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梓建的手机响了一声,他看一眼后嘴角轻轻上扬,脸部肌肉变得舒展,然后他快速地点了几下屏幕,回复了信息,当他把手机放到桌上的时候,看了一眼汉娜。
汉娜问:“是芳菲?”
梓建惊喜地点了点头,刚才发生的事情是没有预先准备的。
汉娜最近通过观察梓建在看手机时的脸部表情和动作,学习分析他的心情和可能发生的事情,刚才的表情只有在梓建和女儿电话交流或查看她的短信时才会有。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汉娜对梓建的感觉越来越具体。深海主机针对梓建的情绪资料积累已经完成,当汉娜的眼睛对梓建的表情进行快速连拍后,梓建的脸部照片就会进入深海主机的数据库进行对比。
汉娜问:“晚饭吃烤鱼,好吗?”
梓建欣喜地说:“好的。”
汉娜具有递进认知的能力,通过对梓建的情绪分析,她猜出了下一步自己该做什么,这是人类特有的喜上加喜的思维联动方式,就像好喝酒的人,一高兴就要喝两杯一样。当然汉娜能够精确地判断梓建的心理活动,必须事先了解他和家人的生活习惯才能积累各种素材。
一级反应是对当事人心情的核对和证实,如果汉娜的判断没有错误,主人没有表示否定或摇头,那么接下去启动二级程序,实行理解后的实际行动,就是搜索主人喜欢做的事情。这些主人喜欢的事情会根据时间进行排列,再过一个多小时就要做晚饭了,梓建日常喜欢吃的东西成为排列在最前面的选项,所以汉娜会问是否吃烤鱼。看到梓建开心的样子,汉娜起身去准备晚饭了。
梓建和父亲母亲住在一起,他的女儿芳菲在外地读书,放假时才会回家。
汉娜的行为识别能力,令梓建的母亲非常开心,使她们之间很容易相处,心理活动反应出来的行为表现几乎是通用的,特别是一家人。但事情往往节外生枝,那就是梓建的父亲,几年前他得了老年认知症。
梓建的父母也是汉娜的实验对象。但是父亲稀里糊涂,经常看着汉娜叫儿子,这让汉娜“神经错乱”,遇到这样的情况汉娜无法正常工作,因为行动指令会发生错误。
当父亲叫汉娜为“儿子”的时候,汉娜可以排除他的语音,但是当父亲需要帮助的时候,通过扫描他的表情却不断出现错误,父亲的表情和脸谱数据对比,时而相同,时而不同,他的行为举止无法正确地反应出自己的心理需求。
父亲的情况给梓建的研究工作带来许多麻烦,现在汉娜还无法同时应对多个人物目标,更何况父亲非常特殊。
他决定先排除父亲的“干扰”,等技术更加成熟后再来专门研究。父亲就交给母亲来照顾,由母亲吩咐汉娜具体该做什么,间接地照顾生病的父亲,汉娜和父亲之间就当作互不相认。
布迪公司对梓建和汉娜的生育事情非常关注。梓建和汉娜的关系能否获得进展,有一个特别的因素就是女儿的态度。假设汉娜以继母的身份进入这个家庭,那么什么标准才是女儿满意的呢?
再婚和生育这些事情,梓建比忝明和霍肯更不容易做决定,女儿芳菲正在似懂非懂的年纪,个性较强,家里还有母亲和分不清是非的父亲,有谁愿意进入这样的家庭?这就是梓建不想再婚的原因。
特别是女方要做好当后妈的准备,芳菲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梓建是一个研究人员,对感情的表达比较迟钝,和父母住在一起可以获得情感依托,大家都有默契,所以梓建也就这样单身过了几年。
这些信息布迪公司通过家访人员逐步掌握。
研究人员把婚姻的问题设计给了汉娜,他们希望通过汉娜和梓建的交流,找机会来触发梓建的生育意识。
汉娜问道:“芳菲要回来了?”
梓建点点头,脸部平静,只是右边的嘴角稍稍上翘了一下,脸颊的肌肉也微微动了一下,这表明梓建希望女儿回家,但没有表现出高兴,又似乎另有隐情。
解读完梓建的表情,汉娜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梓建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他很重视女儿的学业,所以送芳菲到私立学校去学习,而不是就读附近的公立学校,可惜芳菲的功课不太好。学校发来的女儿学习评价报告,梓建看后有些担心。
芳菲似乎正在谈恋爱。
做父亲的很想见到女儿,了解一些情况,但又担心自己没有沟通技巧,可能会和孩子发生冲突。
汉娜接着问道:“她是不是需要有个母亲?”
梓建呆住了,半天一声不吭,他认为这个事情不需要别人来操心,他要如何回答汉娜呢,母亲不是说有就有的。
汉娜看出他的表情有些烦躁,说了声:“对不起!”,表现出同情的样子,看着汉娜的神态,梓建的脸上恢复了和气,对汉娜的表现他感到满意。
他叹了一口气,自己能调教汉娜,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关心自己的女儿。
汉娜看到梓建并没有责怪她是意思,就转移了话题:“需要我做些什么准备吗?”
梓建连忙说:“她喜欢吃布丁蛋糕,哦,她还想和你攀谈,呵呵……”
汉娜惊喜地问道:“她知道我?”
梓建点头回答道:“我给她发过你的照片。”
汉娜关切地追问道:“她喜欢我吗?”
梓建并没有立即答复,他在寻找贴切的词语,好一会他说:“她感到好奇……”
汉娜没有得到“喜欢”的直接答复,在她的词库里,“好奇”比“喜欢”低一个级别,而且分不清好坏。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梓建看出了汉娜有些不悦,急忙对她解释道:“如果她要喜欢你,必须和你相处一段时间,如果她只是看了你的照片,一般是不会直接说喜欢的。”
汉娜似乎明白了,又恢复了微笑。
这种谈话经常发生,梓建有时候哭笑不得,但他喜欢看汉娜认真的样子。他告诫自己需要有耐心,一点一滴地积累、改进,汉娜正在变得善解人意。
(本章完)
第42章 揭开面纱()
“芳菲回来后,晚上我们还在一起吗?”汉娜问梓建的时候,脸上露出了忧郁的神情。
新设定的脸部表情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汉娜此时此刻的“心情”,如果她没有情感地说出这句话,那么,梓建能够很清醒地认识到,对方就是一个仿真人,敷衍几句也就可以了,但当汉娜将语言、表情、场景结合起来的时候,她就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梓建的心理咯噔了一下,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因为对方的态度是真心实意的。这就像在观看演戏,当演员动情的时候,观众也会跟着同情流泪或鼓掌欢笑,跟随剧情忘却了自己的身份。
汉娜的这句话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直击梓建的心事,他和汉娜已经一起生活了几个月,如果说是情侣间的试婚一点儿都不过分。
此刻的汉娜就像一个处在情感十字路口的女人,担心和无力感从她的表情上显露无疑。她似乎是担心梓建不知道自己有多“爱”他,仿佛也在担忧自己的命运,唯恐被所爱的人抛弃。
梓建眨着眼睛,极力思考着如何打消汉娜的疑惑。
汉娜和他同床共枕的亲昵情景立刻浮现在他眼前。他感到自己正在陷入感情的漩涡里。
虽然他没有踏踏实实地承认过汉娜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但是这层薄薄的隔膜只是意识中的一点挣扎和防范。
他不由自主地严肃起来,他忘记了现在正在进行行为识别测试。
梓建的表情呆滞了,瞳孔也放大了,这证明他正在极力思索,眼睛虽然是望着汉娜,但是焦点已经不在她身上了,慢慢地梓建的表情放松了,显露出一种饱含情感的神情。
梓建伸出手,摸着放在桌上的手机,汉娜判断出这个动作是多余的,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对方为了转移注意力的一种习惯性动作,结合他刚才不断地眨眼睛以及瞳孔的反应,证明梓建对自己的问话非常在意,也证明他对自己的感情不一般。
如果汉娜的发问不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可以直接告诉汉娜,女儿回家后,你就不要来我房间了,女儿芳菲很可能无法接受父亲和一个仿真人的情事。
梓建既然没有马上做出答复,就表明了他对汉娜的依恋。汉娜对于梓建来说,已经不只是他的工作助手、电话和记录设备,还是他的情侣。
梓建终于开口了,他说道:“我和她谈谈。”
这句话表面上是对芳菲的尊重,更是体现了他对汉娜留有余地。说明他已经把汉娜当作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是梓建和汉娜相处几个月来,第一次感到真正地尴尬,这和研究过程遇到的困难完全不同,已经碰触到了自己心中隐秘的情感问题。
前段婚姻的失败他一直不愿意再去回想。但是汉娜“无意中”又把他拉回了现实生活。逃避、躲避都不是办法,该来的终归要来,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星期后芳菲回来了,几个月没有见面她显得成熟了许多,这更让梓建担心,成熟的表现实际是一种防备,不符合这个年龄段的成熟不是一件好事。
奶奶心疼地拥着孙女,可惜爷爷的病情加重了,完全就认不出她了,芳菲和大家逐一拥抱后,看到了站在爸爸身后的汉娜。
梓建赶忙说:“她就是汉娜。”当他还要再说点什么的时候,芳菲抢着说:“你真美,比照片上看起来还要美!”,汉娜随即做出了一个开心的表情,说了声谢谢!
在芳菲回来之前,汉娜看过她以前拍的照片,并形成了基准线,所谓的基准线,就是一个人在没有任何掩饰的情况下,最真实的表情,特别是一个14岁的孩子,照片基本就是她们的基准表情。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