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妙的大自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奇妙的大自然董淑亮编著
 ://164132

亲近自然 崇尚科学——写给读者的话() 
“亲近自然,崇尚科学”,是人类生命的追求所在。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与大自然就是相偎相依、共生共存的。生命的一衣一食来源于大自然,生命的一始一终归于大自然。人类也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进程中,逐渐学会了善待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直至崇尚大自然。

    《360°亲近大自然》这套丛书可以让读者撩起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欣赏大自然的瑰丽,品味大自然的启迪,领略大自然的神奇,让心灵得到净化,视野得到拓展,精神得到升华!

    《360°亲近大自然》丛书分为《奇妙的大自然》、《神秘的地域》、《诱人的海洋》三册。本册是《奇妙的大自然》。

    《奇妙的大自然》让我们认识了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启示,展示了人类向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学习后产生的重要发明、发现成果。以飞行为例,人类在学会飞行后,1912年超过了鸟的飞行速度,1916年超过了鸟的飞行高度,1924年超过了鸟的飞行距离。再如:“鸽子与千里眼”、“蝴蝶与百叶窗散热器”、“蜜蜂与偏光导航仪”、“啄本鸟与防震头盔”、“猫与夜视仪”等,让我们懂得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是向大自然学习的成果,是大自然“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以大自然为师,人类有了一系列发明创造,有了杰出的“蜂窝建筑”,有了神奇的“飞天梦”,有了鱼眼照相机、电子蛙眼、恐龙钻头……阅读《奇妙的大自然》,让我们从此对大自然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第一章 调控生命节律的隐形巨手——生物与生物钟() 
小问号

    早晨、中午、晚上这三个时间段吃饭规律一般不能破坏,一旦破坏,就会有“人”提醒您“该吃了”,吃到一定程度,又会有“人”提醒你“可以了”?它就是生物钟,被科学家称为“调控生命节律的隐形巨手”。在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等)体内的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它们也有自己的生物钟。许多植物开花时间就非常有规律,像蒲公英大约在早晨5时开花,半枝莲大约在10点,万寿菊大约在下午3点,烟草花大约在晚上6点……不同时间开花的花草,可以组成一个为人类报时的“花钟”。动物体内生物钟现象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那么,人类什么时间发现了生物钟?这一发现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有哪些妙用?

    大自然中有一些奇妙的现象,让人类着『迷』:在海滨的沙滩上,生活着一种招『潮』蟹,每当『潮』水涌来时,它躲在洞『穴』里休息,『潮』水退却,又准时从洞『穴』中爬出来活动,对涨『潮』、落『潮』的时间把握得好像非常准确——『潮』汐时间每天恰好向后推迟50分钟。小小招『潮』蟹对这个时间好像永远铭记在心,不会忘记似的,所以它的活动才那么准时准点!有一种哺『乳』动物,名叫鼯鼠,白天躲藏在树洞里休息,黄昏时分钻出洞『穴』活动,通宵达旦地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树上觅食。鼯鼠的活动非常有规律,只要白天的光线暗到一定的程度,它便会匆匆忙忙地钻出来呢!还有令人作呕的蟑螂,它的活动周期与黑暗的到来也是密切相关的。它最活跃的时间是傍晚。如果拿它做实验,通过灯光把白天变成黑夜,把黑夜变成白天,蟑螂的活动也就会跟着改变。

    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不仅如此,据美国最新的《自然》杂志介绍,某些单细胞生物体内不仅存在生物钟,而且这些生物钟十分精确。

    ……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20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从生物的生物钟的发现,到人体生物钟的揭秘,虽然经历了漫长时间,学者们付出了艰辛劳动,但是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医学家从人体生物钟的研究中发现,『药』物在不同的生物周期中起的作用也不同,像糖『尿』病人在上午4时对胰岛素最敏感,人得传染病最可能死亡的时间是早晨5点半左右。生物学家利用生物钟来消灭害虫,如:用除虫菊消灭苍蝇在下午3时最有效,诱杀蟑螂最好是在下午5时,等等。生物钟这一现象的发现,对从事栽培学、畜牧学、生理学及航天航海研究的科学工作者,都有许多十分有益的启迪。

    【小档案】

    宇宙飞船在飞离地球后,四周是几十亿颗亮闪闪的星星,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气压变化、温度起伏及其他的原因都被远远地抛在脑后,航天员的生物钟全给拨『乱』了。航天员的睡眠是受人体的生物钟来控制的。由于外界环境改变,人体的生物钟也改变,所以航天员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严格遵守制度,按规律作息,并通过一定的外界刺激,有节奏地作用于宇航员,让人体符合地球上的24小时循环,从而保证航天员在航天飞行中的睡眠。

第二章 永不迷失的坐标——生物与天文导航() 
小问号

    “人类是万物之灵”,但是与其他生物相比,也并非样样精通:游泳的本领不如鱼、飞行的能耐不如鸟、跳动的速度不如兔、威猛强大不如虎……就是简单的认路,我们与许多生物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把你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要说是深山老林,就是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一般人也会『迷』路的。可是加拿大的刺歌雀、北美的君王蝶等纵横数千里,以及“燕子归来寻旧垒”,都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飞行神话。那么,它们为什么不会『迷』失方向?难道心中有一个神奇的坐标吗?

    每当秋风吹起、落叶初飞的时节,在加拿大刚度完夏天的刺歌雀就成群结队飞往阿根廷,行程有4800~8000千米。它们穿山越岭,义无反顾,有的还是刚出生几个月的幼鸟从未到过阿根廷,却不会因此而在长途飞行中『迷』路。生活在我国的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的鲣鸟,白天飞向大海捕鱼,傍晚回到岛上栖居,从不误时也从不『迷』路。有一种身长约35厘米的极燕鸥,在北极营巢却要到南极越冬,每年往返飞行达4万千米……

    当然,不光鸟类有长途迁徙的本领,北美的君王蝶也能够创造这种奇迹。数以百万计的君王蝶每年跋涉3200千米,从繁殖场所美国和加拿大迁飞到墨西哥中部去生活。

    生物的迁飞现象令科学家着『迷』。起初,学者对候鸟的导航本领提出了种种假说,可是都缺少充分的实验依据,无法让大家信服。后来,科学家用雷达观察发现,在夜里飞行的候鸟比在白天飞行的要多得多。那么,夜里比白天是不是更容易识别方向呢?因此,科学家推测鸟儿在白天飞行可能靠太阳认路,晚上可能靠星星认路。为了证明这种猜想,科学家对北极的白喉莺进行了实验。这种鸟每年秋天从巴尔干半岛向东南飞,越过地中海,到达非洲,再沿着尼罗河向南飞,到这条河的上游去过冬。它主要在夜间飞行。科学家把白喉莺装在笼子里,带进了天象馆里,那里有人造的星空。当天象馆的圆顶上映现出北极秋季夜空的时候,站在笼子里的白喉莺便把头转向东南,就是在秋季飞行的那个方向。然后,人造星空根据白喉莺飞行的方向逐渐改变位置,白喉莺随着星象的变化,使自己始终朝着它所要飞行的方向,仿佛正在作一番长途的秋季旅行。当科学家把“天空”向水平方向旋转了180°时,斗转星移,白喉鸟还是向着相反的方向飞去。实验证明,白喉莺能根据它看到的天空里的星星来识别方向,找准自己的航向,科学家称“天文导航”。

    英国自然博物学家洛克利在威尔士西部的斯科霍姆小岛上,建立了英国候鸟标记站,每年有几千只海鸟被套上腿环。洛克利通过观察发现,斯科霍姆岛上的几千只做了标记的小海鸥,有的遭遇狂风暴雨的袭击,双翅无力,常常惨死在惊涛骇浪中,有的幸存者仍继续南飞,越过比斯开湾、葡萄牙海岸,横掠过赤道,最后终于到达南美洲的东海岸,每天平均飞行约520千米,几乎没有休息和觅食的时间呀!它们没有亲鸟的指点,独自飞往他乡,夜晚背朝北极星及其周围的星座,向着模糊的南十字星座飞翔。洛克利认为,小海鸥体内有一种从父母那儿继承的感知飞行路途天象的基因,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已经固定在它们的体内,依靠脑海里父母遗传下来的天象图来导航飞行。原来,太阳和星星已经成了它们脑海中“永不『迷』失的坐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