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识明珠不识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母亲揭开了事实。如果她被杀了被深埋在万人坑底下;陷入了荒漠的流沙里;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认不出尸体;被乱兵砍成碎块拼不起尸体呢;甚至像先皇一样被鞑靼人挟持到了蒙古鞑靼做了俘虏呢?她说她“十死无生”!这些话像一把利刃劈开了他营造的幻想假相,直面着冷酷现实。

    她应该真的死了他痛苦绝伦地想着。

    小梁王忽然影影绰绰地想起了“虎敕关之战”的夜晚。那个如梦如幻、从天而降得救他的红色影子。这两月他恢复伤势时,曾经回忆了千万遍那个亦真亦假的夜晚和人影。直到最后他才恍恍惚惚地意识到,他晕迷中所见的景象好像是真的!

    他可能在战场中真的遇到了明前。否则很难解释,他为什么能从脱利王子的手底下逃生,被隐藏到泥沟的死尸堆底下,最后被崔悯找到救了回来。那些都是真的!在那个混乱得天崩地裂的战场,他遇到了明前。她看到了他因为受伤被脱利王子打倒快没命了,就说服鞑靼人李崇光阻挡住脱利王子,把昏迷不醒的他拉到了深沟藏起来,又一次得救了他。他当时觉得脸上火烧火燎的,不知道是她淌下的热泪还是鲜血,如火如荼得滴满了他的身体。她的声音也似远似近,飘荡在他的头顶,直击心田。

    ——“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已不是范勉的女儿,这样就不必背负着亏欠你们母子的沉重负担了。有时候我又希望自己是范瑛,这样就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弥补错误,使你们以后的人生过得幸福了。我就是这样一个又矛盾又渺小的女人。一心想为家为国做些事情,又充满了胆小怯懦。所以,为了胆小怯懦的我,求求你也不要死。因为我无法面对你死后的世界。梁亲王的愤怒,杨王妃的绝望,和这个积重难返,濒临崩溃的北疆和大明”

    ——“我太痛苦了,我太怨恨了。为什么这个无耻事要落在我头上。这一件件的风波为什么要送到我面前,成了世上最难解的局。我太累了,我真恨不得每次睡着后一睁开眼睛,就回到了十岁前的大龙湾小山村。和娘亲,妹妹相亲相爱的自由生活着。就不必面对这种又痛苦又迷茫的局面了。我好累,脖子好痛,浑身没劲,忽冷忽热的,血都快流光了,我已经撑不住了。我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有没有用,有没有意义,我觉得我这一生都是一场图劳无功、毫无意义的噩梦”

    ——“如果你再死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我也真的撑不起了。死了也会后悔的。所以,你活过来吧。像你说过的那么爱我的话就努力活过来。做个打败敌军的好元帅,做个比朱元熹爱护国家子民的好亲王,做个爱护父母保护妻子的好男人这样,我也就能放心地死了!”

    ——“活下去,打赢这场战,保住北疆和大明,以后做个好藩王。将来娶个真正的名门户对的公主,幸福地过一辈子。忘记我这个不知道自己是谁,快要死了的,只会给所有人带来麻烦和痛苦的女人如果没有遇到我,你不会变成这样吧。”

    是她说的话。一把血一把泪,说得肝肠寸断,全是血泪肺腑之言,全都是决别死别的话语!

    之后她就从纷乱的战场上消失了,如同在这个纷争乱世上消失了。她那时候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吗?就那样的与他决别了。最后再救他一次永远得决别了。

    不——朱原显被这个想到的真相刺激得快疯了。为什么她不肯躲在他身旁等人来救呢?为什么她要倔强得消失了呢。她就这样轻易又慎重得决别离去,在这个繁花如锦却又冰冷如雪的乱世上留下了孤独的他。留下了承载了太多她的记忆,恩情,依然爱着她的他。这太残酷了

    ***

    朱原显强行按捺住激荡的思绪,撑住软弱的内心,脸面也松驰下来,微笑着安慰杨皇后:“母亲,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会派人继续去找她的尸体。但是心里也会惦记着你的话。如果她死了我会接受这个事实。”

    杨皇后含笑地点头:“你只管去做,做到心甘情愿才好。但是你找过了,找到了最绝望处,记得回头看看我和父亲。我们永远在这里等你。”

    朱原显静静地站在那儿点点头。杨妃这一生极荣也极哀。享尽了人间的尊崇富贵,也受尽了人间磨难与苦涩。内心千灰百孔,只有最贴心的儿子、丈夫两人支撑着她已然坍塌的身心。他不能再任性得给她增加重担了。朱原显定定神,压抑住胸口涌起的一股子苦涩甜腥味道:“母亲放心,我不会就此垮掉的。”

    说完后,他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内殿。不敢再停留了。他走到了殿外庭院里,走了几步,忽然停下了步伐,仰脸看着周围。

    天气灰蒙蒙的,寒意迫人,天空里闪烁着一片片亮晶晶的微光。原来是下雪了。飘飘洒洒的雪花落到了藩王府庭院里的古梅树和殿舍上,把整个宫殿映衬得像缥缈朦胧的仙境。小梁王挺拨得站在殿外,盯着那几株寒梅和漫天白雪。红白相映,雪雾弥漫,如诗如画,美如仙境。人群房舍都远退了,天地间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在这片久久的死寂中,他觉得内心有一根细细的长弦在急速地伸长,延伸,绷紧,一直拉到了极限。

    快要拉断了!

    不,不会的!她不会死的!他心里的那根“坚持”、“爱她”、“相信她”的弦不会拉断的。她死了又怎么样?他的爱还是那么悠远绵长。她消失了又怎样?他的思恋能跨越时光直到天长地久。

    他不停地告诫着自己要稳住,抵御着那浪涛般卷来的绝望、沮丧、沉沦和昏厥感。一阵阵狂潮冲来几乎冲破了他心里的长堤。忽然,大浪冲破了长堤。

    他觉得喉咙一甜,头晕目眩。忙疾走两步,在古梅下低头。“哇”的就吐出了一口鲜血。点点滴滴的鲜血喷在了白雪覆盖的树干和地面,比灰黑的地面还亮,比梅花还艳红惊心。

    侍卫们大惊。朱原显伸手止住了他们慌乱。他盯着那滩血,也觉得恐惧极了。却觉得胸口又有些轻松了。仿佛堵在胸口的大石头被搬开了。“怒极伤脾、哀极伤肠、悲极伤心”,这口血压在他心头已两月了,在时时得翻腾辗转,浮上来又压下去,压下去又浮上来。直到此刻吐出来,他反而放下了心。只是吐出了一口血而已,他还要庆幸他没有被这种忧愁痛苦和恐惧压死了。

    他不会被击倒的,她也不会死的。她亲口说过想嫁给他,他也说过事情结束后要娶她。他们怎么会在半途中倒下死去呢?他心底自语着,仿佛给自己增加了无数的信心,转身拂袖而去。

    急风劲雪笼罩住了这个朦朦胧胧又极尽哀愁的藩王府。

第二百三十二章比死亡更危险() 
伍怀德死了。

    掌印大太监在虎敕关一战中,代替元熹帝引走了追兵。他成了众矢之的,被敌军追逐着射击追捕。身中百箭。如果不是鞑靼军要留他一条活命就被一箭穿心死了。伍怀德身负重伤,大内侍卫和太监们拼死得救下他,终于撑到了绿松城乡勇逆袭,险胜了战争。才保住了一条命。这两月间他随着北方军回西京,遍请了军中和本地名医救治,还是没有挽回日渐沉厄的伤势,伤重而死。

    至此,随同大明先帝朱元熹北巡的四位股肱重臣,除了老道圆滑的张首辅见机行事得投靠朱堪直保住了一条命。其余三人都死于“元熹北巡”中。

    大雪皑皑,风势更强,西京城城东的望金山山腰,一位白衣美少年正在挥动铁锹挖土掘坑,掩埋着一具薄薄的棺材。风雪里,衣裳单薄的美少年,动作沉稳,面色沉郁,一丝不苟地铲着黑土。一声声单调的“呼啦”的沙土倾倒在棺材板上的声音,显得格外的寂寥惊心。整片山峰都沉浸在一种悲沧郁结的气氛中。

    他在风雪中聚精会神得扬土埋棺,似乎想把这个坟茔修整得整齐美观些。旁边有位穿锦锻深蓝色官服,披着裘皮大氅的面如冠玉的年青官员,肃立地看着他。数百名侍卫和锦衣卫站在更远处守护着。

    凤景仪有些歉意的说:“我们可以为伍太监举行一场风光大葬的。小梁王不能立刻恢复了崔氏爵位,但会亲自来吊唁哀悼。”朱原显已是太子,北疆群臣还是习惯得称他为小梁王。

    “不必了。义父坚持要薄葬。不大葬,不吊唁,不陪葬财富。”白衣胜雪的美少年平静的微笑着。面孔宁静致远,五官像风雪里盛开的雪莲花,晶莹、淡泊、锐利、璀璨。整个人像灰蒙蒙天地间的一颗耀眼夺目的宝石。他神色安宁地说:“义父走得很安详。此生虽有不甘,亦无遗憾。”

    死前身旁有爱子陪伴;以死偿还了元熹帝对他的提携知遇之恩;爱子选边站队的梁藩王身登大宝,未来的崔氏复兴有望;还死在了这片与少年好友候门公子相遇相知的北疆土地上心愿了结,恩怨还清。他死得宁静,安详,无牵无挂,无所畏惧。

    来时是一个清贫高洁的民间儒士,去时也除掉了权势富贵或威名恶名,恢复成一个两袖清风身无长物的书生。在西京“望金山”坟场里长眠着遥望京城。

    崔悯眼神清澈,动作平稳地铲了最后几锹土,把坟包修得平整些。

    “你可真是古怪啊。”凤景仪的脸又带出了一贯的戏谑嘲弄模样,感慨地说。

    崔悯没答话。将烈酒撤在了风雪墓前,默默与这位权盛到帝师又低贱到奸宦,即崇高又低微的义父诀别。

    凤景仪转过脸专注地看他的脸,幽幽地说:“小梁王伤心吐血,把北疆朝廷和杨皇后都吓坏了。他到处去找范瑛,差点耽误了回西京和鞑靼军情。而你这位当事人却平静得接受军令,带着锦衣卫追踪鞑靼军了。没有一点反应。令人怀疑你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你曾经为了她和梁王争了几回,连架都打了几场。如今她失踪或者死了,你就立刻转了模样,跟没事人似的。你很反常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