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药科学使用指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施药和苗带施药);三是在作物播后苗前施药后混入土中(包括全田施药和苗带施药);四是在作物播后苗前垄上苗带施药后再盖土2~3厘米。第一、第三及第四种施药方法可称为混土施药法。随着除草剂的推广应用,混土施药法在农业生产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措施。特别在我国北方早春干旱少雨的地区,更有重要意义。

    (二)混土施药法的优点

    ①多种苗前除草剂均可选用此法,尤其广泛用于作物田间。混土施药法须选用选择性强的除草剂。药剂混入土中后增加了药剂与杂草种子或幼芽接触的机会,使杂草发芽后就能接触除草剂,可把杂草消灭在出苗之前或幼苗期,并能增加对深层出土杂草的防除效果。②不易受雨水冲刷和风蚀。③在北方春季播种期间比较干旱的条件下,采用混土施药法可以不依靠降雨和灌溉,也能获得稳定的除草效果。④机械作业费用低,也不必增加新的机械,一般现有机械即可满足混土需要。⑤一些易挥发或易光解的除草剂,混土后能防止其挥发和光解,从而保证应有的药效。⑥某些除草剂若施药后不混土,常由于施药不匀或随地面积水汇集一处造成药害,采用混土施药法可增加对作物的安全性。

    (三)适用于混土施药的除草剂

    易于挥发、光解和不易于挥发、光解的苗前除草剂均可采取混土施药法,如氟乐灵、仲丁灵(地乐胺)、乙丁烯氟灵、灭草猛、二甲戊灵(施田补)、环草特、燕麦畏、禾草敌(禾大壮)、异草松(广灭灵)、丙炔氟草胺(速收)、甲羧除草醚、嗪草酮(赛克)、莠去津、西玛津、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异丙甲草胺(都尔)、异丙草胺、唑嘧磺草胺(阔草清)、咪唑乙烟酸等。

    (四)混土施药的方法

    1.平整要平细 要求整地平细,施药前整地应达到地平、土碎、地表无植物残株和大土块。否则会影响除草剂分布均匀性,增加除草剂挥发和光解的损失。多年生杂草多的地块必须深翻,把多年生杂草的地下茎、块根等切碎。切不可把施药后的耙地混土代替施药前的整地。

    2.喷雾要均匀 调整喷雾器是药剂喷洒均匀的重要环节,在喷雾作业中必须坚持标准喷洒作业,避免发生漏喷现象。

    3.混土要彻底 对于易挥发、易光解、淋溶性差的除草剂可采用播前混土施药法,混土深度和时间因除草剂而异。如二硝基苯胺类的氟乐灵、仲丁灵(地乐胺)等在大豆播前施药后1~2小时内,耙深10~15厘米(除草剂入土5~7厘米),最迟不得超过8小时。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灭草猛,挥发性强,在大豆播前施药后必须在15~20分钟内就均匀混入土中。但是丙炔氟草胺(速收)、唑嘧磺草胺(阔草清)、嗪草酮(赛克)、异丙甲草胺(都尔)、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异丙草胺、乙草胺、甲草胺等除草剂则不易挥发和光解,大豆播前施药后对混土的时间要求不严格,耙深6~15厘米(可混入3~7厘米深的土中),平播的可浅些,起垄播种的则须深耙。混土最好用双列圆盘耙,前面一列耙把土翻过去,后面一列再把土翻过来,混土效果好。交叉耙一遍可达50%的混土效果,即耙入土深度10~15厘米,药剂混入土深度为5~7厘米。耙地作业时,机车速度6千米/小时以上,机车速度越快,混土效果越好。耙地必须十字交叉耙一遍,顺耙一遍或顺耙两遍都不如交叉耙一遍除草效果好。施药、耙地混土最好搞复式作业或连续作业。可将喷雾器进行改装,将喷杆装在拖拉机前方或车后连接器上,使喷雾器与圆盘耙用一台拖拉机牵引,随喷药随顺耙一遍,这样可节约一次车程,降低作业费用。改装后拖拉机马力要大,马力太小则行走速度慢,混土效果不好。或前面施药,后面紧接着用另一台机车牵引圆盘耙耙一遍,待全田施完药,再以与第一遍耙地方向呈直角的方向耙地一遍。第二遍耙深要与第一遍相同,不能超过,以防止药剂在土壤中的浓度降低。中耕机和耕耘机一般有30%的混土效果。调整深度,作业时机车速度达13~16千米/小时,在质地疏松的土壤交叉混土一遍,也能达到混土目的。钉齿耙、弹簧耙混土效果差,不宜采用。旋耕机耙地混土效果好,调好深度耙一遍即可达到要求,面积小时可选用旋耕机混土。

    也可采用雨滴式喷头和低压扇形喷头,喷头装在圆盘耙前方,既可搞复式作业,又可减少药液飘移损失。

    在北方有垄作习惯的地区,特别是在低洼地推广大垄栽培大豆,在条件适宜的地块采用播前混土施药法,混土必须彻底,起垄要浅,避免把无药土翻上来。在水分大的地块,不适于混土,要改为播后苗前或苗后施药。

    4.播后苗前施药混土 其他不易挥发的苗前除草剂如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异丙甲草胺(都尔)、莠去津、异丙草胺、甲草胺、嗪草酮(赛克)、丙炔氟草胺(速收)、唑嘧磺草胺(阔草清)、二甲戊灵(施田补)、利谷隆等,在土壤墒情好和施药后没有降雨又没有灌溉条件的,施药后浅混土2~3厘米,可提高药效,在干旱条件下除草效果稳定。混土机械可用耕耘机、旋转锄、木制或铁制的三角耙(可用拖拉机链轨轴制作,三个拖拉机链轨轴焊成正三角形,每边长30厘米,每个钉齿间距和长度各为10厘米,数个三角耙连成3~4排),耙后带木耢子或覆土环,可增加混土效果。耙地混土最好搞复式作业,即开沟下种,覆土3~4厘米,而后喷药,三角耙混土、覆土环覆土。

    混土后及时镇压有利于保墒和提高杀草效果。混土和镇压与土壤湿度有关,土壤水分过大会造成混土不均和土壤板结。由于水分子可与除草剂分子竞争在土壤胶体上的吸附位置,土壤表层含水量过大,会增加除草剂的挥发损失。因此,喷洒挥发性强的除草剂时,土壤表层应比较干燥为宜。北方作物播种降雨后施除草剂药效差,其原因是土壤颗粒被水分子包围,除草剂分子不能被土壤吸附,水分不向下淋溶;除草剂不能随水深达5厘米杂草发芽土层,而是向上蒸发,除草剂会随水分蒸发而损失,因此除草效果差甚至无效。

    起垄播种大豆的播种施药后可用机械培厚2厘米左右的土,并及时镇压,避免风把土和药剂一起刮走。

    5.苗带施药混土 播种后进行垄上苗带施药,然后覆土2~3厘米。这种施药方法适用于北方干旱寒冷地带的垄作栽培,是近年来混土施药法的新发展。具体做法是随播种随起垄,在播种机两个开沟器之间安装一个“小鸭掌”锄齿,于播种的同时起成一个小垄。

    播种后施药时,将喷雾机喷杆分别安装在中耕机横梁上,使每个喷头都对准垄台。喷头距地面高度20~30厘米,喷嘴与喷杆用软管连接。在喷嘴前方,即中耕机的连接器上,装上木拉棒将原垄台耢平,使药液喷在湿润土壤的表面,喷药后用中耕机随即培土,恢复原垄状态,最后再用中耕机带上木磙镇压器镇压。这种施药方法要做到耢、施、盖、压四道工序一次完成,因此对机械作业的要求比较严格。首先要求做到播行要直,行距要保持一致,播种时每个小垄高度基本一致,才能在施药时将垄上的干土耢去,喷嘴对准垄台,不重喷不漏喷,以保证除草效果。

    播后苗带混土施药法可减少除草剂用量1/2以上,有利于节省用药成本、保持土壤水分。如氟乐灵、灭草猛、仲丁灵(地乐胺)、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甲草胺、异丙草胺、莠去津、唑嘧磺草胺(阔草清)、丙炔氟草胺(速收)、二甲戊灵(施田补)、乙草胺等多种苗前除草剂都适于采取此法施药。

    skbshge

二、苗后施药法() 
苗后施药法亦称苗后茎叶处理法,是在作物出苗后或杂草与作物都出苗以后喷药,喷洒方向是药雾从顶部或侧面到达杂草茎叶上。

    (一)针对性全面覆盖喷雾法

    全面覆盖喷雾法是定向喷雾的一种方式,一般称为常规喷雾法。根据作物和杂草的生长情况,将药液按一定的方向喷洒在防除对象上。按喷雾器喷出药液覆盖面的不同,又可分为全面定向覆盖喷雾和苗带(苗行)覆盖喷雾。全面定向覆盖喷雾,作物和杂草同时承受药液,因此要求施用选择性较强的除草剂,不会伤害作物。喷施除草剂时要求机械的压力大,使药液向下喷洒,受风力、温度和上升气流的干扰较小,药液雾滴不易飘移和挥发,不但损失少,且对作物安全。

    (二)苗行间喷雾法

    此法适用于中耕作物或间、套种作物,能节约用药量。喷雾时喷头对准“靶子”植物,针对性要求更强,同时还要根据除草剂的选择性能确定喷头的位置。棉田中施用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或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这类除草剂对棉花安全无害,喷头可以置于上位。如在棉田中使用无选择性的草甘膦(农达、农民乐)、百草枯(克无踪)防除阔叶杂草时,为避免棉花受害,喷头必须置于下位(即棉花叶层的下方)。

    总之,苗行间喷药必须选用选择性强的除草剂;苗下喷药则要求不十分严格,既可使用选择性较差的除草剂,必要时也可使用非选择性除草剂。

    苗行间喷雾法对喷雾机械和喷雾作业技术要求较严格,喷洒时不能错位和偏斜。例如,在棉花、玉米、蔬菜、葡萄等田间喷药时,为防止药液飞溅到作物上,常在喷雾器上加一个保护罩,防止除草剂喷到作物上。利用保护罩时,即使在有风的天气也能喷洒,甚至可围绕作物四周喷洒,也不会造成药害。

    (三)可回收药液的回收循环喷雾法

    现代较先进的喷雾法是回收循环喷雾法,喷洒方法是侧喷。其最大特点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