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遇到大案、要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会共同出面,进行三司会审。
而掌管缉拿、审讯、刑讯、牢狱之权的刑部,在司法方面却是占尽了先机,从百姓角度而言,他们也不知道什么都察院和大理寺,只知道刑部是自己伸冤的地方。
刑部下设四府:一曰刑天府,二曰都官府,三曰比部府,四曰司门府,四府各有职责,相互协助。
当然,刑部四府只是概念上的统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府衙,分散承担刑部的权力,毕竟秦皇帝国。。。。。。尤其是在吞噬其他六帝国国土面积的秦皇帝国,其领土范围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从帝国东边走到帝国西边,如果没有空间法阵或是快捷的代步工具,恐怕没有数十年的光景,他都走不完。
话说回来,刑部作为秦皇帝国的六部衙门之一,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除了军事战争以外,整个帝国的百姓、治安、刑事等等相关领域,全部由刑部负责。
直到现在,刑部仍旧归以元帅府为首的军部系统管理,一刑一兵两部加上元帅府,这是帝王必须牢牢攥在手里面的权力。
不过近来儒教风头日盛,儒生们已经慢慢开始将目光盯上了这两部,他们极力劝说秦帝,让整个帝国完全执行儒治的体制化和秩序化国策。
作为帝王,秦元川自然不放心这数千年来都牢牢攥在帝室手里面的权柄交出去。
刑部尚且不提,兵部可是帝国武力的直属大部!
另一边,整片大陆天地灵气不断枯竭,修行者军团退出历史舞台,原本不受重视的普通兵丁,行军打仗之道走上台面。
如果不用儒生领兵布阵,从前那些以“绝世强者”为选拔条件提拔出来的部队将领当真是不会打仗,准确的说他们除了个人武勇和指挥修行者军团一起上以外,行兵布阵之道根本比不上儒生。
这一记巴掌打的秦元川有苦难言,但他仍旧不肯放手刑部和兵部的中央集权。
而整片大陆此刻都与秦皇帝国面临的问题差不多,天地剧烈的变化让所有超级势力和帝国好是一片大乱之象。
别看整片大陆表面上好像仅仅只是没有了天地灵气,但这其中牵连的各方领域已经形成了剧烈的连锁反应。
且先不去管朝廷上吵成了什么样子,这刑部运转了数千年之久,各种世袭官位,父传子,子传子,子子孙孙不停的传下去,而秦皇帝国再大,这有限的官职却只有那么多,不可能历代君王每封赏一个世袭官位,那么他们的子孙便能够永久手握权柄。
为了管理这些功臣后代子弟,不让他们胡来,大行政总务部建议秦帝通过了一道名为“集中制”的帝令。
简而言之,就是将这些功臣世袭子弟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地方给以闲职圈养,如果他们之中当真是出了龙凤之辈,再行提拔给予实权职位。
这是儒教教主,秦皇帝国大行政总务部孔言清大人在数十年之前即位以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同时也是秦帝秦元川的第一条国令。
不得不说,这个“集中制令”对于秦皇帝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它让太多太多无能之辈下台,将位置让给有能力的人来报效帝国。
当然,这个集中制令所涉及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从六品以下的低阶官员,如果这条政令涉及中品和高品官员以及他们背后家族的利益,那恐怕整个秦皇帝国都会大乱。
而孔言清上位后和秦帝联手做出的这一件大事,从利益方向让秦皇帝国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变。
一者,在孔言清之前,儒教在秦皇帝国的地位远远不如现在,这个现在是指天地灵气溃散之前那时。
因为集中大部分世袭权贵子弟以后,他们所空出的官位基本上全被儒教子弟顶替,这也是儒教能够壮大到如今这一步的原因之一。
二者,因为“集中制令”,当时整个秦皇帝国人类联盟区域中的七帝国,全部衍生了官位的实职与虚职之分,虽然这两个名词从前也有,但却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区分的如此独立。
从那以后,只要是实职官员,哪怕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也要比从七品的虚职官员更加受人追捧。
在官场因为集中制令,各种明升暗降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当权者将这作为一种标准和手段,来掌控下属官员。
作为集中制令的发起者,行政总务长孔言清曾多次想要更改这种状态,可已经大权在握的秦元川却是认为这样很好,作为帝王,要是不喜欢谁,直接给个高品级的集中制令虚职做冷板凳,美其名曰提拔。
这比以前通过种种手段才能够控制满朝大臣,还要想方设法弄出一个虚职来明升暗降方要便多了!
而在秦皇帝国的朝廷中,你一说你是集中制令衙门的集中官儿,抱歉谁也不会卖你一丝面子,哪怕你品级再高也不好使,这就如同妃子被打入冷宫一般,一旦进入集中制令衙门,这辈子没有天大机缘,是甭想再出来混的。
当然,有一点需要澄清一下,虽说这一口一个集中制令衙门,一口一个集中官的。
但实际上,从秦皇帝国的律令法度和行政构架上来说,并没有这个衙门。。。。。。
第834章王青的传讯灵石?()
真正出现集中制令衙门和集中官这两个词语,是当年度过最初期的令法演变后,秦帝秦元川那里流出了一个案例,让全帝国满朝文武纷纷开始相仿他的做法。
在当年,这集中制令的本意是劝告世袭官位子弟:“你们都是秦皇帝国功臣的后代子弟,现在帝国需要你去从事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希望你们能够像先祖一样,继续报效帝国。”
可在十几年前某一日的早朝上,一位德高望重的吏部老尚书因为政见与秦元川不和而大声呵斥他。
度量狭小的秦元川哪里能够受得了这个?
而且之前这名老尚书还是他大哥秦元海的门下拥戴者,一气之下的秦元川当朝下了一道帝令。
那道帝令的大意是老尚书一生劳苦功高,为了秦皇帝国竟然敢于呵斥孤,孤深感老尚书的忠君大义,特封你为吏部监察尚书,官拜正二品。
看在这看似褒奖的帝令最后,有心人发现竟然还有五个字:“集中制令也!”
哗!!!
这一道帝令一下,满朝文武大惊,集中制令还能这么用?
本是从二品的老尚书明面上生了一级,随后被秦元川胡乱捧了一通,再奉了一个吏部监察尚书这史上从未有过的官职,然后依据是抚慰那些多余世袭子弟的集中制令?
那。。。。。。那老尚书岂不是成了一个虚职的集中官?
随后,满朝文武官员的猜想得到了验证,这名被破格提了一级的老尚书在帝令之后,除了落下一个吏部监察尚书这霸气盎然的名号之外,没有任何职责职能。
连职能都没有了,他当然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虚职集中官儿!
神授君权,天子无戏言,臣当以身仿之!
这句话不知道约束了多少代帝王君主的言行之举,而秦元川这一次盛怒后的冲动,也开启了秦皇帝国集中制令衙门和集中官时代。
下级官员有了依据,开始纷纷效仿秦帝秦元川,对于治下不听令的官员,实在没有折了,他们便有样学样,封上一个闻所闻问,见所未见的官位,大笔一挥五个大字:“集中制令也!”
这条笑话延续至今,已经变成了官场的潜规则,如果某位官员的升官文书上,写有集中制令也这五个字,其本身可能还是原来衙门的官,但实际上就相当于进了集中制令衙门了。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体系也越发健全,某些威高权重的大人们索性直接批上一块地,为“集中制令官员”画上一块地,将他们给圈养起来,倒也得了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在秦皇帝城,作为六部之一的刑部,他们将衙门之内的集中制令官员统一安置在城西区,那里是秦皇帝城作为贫瘠的地区。
不过说是贫瘠,也要看是与什么地方来比,实际上秦皇帝城的城西区比从前的十王国制的王国级都城都要繁华。
“王福,今日刑天府城西衙门来了几人啊?”
此刻,位于秦皇帝城城西区的刑天府城西衙门内,监察主事王青抬头睨了一眼身旁的文案侍从道。
“主事大人,整个刑天府城西衙门只有咱们两人来了,其他人。。。。。。其他人根本没有来。”
“哼!帝国养了他们这帮只知道那月例吃饭的饭桶!”王青听到这句话,不由冷哼一声道。
他之前在秦皇秘府,虽然只是一个从九品的行动队长,但却是实权职位,因为为人过于偏激,不得上司喜欢,便连升两级将他调来了刑部刑天府,美其名曰:卧底。
可实际上却是被烙上“集中官”的印记,流放与此,整日什么事情都没有,坐到衙门发呆虚度生命。
想到这里,站在刑天府城西衙门大院当中的王青不由望了望自己书房的方向。
哼!
倒也不能够算是什么事儿都没有,他的任务除了需要打探刑天府的情报以外,还要守护那些蜡封的案卷文书。
已经三个月了,王青始终搞不明白,上面派他来到底是要做什么,而他也不敢越矩,将那些案卷文书打开。
“大人倒也不能够说都不来,还是有很多人去了城西区的刑天府当孙子去了,期盼着府主大人能够拉他们一把,逃出这集中制令衙门。”看到主事大人不忿,一旁的文案侍从王福愤愤不平道。
城西区有两个刑天府,正儿八经的刑天府就叫刑天府,而他们这城西区刑天府仅仅是多了三个字,但就变成了虚职,整日里无所事事。
王福是从秦皇秘府时候便跟着王青,两个人主仆关系深厚。
“呼!”
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