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识明珠不识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路上,她都盼望着早点成亲。谁知道老天弄人,越期盼的事越不能如愿。在芙叶城她成过一次亲,在虎敕关又要第二次披霞帔戴凤冠得嫁人了。而第一次被雨前打断,第二次假冒公主嫁给鞑靼人也注定是一场悲剧。两次婚礼都是半途而废。明前坐在石牢里望着窗外的边关明月,忽然间悲从中来。

    也许,也许,她这辈子是遭到了天谴!注定会遇人不淑,婚姻不畅,每次婚礼都会被打断,每回都遇到了阴险恶毒的假新郎。说不定这辈子她嫁不出去了。

    这次成亲如果能被搅乱,崔悯顺利地救出她,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名声她早就不敢肖想了。进敌营,与蒙古人拜堂成亲,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名声被毁还是轻的。最差的结果是被发现一刀杀死,小命断送在北国敌营。

    那样,就不用担心嫁不出去了,她悲凉得想着。就再也不用担心名誉受损,是不是真范瑛,还能不能结婚,想与谁结婚了她本来不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但她这短暂的一生太波折起伏了。在这个夜晚,想着自己永远不顺的婚事,明前心头涌满了阴云,险些为自己掬一把同情之泪了。

    烛火跳动,石室朦胧,她隔壁不远的囚室就关押着崔悯。他被皇帝放了,却未走。正与锦衣卫佥事刘春交接职事。他决定要亲自进敌营,就把掩护元熹帝突围的任务交给了佥事刘春。清秀的美少年把锦衣卫指挥使的腰牌和金虎卫符交给了刘春:“你保护皇上直接回京城。如果中间有变,皇上发生不测也不要回头!直奔京城,把最新的战况送抵京城。我已经向皇上言明,还附了一封给董、王两位太后的推荐书。如果我没能活着回来,皇上和两太后会提升你做锦衣卫指挥使。你性格稳重,履历清白,有些保守但能守成。早就够资格做锦衣卫指挥使了。继续为国家效力吧。”

    刘春的声音很沙哑:“大人,你该保护着皇上突围回京,属下留下来以性命保护范小姐。”

    “不。”崔悯摇头:“范小姐是自告奋勇地代公主去敌营的,为国为民出了大力。她有这份忠勇之气,我也要与她同进同出保她平安。”他望着刘春和柳奕石的表情,又腼腆地一笑,直言不诲地说:“罢了,除去国家大事和职责,也算是我自己的私事。我很重视那个姑娘,希望能保护她平安无事,让她得到梦想里的东西。这事绝不更改。”人们只得同意。

    被关禁闭的伍怀德没有来看义子,命太监送来了一壶酒,捎来了一句话:“孩子长大了,总要挣开父母的怀抱去闯荡江湖的。我不赞成你的主意,但赞赏少年人的勇气和豪气。一壶薄酒赠英雄,明日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不负祖业,鹏程万里。”

    这是最后的别离了。清逸的白衣少年静默半晌,咀嚼着义父的离别赠言。他命人送给了隔壁的明前一杯,也为自己倒了一杯,在寂静的囚室仿佛对着她,对着自己,也对着所有人说:“这杯洒,先敬父母,再敬天地,最后敬义父。多谢义父多年来的养育教导之恩。此生若无法还报,来生再报。我敬爱义父一生一世。”

    他一口饮尽。随后少年坐在木桌上,一手持酒,一手轻敲着木桌,边饮酒边悠远地吟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玉宇。长风破浪有时尽,直挂云帆出沧海。”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天下,我终将会施展报负打败鞑靼人。救出皇上、义父和你!这世间,我要尽我的所有能力奋勇前进,使我所爱之人长命百岁,使我所爱之国长治久安。”

    明前坐在隔壁椅上,手持瓷杯侧耳倾听着。他清跃激昂的声音仿佛穿越了这个午夜这个天下跃进了她的心。不知不觉,她泪水沾睫,心头那一抹沉重的阴云也微微消散了。

    ——我要尽我所能奋勇前进,使我所爱之人长命百岁,使我所爱之国长治久安!

第二百一十四章公主和亲(七)() 
与此同时,鞑靼军营几十里外的高坡处,小梁王朱原显站在茂盛的树林边缘,眺望着虎敕关和鞑靼军营。鞑靼军营里一望无际的篝火像银河瀚海一般,震惊人心。人们来探查敌营,小梁王身后站着俊秀年青人和中年儒生。

    儒生道:“殿下,梁亲王传下最新军令,命令我们呆在原地不准动兵。三万人马打不过七万敌人,皇上也不会信任我们。不救是错,救也是错,做多错多,不如不做。我们不能冒险。”

    朱原显霍然转身,五官凌厉,目光凶顽。

    许规道:“梁亲王不欲救皇上。这是北疆群臣和藩王商议后的决定。”

    小梁王又转过身看着前方,神情平静,眼睛如火焰般炽热:“我知道了。军令来得晚,我已经出了兵。我知道父王的主意很正确,也知道朱元熹是个混帐,我也犹豫过要不要趁机杀了他以绝后患。但是明前说得对,我救他不是为了他,是为了万里江山与天下苍生。他死不足惜,可是他会连累着大明百姓跟他一起进地狱的。所以我会在这个关键时刻伸手拉他一把。而且我最想从虎敕关里救出的人是她!”

    他的乌黑眼睛搜寻着眼前的军营和城关。想在那浩如烟海的军营城头找到她的身影,但是看不到:“一个弱女子尚且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这位藩王,想争夺天下的皇子龙孙,怎么可能还没有一个小姑娘有志气呢?如果连为了救百姓必须救皇上的情怀胸襟都没有,我又与朱元熹有什么区别!”

    “就如同我想救百姓就只能先救皇上。有时候我们为了达到目地,不得不连仇人也一并救了。这就是我现在不得不做的事。”朱原显的双眼温情脉脉地注视着高坡丛林下面的荒漠,和那个烟雾蔼蔼的城池关口,声音饱含着真诚:“我听了她的话,很敬佩她。她是我们当中最慈悲为怀最关怀天下的人。她知道这个道理,才故意以身涉险得进敌营代嫁。她在激我。她衷心得希望我与朱元熹不同,是个真正的能维护国体国土和百姓性命的好君主。我也确实与朱元熹不同!我现在必须要进军打败敌军救出皇上,等打败了鞑靼国,我才会挥兵进关,与朱元熹争夺天下!”

    “不必再说了。等公主和亲进敌营就进军。”他斩钉截铁地命令道,转身下山。

    许大先生气得摇头顿足直想骂娘。放过了这种老天恩赐得杀死皇上的好机会,何时才能名正言顺得再杀死朱元熹啊。杀伐决绝的小梁王怎么变得如此迂腐?都是跟那个满嘴仁义道德的无知女人学的。真气煞人也。凤景仪同情地看看他,许规大怒了:“我错了吗?为三万北方军着想,为以后逐鹿中原的大势着想,现在杀掉朱元熹才是最上上策啊。他还去帮朱元熹的忙,真是气煞我也。我们得顺应天意殿下坚决不能娶那女人,她的眼光格局都太小了,不能当皇后。这次还进了鞑靼军营”

    凤景仪疲倦地一笑:“你没错,他也没错。现时现景为了大局他只能这样做。想想有益的一面,我们驰援朱元熹,在天下人心中我们起码是正义无私的。最重要的一点,那里面有一个人,他必须要救出来。比起这个混帐皇帝,她更心性高洁善良正气,更能感动天下人。她比他重要千万倍,我们救的是她不是他。”

    许规感受着他的口气,眼光森严:“你呢?光替别人牵线做嫁衣了,你打算怎么办?我觉得这个出身有问题的乡下女孩跟你蛮投缘的。一个劫匪女儿不能做皇后做个臣子夫人还行。”

    凤景仪扑哧笑了:“许大伯你可真奸诈!别替我担心。事情不到真相大白,谁也不知道谁是丞相、劫匪女。我们还等着那个结果呢。我好像已经抓到了结尾的影子了,说不定我会赢的。我们去准备吧,大战就要开始了。”

    *

    *

    *

    婚事在两军对垒的气氛中谈成了。张徇张老丞相做为使者多次出入鞑靼营,与鞑靼大将军脱利协商婚事。他经受了无数的刁难,在鞑靼南院大王李崇光抵达军营的头天,与脱利达成了婚事。隔日进行“和亲典礼”。

    鞑靼人对李崇光与益阳公主的婚事很欢迎,说他们进北疆也是为了大王迎娶大明公主的。大明皇帝对这件婚事推三阻四,鞑靼人才一怒之下地进北疆包围了皇帝行营。说得这位鞑靼国第一猛将南院大王李崇光是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多情种子似的。

    元熹帝也是坚决地促成婚事。大臣们各有意见。张徇张老丞相为了和谈成功极力赞成。刘诲被伍怀德打了一枪后越发惜命了,怕死了凶残的鞑靼兵,也很赞成。伍怀德被皇帝关了禁闭,不发表任何意见。范勉像是对眼前的局势感到了心灰意冷似的,一语不发。四位心腹大臣多半都赞同与鞑靼人结亲。不过,是“真”结亲,不是“假”结亲。张老丞相与刘诲这对不共戴天的仇敌居然联合起来,一起劝元熹帝别听崔悯和梁王的计策。把范小姐封为公主真嫁给鞑靼人吧。鞑靼人凶残,欺诈他们无疑于“以卵击石”。万一计策失败君臣都没命了。

    元熹帝却一反犹疑的常态,赞成着明前假冒公主代嫁。他素来自卑又自大,被明前骂过亡国昏君后,遭受到了奇耻大辱。因此横下一条心命令崔悯和明前去诈婚。她竟敢蔑视狂骂他这位至尊皇帝?朱元熹恨不得立时把她送进敌营,五马分尸,凌迟处死。崔悯小梁王的眼睛都瞎了,看不出她是个疯子吗?他压抑着极度的愤怒,厉声驳回了张丞相和刘诲的话:“让她去代嫁!朕决定了!不用再说。”

    于是婚期就订在明日。鞑靼大将军脱利传达了李崇光的命令,成亲后就放元熹帝归南。人们闻讯又惊又喜。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