但从整体上看,各国实际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当局干预汇率的主要方式包括:通过在外汇市场有目的地买卖外汇,一国单独或数国联合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的汇价;运用利率政策调节国内外资金流向和流量影响汇率变动;实行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和流量等。
在管理浮动汇率中,按各国政府干预汇率的方式与程度区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将其分为盯住浮动汇率、有限弹性浮动汇率和较高弹性浮动汇率。
盯住浮动汇率(PeggedandFloatingExchangeRat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本币与某种或某几种被盯住货币之间的货币平价,将实际汇率对货币平价的偏差幅度控制在零或极小范围内的汇率方式。单一盯住浮动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本币与某种被盯住货币之间的货币平价,将实际汇率对货币平价浮动的偏差幅度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的汇率方式。盯住一篮子货币浮动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本币与被盯住货币组合之间的货币平价,将实际汇率对货币平价浮动的偏差幅度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的汇率方式。
有限弹性浮动(LimitedFlexibility)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在规定本币与某种或某几种货币之间的货币平价基础上,允许市场汇率在货币平价的幅度区间内浮动的汇率方式。有限弹性浮动汇率的主要形式有单一盯住的有限弹性浮动汇率和联合浮动汇率。单一盯住的有限弹性浮动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本币与某种被盯住货币之间的货币平价,并允许实际汇率对货币平价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的汇率方式。联合浮动汇率又称为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制或蛇行浮动汇率,主要是指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依据欧洲货币联盟计划实施的对联盟内部成员国的货币之间实行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而联盟内国家货币对联盟外国家的货币则实行集体联合浮动的汇率制度。
较高弹性浮动(MoreFlexibility)是指一国货币与外币在货币平价基础上,允许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本国货币当局对汇率的市场浮动限制较少,汇率波动幅度较大的汇率制度。指标浮动又称爬行盯住或滑动平价,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在规定本币与另一国货币平价的同时,再根据本国与国外的物价、国际收支、贸易、外汇储备等动态因素制定一组指标,经常性地依据该组指标的变动情况及时小幅度地调整本币与所盯住货币汇率的方式。单独浮动又称独立浮动,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货币平价和汇率波动幅度,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调节自发上下浮动的汇率方式。其他管理浮动是指由各国政府根据各国国情采用的管制相对严格而形式各不相同的汇率安排。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安排主要实行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安排则形式多样,总体趋势是由盯住浮动汇率向其他管理浮动和单独浮动汇率方式逐步转变。
2。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
实践中,浮动汇率制有以下主要优点:(1)浮动汇率制可以减少国际游资对一国经济的冲击。一般来讲,由于所在国央行不再承担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义务。当该国货币在市场上被大量抛售时,货币汇率会随着市场供求而自动涨落,该国可以不用马上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干预汇率,这样,就不会使该国外汇储备急剧减少,进而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另外,在浮动汇率制下,为追求高利率进入的国际游资往往会受到汇率波动的打击,所以会减缓国际游资对该国经济的冲击。(2)浮动汇率制可以同时实现国内经济目标和国际收支平衡。与固定汇率制相比,采用浮动汇率制的国家没有义务维持汇率的稳定。所以可以独立地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府使调节国际收支的目标和国内经济目标同时实现,增强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3)浮动汇率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浮动汇率制使各国政府能够根据自己国家的条件选择通货膨胀率而不是被动地输入国外的通货膨胀。若外存在通货膨胀,一方面,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汇率可以自行上升,政府不用必须进行外汇市场干预,也就不会使本币发行增加;另一方面,本币汇率的上升,抵消了国外产品价格的上升,不会带动国内产品价格的上升。(4)浮动汇率制使得汇率成为自动稳定器。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因汇率的自主浮动而得到缓解,即使没有实施财政与货币政策,市场汇率的迅速调整仍有助于各国在总需求发生变动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平衡。
但是,浮动汇率制还有以下缺点:(1)汇率波动频繁,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汇率的浮动使出口方和进口方的未来收益变得更加不确定,从而妨碍国际贸易的发展。(2)浮动汇率给货币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波动极其频繁,这就促使外汇投机者利用汇率差价进行投机活动。如果外汇投机者预期某种货币即将贬值,他们会不断卖出这种货币,当越来越多的人采取这种行为时,这种货币真的贬值了,预期变为了现实。投机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汇率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经济发展。(3)浮动汇率不利于国际合作。浮动汇率扩大了各国政府对货币和外汇管理的自由度,为储备货币的主要发行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金融领域内采取不合作态度提供了借口。
12。2 人民币汇率制度()
12。2。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币汇率的标价方法
在我国,人民币汇率通常采用直接标价法。在人民币汇率的牌价表中,外币一般是以100为单位。
2。人民币汇率涉及的币别
现行人民币汇率挂牌的货币都是自由兑换货币。
3。人民币汇率实行对外汇买卖双价制
银行买入外汇用买入价,卖出外汇用卖出价,买卖价之间的差额为5‰,作为银行的费用收入。银行在采用信汇、电汇、票汇卖出外汇时,使用同一汇率。但买入外汇汇票、旅行支票等因考虑银行垫付资金,则银行要另收7。5‰的贴息。人民币汇率实行现汇和现钞买卖双价制。现钞也分为买入价和卖出价。现钞买入价按国际市场上买进各种货币现钞的价格扣除运送费、保险费和垫付资金利息计算,一般比外汇牌价低2%~3%,现钞卖出价与外汇卖出价相同。
4。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全国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外汇收盘价,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上西方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每日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
各外汇指定银行和经营外汇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规定的浮动范围内自行确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
12。2。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
1。盯住西方主要货币的单一浮动汇率制阶段(1949—1952)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流通人民币。由于当时各地物价水平不一致,人民币汇率采用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以天津口岸为标准,各地区根据本地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公布的管理模式,直至1950年7月,才实现全国发布统一的人民币汇率。1949年1月18日,我国人民币汇率首次在天津公布,为1美元兑80元人民币(旧版)。至1950年3月,在国内物价急剧上升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为1美元兑42000元人民币(旧版)。在同年3月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后,由于国内物价下跌,国际上通货膨胀严重以及兼顾进出口贸易的需要,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至1952年12月,人民币汇率回升至1美元兑26170元人民币(旧版),基本反映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基本面及币值。
这一时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基本框架是盯住美元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定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动。汇率调整基本依据国内外物价相对比值的变化,同时考虑调节进出口贸易与鼓励侨汇的需要。
2。盯住西方主要货币的单一固定汇率制阶段(1953—1972)
这一时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实行“统一经营,统负盈亏”的管理方式,汇率作为调节内外经贸资源配置和对外经贸关系工具的功能基本丧失,仅作为外贸部门会计盈亏核算的计价工具。同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下,西方各国之间货币汇率和国际金融秩序也保持相对稳定。由此,人民币汇率除对个别国家货币贬值或升值作出反应调整外,以维持汇率稳定为基本目标。
人民币汇率从1955年1月15日公布的1美元兑换2。4618人民币一直维持了近17年。直到1971年底美元贬值7。89%,人民币汇率才调整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2。2673元。随后,1972年人民币汇率又经历数次调整,同年底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2。2401元。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特征是实行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僵化的汇率机制,实行汇率抑制和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汇率政策,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单一盯住汇率,汇率调整缺乏灵活性致使汇率与物价脱节,偏离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平价。
3。盯住西方一篮子货币的单一浮动汇率制阶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