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识明珠不识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悯也垂首还礼:“就是这两事。我告辞了,你多保重。”

    他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铁门后的年轻女子。像是想把她记在心里,就转身欲走了。他的身后是阴暗窄巷,旁边是拥挤众人和茫茫红尘,身前是此生此世最关心的所在。他的内心焦虑得像翻天覆地的烈焰岩浆,快要爆发了!

    长长的夹道远处传来了监狱外沉闷的钟声和狱卒的低喝声。霎时间他猛得一激灵缓过了神,睁大眼睛环顾左右,浑身不知道自己所在何方,所寻何事,所求何愿了该走了,他不能在此逗留太久,会招人猜忌的。但是他的身体僵硬得戳在原地,想走,却迈不开脚步。

    ***

    他走不动,身体沉重得要陷入地下,内心满满的都是沸腾如火的感情。满腔话语堵到了嘴唇边,却怎么也说不出。身后跟满了来监视的朝廷官员,太监女官和三法司同僚们。所以他说不出,道不明,只能僵硬得站在原地,隔着监狱牢门深深得看着她,把满腔的感情从眼睛里倾泄到她身边。

    他以为她会理解他来的目地的。不,她能理解他,却还是冷硬得拒绝了他。再度拒绝了他。

    也许,也许从那个两国边境的战场上晚去一步救她的时候,他就已经失败了。

    聪明的她或许知道了一切。

    他在战场与小梁王约定过,在最后的战争,谁先救下明前谁就有资格继续与她结缘,谁输了就退出这场奇特的竞争,再也不出现在她面前。他输了,也做到了。战场上遥遥得向城头望了她一眼,就转身策马去追杀敌国大将扭转战局了,从此再也没有露过面。战后,他继续在鞑靼土地上追击着溃败的敌军,把自己的行程安得满满的,使自己没有空儿去回忆这件事。他是故意得决定避开这件事的,这件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被迫放弃的案子。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在茫茫战场再次去追踪李崇光,几经生死,直到抓获了敌国大将。

    在战后混乱的鞑靼土地上,像个疯子似的追踪着一个飘渺的梦。就像是追踪着自己焦虑如火的心。都已经是这样了,为什么还不愿意放弃,彻底地忘记了她?那时候就像是回到了她失踪的那两年,他将满腔的激情和热忱都放在“追踪李崇光”这件事了。好像这样,就能把自己心里的最空虚可怕的黑洞和绝望都转移到行动上,才会使他愤怒的脑子、焚烧的心都平息下来。不用把自己也活生生得烧化了。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得追捕李崇光,疯狂得追索着一个梦,想为自己这场青春、热烈又无望的爱情划上个完美的终点。

    结束就结束吧。

    人的一生有很多不完美、不圆满的事。从他出生时就家破人亡,随着义父伍公子从贵胄名门流落到了京郊贫民窟,尝尽了人世百态和世态炎良。他就知道这世上的事大多数是悲伤的,无奈的,痛苦的。而少有幸福的,圆满的,和称心如意的。小小年纪的他就知道人生最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人们头顶上的三尺神灵是丑恶而冷酷的。

    他知道幼年的自己遭遇到了世间最大的冤屈不完美,但将来,也许还会遭遇到更大的冤屈不完美。果然,这种不完美不圆满就在他二十多岁时,保了新帝打败敌国风光得回到京城后,无情得扑到了他眼前。

    竟然以这种方式,再一次地戏弄了他!他还不得不直面承受着,连后退躲避的机会都没有,连在人后难过痛苦的机会也没有,就被逼着承担这种不完美不圆满了。真是太悲情的经历了。

    而他只能以不停地前进奋斗,来消磨内心的苦涩和悲情。所以他执死不悟,历尽万难,几度负伤损命,放下了对那位充满传奇性的枭雄李崇光的欣赏之情,也绝决冷酷得抓获了他带回京城。是想使他和她有一丝得到“真相和公平”的机会。而他回到京城,她劝降萧五后,却落到了这种最困难的地步了。所有事都疯狂又意外得向着最坏的方向而去,她也直向了最痛苦恶劣的结局了。

    这不是他的初衷,不是他九死一生得抓住萧五,历尽万难得带回京城的初心啊。这种“真相和公平”不是他所期待的东西。他痛苦绝望得快要俯地呕吐了了,这次的“真相与公平”快把他打入了地狱。

    他觉得自己太矛盾了。他从小到大都是个矛盾至极、不合时宜的人。对自己的祖父的冤屈耿耿于怀,却又必须远远放下了;爱国爱民有一颗为国家的赤胆忠心,却又必须和义父玩弄权势,选了个最懦弱无能最好掌控的朱元熹上台;进入了锦衣亲军时,心里想保持住独善其身的清高和善意,却不由自主得随波逐流得干着一些丑恶事;是皇帝亲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指挥使,却最终背叛了先帝,拒绝执行先帝的撤藩令,反而帮着代宗父子打击鞑靼坚守北疆

    外表是最险恶毒辣、冷血冷酷的锦衣卫高官,内心却这么纯洁忠诚得以国事为重。放弃了祖父的平冤清河崔氏的复兴也要保护国家。外表看起来又聪明又冷酷又自私,内心却拥有着世间少有的大慈悲、大仁义,大忠贞。是个真正的以天下兴亡已为任,悲天悯人式的人物。他是个天底下最矛盾的人。

    还有眼前的这个最爱的姑娘,他为了“真相与公平”,数次做出了对她不利的决断,硬生生得把她推到了远方,离他越来越远。嘴里说着关怀她保护她的话,却一次又一次得伤害了她,使她伤心绝伦。越爱她,越对她和自己都苛刻。越爱她,就把她推得越遥远。

    ——他就是这样的不合时宜,矛盾到死的人物啊。

    崔悯盯着牢狱里平静无暇的少女,心隐隐得绞痛不休。

    他是不是做错了,他能不能改变这一切呢?在她失踪两年时,他也曾无数次得扪心自问,他是否做错了是否还能推倒一切重来?内心却始终没有答案。“爱”模糊了他原来坚定的信念;“爱”又逼着他去推翻信念,“爱”又逼迫着他继续追踪敌人,执著得追寻信念把真相和公平拿到她面前。“爱她”是这世上他最坚定清晰的东西,“爱她”原本就是天底下最没道理最不能控制的事啊。

    现在案子大白。他为了真相能做的说的都已经做完。他便决定为自己做一件事。他决定抛去所有的额外原由,只为内心最真实的自己做一回事。

    他狠狠地闭闭眼,又霍然睁开眼,向前走了两步走到铁门旁,隔着铁栏杆向她伸出了右手,轻声招呼着她:“等等,我还有一事。有人把这个拿来了给我。”

    明前盯着他,心猛然得提起来。阳光直晒着崔悯的手,一团光芒四射的红光灼痛了人们的双眼。崔悯的右手手掌里,握着一把朱红与紫红色相兼的珍珠串,上面缀着数颗绿宝石。放射出光华流转的艳光。这,这是昔日他送她的那串崔家之宝的珍珠佛链。

    明前看着它觉得快窒息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不识明珠(下)() 
这串珍珠佛链怎么会到了崔悯手里?

    崔悯站在铁栏杆前,眼光深沉地看着她,无波无澜地解释道:“这串珍珠佛链是雪珑送来的,说要卖给我。”

    “卖给你?”明前的瞳孔微微收缩,心里微凉。

    崔悯神色平静地说:“对。她昨日来找我,说要将这串珍珠佛链卖给我以换取银子。我想拿来与你确认一下。我记得这串珠链是你的。”

    明前死死得盯着珍珠佛链,内心激荡,一时间竟然无法移动视线。这条珠链承载了很多东西。从北行路上的初现;他借他人之手第一次赠给她;后来甘兰寺悬崖边她为了救他又把珠链抛还了他;他死而复生得返回北疆第二次坚持着送给她;第三次又兜兜转转得落到了崔悯手里,现在再次展现在她面前。真如一场惊心动魄反复无常的梦。

    ——总是在峰回路转中再次出现在两人之间,每次出现都令人悲喜交加、感概万千。

    那时候她准备去敌营代嫁,痛定思痛,把身边仅存的重要的人和物一一安置妥当。放还了范家下人的卖身契让他们各奔东西,令雪珑跟着她年青的侍卫丈夫,脱离自己参加了北方军。奔向了个好前程。她也不想再看到这串饱含着两人爱恨情仇的珍珠佛链。离开小城前将这串清河崔氏的家传至宝也交给了雪珑,让她伺机还给崔悯。之后她代嫁入军营,失踪两年,再度在边境现身,大战后随太子进京。却未想到这串珍珠链会在此时出现并到了崔悯手里。

    她盯着珠链沉默不语。雪珑一拖两年,在前日探监与她深谈后才自作主张得把珍珠佛链还给崔悯,还要“卖”给他。是想筹措救她的银两。这明前心情摇曳,情绪起伏,内心激烈得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

    崔悯好像没有看到她的激烈情绪,低着头与她一同看着手掌心的珍珠佛链。话语淡薄地说:“这串珍珠佛链是我的家传之宝,不慎遗失。我曾悬赏二十万两银子赎回。多谢明前姑娘找到让雪珑还回来,我会依约把赏金交给雪珑姑娘。”

    明前的目光透过铁栏杆,心里酸涩难言。原来事情百转千回得到了最后,还是需要这个男人来解围啊。有了这光明正大的从崔悯处得来的二十万两银子,才能堪堪得挡住刁难贪婪的官府和后宫,使她全身而退。雪珑卖给他珠链,一是可以索得重金,二是想替她一出心头恶气。但是,明前盯着他手掌里的散发出彩虹光芒的珍贵珠链,却觉得自己的心魂都被异彩纷呈的宝珠吸干了,使她心神动荡,目眩心涩。她该庆幸有借口得到巨款,却艰难得说不出话。

    她面孔僵硬,嘴唇颤抖,半晌才艰难无比得摇头:“不,你意会错了。这条珠链不是要卖给你,是要还给你的。这是我无意中得到的崔大人的家传宝物,怎么能卖回去呢?多谢崔大人的宽宏大谅和好意。但是你弄错了。小丫环也传错了我的话,崔大人不必也做错了。”

    牢房内一片寂静。人们眼眉犀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