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药科学使用指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667平方米农田有时只需数十毫升甚至仅十几毫升药剂,分配到每一桶喷雾器中只有体积很小的几毫升。因此,只凭估计量取农药就会造成很大误差。配药所用的水质也应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使用洁净的水,因不洁净的水含有性质不明的物质,对农药喷雾液的质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药效。据研究,不洁净的水中所含的悬浮杂质对药液的雾化能力也有破坏作用,水的硬度和酸碱性对农药也有影响。例如,华北地区很多地方的地下水带有碱性,用这种看起来很洁净的地下水配制杀螟松乳剂时,配成的乳浊液是黄色而不是白色,因为杀螟松在碱性条件下会显示黄色。从我国当前的状况出发,对水质问题提出上述的要求或许不容易做到,但是作为用户对这类问题应有一定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逐步创造条件,提高要求。对于药械也应实行认真的保养和维修,使之经常处于可随时使用的良好状态。使用后应立即清洗,并贮备一定数量的备用零部件。以上这些准备工作并不存在任何技术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认识和习惯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应及时改变农药及药械使用和保管方面存在的不良习惯,逐步创造一种良好的条件。

    第二,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前面已经提到对防护工具的要求。工作时用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风镜、防护口罩、防护帽、防护长统靴等,是一整套标准防护工具,我国目前还没有此类成套的商品化的防护工具。各地用户可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防护材料。洗涤剂和洗涤用水是使用农药时必不可少的,以便在万一发生农药沾染的情况下就地清洗。在安全措施中还应注意安排好倾倒残余农药及洗刷喷药器械的污水场所,且应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区。我国南方许多水网地区,饮用水往往取自河流、湖泊,因此农药污水的排放必须引起十分重视。

    农药的使用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彼此互相关联。这里只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以及与用户关系最密切的内容。

    (本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屠豫钦研究员编写)

    skbshge

一、害虫() 
昆虫是变态动物,从卵到成虫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图2…1)。对于化学防治法来说,重要的是昆虫变态的各阶段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说,昆虫的卵和蛹两个阶段对农药最不敏感。卵壳和蛹壳对昆虫有机体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另外,卵和蛹均处于一种休眠或活动很弱的状态,所以杀虫剂对于卵和蛹的杀伤力都很小或没有杀伤作用。但也有某些杀虫剂兼具杀卵作用。

    图2…1 昆虫的变态

    上:蓟马(A、B、C、D为若虫 E为成虫)

    下:金龟子(A为卵 B、C、D为幼虫 E为蛹 F为成虫)

    害虫最容易被毒杀的阶段是幼虫(或若虫)和成虫。这时害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都处于十分活跃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到药剂攻击的时期;既容易同杀虫剂接触或取食,其生理活动过程又极容易受药剂的影响。幼虫的各龄期对药剂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是幼龄虫最敏感,老龄虫则敏感性较差。但老龄幼虫的取食量远大于幼龄虫,如黏虫幼虫的取食量,6龄幼虫占75。1%,5龄占14。3%,而1~4龄总计只占10。6%,所以一般要消除幼龄幼虫,以防止老龄幼虫暴食成灾。从表2…1可见,对于幼龄虫只要用较少的药就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表2…1 各龄菜粉蝶幼虫对西维因的敏感度

    (LD50

    )

    注:数字越大表示幼虫对西维因越不敏感

    (一)幼 虫

    1.幼虫和蜕皮 昆虫的幼虫分为3~6个龄期不等。一般幼虫变换龄期是通过蜕皮来完成。在蜕皮进行过程中,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显著减弱。因为在老的体壁下面产生一层蜕皮液,对农药起了隔离作用;同时,幼虫在蜕皮时停止了取食活动,药剂不能通过昆虫的口器被摄入。但是当蜕皮完成以后,新蜕出的幼虫对药剂的敏感度又会显著提高。因为新形成的体壁比较容易吸收药剂,而且新生幼虫的取食量增加很多,所以通过取食而摄入的药量也较多,因而容易中毒。

    2.幼虫躯体上容易接受药剂作用的部位 幼虫接受杀虫剂的作用主要通过3个部位,即口器、体壁和气孔。

    口器是幼虫取食的器官。农业害虫的口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咀嚼式口器,另一类是刺吸式口器。也有一种是刮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是咬碎植物叶片或茎秆而取得食物。对于此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让杀虫剂同植物一起被害虫摄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此种毒杀方式称为胃毒杀虫作用。当然,此类药剂必须能在害虫的消化道内发生致毒作用才会有效。一般只有胃毒杀虫剂能以这种方式来使用。除非兼有胃毒作用,否则其他类型的药剂,如接触杀虫剂、内吸杀虫剂和熏蒸杀虫剂等均不能作胃毒杀虫剂。例如敌敌畏有触杀和熏蒸杀虫作用,但不能作为胃毒杀虫剂来使用,否则无效。有些接触杀虫剂被摄入口器后也能杀死害虫,但并非由于胃毒作用,而是在进入口器时药剂与唇须接触而发生的触杀作用,或通过昆虫的胃壁而被摄入所发生的接触杀虫作用。

    刺吸式口器是害虫以针状口器插入作物体内而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汁液。这类害虫只能通过吸取已进入植物体内的内吸杀虫剂,或者通过体壁与沾在体壁上的药剂相接触而发生的杀虫作用。胃毒杀虫剂对此类害虫不能发挥作用,熏蒸杀虫剂虽然能起作用,不过典型的熏蒸杀虫剂一般不在农田使用,只用于有密闭条件的场所,如仓库、房屋等。但在一定条件下,在矮型的果树上可在塑料膜覆罩下进行熏蒸杀虫。此外,有些杀虫剂也有一定的气化能力,沉积在作物表面上也会对害虫发生熏蒸作用,但不能作为熏蒸剂使用。

    3.幼虫体上的敏感部位 在幼虫体上布满了各种形式的感受器,因为昆虫是外骨骼动物。在各种感受器中化学感受器是对农药反应最强的一类。化学感受器分布在昆虫的触角、唇须、足的跗节等许多部位。幼虫在爬行过程中通过这些部位的化学感受器来接收各种化学刺激并搜寻食物或躲避有害刺激。

    幼虫躯体上的其他感觉器官也是对农药敏感的部位,许多神经系统的毒剂很容易从这些部位迅速达到神经系统而发生致毒作用。

    幼虫体躯两侧的气孔当然也是容易接受药剂的部位。体躯的每一节的两侧均各有1个气孔。但是药剂通过气孔进入虫体的最佳状态是气体状态,也就是杀虫剂必须具有的熏蒸作用,才能直接进入微气管而扩散到体液中。

    一般化学农药只要有较强的气化能力就能够发挥熏蒸作用。例如敌敌畏等,都有一定的气化能力,所以都能发生熏蒸杀虫作用,敌敌畏的熏蒸杀虫作用十分强烈。有些地方把敌敌畏拌在麦糠中撒在棉田里防治蚜虫,就是利用了敌敌畏这一特性。在风较大时不宜使用,因为风会把敌敌畏的蒸气吹散。另外,用硫黄防治螨类的作用,也是因为硫黄具有升华性,会产生硫黄的蒸气而被螨吸收。

    昆虫的幼虫躯体分为10多个体段,称为节。节与节之间是一层较柔软的膜,称为节间膜。早已发现节间膜容易被某些农药渗透,也容易被农药的粉粒擦伤,或导致虫体脱水,或使农药更容易进入虫体。

    4.幼虫的习性 昆虫的幼虫习性变化多端,这些习性同农药的正确使用关系很密切。例如,潜叶蝇类害虫的幼虫潜入叶表皮下面为害叶肉部分,钻出许多像隧道一样的孔道。在这种情况下,对叶面喷洒的杀虫剂一般都不容易发挥作用。又如,玉米螟等钻心害虫的幼虫在植株的顶部叶片所卷成的喇叭口内因此也很难发挥作用,然而改为撒施颗粒剂就能奏效。有些害虫的幼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例如,茶毛虫的三四龄幼虫在茶树树冠的侧面中部群集,这时特别有利于进行化学防治。小麦长管蚜在小麦抽穗期密集在穗头上,也特别有利于喷药防治,如采用吹雾器的窄幅实心吹雾头进行吹雾施药,药液会密集在穗部而使农药用量大幅度降低。水稻螟虫、棉铃虫、苹果食心虫等许多害虫的幼虫都具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和习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害虫必须仔细了解和掌握其行为特征,然后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

    (二)成虫

    昆虫的成虫形态和行为的差异很大。如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重要农业害虫类群,形态迥然不同,行为和习性也差别很大。鞘翅目、直翅目的各种害虫成虫和幼虫阶段都是咀嚼式口器,而鳞翅目的害虫只是幼虫阶段是咀嚼式口器,成虫则是虹吸式口器。同翅目害虫,如各种蚜虫各个阶段的虫态都是刺吸式口器。其他各目昆虫也各有其特点。

    成虫的躯体表面上也分布着各种感受器官,包括感觉器和化学感受器。成虫的一对触角上密布着许多此类感受器官。从蝗虫的触角的电子显微镜摄影图像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它们(图2…2)。在图2…3中显示了各种形态的昆虫触角,在这些微细的触角上都有各种感受器官。

    图2…2 蝗虫的触角,显示密布的感受器

    A。触角端部 B。触角表面局部放大,示感受器

    图2…3 昆虫的各种触角

    A。触角的一般结构 B。头状触角 C。棒状触角D。板片状触角 E。肘状触角(前段是串珠状)F。锯齿状触角 G。梳状触角 H。羽毛状触角

    成虫阶段的许多昆虫都有趋光性,这是利用灯光诱杀的依据。对许多鳞翅目成虫采取糖醋诱杀的方法则是利用它们对糖醋混合液的趋化性(通过化学感受器而发生)。

    许多害虫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