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梁家国五部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星云擦去泪水,眼睛里发出一种奇异的光彩:“让我终生难忘的是,第二天早晨,跑道上又响起了飞机的轰鸣声,我看到那些战斗机、轰炸机飞行员的脸上,都透出一种冷峻的平静,他们透过机舱向我们作出‘V’字手势,然后驾驶飞机义无反顾地冲上跑道,机群转眼间消失在天空中……我的眼泪又控制不住了,不光是我,机场上所有的地勤人员、警卫哨兵、医护人员都流着眼泪向起飞的机群致以军礼……我第一次感受到,这些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优秀男人,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力量。有他们在,世界民主阵营就强大无比;有他们在,我们的国家就亡不了,这是唯一能支撑着我们忍受战争苦难的精神力量。”

    赵湘竹泪眼婆娑地望着沈星云,一时无语……

    “姐姐,你知道,飞行员这个群体是军队中的精英,这是毫无疑问的,要是有一个人,即使在精英组成的群体中,也属于佼佼者,那这样的人真的会让很多女人缴械投降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赵湘竹涕泪交流:“我明白,我理解……星云,你这番话险些让我崩溃,这是我入行以来,所搜集到的最感人的新闻素材,我一定要把这些事写出来。”

    沈星云望着窗外的机场小声说:“是啊,写写那些牺牲的英雄,也写写那位还活着的英雄,你简直无法想象,那天羊街机场的上千人全都仰望天空,眼睁睁看着蔡继恒单枪匹马在天上和敌机决斗,真是太惊险了!我们红十字会的那些女护士,平时就很擅长刺耳的尖叫,那天更是不得了,她们的尖叫声太恐怖了,我不得不用双手捂住耳朵。当蔡继恒的飞机落地时,大家的情绪简直无法控制,欢呼声响彻整个机场,大家把他一次次抛向空中……说来不好意思,我就是在那一瞬间,对他突然有了种异样的感觉……”

    赵湘竹收起笔,站起身来:“星云,请给我引路,我要去看看他。”

    蔡继刚的预测是准确的,北方的豫中会战刚刚尘埃落定,在武汉的日本第11军又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这次战役的日军主帅是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中方主帅是国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

    日军通过豫中会战打通了平汉铁路,一号作战计划才仅仅完成了一半,下一步自然是要打通粤汉线,要完成这个计划,就必须拿下长沙,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从1938年9月到1941年12月,中日两军为争夺长沙进行过三次会战,在这三次会战中,日军共投入兵力近30万人,伤亡9万人左右;中国军队共投入兵力70多万人,伤亡13万人左右。

    第一次长沙会战,双方打成了平手,日军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而中国军队也未能取得如其宣传的大捷;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基本实现了作战目的,中国军队损失惨重;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显然是失利一方,非但没有达到歼灭第九战区主力的目的,自己反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公平地说,在三次长沙会战中,中日双方在作战中各有胜负,就伤亡比而言,中国军队的伤亡相对日军来说要大一些。但就战略目的及战略全局而言,日军未能达成歼灭国军第九战区主力,进而迫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之目的;国军第九战区虽然损失了一些兵力,但却基本完成了国民政府所赋予的保卫湘赣之任务。因此从战略层面上看,中国军队应是三次长沙会战的获胜者。

    在中国的大后方重庆,国民政府开动全部宣传机器将第三次长沙会战称之为“长沙大捷”,民众舆论也热烈响应,举国欢腾,各地民众奔走相告,慷慨解囊,仅慰问三军将士的医疗创伤捐款就达34万大洋。香港《大公报》发自上海的报道《孤岛的国庆》称:“自从租界当局限定悬旗的日子以后,孤岛上已经四五个月不见国旗了。正当湘北大捷声中,青天白日旗又满街飞舞,激动着每一个人的热情,吐出一口窒悬已久的长气。”

    蒋介石给薛岳发来贺捷电报,其中也掩饰不住兴奋之情:“此次湘北大捷,全国振奋,诚是为最后胜利之佐证,而对于人民信念、国际视听,关系尤钜。骏烈丰功,良深嘉庆。”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一时成了国家英雄。薛岳所独创的“天炉战法”成了扭转战局、拯救国家的里程碑,甚至有文章吹捧薛岳:“他的战略战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无以名之,故曰《天炉战》。”

    对一种新战法,夸几句是可以的,一旦被吹捧成“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就太过分了。

    趁着长沙大捷的势头,第九战区参谋长吴逸志连夜组织人赶编了一出现代京剧:《新战长沙》。在剧中,司令长官薛岳亲自上台,头戴帅盔,身穿帅甲,前有马童,后有大纛,上面大大地写了一个“薛”字,两厢的龙套打着“精忠报国”的旗子,也不知到底是刘备还是岳武穆。参谋长吴逸志自然也不会闲着,他扮成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着八卦衣,也上台尽情玩了一把票。台上玩票玩得热闹,台下更是群情振奋,九战区的官兵们大声叫好,喊哑了嗓子。

    薛岳和吴逸志两人关系极好,他们是保定军校六期的同学,在东征北伐时期就同甘共苦,是情同手足的生死弟兄。如此说来,战区司令长官和参谋长关系这么不一般,相互吹捧一下也是难免的。

    抗战军兴以来,中国军队败多胜少,精神上实在太需要一场胜仗鼓励一下。

    战后,第九战区对外宣布:此次会战共歼灭日军42190人。这数字有整有零,由不得人不信,而日本方面后来计入战史的伤亡数字是3550人,也是精确到一位数。交战双方的统计数字竟然如此悬殊,水分当然都有,不过中国方面的数字好像更夸张一些。

    对此,蔡继刚只有苦笑。身为职业军人,他当然不反对宣传部门为提高士气进行某种程度的夸张,民众需要胜利的消息,中国人民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适当地制造一些神话,倒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中国的职业军人如果也相信了这种神话,那可就危险了。

    蔡继刚认为,这三次长沙会战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战争步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大本营因兵力不足而调整了侵华战略所致。日军占领了广州、武汉后,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与此同时,其军事战略方针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在军事上“除发生特殊重大和必要的情况外,不再扩大占领地域”,不再以攻城略地和抢夺物资为作战目的,而只以局部的战役进攻配合其政治、外交攻势,达成在全局上“不战而胜”解决中国事变之目的。因此,在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每次制订的作战目的都是以歼灭或击溃国军第九战区的主力、迫使国民政府妥协投降为主,而不以占领地区或掠夺财物为主;其每次制订的作战时间都在两周左右,日军在作战中所携带的粮弹也以此时间为参照,一旦达成战役目的,日军都会主动撤退。

    蔡继刚也承认,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薛岳的“天炉战法”当然是功不可没,但使用这种战法的机会只有一次,绝不能反复使用。所谓“天炉战法”,是将兵力在作战地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预设的决战地区,再围歼之。当时的日军主帅、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被打懵了头,由于轻敌冒进,日军两个师团在长沙城下被合围,经过苦战才得以逃脱。

    可以这样判断,日军并不是没有能力拿下长沙,而是没有占领长沙的计划,日军每次作战后的撤退是由其战略指导思想所决定的。

    尽管人微言轻,但蔡继刚还是向军委会的长官们写出了战场形势报告,而且提出警告:“这一次日军对长沙志在必得,横山勇完全有能力拿下长沙。如长沙不保,日军的下一个攻击点肯定是衡阳,甚至有可能在攻击长沙的同时即对衡阳展开进攻。我统帅部应对当前的军事态势重新进行评估,制订出实际而有效的战略方针。”

    报告送交到军委会便没有了下文,那些权高位重的大员们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反正没有人重视一个少将督战官提出的警告。

    蔡继恒已经接到了通知,明天早晨有一班飞往衡阳的运输机,他可以搭乘运输机返回衡阳。他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可以归队了,越早走越好,省得夜长梦多。

    如今他在羊街机场成了大名人,23大队指挥官罗伯特上校一见到蔡继恒就眉开眼笑。有一次他去酒吧,屁股还没坐稳,调酒师就殷勤地送上一杯龙舌兰酒。蔡继恒诧异地问:“这是怎么回事?我还没要酒呢。”

    调酒师指了指吧台高脚凳上坐着的罗伯特上校:“这是罗伯特上校请你的。”

    罗伯特上校向蔡继恒举了举酒杯,招呼道:“嗨,鳄鱼,今天天气不错。”

    蔡继恒举起酒杯:“你好!上校,谢啦!”

    罗伯特上校凑到蔡继恒身边,向他眨了眨蓝眼睛说:“鳄鱼,我有个建议,你可能有兴趣,想听听吗?”

    “是升官发财的事吗?如果是的话,我当然想听!”

    “你猜对了一半,发财的事我管不了,但如果你留在23大队,就可以当个中队长,这难道不是升官吗?”

    蔡继恒一口把酒干了,他把酒杯放在桌上,起身说道:“对不起,上校,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还是更喜欢中美混合团,那里有我很多朋友,我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谢谢你的酒。”

    蔡继恒转身走开,身后传来罗伯特上校的声音:“鳄鱼,你想不想得到一架P…51?你先考虑一下,不必现在就答复我。”

    蔡继恒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