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黄帝和蚩尤两部落发生了战争。蚩尤施展了他那惯用的弥天大雾战术。霎时间天地昏暗,分不清方向,军队无法前进。黄帝命应龙、力牧立即照着指南车所指方向迅速撤退。全军战士马不停蹄,翻山越岭,逃出迷雾阵,来到西龙山下(今黄陵店头川)。这时,正逢盛夏,太阳就像人们头上顶着一盆火。兵乏马困,有人还昏倒在地。应龙和力牧率兵来到拐角山下,命令士兵原地休息。黄帝随后赶到,到处找水。应龙、力牧都劝焦急的黄帝坐下歇息,他们另想办法。又一个时辰过去了,水仍然没有找到。黄帝呼一下站起来,他觉得刚才坐的这块石头特别冰凉,周身的汗水霎时全消失了,反而冷得浑身打颤。黄帝弯腰用双手将这块大石头搬起。不料,石头刚刚搬开一条缝,一股清澈透明的泉水从石头缝里冒出来,哗哗哗地流个不停。黄帝大喊:“有水了!”士兵一听有水了,赶忙前来帮助黄帝将这块石头搬开,水源更大了。士兵有的用双手盛水喝,有的就地爬下喝。水越流越大,很快解决了全军战士的喝水问题。

    这时,突然又传来了军情紧急报告,说是蚩尤军队又追赶来了,看样子要和黄帝军队在西龙山下决一死战。黄帝问明了情况,命令应龙、力牧集合军队,把蚩尤军队引向东川,那里没有水源。黄帝和风后亲自带领了一支精悍军队,翻山埋伏,截断蚩尤军队的退路。应龙和力牧对蚩尤军队采取边打、边退、诱敌深入的战法,引进东川。这时,正当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晒得遍地生烟,连空气都像点着了似的。蚩尤军队汗流浃背,咽喉就像冒火一般,又渴又饿,早已失去战斗力。黄帝军队由于喝足了拐角山下涌泉水,又觉得肚子像吃饱了饭,人人精神焕发,个个斗志昂扬。两军刚一交战,不到一个时辰,蚩尤军队就溃不成军。蚩尤发现不利,即命军队后退,企图逃跑。可是,黄帝带兵早已断了他的退路。激战不到两个时辰,除过蚩尤带着少数人马逃跑外,其余都被歼灭。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黄帝命仓颉把西龙拐角山下这股泉水命名“救军水”。相传,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救军水”一下子断流了,当时的先民都觉得奇怪。有人还求神问卦。唯有酿酒的大臣——杜康,整天爬在“救军水”泉边,面对干涸的水泉,嚎啕大哭。人们不解地问:“你整天在这里哭什么?”杜康才告诉人们说:“拐角山下‘救军水’,酿出来的酒不光是好喝,还能治病。现在水源断了,从哪里再寻找这么好的水酿酒呀!”黄帝知道此事,也觉得这是一大损失。最后,只好请来挖井能手——伯益。伯益问明了情况,对黄帝说:“经过这次大地震,水源很可能从地下走了。在原地往下挖一口井,兴许能找见‘救军水’。”黄帝沉思了半天,同意伯益就地挖井。果然,经过一个多月时间,井里出水了。人们喝后,都说这水和“救军水”一样,甘甜味美。杜康又用此水酿酒,不料酿出来的酒比原来的味道更好。在伯益提议下,黄帝同意把这口井命名为“拐角井”。

    “杜康酿酒醉刘伶”的故事,据说是用“拐角井”的水酿出的。千百年来,流传在当地的民谣说:“店头有眼拐角井,井水可当烧酒饮;杜康用它醉刘伶,黄帝用它敬功臣。先民用它祭天地,拐角井水有神灵。”所以,轩辕酒过去远销陕甘宁,近销关中。难怪1992年在香港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

    整 理:兰 草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十九节 屈轶草的传说() 
这一天,黄帝带领大臣们来到东园赏花,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异香,寻味找来一看,好奇异的草!就让大臣们一一过来观赏。大家闻到这草的香味,只觉得神爽气清,好像年轻了许多。可是等那个黄帝平时就很讨厌的大臣走来,喜眉笑眼地正准备奉承,就见那些胖乎乎的草叶一下子全指向他,那大臣以为黄帝施了什么神法,吓得连忙跪下,嘴里连说:“我该死,我不该有佞心。”这可是怪事!黄帝心里高兴:连草都讨厌佞人!眼睛却直盯着那个平日里喜欢花言巧语逢场作戏的家伙。那大臣慌忙向黄帝求饶:“黄帝明君,高抬贵手,饶小的一命,我再也不敢有佞心了。”黄帝就叫来所有的大臣,让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并革了那个惯于阿谀奉承的家伙的官职。

    这种草是什么草呢?原来它叫屈轶草。叶子是圆的,碧绿碧绿的。黄帝以为屈轶草是天上的神草,就派人把它移栽到中宫正庭,并且昭示天下: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所以天下的佞人都不敢入朝,只有正直的、忠心为天下办好事的人进出中宫。黄帝亲仁智、远佞人,日月清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及时,五谷丰登,国富民强,一派和平繁荣景象。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二十节 戒指的来历() 
传说,戒指也是黄帝发明的。

    黄帝时代人们由群婚制向对偶婚过渡,婚姻制度尚处在野蛮时期,抢婚作为一种风俗习惯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抢婚在当时就好像现在媒人说媒进行联姻一样正常,人们就是用这种办法建立着一个个的婚姻家庭,维系着社会发展的。但抢婚中的弊端太多,时有结了婚的小媳妇和一些订了婚的女子被抢走的事情发生,弄的好些家庭将小媳妇和订了婚的女子藏在家里不敢让出门。

    相传,黄帝的大臣仓颉给儿子娶媳妇不到一月,又给小女儿订了婚,两桩婚事他都非常满意。但他和寻常老百姓一样也生怕儿媳妇和小女儿被人抢走,于是,他把她们俩按照普通老百姓的办法藏在家里。有一天,藏在家里的儿媳妇和小女儿实在憋得难受,便悄悄避过父亲仓颉,趁着晚上路人较少出来到大街上散心闲逛,可万万没想到和一支抢婚的队伍反打正着,碰了个对面,她们还未来得及反抗,就被拥上抢婚的轿子抬走了。等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是给一家大户的两个成年男子做新娘,她们想像这样的大户人家一定是讲道理的,只要说明情况就能马上会被放走的,但万万没有料到,无论怎么解释,说明情况,抢婚的人都认为她俩是在哄骗人,说假话,仍不放过她们,真是干着急没有办法。实际上抢婚的队伍是在给黄帝的另一个大臣祝融的两个儿子抢媳妇。

    仓颉自从儿媳妇和小女儿被抢走后,也是着急得团团转,到处找人,三天时间竟愁白了头,上朝朝见黄帝时也无精打采,心不在焉。黄帝发现了仓颉的变化,便上前询问,听了此事大吃一惊,想不到抢亲竟抢到了他的重臣仓颉的头上。他同时又想,仓颉尚如此,不知道一般的普通老百姓的遭遇会有多么不幸。

    第二天,黄帝上朝时,便向大臣们讲了此事,并让大家想办法帮着找回仓颉的儿媳和小女儿。在场的祝融听得明白,回家后就亲自问了个究竟。第三天,将仓颉的儿媳和小女儿送回。此事才得以平息。

    仓颉的儿媳和小女儿被抢一事妥善解决了。但抢婚这种风俗习惯中存在的弊端引起了黄帝的高度重视,他认为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是社会稳定出现危机的体现。抢婚制度不能变,因为再没有比这种制度更强的制度了,但结了婚和订了婚的女人又重新被抢走总不是个事吧。他苦思冥想,想不出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仓颉是一个聪明人,而且因抢婚事件受到过打击,黄帝想他一定能想出好的办法来,于是就找仓颉商量这件事。

    仓颉接过这个任务后,经过十天十夜的思考,终于想了一个好办法。告诉了黄帝,黄帝听了非常满意。原来仓颉是黄帝手下专门负责造字的大臣,他想的办法是凡结过婚或订了婚的女人,在手上写上字,人们抢婚时,发现手上有字的人,就必须自动放弃。黄帝就按仓颉的想法试行,果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时间不长,又出了问题,原来手上写的字稍不留意,就被汗水浸湿掉了或干活时磨掉。误抢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于是黄帝又在这种做法的基础上,改手上写字为左手食指戴上黑石环,以示告诫抢婚的人,要遵守自己的旨意,不要乱抢人。后来,人们就将这个黑石环称做“戒指”。

    再后来,订了婚特别是结婚出嫁时的女人都给戴戒指。这样,戴戒指的风俗就传了下来。

    整 理:苏 峰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一节 黄帝城的来历() 
相传,黄帝刚到涿鹿的时候没有城,住在一个大土丘上,但过了不久,炎帝和蚩尤也来到这个地方。他们一来,就和黄帝争地盘,这样,双方就打起来了。

    黄帝和手下的人住在大土丘上,说不清人家什么时候来攻,就日夜防守着,牲口还得打个盹呢,何况人呢?时间一长,黄帝手下的人就顶不住劲了。黄帝一看这个样子,可发愁了,再叫人没明没夜地防着,别说人家来攻,就是不来攻,自己也拖垮了。怎么办呢?黄帝心中闷闷不乐,一天,他来到涿鹿山上,想散散心,可登到山顶向四下里一瞧,压在心头的愁云顿时散开了。

    涿鹿这地方,四周高,都是山,中间洼,是块盆地。黄帝看了这景,就琢磨开了:如果把手下人放在各个山口上,住在盆地里的人就安全了,还可以休息,可他手下没有那么多人,支撑不了这么大的场面,怎么办呢?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从这风景和地形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世上的事以小比大,反过来也可以以大比小,如果搬石挖土,也照这形状垒个去处,不就可以养兵防敌了吗?主意一定,他景也不看了,心也不散了,就下山回到自己住的那个大土丘了,把众人一召集,大家都说主意好,可谁也没见过这东西,墙垒多厚?修多高?在哪留口?大家又发起愁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