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调治190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川贝母、栀子、黄芩各10克,杏仁、梨皮各9克,沙参、淡豆豉、瓜蒌皮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4)痰湿阻肺型

    主证:咳嗽痰多,痰白而黏,气短或伴有喘促,胸脘痞闷,食欲缺乏,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杏仁、紫菀、款冬花各10克,厚朴、紫苏子、苍术各9克,茯苓、陈皮、桔梗各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5)痰热壅肺型

    主证:发热或不发热,咳逆气急,痰多黄稠,不易咳出,胸闷气短,甚至喘促,呼吸困难,咽痛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则: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鱼腥草30克,败酱草、薏苡仁各24克,黄芩、桑白皮各15克,杏仁、桔梗、冬瓜仁各10克,丹参、茯苓、炒白术、瓜蒌皮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6)表寒里热型

    主证:咳嗽声哑,咳而不爽,咳引胸痛,痰吐黏稠,喘逆上气、息粗,伴有恶寒鼻塞、口渴咽痛、发热身痛、有汗或无汗,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则:清里达表,宣肺泄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紫苏叶各9克,杏仁、前胡、桔梗各10克,生石膏18克,黄芩、防风、桑白皮各12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7)外寒内饮型

    主证: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白多泡沫,无汗恶寒,口不渴或口干不欲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水肿,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

    治则:解表温里,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干姜、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9克,白芍、陈皮各12克,半夏、紫菀各10克,细辛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8)肺脾两虚型

    主证:痰多、痰白或微黄,每遇风寒咳痰或咳喘发作加重,脘痞腹胀,食欲缺乏,便溏,自汗气短,神疲乏力,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滑。

    治则:健脾益气,祛痰止咳。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生黄芪、山药各12克,白术、防风、紫菀、杏仁各10克,陈皮、半夏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9)肺肾两虚型

    主证:咳嗽吐痰,痰稀色白,时而喘促,动则加剧,面色暗淡,食欲缺乏,形瘦便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肾摄纳,益肺止嗽。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片、半夏各9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熟地黄、茯苓各12克,山药15克,山茱萸、泽泻、补骨脂、陈皮、当归、白芍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skbshge

67。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中医怎样辨证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缓解期,咳、痰和喘等症状缓解,病情暂时稳定,但容易反复发作。这是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经治疗后,症状虽然已经缓解,但其病根未除,机体抗病能力仍差,此时略受外邪侵袭,就容易复发。根据中医“治病必求于本”和“既病防变”的原则,为了防止复发,并求得根治,在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应采取调理脏腑、扶正固本的治疗方法,临床较常用的“冬病夏治”就是基于这个考虑而制定的。扶正固本的重点应在肺、脾、肾三脏,不过在实际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辨明肺、脾、肾三脏亏虚的不同侧重点来选方用药,做到辨证论治,不可乱用补药,以免事与愿违。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除了选用适当药物治“本”之外,还应当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病情加重,重视饮食调养、运动锻炼及起居调摄等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1)肺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气虚弱者,卫气不能固护体表而易受外邪侵袭,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自汗、易感冒等,其治疗应以扶正固本、补气固卫为主,可选用异功散合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5克,党参、白术、茯苓各12克,陈皮9克,防风6克)。如伴有肺阴虚者,可加用滋养肺阴的药物,如沙参、麦门冬等。

    (2)脾虚:慢性支气管炎脾气虚弱者,纳运无力,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缺乏、便溏等,其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固护后天之本为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白术各12克,当归、半夏、陈皮各9克,木香、砂仁、甘草各6克)。平日咳痰稀薄量多者,加桂枝、茯苓等;食欲缺乏、脘痞较重者,加焦建曲、焦麦芽等。

    (3)肾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肾虚者,可表现为肾阳虚或肾阴虚。

    ①肾阳虚者,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等,其治疗应以温补肾阳为主,可选用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肉桂、附子)治疗。

    ②肾阴虚者,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其治疗应以滋补肾阴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治疗。

    用扶正固本之药调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患者,其药物用量宜小,因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平素脾胃功能较弱,如长期服用大剂量补药,脾胃不能运化吸收,机体不但得不到补益,反而会引起腹胀脘痞、食欲缺乏等。同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伴有气衰血少,血行不畅,因此在扶正固本的同时宜适当加入当归、红花、白芍、赤芍、佛手、木香等理气活血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代谢,并可使补益药不致滞腻,有利于药物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应用补益药时,要注意实邪未尽者不宜用,滥用补益药不仅不利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反而可使实邪未尽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发变症,患者切记,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补益药。

    skbshge

68。中医是如何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之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肺脾气虚型、阳虚水泛型、肺肾阴虚型、痰浊壅肺型及痰热郁肺型5种基本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1)肺脾气虚型

    主证:咳声低弱,咳痰稀薄,喘促短气,自汗畏风,动则喘促更甚,气少倦怠,食后脘胀,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白腻,脉沉细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理气活血化痰。

    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生黄芪、丹参各15克,防风10克,白术、党参、陈皮、茯苓、半夏、山药各12克,紫苏子9克,薏苡仁18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2)阳虚水泛型

    主证:咳嗽气喘,心悸尿少,面目、下肢甚至一身俱肿,腹部胀满,唇甲发绀,舌质淡胖、苔薄少,脉沉细。

    治则:温阳利水,益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片6~10克,桂枝9克,熟地黄、紫苏子、半夏、葶苈子各10克,白芍、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赤芍各12克,丹参15克,甘草6克,大枣6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3)肺肾阴虚型

    主证:喘促气短,动则喘甚,咳嗽痰少,或痰黏难出,胸满烦躁,手足心热,口干喜饮,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则:滋肾养肺,化痰止咳。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5克,熟地黄、麦门冬、山药、沙参、陈皮、牡丹皮各12克,五味子、生地黄、山茱萸、当归、半夏、地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6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4)痰浊壅肺型

    主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短气喘息,尤在活动之后严重,平时怕风怕冷,动则出汗,胸闷脘痞,纳呆,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降气。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杏仁、白术各12克,砂仁、白芥子、甘草各6克,紫苏子、莱菔子、枳壳各10克,薏苡仁24克,生姜3片,大枣6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5)痰热郁肺型

    主证:咳喘气急,胸脘痞满,口渴心烦,痰多气促,痰黄黏稠,尿黄便干,可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治则:清泄痰热,化痰降逆。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栀子、杏仁、半夏、陈皮各12克,茯苓、瓜蒌各15克,川贝母、紫苏子、莱菔子各10克,鱼腥草24克,甘草6克,大枣6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skbshge

69。中医是如何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之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寒痰壅盛型,痰热壅肺型,肺肾气虚、痰浊壅盛型,脾肾阳虚、水湿浸渍型,痰湿内盛、蒙蔽清窍型,痰热内盛、热入清窍型,元阳欲绝、气阴欲脱型7种基本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1)寒痰壅盛型

    主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气短喘息,恶风易出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结代。

    治则:温肺化饮,降气平喘。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紫苏子、半夏、前胡、当归、杏仁、紫菀各10克,陈皮、茯苓、白术各12克,厚朴9克,桂枝、生姜、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2)痰热壅肺型

    主证:咳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