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想,忽然有点惊悚!
自己这是被正德带坏了么?怎么有这样无聊的想法?不对,不对,我还是想点正事。比如怎么从那些洋大人的手里再骗点种子来,也好壮大承乾宫的种田事业。
当皇帝老婆实在是很无聊的事,规矩太多,听个戏都要看日子的。且这年头的娱乐实在也没什么意思。除了码字,也就只能去御花园看看了。
所以这种种田倒是个打发时间的不错选择,还能丰富下食谱,何乐而不为?
周老汉也被赏赐了一份菜,老汉舍不得吃,把肉食都端回去给家人吃了。自己端了一碗红薯粥,加了点土豆丝,蹲在远处吸溜吸溜地吃着。边吃边感叹:原来内阁大学士和天子跟他们这些普通人差不多,吃起饭来也跟抢食似的,这才像话啊!
跟那个妖艳死太监一点都不一样!明明是个阉人,还摆谱,以后揍他!
在皇庄玩了一天,到快黄昏时,一群人才启程回京。
第二日,报纸上就报道了这事。在随后的日子里,随着消息的传播,整个大明都沸腾了起来!
许多人都开始出售土地,粮商则是大规模抛粮,各地官府都紧张得不行了。日夜派人检查市场,按照朝廷的指使,不断收粮平衡粮价。
而对于出售的土地则是没什么反应,这令土地的价钱再次暴跌。正德的思路十分清楚。谷贱伤农,这是万万不可的,会动摇国家的根基。但对于那些卖地的可就没这么客气了。
说句难听的,有几个自由农会去卖地?卖土地的那都是大富大贵的,很多地都不干净。至于那些商贾,虽有不少田地,但他们主要收入并不在田里。而像简宁家这样的,那更不会卖地了。有官府平粮价,卖地做什么?只有那些手里兼并了许多土地的权贵才会着急。
他们的地现在不卖,以后就只会变成荒地。高产粮食的出现会让土地需求变少,此刻不卖,以后就卖不出去了!
为了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正德不断地命唐寅搜罗人才,在报纸上不断搞各种经济走向,国事分析。然后猛地又抛出一个炸弹来:正德七年将正式开海!
开海!
这下炸了!整个大明彻底炸了!正德这手玩得太毒辣了!毒辣到就不像个二十岁的人该想出来的主意!
开海,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海!百姓商贾都可以去海外寻找财富,并且朝廷承诺:若在海外寻到土地岛屿者,便可自行开垦,所开垦土地都归开垦人所有,并可授予官职或封爵!前提是,要拥护大明统治,而大明也会派舰队保护海外汉人!
皇室宗亲若有愿意出海者,待遇照例。但一旦出海成功,则不再享受宗室待遇,并要归还皇家所赐土地的八成,俸禄也不再发放。但相对应的,皇室宗亲可在海外封王,其子弟也能在海外为官。
在用人发面,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室宗亲,应先以大明子民为重,再用他国蛮夷。除有特殊技能者,否则不可逾越此条例。又备注:大明国土内皆大明子民,非唯汉尊。云南,湖南等地土司,土人一律平等相待。
这期的皇家日报足以载入史册,这天,对于大明以及大明的百姓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而且也就是在这期报纸上提出了一个雇佣制度来。
这个制度对海外开拓雇佣金以及待遇做了明确的规定。不再是笼统的什么“爱民如子”之类的屁话,而是用法律法规,一条条明确了用人工时,待遇,工伤等相关劳动保障。
同时国内也有一套标准,里面规定了最低月俸的标准。为了降低世人的抵抗态度,正德又出了一套商税制。小商小摊贩免一切税收,而其他则是按照五个等级的税率来收钱。
一群大明人看得眼花缭乱,总有种世道要变了的感觉。一群粮商,权贵骂得半死,一群宗室子弟陷入了沉思与纠结
大明正德六年的这个冬天显得格外不平凡,高产粮食的出现将所有反对下海的声音统统打碎,最后一道屏障被十几二十石的数据给推翻了。
没有一个大臣再敢反对开海,不仅是开海,他们甚至连反对收商税的话都说不出来。若不是朝廷有钱,皇家有钱,这回如何平衡粮价?
且正德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后,他们光看就看了好多天,头皮都麻了。天子这些年胡闹难道只是假象么?他这是做了多久的功夫?这条文细致到令人感到心凉。
从海外开垦的各种细节到律法,林林种种,他们能想的问题全想到了;没想的也都想到了。他们实在想不出,这世上怎么能有人将律法细致到这种地步?
他们反驳不出来,而且也不想反驳。因为天子要增设官员,谁敢反对就是和天下读书人作对!他们没有那个胆!
每一个地方,从乡村到县衙州府都增设了官员,甚至增加监督机构。这些机构都是文武同时担任,明确了文武平等的概念。大明那么大,还有即将到来的出海潮,谁敢反对?那么多候补官员听到这消息眼珠子都红了,你反对一句试试看?
出了紫禁城就被人套麻袋了好嘛!
这一回合,众臣都感到了天子的深不可测。同时,也感到了穆妃的可怕。这东西要说没穆妃什么事,打死他们都不信好么?只是穆妃这样一个出生的人,到底是从哪学来的帝王之术?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打得他们都没脾气了,只能眼睁睁地忍着肉痛,一边迎合时代潮流,一边写信回老家:赶快卖地!
而更让人绝望的是:正德居然开放南京等地的造船厂,只要有能力的都能去那儿干活,同时也接民间的造船单子。同时也鼓励民间商贾组成商盟,自行研发出海的船只。
古老的机制被打破,总是会引起一段混乱。可这回,所有百姓居然觉得这事不错。
起码,自陛下自己做买卖以来,他们有好多人因此受益了。若是步子再开大点,就算没胆量出海,起码不怕饿死了不是?再说现在有了一个最低工钱标准,活干多了,还得给钱;干活中受伤了,死了,还有抚恤金不管能不能发到位吧?起码有个盼头不是?
而那些胆大的人则是想尽办法想出海去!听说海外有数不尽的金山银山,没准出去一回也能给自己捞个官身呢?
一滴水落在干涸的土地上或许不能改变什么。可当千千万万滴水落下,那么干涸的土地总有一天会焕发出新的生机,绿植会重新布满这片土地,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有活力起来
大明正德六年,冬,全面开海的消息传出,整个大明就像一台被施了魔法的机器般,“呼啦”一下就开动了,然后好似再也停不下来了,数千万人带着希望,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第157章 明人来也()
大明正德七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晚。二月初的天却还令人放不开手脚,寒风猎猎呼啸着中原大地,似预示着这个春日的不平凡。
古老而庞大的帝国被一道道新政令撬开了一个角,以着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着整个大明,甚至连邻国都受到了影响。
开海带来的震动持续显现着,短短几月,土地的价钱已是跌了三成,一副风雨欲来的样子。
而更让商贾权贵痛恨的是,官府挂出招牌,直接从农民手里收粮,以此来平衡市场。经过最初的慌乱后,这些人想了个法子:比官府开出更高的价钱来吸引农民。
而官府也不来过问,完全一副“无为而治”的态度,这也令一些人胆子大了起来。
将市面上的粮都收光了,到时罢市,看你们怎么办!
简宁听了这事,简直都要笑出声了。正德动这脑子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敢提开海,早就料到了这场面,早就让地方官府偷偷收了一笔粮,才借着神种问世的由头顺便收粮。
且因有预谋,打了那些商贾一个措手不及,惶恐的农民早就跑官府,将手里大多粮食都卖给官府了好么?
她不是学经济学的,可大学也不是白读的好么?最基础的经济学还是懂的好么?
正德比她更邪恶,自己教了他这些基础知识后,居然自己又琢磨出许多更深奥的东西来,把一群权贵玩得团团转,嘴里直呼“这才有了当皇帝的滋味”。可见,他现在是多愉快了。
那些商贾也是活该。平日在地方上和官绅勾结,阻碍朝廷委派官员办公,身上就没一个是干净的!所以宰了也就宰了,也没什么好可惜的。
一群人高价囤积了不少粮食,可他们很快就发现,罢市没什么卵用。因为地方粮仓上已收了不少的粮食。而这时代可是农民居多,他们都会留下一部分粮食自己吃,而城市里的粮主要还是供应城市居民。
这年头,城市居民才几个人?
且罢了几天,就出事了。也不知是不是有人煽动,先是各种谣言乱出,说某某带头抵抗国法,阻碍县太爷办事,阻碍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作死,是跟朝廷作对云云
谣言酝酿了几天,便是有读书人带头闹事了。而地方官则跟集体眼瞎似的。倒不是这群人道德高尚,而是这些地方官到了地方上总受这些权贵,乡绅挟制,听话则有点外快,当个盖章官;若有点想法,轻则丢官,重则没命!
这会儿奉密诏搞事,再不雄起不显我辈无能了么?
于是局势很快演变得恶劣起来。某地士绅因当众羞辱父母官,并令仆人殴打了某个农民伯伯后,积压许久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一群衙役将动手的仆人抓了起来,而官员则是假装气得晕倒,然后那位可怜的乡绅就这么活活被人用东西砸死了。
最后上报时的奏折大概是这样的:羞辱父母官,殴打百姓农人,引起极大民愤,推搡中摔倒而死
一连多日,多地都在上演着各种乡绅意外死亡记,大明似乎正在经历着某种阵痛般,每日总有腐朽在死去。
简宁看着正德让张永给自己送来的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