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量1600千克左右。该品种耐热性强,成熟期早,可填补市场空白。

    (8)夏雪50 天津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杂种一代早熟品种,定植后50天左右收获。株高60~65厘米,株幅58~60厘米,叶片绿色,呈披针形,蜡粉中等,20~25片叶出现花球。叶片中、外层上冲,内层扣抱自行护球,花球柔嫩洁白,单球重0。75~0。8千克。

    (9)温州60天 浙江省温州市地方早熟品种,定植至收获约60天。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0~55厘米,株幅65~70厘米,叶灰绿色,蜡粉多,花球白而紧实,无茸毛。早熟,耐热耐肥,抗病力强。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栽培。

    (10)登丰100天 浙江省温州市南方花椰菜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品种,从定植至收获约100天。植株生长势强,株形紧凑,株高50~65厘米,开展度65~90厘米,叶宽披针形,叶片厚实光滑、深绿色,蜡粉中等。花球厚实,洁白,质细,无茸毛。平均单球重2。5千克。抗病性好,抗寒性强。

    (11)厦花80天 福建省厦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品种,从定植至收获80天左右。植株半直立,叶片宽披针形,叶先端较尖,叶面光滑,蜡粉中等。花球半圆形、紧密,商品性好。

    skbshge

(三)稻田春花椰菜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

    春花椰菜在10月中下旬播种,12月份移栽,花球在4月中旬之前收获上市不会影响水稻适时栽插。播种过早,花球早熟,产量低;过迟,则影响花球品质。

    2。 苗床育苗

    花椰菜种子的成本较高,采取苗床育苗的方式可以减少种子浪费,提高成苗率,培育出健壮幼苗。大田栽培每667米2

    用种量为20~30克。苗床地每667米2

    施过磷酸钙20千克,注意不要施尿素,以免造成肥害。为了做到稀播匀播,可用种子重量100倍细土与其充分混合,再进行播种。一般要求每平方米播1克种子。播种后再盖一层细土。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育苗盘育苗,以实现带泥移栽,提高大田定植的成活率。在播种后应在苗床地表面覆盖薄膜,并搭建拱棚覆盖薄膜,实行双膜保温育苗。

    3。 苗期管理

    种子出苗后,及时拆除苗床地表面的薄膜,保留小拱棚进行保温育苗。当子叶展开时及时间苗,去除拥挤的病弱幼苗。为了防止苗期徒长,造成后期提早抽薹,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保持苗床见干见湿,确保培育出健壮幼苗。

    4。 整地施肥

    花椰菜比较耐肥,定植前应施足基肥,一般要求每667米2

    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复合肥40千克左右,结合整地先期施入。稻田容易积水,应开沟做畦,防止湿害。

    5。 定植密度

    花椰菜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每667米2

    植2200~3000株,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定植时尽量做到带土移栽,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以保证幼苗成活。

    6。 肥水管理

    花椰菜全生育期都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雨水过多时又要及时开沟排水,防止引发病害。定植苗成活后10天左右开始追肥,每次用30%~40%的人粪尿加入少量尿素,在花球出现以前追肥3~4次,以促进叶簇生长,为提高产量制造和积累营养物质。在出现花球时早熟品种要重施1次追肥,晚熟品种要重施2次追肥。追肥要注意氮肥搭配足量的磷、钾肥,以满足其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需要。另外,花椰菜对硼、钼比较敏感,在定植成活后,可用硼砂50克加钼酸铵10克对水15升,用于叶面喷施。每隔10天喷1次,一直喷到现花为止,其效果非常好。

    7。 及时遮花

    种植者应注意观察,发现小花球形成后,及时摘叶或束叶遮住花球,使花球洁白幼嫩。如果不及时遮花球,阳光照射就会使花球变成黄褐色,影响商品外观。

    8。 适时收获

    花椰菜要求适时采收。采收早了产量受影响,采收迟了品质受影响。早中熟品种花球形成较快,现花球后11~25天就可以采收,而晚熟品种从现花球至开始收获则需要1个月左右。采收的标准是花球充分长大,表面圆正,边缘尚未散开。也可通过观察花球基部确定采收适期,如果基部花枝稍有松散,说明花球已充分长大,应及时采收。采收时,花球外留5~6片叶,以保护花球免受损伤和保持花球的鲜嫩。

    skbshge

(四)稻田春花椰菜病虫害防治() 
1。 黑斑病

    (1)危害特点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梗等部位。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叶片受害,初呈近圆形褪绿斑,扩大后,中间暗褐色,边缘浅绿色,潮湿时表面密生黑色霉状物。黑斑病由种子和气流传播,在气温10℃~35℃,湿度大或肥力不足易发生。

    (2)防治方法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及时清理病株,减少菌源。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2。 黑腐病

    (1)危害特点 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球或球茎。病菌从叶片的叶缘侵入开始发病,呈现“V”形病斑,病菌沿叶脉向下扩展,形成较大坏死区或不规则的黄褐色大斑,导致全叶枯死或造成外叶腐烂穿孔。

    (2)防治方法 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防治2~3次。

    3。 霜霉病

    (1)危害特点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下部叶最先染病,出现边缘不明显的黄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组织逐渐坏死,许多病斑相连时可使叶片部分或整叶枯干。天气潮湿时,病斑两面均长出疏松的白色霉层,背面更为明显。危害花梗可造成畸形,潮湿时也会长出霜状霉层。该病主要通过气流或风雨传播,种子也可以带菌引起幼苗发病。在田间湿度大、土质黏重、肥力较差、管理粗放的条件下发病较重。

    (2)防治方法

    ①清理、销毁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②降低田间湿度,增施优质农家肥,及时中耕除草,改善栽培条件,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③发病初期可喷施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 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为减缓病菌产生抗药性,以上药剂最好交替使用。

    4。 软腐病

    (1)危害特点 花球形成期间,茎基部出现湿润状浅褐色病斑,中下部包叶在中午似失水状萎蔫,初期早、晚尚可恢复,反复数天后茎基部的病斑不断扩大逐渐变软腐烂;腐烂部位逐渐向上扩展致使部分或整个花球软腐。腐烂组织会发出难闻的恶臭。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灌溉水、土壤耕作及带菌害虫传播,由植株表面伤口侵入。

    (2)防治方法 ①尽可能不与寄主作物连作或邻作,与水稻轮作可以大大减少菌源。勿施用未腐熟的土杂肥。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②发病初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或浇施1次,连续2~3次。

    花椰菜害虫主要有菜青虫、蚜虫等,其防治方法可参照结球甘蓝相关章节内容。

    skbshge

(一)稻田春菜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菜豆喜温暖不耐高温和霜冻。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是20℃~30℃。幼苗适宜温度为18℃~25℃,菜豆开花结荚期的适宜温度为20℃~25℃,日平均气温低于15℃不易结荚。

    2。 光照

    菜豆喜光,充足的光照是菜豆高产稳产的基本要求。光照弱时,植株徒长、叶片数减少,植株的同化能力下降,开花结荚减少,并且易落花落荚。

    3。 水分

    菜豆根系较发达,较耐旱而不耐涝。种子发芽时需吸足水分,开花结荚时对水分要求严格,在菜豆花粉形成期,如土壤干旱、空气湿度低,则花粉发育不良,导致豆荚数减少;结荚期如干旱,则嫩荚生长缓慢,品质降低;在开花时如土壤和空气湿度过大,雌蕊不能正常授粉而造成落花落荚,影响产量。

    4。 土壤及营养条件

    菜豆适宜在土层深厚、松软,腐殖质多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栽培。在沙壤土、黏壤土也能生长,但不能在低湿地和重黏土中栽培。适宜pH值为5。3~7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菜豆忌连作,宜实行2~3年轮作。菜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以氮、钾为多,磷较少。从土壤中吸收氮(N)、磷(P2

    O5

    )、钾(K2

    O)的比例为2。5 ∶ 1 ∶ 2,此外还要吸收一定量的钙素。

    skbshge

(二)稻田春菜豆的适宜品种() 
菜豆有蔓生和矮生2种栽培类型。在稻田栽培春菜豆,为了不影响后茬水稻适时栽插,应选用矮生、早熟的菜豆品种作无架栽培。

    1。 法国地芸豆

    矮生型早熟品种,生长势中等,分枝性较强,株高33~40厘米。叶绿色。花浅紫色。嫩荚浅绿色,圆棍形,先端稍弯,长16厘米左右。荚肉浅绿色,肉厚,纤维少,品质好。单荚重8~9克。种子粒大,肾形,从播种至始收55天左右,较抗病,丰产,适于春季早熟栽培。

    2。 供给者

    由美国引进。矮生型早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株高40厘米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