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多月前,在德国的那次会议让亨特拉尔名声大噪,但是大家的主要目光都集中在了x线和抗毒素血清上面,只有极少数的外科医师才认真了这项所谓的伤口处理原则。不过这次来了伦敦之后,约翰的那本《亨氏外科学》又被赠送出去了好多本,不少人都看到了。
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质疑声当然很多。
不过台上的约翰当然不会在意,提起精神大声道:“先生们,经过我长时间的摸索和试验,找到了一个可以有效预防伤口后续感染的方法……”
在伦敦大学的小礼堂中,约翰详细的公开了伤口处理的原则。
认真来说,外科伤口的处理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相当繁复的过程,只不过对于19世纪末的医学知识来说,未来的那些标准明显是不适用的——太过复杂了一些。比如说注射破伤风毒素等等处理措施,这个时代根本就不可能。所以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约翰把那些步骤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
说白了,就是清创、冲洗和缝合!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未来哪怕一个从未接触过医学的普通人,也知道受了伤之后一定要清除伤口中的脏东西,如果伤口的时间比较久的话,还要去掉已经腐烂或者失去活力的肌肉组织,然后消毒、缝合。但是在19世纪的时候,既然外科医师们已经意识到了需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但是没有人认为处理伤口的时候还要彻底的清理,除了异物之外还要清除那些已经失去活力的组织!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步骤无数人为之丧生。
或许在平常的时候因为发生概率比较低,人们还看不到这一点的性,但是一旦到了某些特殊的时间段,比如说战争发生的时候,外科清创术的性就彻底体现出来了。受伤的军人们伤口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会导致感染并发率极高,而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旦发生了感染……
纯粹用酒精等消毒什么的,肯定是有用的,但是是不是像很多穿越中写的那样,在古代就能制出精确浓度的医用酒精,并且在战场上大发神威,救回无数的伤病,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就要持保留意见了。
一是要清除异物和失去活力的组织,二是要反复的冲洗!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要知道如何判断肌肉组织是否失去活力本身就不简单,对于这个时代的外科医师有相当的难度,而约翰要做的就是用半个小时的时间伦敦的外科医师们形成一个粗糙的概念……
……
约翰离开伦敦大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而经过了和数十人的交流之后,约翰早已经精疲力尽,脸上爬满了疲惫之色。
在送别约翰上马车的时候,李斯特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才开口问道:“约翰,你觉得……外科医师可以追上内科医师的地位吗?”
“当然!”
毫不犹豫的,约翰用力点了点头。
想想后世金眼科、银外科的说法,想想医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大多数希望选择外科而不是内科,想想美国住院医师match的时候外科难度远大于内科等现象,约翰毫不怀疑这个世界一样会走上这条道路。不是说外科医师就一定要强过内科医师,两者只是不同的岗位而已,但是外科医师的地位必然能够追上,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且这个时间点,肯定不会太远了。
怀念着自己上辈子身为外科医师的风光,约翰认真的冲着李斯特沉声道:“先生,我可以像您保证,用不了太久,外科医师就能摆脱人们传统的看法,迎来外科的新时代了……”
……
不知不觉,又一卷结束了。(。)
第一章 中国厨师()
“呜……”
邮轮上偶尔响起的汽笛声安娜从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中惊醒了过来,站起来慌乱的四下张望着,如同一个受惊小兔子一样。
“小姐,您有什么需要吗?”
看到安娜站起身,一个高个子的东方人立刻上前几步恭敬的问候道。
东方人大约六英尺高
“哦,不需要,谢谢。”
随口回了对方一句,安娜这才有些惊魂未定的重新坐回到了椅子上。
虽然已经在海上航行了好多天,但是女孩儿还没有适应这种颠簸的生活,几乎每天都处在一种昏昏沉沉的状态之中。而更可怕的是,安娜的女仆比她更为不堪,自从上了船之后除了吐就是躺在床上**,根本就不可能随身服侍她。而少了贴心人的伺候,安娜就更加的难受了。因此从第二天开始,她对大海的渴望就烟消云散,此时只想尽快的抵达美洲大陆,结束这噩梦般的旅程……
回了一下神之后,安娜皱了皱眉头问道:“苏,我父母和亨特拉尔先生还没有来吗?”
“是的,小姐。”
那个东方人苏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布里斯特先生昨天喝酒喝得有点儿多,夫人和他今天中午可能不会来餐厅用餐了,至于说亨特拉尔先生,他会在中午十二点整来餐厅,现在……唔,还差一刻钟左右。”
“嗯,好吧。”
嘟了嘟嘴,安娜有些无趣的靠在了椅背上。
今天上午约翰有些东西要写,安娜待在房间觉得有些闷,就出来在甲板上到处转转。没想到逛了一会儿就觉得海上风太大,所以打算带着仆人苏来到餐厅喝点儿东西,没想到很快就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静等了片刻之后安娜突然有些口渴,皱了皱开口道:“苏,帮我拿一杯清水吧。”
“是,小姐。”
点了点头。东方人苏立刻快步走向了邮轮餐厅的服务台。
听着苏那轻快的脚步迅速远去,安娜忍不住暗暗点了点头。虽说没有女仆那么的贴心,但是这个叫苏力的新仆人确实很勤快,而且非常的有眼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打消了不少安娜对他的坏印象。
苏力,是这个东方人的名字。
直到现在,安娜还清清楚楚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苏力时的情景,这个比她还高一些的清国人拖着一条长辫子,身上穿着一身破旧的古怪衣服。浑身上下都隐隐散发着一种非常古怪的味道——安娜非常讨厌的味道……
这个苏力,是布里斯特先生介绍给约翰的。
早在几个月之前,约翰就请自己的岳父帮忙寻找一个可靠的中国厨师,但是因为这个时代德国和中国并没有太多的直接交流,德国几乎没有中国人逗留,所以布里斯特先生只好拜托自己在伦敦的朋友帮忙,寻找手艺好同时人品又不错的中国厨师。
全欧洲范围内,也就是伦敦的中国人才多一些了。
这当然也和英国的国际地位有关,至少对于这个时代的大清国来说,英国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而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不少中国人便开始在英国人的轮船上工作,然后陆陆续续来到伦敦的Limehouse地区停留了下来。在这个华人聚集区中,大部分华人都以航海和洗衣为生,这也是未来几十年伦敦华人的主要谋生手段。
今年还不到三十岁的苏力,就是几年前来到伦敦的。
按照布里斯特先生的说法,这个苏力是清国厨师世家出身,因为得罪了老家的权贵才迫不得已到船上当水手——在这个时代,水手可不是什么好职业。只不过来到了英国之后,他不愿意再去海上漂泊,所以留在了Limehouse地区。
苏力在厨艺上的本事。是在几年前被发现的。
罗伯特。赫德,这个担任了大清海关税务司半个世纪之久的英国人,在几年前把中国餐馆带到了一个健康展览上,试图让英国人接受中餐这种新生事物。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赫德从中国找来了大批厨师参与“中国餐馆”的展示。该展览最终极为受欢迎,并向成千上万的伦敦人和游客了首次尝试中餐的机会。
当然,这种尝试在这个时代是徒劳的。
中餐的做法与英国人饮食习惯大相径庭,很难得到认可,英国人也很难放下身段去接受“野蛮人”们的饮食。一直要等到二十年后,伦敦才有了第一家真正意义的中餐馆出现。至于说全面兴起则要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那时候英国男人伤亡众多,女人也纷纷走上工作岗位,没有时间做饭的他们才开始慢慢青睐最为便宜的中餐。之后又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中餐才被认可高端饮食的行业……
好吧,习惯性扯远了。
赫德组织展览的是中餐,不过实际上站在前台的却是法国大厨,来自中国的厨师们都隐在幕后。但是就是在那次展览中,苏力的厨艺得到了认可。只不过可惜的是,展览过后他就又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只能缩在Limehouse的一家小馆子里,给贫穷的华人水手和洗衣匠们做饭。
布里斯特先生委托的朋友,正好找到了他。
十几天前的伦敦,这个苏力跟着刚刚抵达的布里斯特先生一起,来到了约翰的面前。然后就听约翰和他用一种奇怪的语言谈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苏力便被约翰用每周八美元的高薪聘为自己的东方厨师,而条件就是对方必须剪去那条奇怪的辫子,并严格的遵守亨特拉尔家的卫生习惯。
考虑了一天之后,苏力同意了这个要求。
19世纪末不是20世纪初,剪辫子对一个中国人都是非常困难的决定,如果不是约翰给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而且苏力本人也没有返回家乡的可能性,他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
所以……
从那一天起,亨特拉尔家便多了一位东方厨师,而且约翰似乎对这位东方厨师非常的青睐,不但给了高薪,而且还在伦敦花费了十几英镑给他办了两身行头——要知道,即使对于一般的英伦绅士而言,七八英镑一身的衣服和鞋子也算得上很体面了。而剃掉头发,换上新衣之后,苏力简直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虽然略显瘦弱,显得有些营养不良,但是