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租界,也并非每一条路都经过了硬化处理,不少地方还是碎石子路或砂土路,一下雨就好像沼泽地一样坑坑洼洼。也有一些古旧的小道上铺着磨得光滑发亮的青石板,偶尔在石板缝里还有几根不知名的野草。
——水泥在这年代还被叫做洋灰,国内的产量很小,主要依赖漂洋过海从外国进口,价格自然十分昂贵,经常是一桶水泥就要好几块大洋,如果运往内陆,价格还要继续翻着跟头往上涨。所以钢筋水泥建筑物在全国都是稀罕货。上海这边的情况已经还算好了,至少在租界里的大部分街道上都能看到几座水泥楼房,若是在远离海岸线和长江航道的内地,甚至经常是一个县的境内连一幢水泥楼房都没有!
除此之外,绝大多数街道的两侧都没有绿化带,就连行道树也只是在最繁华的几条西式商业街才有。随处可见在二十一世纪作为旧上海传统建筑保留的那种“石库门房子”——砖墙青瓦,木制门板,木制窗户,只有二层或三层高,在向街的一边都有一个用木制栅栏围出来的狭小阳台,也算是旧上海特色了。
似乎我国人民打小广告的风俗从民国时代就一脉相承,在这个时代的上海沿街楼房的墙面上,也到处贴满了各式各样的非法海报。海报内容多数都是各种商品推销,从生活用品到服务业到黄赌毒行业,全都应有尽有。比如说,王秋刚刚走出金奇娜的小洋房,就从她家对面的院墙上看到一张广告海报:“本店新到瑞士手表一批,款式豪华新颖,价格便宜,x月x日前购买者可打九五折,地址在”
下面的文字之所以会看不到,是因为另一张浆糊未干的和服“美女”(那年头的审美观跟现代不太一样)海报盖住了地址位置,“xx街xx书寓(上海最高级的青…楼代称,相当于北京的八大胡同)新到日本女子数名,容貌端庄,性情娴淑,擅长多种日本乐器与舞蹈,汉语流利。望沪上风雅人士尽情光临”
——这个时代的上海,是全国最时髦的地方,以及中…国对外交往重要的窗口。西药、汽车、电器、小五金等各种外国工业品,还有各式各样的外国“性工作者”,都从上海大量涌入内地,而从内地输往国外的茶叶、丝绸、矿产等农产品,也沿着长江、铁路一路到达上海,再从这里装船转运到世界各地去。
而且,为了避免关税,减少沿途高额的厘金,即使是国内贸易,中…国沿海地区其它省份的商品,大多也选择走海路运到上海出售——不仅是交通问题,主要还是怕了沿途的各路军阀巧立名目、百般剥削。
这些获利丰厚的贸易,主要被控制在各大列强的驻华洋行,以及和他们有着紧密生意往来的国内买办手中。这从街道两边满是西洋字母的广告牌就能看得出来。其中,由于地理空间接近的缘故,日本商品在上海市场上占到了很大的份额,而日语教学班的招生广告也在海报中数量甚多,即使随着东北三省沦陷而愈演愈烈的反日风潮,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此时的中…国,正是日本人最大的商品倾销地和利润来源!
在上海的马路上,虽然经常能看到汽车和电车的身影,但更常见的还是板车和黄包车。那些黄包车夫们一般都身穿粗布短褂,粗布裤子,腰里面束着一条兼作钱袋使用的厚厚腰带。他们普遍皮肤晒得黑黄,露在外面的手臂也是肌肉结实,关节粗大。但是和现代人相比,这些民国时代的体力劳动者的皮肤颜色明显更加暗淡,缺乏光泽,手臂上普遍青筋暴起,给人以一种在透支生命的感觉。
然而,跟那些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失业者相比,这些至少能混到一碗饭吃的黄包车夫,显然还不算是最惨的——三十年代初期,以美国大萧条为发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爆发了一场可怕的经济危机,从欧洲到美国都陷入了可怕的失业风潮之中,而上海自然也受到了波及。根据后世的粗略统计,这一时期上海失业者的数量经常保持在六十万上下。几乎每一家贴出招工启事的店铺门前,都排起了长龙。而躺在上海街边用报纸当铺盖的无业游民,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租界这边,严格来说是不允许行乞的,所以街边的乞丐很少,即使是无业游民,也只是蜷缩在墙角边无所事事罢了。如果是在闸北或者南市,你穿得光鲜一点上街,很容易就会被成群结队的乞丐给堵得没法走路!但是,如果跟长江北岸的其它城市相比,上海这边今年的难民数量其实已经算是少的了,毕竟隔了一条长江,这年头又没有跨江大桥,北方的流民不太容易过来。江北的南通和扬州那边可真是满街的饿殍,而且还有不少纱厂倒闭更别提这阵子的苏北淮河那边,似乎一直在闹旱灾”
望着眼前这副哀鸿遍野、盲流扎堆的景象,金奇娜不由得叹息说,“听说在前年日本人打过来,在上海挑动‘一二八’事变的时候,法租界那边每天早上都要拉走好几车冻僵了的‘路倒’尸”
“嗯,接下来涌入上海的难民,应该还会更多的。按照历史记录,等到明年苏北那边就应该要闹大洪水了,接下来好像还有蝗虫,最起码也要死掉几十万人吧再后面么,就该是日本侵华,蒋介石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在安徽、河南、和江苏形成将近三十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上百万人死于洪水”
王秋回忆了一下这段时间的历史,对金奇娜说道,“这年代的中…国,就是一个装满了各种苦难的炼狱。中原是各种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不断,东北三省原本倒是还算安乐,可惜等到日本人一来哎,说说是什么满洲国,还像模像样地推出了个康德皇帝溥仪,可日本人又何尝把汉人和满人区分对待了?还不是一样的支那猪?记得你的老家,满族人的龙兴之地抚顺,在32年秋天的时候好像就被日本关东军给屠杀过一遍,根本没见他们对满人有啥宽待,也不晓得你的娘家人有没有遭殃唉,金小姐,或者说爱新觉罗小姐,你也别伤心,反正民国时代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死着死着也就死得习惯了”
天啊,这世上有你这么安慰人的吗?死亡这事儿也能习惯吗?!也太不会说话了吧!
金奇娜忍不住斜眼瞪了他一下,但自我感觉很好的王秋同学却是浑然不觉——没办法,截止到目前为止,死在他手上的人,估计已经比全中…国八年抗战的总伤亡还要多了,你让王秋还怎么能把人命当一回事?
不过,在整个民国时代,死人确实就跟死个蚂蚁一样,根本没有谁会当成一回事。想想后世在垃圾箱里冻死闷死几个小孩,立即就是传遍全国的头条新闻。某市发生一起死伤几百人的石油管路爆炸事件,更是闹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一起大地震而眼下呢?中央军在江西苏区或日本人在东北纵兵屠个城,死掉几万无辜百姓,一般人听过之后也就是叹息两句,转眼间就忘了。如果是土匪屠掉个几百人的村子,甚至连新闻报纸都懒得报道——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完全没有新闻价值!
第648章、上海滩见闻录(下)()
第648章、上海滩见闻录(下)
现在的时间,是一九三四年五月,北伐战争和大革命早已成为过去式,国共分裂和中原大战也都是过去的事情。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已经夺取了北方几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如今还在忙于消化胜利果实,暂时没有新的进一步动作。当前国内最激烈的战事,还要数江西工农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以及尚未开始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基本上只能算是局部战争。
然而,即使是这种大战之间的缓冲期,世道就已经如此悲惨,待到日后战火炽烈之时,还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炼狱场景——按照正常的历史,在红军长征之后不久就是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接着更是上千万兵马残酷厮杀的国共内战,直到十五年后的新中…国建立,战火才会熄灭。
在这么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境内无一日无战火,无一寸土地不遭蹂…躏,直到解放军横扫国民党八百万大军,让这个国家改天换地之时,整个煌煌华夏早已是满目疮痍。民众在战火烽烟中辗转流离,根本找不到一点儿苟延残喘的间隙,光是直接和间接死于战争的民众,便有数千万之众!如果把灾荒和瘟疫导致的人口死亡也统计在内,这个数字更会骇人听闻——最起码足足要上亿!
这些人手拉手起来,足以绕地球两圈还多。你能想象上亿具尸体环绕着地球,那会是怎样一副惨景吗?
跟之前这些岁月里的尸山血海相比,再后面抗美援朝的那点儿伤亡,恐怕就根本算不得什么了。
就连当时国内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眼下情况也很是凄惨——由于洋货的大量冲击,江浙地区农村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普遍破产,城市却畸形繁荣。于是,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甚至破产地主,全都一窝蜂地涌进大上海找饭吃。但这些人既无文化又无技能,进城之后混得好的百中无一。大多数人只能去扛大包,卖香烟,拉黄包车,当佣人,或者进工厂当小工,收入都很低,又不稳定,说不准啥时候就折本或失业了。
更要命的是,大量外来无业人员长期在繁荣的城市内游荡,势必会导致治安秩序的严重混乱
“眼下的上海只有大约四百万人口,却有六十万人找不到稳定的职业。租界当局和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又没有多少救济,每年跳黄浦江、跳苏州河、跳井、上吊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看着这遍地都是流浪汉,仿佛三毛流浪记真人版一般的街景,众人之中最有节操的杨文理教授,自然也是心情沉郁,“真是难以置信,我会走进这段教科书和党史纪录片上的历史”
“哎呀,我说,反正咱们又不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