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适时播种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以上即为安全播种期。一般于3月25日至4月10日播种。播前苗床浇足水,每钵播种1~2粒。播后在床面均匀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苗病。之后盖土,盖土厚1。5厘米左右(沙土地区盖土2。0厘米左右)。盖土要厚薄一致,并填满钵间空隙。
(3)苗床化除 苗床播种盖土后,于床面喷洒棉田除草剂防除苗床杂草。
(4)搭棚盖膜 苗床化学除草后先用地膜覆盖床面(无须压实),再做棚架,棚架中间高度离床面50~55厘米,覆膜、盖膜要绷紧,四周用土压实,棚膜用绳固定,以防大风掀膜,并要清理四周排水沟。
4。 苗床管理
(1)播种覆膜后至出苗阶段 做到保温保湿催出苗。一般当出苗率达80%时抽去床内地膜,遇高温晴好天气可于见苗后抽膜,继续盖棚膜增温促全苗、齐苗。
(2)齐苗至2叶1心阶段 齐苗后及时揭膜晒床,抢晴暖天气于上午9时至下午15时揭膜晒床1~2天,以降低苗床湿度。子叶平展时要及时喷广谱保护型杀菌剂,防治苗期病害。未用床草净的苗床,棉苗子叶展平时用壮苗素喷洒棉苗,控高、壮苗。
此阶段苗床管理是适当控温,培育壮苗,应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气温升高后应在苗床拱棚两端以及两边开通风孔降温,随着气温升高开孔逐渐增大,数量增加,这一阶段应注意保温,不能过早开孔,在下午16时左右及时封盖通风孔,保证棉苗暖床过夜,促苗快长,如遇阴雨天气要盖好棚膜保温。
(3)2叶1心至移栽前 此阶段要控温控湿,控制棉苗生长,应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5℃以下。棉苗长到2叶1心时,首先,于晴好天气,揭膜浇水(如果棉苗较弱,可适当追肥),并再喷一次广谱保护型杀菌剂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用内吸有机磷农药防治蓟马等害虫,对一钵双株或多株的要定苗。其次,做好苗床通风管理,棉苗2叶1心后,气温逐渐升高,苗床开孔数量增加,开孔时间延长,后期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时,白天可以揭膜降温,夜间及时盖膜保温。棉苗移栽前一周,日夜揭膜炼苗,但薄膜仍需保留在苗床边,做到苗不栽完,膜不离床。
skbshge
(三)适时移栽()
目标:缓苗期短,棉苗早发、早现蕾。
1。 大田准备
(1)整地做畦 套栽棉空幅冬季深翻冻垡,早春松土,以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小麦、油菜后移栽棉,在小麦、油菜收获后及时耕耙灭茬,做好移栽准备。
开挖好“三沟”,确保沟系畅通。一般畦面3米左右,每畦一条畦沟,沟宽30厘米、深30厘米;每30~50米一条腰沟,沟宽50厘米,深50厘米;棉田四周要有排水沟。
(2)扶理前茬 棉花前茬如有倒伏趋势和已倒伏的要在棉花移栽前扶理,以改善棉行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棉苗早发,同时也有利于棉花移栽时的田间操作。
(3)施足基肥
①基肥配方和用量 基肥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用量一般为每667米2
施土杂肥500~700千克或腐熟饼肥25千克,再施尿素5~8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10千克左右。其中,无机肥可以用高浓度棉花专用复合肥30千克或25%棉花专用复合肥50千克。
②基肥施用时期 有机肥宜在栽前15~20天施入,无机肥在移栽时施入;也可以将有机肥在移栽前7~8天结合整地做畦与无机肥同时施,移栽时不施肥;移栽地膜棉基肥在铺膜前施。
③基肥施用注意 不得在钵塘内施基肥,以防根、肥接触,发生肥害伤根。
(4)化学除草 移栽地膜棉在平整土地后用棉田除草剂均匀喷洒于土面,喷后覆盖地膜或直接覆盖除草地膜。
2。 大田移栽
(1)株行距配置 根据不同生态条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要求,按照扩行缩株的原则,确定适合本地区的行距配置方式。
一般采取等行种植,行距100厘米左右,株距按密度确定。
(2)适期移栽 当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即为安全移栽期。
移栽地膜棉一般在5月10日左右开始移栽,5月15日前移栽结束;麦套露地移栽棉一般在5月15日左右开始移栽,5月20日左右移栽结束;麦、油后移栽棉一般在5月20日左右开始移栽,6月10日前移栽结束。
(3)移栽方法 根据密度和株行距配置要求,定距打洞,洞深略超过钵体高度。苗床起苗时保证营养钵完好。栽时不栽露肩苗,覆土时先覆2/3土,浇活棵水然后再覆满土。移栽宜在晴好天气进行,切忌雨天或雨后烂栽。
skbshge
(四)栽后管理()
棉花活棵以后至麦收以前,要及时移苗补缺,清理田间沟系,并看苗情加强管理,做到四个一,即施一次平衡肥:主要是对生长慢或黄弱苗施肥(施碳酸氢铵等速效肥)促平衡;除一次草:结合灭茬、除草,棉田浅锄中耕一次;治一次虫:主要是防治蚜虫、棉蓟马和红蜘蛛等苗期害虫;浇一次水:如遇干旱天气要浇足水。防止麦收时田间失管。
1。 蕾期管理 目标:早发稳长,壮株增蕾。
(1)化学调控 根据天、地、苗情及时进行化学调控,以防营养生长过旺,减少脱落。盛蕾期(6月中下旬)对有旺长趋势的棉田,每667米2
用缩节胺(折纯品)1~1。5克,对水20~30升喷顶,控制棉苗旺长。
(2)清沟理墒 棉花蕾期阶段正值梅雨季节,棉田沟系要及时清沟理墒。降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轻田间渍害,以利于根系生长。
(3)防治虫害 棉花蕾期的主要害虫有2代棉铃虫、盲椿象、蚜虫、玉米螟等,根据虫情及防治标准及时用药防治。
(4)缺硼棉田喷施硼肥 蕾期,每667米2
用50克左右高效速溶硼肥,对水25~30升叶面喷施。
(5)早施第一次花铃肥 第一次花铃肥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肥与钾肥相结合,其用量根据用肥总量及运筹比例确定,一般每667米2
施猪羊粪500~800千克或饼肥40~50千克,尿素15千克左右,氯化钾10千克左右。移栽地膜棉6月底至7月初揭除地膜并将残膜清除到田外,盛蕾至初花期结合中耕在小行中开沟施用第一次花铃肥。露地移栽棉7月上旬在棉花初花期前施用第一次花铃肥。
2。 花铃期管理
(1)初花期至盛花期
①目标 成铃速度快,结铃率高,优质铃多。
缺硼棉田于开花期每667米2
用100克高效速溶硼肥,对水50升叶面喷施。
开花期对生长偏旺、叶片偏大、主茎生长过快、土壤肥力较好的棉田,每667米2
用缩节胺(折纯品)2~2。5克对水30~50升均匀喷洒。
②重施第二次花铃肥 移栽地膜棉7月20~25日每667米2
穴施或沟施尿素25千克左右,不得撒施。露地移栽棉7月下旬每667米2
穴施或沟施尿素20~25千克左右,不得撒施。
③防治病虫 准确预测预报。主要有棉花3代棉铃虫、红铃虫、盲椿象、红蜘蛛、玉米螟、金刚钻、伏蚜等,准确预测预报,及时防治。棉铃虫要在产卵高峰用药;采取封闭式防治方法将其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控制红蜘蛛危害。
④选用农药品种 农药品种选用菊酯类、有机磷类及其复配农药、生物农药,做到一药兼治,交替使用,以延缓或减轻害虫的抗药性,提高药效和保护天敌。
(2)盛花期至吐絮期
①目标 提高结铃率,多结优质铃,早熟不早衰,增加铃重。
②适时打顶 移栽地膜棉和露地移栽棉在立秋前后打顶,去1叶1心为宜。打顶一般单株留18~20台果枝,时间在7月25日至8月8日进行,按照“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选择具体最佳打顶时间。
③施用盖顶肥 盖顶肥施肥时间不宜过迟,一般在沿江、里下河棉区在8日15日前,沿海和淮北棉区在8月10日前,每667米2
施尿素5~7千克或碳酸氢铵15千克。
④根外追肥 8月中旬后用2%尿素加1%~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⑤化学封顶 在打顶后一周左右封顶,根据棉花长势每667米2
用缩节胺3~3。5克,对水40~50升均匀喷洒。
⑥防虫抗灾 8月份棉虫发生种类仍较多,应加强预测预报,做好害虫的防治工作,提高防效。结铃盛期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如遇台风暴雨袭击要及时排水降渍、扶理棉花,补施肥料或根外追肥,促进恢复生长。如遇干旱应沟灌“跑马水”,避免大水漫灌,造成蕾铃脱落。
3。 吐絮期 目标是增铃重、增品级,保丰收。
(1)防治害虫 9月上中旬继续做好棉虫的防治工作。
(2)乙烯利催熟 对成熟偏迟的棉田,用乙烯利催熟。使用乙烯利催熟剂必须在绝大部分棉铃的铃龄达40天以上,使用时气温不低于20℃时为宜。具体使用时间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其他地区一般以在10月20日左右使用为宜。每667米2
棉田用40%乙烯利200~250克,对水50升叶面喷施。
(3)收花
①收花适期 吐絮后5~7天为最佳采摘期,应及时采收。不收雨后花、露水花和开口桃。严格“四分”,按品级分收、分晒、分藏、分售,确保丰产丰收。
②防止“三丝” 采摘时使用白色棉布兜或袋子采收棉花,采收人员应戴白色棉布帽子和穿白色棉布服装,交售棉花禁止使用化纤编织袋等非棉布口袋,禁止使用有色线绳扎口,以防止“三丝”混入。
skbshge
(一)群体结构和产量目标()
1。 棉花单产 100千克/667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