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户捣衣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筵席结束,已将近酉时,皇帝下令起驾回宫,为了不惊扰百姓,皇家的车马走的是曲江北侧的夹道,这夹道贯穿南北,可由曲江直通皇宫。眼见着那车马载着意犹未尽的女眷宫人浩浩荡荡地离去,义父也招呼我与他一同乘车返家。

    义父显然有些累了,他背倚着车厢闭目养神。义父此时尚不满四十,但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大许多。他从隋末年间便跟随着皇帝,为他出谋划策,既有过四处征讨的艰难岁月,也经历了贞观初年国家的岌岌可危,无论何时,义父始终是皇帝最忠实的拥护者。他曾对我说过,他们相识与微时,是最亲密的伙伴,他的忠诚既是对妹夫的维护,也是对挚友的道义,他说,他会始终成为皇帝前方道路的开辟者,帮他扫清阻挠,做出最明智的决定。

    我想,我是很难理解义父身上所背负的理想的,但我愿意相信,作为贞观而今局面的开拓人之一,他对这个国家付出了多大的热情。

第12章 砧声赤子心() 
马车行了一段距离,我便听到车厢外的吵闹声,义父也慢慢睁开了眼。

    “洛来,可是到城中了?”

    我轻轻拉开车厢的帷幔,看到此时的街道上,百姓正扶老携幼往家里赶,那些做生意的小贩也动作麻利地收拾起了摊位,路上还有一些行色匆匆的私家车马,看来大家都要赶在宵禁坊门关闭之前回到家中呢。

    “义父,这里正是朱雀大街呢,离光德坊还有不到三个街口的距离。”我向义父如实禀报。

    “去,叫车夫停下来,你陪我走一截吧!”既然义父有这个愿望,我便立刻叫住了车夫。

    义父交代了车夫先行赶车回去,我便挽着义父,沿着朱雀大街慢慢往北走。

    朱雀大街是整个长安城最主要的一条道路,南北贯通,直抵皇城,它宽阔非常,可同时容纳近百量马车同时行进。这是整个大唐恢弘壮阔开放的象征,引得许多外邦之人赞叹非凡。

    这时义父缓缓开了口:“洛来呀!我还记得陛下刚登极那会儿,国家还没有从隋末连年的战乱中缓过神儿来,我们所有的人都想奋力一搏大干一场的时候,北边的突厥劼利可汗竟然越过黄河大举挥兵南下,已经直逼长安了。”

    这事我有些印象,只记得承乾哥哥那时半夜来找我,说要带我逃离长安,我彼时年纪尚小,不知局势凶险,便告诉他要等我先睡醒了再说。

    义父的话语未停:“那一次,我们用了些计谋让劼利误以为长安城里屯军百万,他才讨了些财物悻悻而返,谁知今后便年年侵扰,害苦了百姓,于是,陛下立志要铲平劼利。”

    “但是,突厥人天生善战,骑兵尤其厉害,我大唐却几乎还没有像样的骑兵队伍,于是,陛下下令,从民间广征良驹,首先要的便是我们这一众大小官员家里的马匹。”

    “你还记不记得,很长一段时间,为父去上早朝都要提前半个时辰出门,因为我们需要步行走完这长长的朱雀道,走到宫城之内。”义父的语气中充满了怀念,我感觉那不是一种埋怨,而是充满喜悦,那是明知日子实苦,但每一天都是在为理想而奋斗的喜悦。

    义父所说的事,我当然记得。大约贞观二年的某一天我醒得很早,正看见义父出门上朝,我就趁着家里人不注意,悄悄跟着他,当转出坊门,右转进入朱雀大街时,我看到了晨光中义父身着紫袍步行前进的背影,我找不出形容词来形容,只觉得那大概就是信念。因为,我同时也看到了宰相房玄龄、杜如晦,看到了尚书左丞魏征,看到了李靖、侯君集,还有一大批如义父一样坚定的背影。

    “最艰难的日子也总算是过去了。”

    “义父,如今的大唐百业兴隆,北境安定,四海来朝,你们那时的付出终是得到了回报呀!”

    义父笑了笑,抬眼注视着宫城的方向。

    “洛来呀!为父拒绝了皇上任命我为司空的诏令,也许今后我会有更多时间在家里养生修道呢!”义父的口吻非常平静,但我却从中听出了不舍。

    “义父,这是为什么?您如今正值盛年,朝中的大小事务都需要您呀,再说,还有承乾哥哥呢,他也需要您。”我想说,还有您的挚友——皇帝陛下,也需要您。

    义父拍拍我的头,说道:“我的小洛来果真是长大了,都会观察朝中局势了。”

    我对义父这样做真是相当费解。

    “事实上,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拒绝陛下的诏命了,上一次就险些惹恼了他。”

    究竟是什么样的理由,能让义父甘愿放弃前程,放弃理想。

    “洛来,以后你就会明白的,整个大唐的朝堂与宫廷,并不需要那么多姓长孙的,宫里有皇后,东宫有太子,他们身上都有长孙一脉的血液。”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义父的坚持,作为臣子,他要效忠君王,但作为长孙一脉这一任的族长——他还需要守护整个长孙家族。

    恩荣太盛,他只能选择割舍。

    我突然有些心疼他,“义父,那以后您就留在家里给洛来烧饭吃吧!”

    “哈哈哈,好呀,不过以我目前的身手,大概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呢!”

    义父笑了,眉心很舒展,“洛来,太子殿下有他自己的路,大唐的储君需要的东西太多了,义父亲手把你带大,只盼着你能平平安安过这一辈子,我便心满意足了。”

    我明白,我和承乾哥哥之间早已有许多的流言蜚语,但是他终究是高高在上的太子,而我只能永远做一个逗他开心的傻妹妹,别的,我也无能为力,“义父,洛来明白的。”

    我们步行至坊门口时,刚好到了宵禁的时间,这时天光还并没完全暗下来,府中的女眷却已经拿出了木砧,将新织好的布帛平铺其上,然后拿起木棒一下一下反复敲打,使得布帛变松变软,以便裁制新衣。木棒敲在木砧上,发出了“咚、咚”的声音,这样的声音不只属于一个长孙府,它还属于整个长安的千家万户。直到天空中挂上一轮缺月,月光洒在檐角更漏上,它也未曾止息,这万户捣衣声,不正是月光下那种种柔情的心声吗?

    我坐在西窗之下,没有心情再去读搜神记,只是呆呆地听着月下的捣衣声,砧声入耳,孤寂入心,这漫漫前途,我究竟会去向何处?

第13章 相中了哪家小姐?() 
上巳节一过,谷雨就接踵而至,寒冷的天气基本便从长安退去,人们也开始准备新衣,等待一年中最炎热的盛夏的到来。

    我自上巳节外出归来,便没再出过府去,养了些时日,脚上的痂也已基本掉落,脚背恢复了光滑如初。

    这日,承乾哥哥终于有空来到府中,他为了省去一概繁琐的礼仪,便从侧门入府,绕过花园直接来到我的居处。

    我早间便叫良瑛去厨房炖上了一锅银耳莲子羹,这会儿正是炖得香甜软烂的时候,良瑛便用西域琉璃盏为我们盛上,我和承乾哥哥在西窗下相对而坐,吃着羹汤叙着闲话。

    他今日也只穿了一件普通的青色圆领袍,周身上下唯头顶的玉冠略带了些贵气,整个人显得温润如玉,“前日我去向母后请安,她说我入主东宫多年,理应选一位合适的太子妃了。”

    我眼盯着琉璃盏,用勺子拨弄着碗里的莲子。

    “母后为我甄选了长安二品以上官员家中的适龄女子,有几个中意的,她也命人绘了像,送进了东宫。”他的语调很平和,听不出是欢喜还是无奈。

    “那承乾哥哥可相中了哪家的小姐?”我抬头迎上了他的目光。

    他叹了口气,没有说话。我也识趣的闭了嘴。

    “或许,我只是想要一个与我心意相通的女子,厮守余生呢?”他眼里有话,但我并不想读懂。

    “承乾哥哥,你当然能有一个心意相通的红颜知己,只是这个姑娘一定要是出身世家的贵女,方可与你比肩。”因为一门亲事能为他换来的不仅是一个好女子,更是她背后母族的全力支持,如此承乾哥哥便能如虎添翼,从容应对来自各方势力的威胁。

    他沉默了,只单手转动着琉璃盏,却突然开口道:“洛来,再过十日便是你的及笄之礼。”

    “承乾哥哥,长孙一脉,永远都是全力支持着你的。”此时此刻,我只能故意装作没听懂,搪塞了过去。没错,要论当朝权贵,几乎已无人能出长孙之右,但我,身上并没有流着这高贵的血液,说到底,只不过是这锦绣局面的一个附属,可有可无之人罢了。

    “洛来,我的意思是,你的及笄之礼,可有想要的礼物?”承乾哥哥换了语气,终止了这个尴尬的话题。

    我笑嘻嘻地说:“那便要承乾哥哥最真心的祝福吧!”

    他笑了,似乎不禁意地说道:“我早已一片真心,只是不知你何时肯收。”

    我埋头喝那碗已经冷掉的银耳莲子羹,装作没听清。

    “天色不早了,我回去了,过几日再来看你。”承乾哥哥起身,准备要走,我站起来送他到门口,他转过头对我笑笑,说好好照顾自己。

    我很喜欢承乾哥哥这种温和的笑,就像我五岁时他第一次带我溜出府门玩耍,他就是这样笑着跟我说,以后叫他“承乾哥哥”。

    承乾哥哥只带了一个侍从,他走到回廊之下时,转过头来看着我,他挥挥手,叫我快回去吧,那时,我看着承乾哥哥的背影,突然意识到,我们虽然一起长大,但终究贵贱有别,那些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是无论如何也回不去了。

    入夜时分,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雨,进入谷雨,长安城已经连续下了许多天的夜雨了,雨声缠绵细腻,仿佛浓情中带着幽怨,都说是好雨知时节,可为何今夜的雨却这般不懂人事,自顾自地下,也不知牵起了多少愁惘,又埋没了几许深情?

第14章 不可妄自菲薄() 
我去找义父的时候,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