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堆贴工艺制成,立体感很强,造型十分精致。,缸体的高度一般在74公分、最大处口径在67公分左右。
之前姥姥的那口坐化缸,便是她自己准备的,道门中人盼望在死后羽化登仙,便会选择如此下葬的方式。
坐化的高僧在其坐化缸中会有舍利出现,舍利又作“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由于坐化的高僧不必火化也可出舍利,坐化缸就成为高僧得道升天的重要形式。佛门中常用的坐式是结跏趺坐,修禅入定大多采用这种坐式,据说,定力深的信徒,临终时能够预知死亡时间,安然而逝。因此坐化又称坐亡、坐脱、坐逝等,历史有关记载甚多。
古书有云:五代间,布袋和尚于奉化岳林寺东廊坐逝,偈云: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如越南北部宁省晓庙内的一座佛塔中,发现一具两百八十多年前坐化的和尚肉身,和尚法号儒知,死于1732年。儒知体内器官保存完好,但由于出土后的保护原因致使身体外观一眼窝受损,双臂自肘部折断。
十多年前,在位于四大佛教圣地的九华山中,发现了两具在坐化缸中坐化高僧不腐的尸体,其一是地藏王菩萨的。它是古朝鲜国的王子,唐肃宗在至德两年来中国,选中九华山作为道场,时年24岁。99岁圆寂,信徒们将它放入坐化缸内,称为“缸葬”。3年后开缸,肉身不腐。
其二是大兴和尚的。大兴生于1909年,安徽太湖县人。17岁上了九华山,在百岁宫出家。1947年,他离开了香火鼎盛的百岁宫,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后山双溪寺。1985年2月初,大兴不小心摔断了腿,庙中和尚曾要为他医治,他却说:“大限已到,我该走了”。2月13日,他停止进食,但对寺中方丈说,他要保留肉身。2月19日,大家把盘腿而坐的尸体装入缸中,缸中放入了30公斤的木炭和生石灰,然后盖上盖子,置于室外。农民们感念大兴的好处,为他在缸外修了坐2米多高的砖塔,将缸封住。
过了3年零9个月,寺中和尚想启动缸看看大兴身体是否成了肉身,因为九华山的肉身是从地藏王菩萨开始的,均是放置了3年零9个月后开启的。经佛教协会长老们研究,决定再过一年。这样,于1989年11月15日,拆开了砖塔,揭开了缸盖,只见大兴和尚的衣服已坏,串念珠的铁丝也已锈掉,但其伸腿完好无损,坐在缸内肩背挺直,容貌安详。
据说,道行高深的和尚预知到其死亡时间后,为了在他圆寂后其弟子能继续瞻仰他的肉身,以达到不在而又无处不在的境界,通常采取坐禅的方式达到高深境界,当一个人入定时,可以做到控制呼吸和血液循环的流动,在这种状态下,和尚可以长时间不吃、不喝、不动,是身体的需求和体内的细菌活动降至最低点,因此有助于这些高僧的遗体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就是“禅”的力量。
坐化的真人或者高僧在进入坐化缸中时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缸外坐化后由他人抬入坐化缸中,另一种是在坐化缸中坐化而后由他人将缸盖好。据说在第二种坐化方式中,和尚即将坐化(临终)时,要有一定身份的方丈让其盘膝坐在缸内,盖上有开孔的“棺盖”,待坐化者(死了)以后,再盖上一个球状的“宝珠盖顶”,然后埋在很深的地下。
这两种方式不同,但过程均一致。首先,坐化者盘腿入定置于坐化缸内,两脚交叉与缸底接触,以臀部、两膝支撑于坐化缸体内壁,形成一个底面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借以固定坐化着的身躯。其次,用缸盖将坐化着露出缸体的部分固定,其中,缸盖的中间留有一个圆孔,刚好能使坐化着的头部从中间穿过。最后,坐化着露出缸盖的头部用缸顶盖好并予以固定。在缸体、缸盖、缸顶的衔接处均设有卡槽,从而使整个坐化缸结合紧密、浑然一体。
为了使坐化的和尚免遭地中水汽侵害,埋葬坐化缸的地形也十分考究,一般选在高坡之上,地形向阳、干燥之处。坐化缸的三重结构,一则能够保持坐化者坐化时的姿势,二则能以严密的结合方式保证坐化者在缸内不被来自缸外物体的侵害。
这坐化缸要是在其他地方买的话,还算是比较难找,但是在我们的这个地方,还真有的卖。表舅一听,便打电话给那位阴阳先生孙台先,“喂,老孙啊……”
没一会儿老舅挂了电话,“这老小子,趁机宰我钱呢,说一口好缸最少也得五千块……”我点了点头,“没事儿,您放心,这钱我来出。”
但是老舅的头却摇地仿佛是拨浪鼓,“别别,大外甥,这个钱一定不可以再让你出了,我是长辈,理应为我们的先祖再尽一份力的,这个钱,你甭管了,还是我来出。我也需要作出一些表率……”
老舅把自己的胸脯拍的山响,此时站在旁边的一个小伙子有些疑惑地开了口,“秦书啊,咱们这边卖坐化缸的就那个阴阳先生孙台先吧。他最近生意很不错啊,之前恨不得半年才卖出一口,这最近貌似一下子卖出了好几口……”
这句话倒是把我们给弄得一个激灵,老舅盯住了那个小伙子,“真的吗?”
这小伙子使劲地点头,“当然,我妹妹就嫁到他家隔壁了,这老小子,最近天天大鱼大肉的,生活过的可滋润了,我们就说了,是不是死了一个庙的和尚啊,否则生意怎么会这么好呢?”
我突然觉得这件事情就在此时变得有些蹊跷了起来,心下有些游移。
就在此时,我又接到了小姜姐的电话,“小天,你一定要记住,洗骨的时候,用的水不可以是自来水,一定要是井水,记得啊……”
或许她那边很忙,在我还没有来得及问为什么的时候,这小姜姐便立刻挂了电话,我望着那电话里面传来的“嘟嘟”声,当即就愣在了当下。
“为什么要用井水?”我自言自语,“这他妈要去哪里找啊。”
崔明丽看着我,“井水是经过地气滋润的水,自然为首选。”老舅的脸上倒是露出喜色,“我知道,咱们村子里面还真有人家有井的……”
第737章 水井()
我们三人猛地看向了他,没有想到,这个一点都不起眼的小山村,还处处都藏着惊喜,我们今天得了一口阴沉木的棺材不说,竟然还找到了一口水井。
“真的吗?”我看向了表舅,“这可真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拍了拍手,没有想到,事情的顺利程度简直超过了我们的预想。
此时,我看到了嘟嘟慢慢地“飘”了过来,这家伙也算是步履轻盈,但是眼睛却哭的肿的老高,仿佛是两只熟透了的桃子,他慢慢地钻进了我胸前的玉佩当中。我看到了这一幕,也觉得心中有些疼痛,嘟嘟的年龄只是一个顽童,但是他所承受的却是这世间之重。我觉得胸前的玉佩一沉,我的心也跟着一沉。
孙台先的家不算远,但山路崎岖,走了足足半个多小时才走到了地方,“老孙,老孙……”这孙台先家的大门盖的颇为威武,并且完全是按照古代的建筑模式,完完全全的“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表面上是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职业相当,很适合结亲。但若论及其出处的意义,则并非如此。
“门当户对”的深层意义,认为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这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现今存留不多了。
所谓标示,就是嵌在门楣上的正六角形的方木或者圆木,俗称户对,若是石门则标示质料亦为石,其上按照品级涂以油彩或图画,或写上吉祥福寿等祝语。这些都是地位的彰显,脍炙人口的词汇“光耀门楣”,其实就是人们对于权力和财富的向往的一种直观表达。
门楣也有区分,一般按二,四,十二之数。简单来说,门楣上有两个户对的,对应的是五至七品官员;门楣上有四个户对的,对应四品以上官员;至于十二个户对的,则只能是亲王以上的品级才能用,换句话说,即便是皇亲国戚,不是封王的也不敢建三开门,嵌十二个户对!另外,户对的形状也是有规定的。文官用方形,武官用圆形。
门前也有要求,官员们讲究门高于路,股门前要有台阶,这台阶可不能随便修,也要按照制度来。六、七品官员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二级,五品官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三级,以此类推,台阶数目最高不能超过八级,超过八级那就是九了,九乃数之极,那是代表顶点的数,除了皇上谁也不能用。随着官员晋升,门前的台阶数目会慢慢增加,文人们经常谈的一个词“进身之阶”,其中的“阶”就是从这儿来的。
门当,是汉族传统建筑门口的相对而放置呈扁形的一对石墩或石鼓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包括抱鼓石和一般门枕石,在古代,不同等级的家室门当的等级也十分森严。建筑学上为“门枕石”的一部分,俗称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用石鼓,是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
户对,是用于中国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顶部,起到装饰门框的构件,通常成对出现。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还有狮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门墩等等。“门当”,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官宦之家,其余商贾想要有门当,也可,但必须是方形。官宦家里,宅内庭院大门也可用方形。有“门当”的宅院,必须有“户对”,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此,“门当”、“户对”常常同呼并称。后成了社会观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
“这家厉害啊,一共有十二个户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