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巾是我国古代人民常用首服之一。也有的人把巾误认为冠,其实则不然,若深论起来,巾只能算帽子的配饰,古人曰:“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这段话,说明了巾与冠的不同。
巾为平民百姓之头饰,以与士大夫之冠相区别。巾始于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东汉以后则贵贱通用,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轻便。到了南宋,戴巾之风气更加普遍,就连朝廷的高级官员也以包裹巾帽为荣,冠帽之制渐衰。
在清朝以前,巾作为首服,被历代沿用,并变化成多种类型。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下剃头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废除。
明遗臣金之俊为缓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从十不从”的建议,被朝廷默许。其中有“儒从而释道不从”之条,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国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学者把道教的服饰称之为活文物。
而在道教当中广为流传的九巾则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而道士的帽子也有五类之分:五岳冠、五老冠、莲花冠、星冠、偃月冠。
三人当中走在最后的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他留有长髯,颜色也已发白,容貌颇为堂堂,他的头上戴着的却是那五岳冠,佩着混元巾。
看到这一幕,我心下不禁一惊,五岳冠为五冠之首,又名五岳灵图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行图”,必须受过“天仙戒”者方可戴。通常,只有道教宗派中德高望重的大师,才能戴这种服饰。
而天仙戒是宗派受戒活动中“三坛大戒”中最高、最后的一戒,又称“天仙大戒”。三坛大戒指的是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戒,目前,在给道士受戒时,主要以初真戒为主,中极戒和天仙戒作为备存戒条。
一般而言,只有持守“中极戒”中的300戒条一段时间,而毫无触犯并且道行高深之人,方才能够授予天仙戒。可想而知,这种存在是多么的凤毛麟角。
而混元巾则为九巾之首。道巾多为方形,只有混元巾为圆形。据修行前辈介绍,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气的意思,故称为混元巾。
而后,在这人的右方站着一位仙风道骨,但是身形却有些瘦削挺拔的老者,他头戴五老冠,佩着庄子巾。
这五老冠无顶,莲瓣形,五片莲瓣上绘有“五方五老”的神像。两边垂有两条剑头长带,上有神像图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样。一般在做施食道场时,若修道之人身居高功戴用此冠。这位老者我自然是认识的,就在我第一次去寻找那“六道轮回图”的答案的时候,也就是他给予我的一些指示,说实话,我对于这个老人自然是有一些好感的。
任林昆器宇轩昂地站在最前面,他面如冠玉,玉树临风,负剑而立,头戴偃月冠,下配三教巾,只有受过中极戒者才有资格戴三教巾着偃月冠,意为三教合一的意味。此时的他,牛逼哄哄,那一双眼睛在看向我的时候,竟然有一种屠夫看向了待宰羔羊的感觉。
正一教为道教分支,其前身是五斗米道。正一教主张信徒努力修道,各安其位,以达到治国令太平的理想。要求教徒遵守忠孝诚信、行善积德的道诫,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
五斗米道以治为单位,天师为最高领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统领信道教众,组织相当严密。它的宗教活动与太平道类似,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新入道的信徒名鬼卒,成为骨干后,由他统领一众新教徒,则升为祭酒,祭酒还负责在要道路口设立义舍,为过往行人准备食物。
然而,他们乃天下第一大派,怎么会突然间来到我们这里呢?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们突然来到这边,断然不可以把事情都想的那般美好。
我见状正想迎上前去,但是却被崔明丽一把给拉住了胳膊,她冲着我摇了摇头,慢慢地把我拉到了身后,自己却迎了上去。“敢问两位老前辈,今日来此,所为何事?”我的天!我看到了任林昆的脸色,那可是颇为精彩,一时间,在他的脸上竟然好比一张打翻了的调色盘。原本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来,却没有想到,直接被崔明丽所忽视。
“明丽,我们这次来……”这小子的话说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了,因为她看到了崔明丽的目光丝毫没有停留在他的脸上,而是在看着面前的两位老者,崔明丽的意思自不必说,他应该也明白,这分明就是在告诉他,“你不够格!”
其中那位“五岳冠”老者,率先冲着崔明丽点了点头,“姑娘,听闻此处有陆判宗的门徒,我们是来查探一下的!”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着实没有想到之前姥姥曾经告诉过我,陆判宗的宗法还有教义,由于过分透露天机,所以便被其他门派所不容,而这天下第一正派的“正一教”,这次当真是要来灭我门楣吗?
“就是这个——”任林昆一脸欠扁的模样,伸出食指指向了我,“就是他!”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崔明丽也一脸火红之色,我对于任林昆如此不分场合地冲着我伸出食指十分的反感,于是,我便冲他伸出了中指,“你说什么?”
“你……”任林昆恼羞成怒,冲着那二位老者抱拳,“师父,师祖,我愿意请命处决了这个余孽!”
我还没有说话,崔明丽便一下子挡在了我的前面,“你有什么资格?”她双目逼视着任林昆,言语之间,皆是严厉之色,“他现在是我仙佑堂的弟子,是我的师弟,他犯了什么错,需要您来到这边帮我们师父管教。”
崔明丽的一句话,把任林昆给噎地脸红脖子粗。但是其中那位“五岳冠”的老者却呵斥了任林昆,“阿昆,退下,休得无礼!”
任林昆愤愤地看了我一眼,不甘心地退到了一边,这老者走到了我和崔明丽的面前,“二位不要担心,我这次来,只是想了解一下你的情况……”
这句话说的我和崔明丽自是满头雾水,这老爷子究竟是什么意思?他来了解我,究竟是了解我什么?我他妈就是一个纯屌丝,有什么值得他这天下第一大派来了解的?看到我一脸疑惑,这老者便继续说了下去:
凡为学道务道之士,无任是属哪个道派或擅长哪种教化,如言教、身教、科教等,其信仰追求和基本教义都应是一致的。从道派来说,道教有正一全真两大派,但两派的信仰体系和经教体系却都是一致的,皆以太上真常之道为最高信仰、宗奉三清道尊,并以三洞四辅真经宝典为经教之本。
“但是,你们陆判宗的宗法和教义却过分的透露天机,小伙子,万事皆有度,并且,昨天,我还有听闻,你用了陆判宗的禁咒,可有此事?”这老者言之凿凿,目光如炬,我的心脏又开始跳动了。
他怎么连这个都知道呢?
第686章 五眼六通()
我看着面前这位五岳冠的老者,心中有些忐忑,跟他老人家,我自然是没有任何的交道,倒是另外一位跟我有打交道的老者,现在却站在一旁负手而立,瞧着情形,没有任何要帮我的意思,我深吸了口气,只有点点头,若是在这么一大拿的面前撒谎,指不定他要怎么弄死我呢?
“哦?”这老者打量着我,几乎从头发丝打量到了脚后跟儿,但是任林昆却先他一把走了过来,一把抓住了我的胳膊,“师傅,跟这种三教九流之人没有什么好说的,看我不劈死他……”他说着便从背后抽出了宝剑,我也抽出了判官笔,擦他老母的,这个家伙,现在是越来越上脸了,瞧这情形,今天定然是要在“仙佑堂”里面跟我来一场大战了。
笑话,这是在我们家门口,我岂能让这小王八蛋给吓退了去。
“小子,我警告你,别欺人太甚了,现在是法治社会,即使在这边我跟你打在一起,我还是正当防卫,不服你就上!”我握着自己的判官笔,面对着任林昆的虎视眈眈,没有一丝惧怕,“名门正派怎么滴,我们小门小派,就要被你们灭了去吗?”我的话音刚刚落下,那位莲花冠的老者便一把抓住了任林昆的后脖领子,“行了,你不要再在这边闹了,我们来是有事相问的……”
任林昆被自己的师父训了一通,便不情愿地走到了一边,之后恨恨地看着我。
崔明丽伸手挡在我面前,但是那五岳冠的老者却冲着她挥了挥手,“姑娘,你不要紧张,我们来仅仅就是了解下情况,你也知道,禁咒可是我们道门当中的大忌,并且也绝迹这么长的时间了,现在贸然被发现了出来,若是被那些别有用心之徒给抢了去的话,那么必将引来一场浩劫,所以……”
他目光骤然一紧,死死地盯住了我,“你只能用这一次,懂了吗?”
看我没有回答,他走上前来,又开始说到:
道家功法是道家学者和道教门徒所习练的功法。道家早期修炼功法的内容主要有心斋、坐忘、导引、缘督、吐纳、听息、踵息等。道家功法以道教文献《道藏》中记载的功法为主体体系,在中国气功诸流派中,道家功法最具民族特色,是中国气功的优秀代表和唯一可以和佛家功媲美的流派之一。
道家功祖述老庄,《道德经》说:“虚其心,实其腹”,“专气致柔,能归婴儿乎”。道教循之,创胎息法。唐代司马承帧又提倡“存想”,即存我之神,想我之身,达到入静之境,且用意念导气运行,这是后来“金液还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滥觞。
道家功以长生为目的,主要有正一、全真两大派,两大派分若干宗派,两大派外也还有若干小派。各派在其功理、功法方面也各具特色。尽管如此,无论何宗何派其修持功夫都以炼养阴阳、性命双修为第一要义,都以返朴归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