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肺气安宁,运用得当,可治诸般咳嗽。
按语:本方以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外感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风热咳嗽者,加桑叶、牛蒡子、芦根、黄芩;痰多稠黄者,加川贝母、桑白皮、知母;咳嗽较频者,加杏仁、款冬花等。
(20)桑白皮汤(《景岳全书》)
组成:桑白皮、半夏、紫苏子、杏仁、贝母、栀子、黄芩各9克,黄连3克,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泻肺热,降气化痰。
主治:肺热痰盛,喘咳痰多。
方解:方中桑白皮清肺化痰,降气平喘,为主药;佐以黄芩、黄连、栀子清泻肺热;贝母、杏仁、紫苏子、半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使以生姜疏表宣肺。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肺热,降气化痰之功。
按语:本方以喘咳,痰多黏稠色黄,舌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若热甚者,加石膏、知母;痰多黏稠者,加海蛤粉;口渴咽干者,加天花粉;喘不能卧、痰涌便秘者,加葶苈子、大黄;痰有腥味者,加鱼腥草、冬瓜仁、薏苡仁、芦根等。
(21)清肺汤(《医宗金鉴》)
组成:麦门冬、天门冬、知母、贝母、橘红、黄芩、桑白皮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主治:肺热咳嗽,咳痰不爽,舌苔黄腻。
方解:方中贝母清肺化痰止咳,为主药;辅以知母清泻肺热,滋阴润燥;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化痰止咳;橘红宣降肺气,止咳化痰;麦门冬、天门冬养阴清肺;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有清肺润燥,化痰止咳之效。
按语:本方以咳嗽痰黄,咳痰不爽,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22)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组成:射干、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半夏各9克,细辛、五味子各3克,大枣3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主治:寒饮郁肺,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
方解:方中射干消痰开结,麻黄宣肺平喘,共为主药。佐以细辛、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痰;紫菀、款冬花温润除痰,下气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与麻黄、细辛、生姜、半夏诸辛散之药同用,使散中有收,不致耗散正气;大枣安中,调和诸药,使邪祛而不伤正。诸药相配,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多清稀,舌苔白滑,脉弦紧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23)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各75克,当归、肉桂各45克,炙甘草60克,前胡、厚朴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次6克,加生姜2片,大枣1枚,苏叶5片,水煎服。亦可用饮片做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的痰涎壅盛,喘咳气短,胸膈满闷;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水肿,舌苔白腻或白滑。
方解:方中紫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主药。半夏、厚朴、前胡祛痰,止咳平喘,共为辅药。主辅相配,以治上实之有余。肉桂温肾祛寒,纳气平喘;当归既养血补肝,同肉桂以温补下虚,又能治咳逆上气;略加生姜、紫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上下兼顾而以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按语:本方以喘咳痰多,气短胸闷,动则喘甚,舌苔白滑或白腻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应当注意的是,凡肺肾两虚而无邪的喘咳及肺热痰喘之证均不宜使用本方。
(24)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
组成:蛤蚧1对,杏仁、炙甘草各150克,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贝母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改做汤剂水煎,蛤蚧研末吞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补肺清热,化痰定喘。
主治:咳久气喘,痰稠色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日渐羸瘦,或面目水肿,脉浮虚,或日久成肺痿。
方解:方中蛤蚧、人参补肺肾,定喘嗽;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杏仁、贝母化痰止咳;茯苓、炙甘草健脾和中。诸药合用,共奏补肺气,清肺热,定喘嗽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肺肾气虚兼有肺热之喘咳,痰稠色黄,脉浮虚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等。若痰中带血者,加侧柏叶、仙鹤草、白及;肺气虚者,加黄芪;肺阴虚者,加阿胶、麦门冬;久病肾亏者,加核桃仁、紫河车、冬虫夏草。因外感引起的咳嗽气喘不宜应用。
(25)补肺汤(《永类钤方》)
组成:人参、紫菀、桑白皮各9克,黄芪、熟地黄各24克,五味子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补肺益气,止咳平喘。
主治:肺虚咳喘,短气自汗,声音低弱,舌质淡,脉虚弱。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补肺益气;五味子收敛肺气;熟地黄滋肾填精;桑白皮、紫菀降气平喘,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补肺益气,止咳平喘之功。
按语:本方以肺虚久咳,喘促气短,气怯声低,舌淡脉弱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若寒痰内盛者,加钟乳石、紫苏子、款冬花;肺阴虚甚者,加沙参、玉竹、百合;潮热盗汗者,加鳖甲、地骨皮、秦艽。
(26)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半夏、茯苓各6克,熟地黄9~15克,陈皮4。5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加生姜3~7片,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水泛为痰,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痰带咸味。
方解:方中当归、熟地黄滋养肺肾阴血,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生姜取二陈汤之意以燥湿化痰,合而为剂,则燥湿不致伤阴,滋阴而不助湿。两者协调,并能和胃健脾,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从而肺肾并调。
按语:本方以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痰带咸味,咽干舌燥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若咳喘甚者,加麻黄、杏仁;痰黄黏稠者,加瓜蒌皮、桑白皮、贝母;表虚者,加黄芪、白术、防风。
(27)杏苏散(《温病条辨》)
组成:紫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生姜、橘皮、杏仁、甘草各6克,大枣2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白,脉弦。
方解:方中紫苏叶、前胡解表散邪,微发其汗;杏仁、桔梗宣肺达邪,利气止咳;半夏、茯苓祛湿化痰;枳壳、橘皮理气宽胸;生姜、大枣、甘草调营卫,和诸药。综合全方,发表宣肺而解凉燥,利气化痰而止咳嗽。
按语:本方以发热恶寒无汗,咳嗽痰稀色白,舌苔白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风寒咳嗽等。若恶寒重者,加葱白、淡豆豉;头痛甚者,加防风、川芎;咳嗽痰多或素有痰饮者,重用半夏、橘皮、茯苓,再加紫菀、款冬花;痰不多者,可去半夏、茯苓。
(28)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组成:冬桑叶9克,石膏8克,人参、杏仁各2克,甘草、胡麻仁、阿胶、枇杷叶各3克,麦门冬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燥润肺。
主治: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方解:方中以冬桑叶为主,清宣肺燥;以石膏、麦门冬为辅,一则清肺经之热;二则润肺金之燥;如此配合,宣中有清,清中有润,石膏虽质重沉寒而量少,故不碍桑叶轻宣之性。余药皆为佐药,杏仁、枇杷叶利肺气,使肺气肃降有权;阿胶、胡麻仁润肺养阴,使肺得濡润之性;人参、甘草益气和中,使土旺金生,肺气自旺。诸药相伍,燥邪得宣,气阴得复,而奏清燥救肺之功效,故以清燥救肺名之。
按语:本方以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胸满心烦,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恢复期、失声等。若身热较甚者,加栀子;阴虚血热者,加生地黄;津伤口渴者,加天花粉、玉竹、沙参;咯血者,加侧柏叶、仙鹤草、白及等。
(29)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组成:生地黄6克,熟地黄9克,麦门冬5克,百合、炒白芍、当归、贝母、玄参、桔梗、生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肾阴虚,咳痰带血,咽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以生地黄、熟地黄为主,滋阴补肾,生地黄又能凉血止血;以麦门冬、百合、贝母为辅,润肺养阴,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